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16排螺旋CT中泌尿系统的梗阻性疾病诊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16排螺旋CT中泌尿系统的梗阻性疾病诊断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13例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患者。分别采用16排螺旋CT薄层扫影技术与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Pyelography,IVP)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统计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率。结果针对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患者的诊断,16排螺旋CT的诊断率明显高于静脉肾盂造影的准确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静脉肾盂造影,16排螺旋CT薄层扫影技术更加适用于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其具有无创伤、操作简单、检查时间短、图像清晰、诊断率高等特点,缩短了患者诊断时间,为后续治疗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16排螺旋CT;静脉肾盂造影;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

0引言

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是临床诊断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临床中对该病的诊断多采用X线、静脉肾盂造影、超声检查等[1],但上述检查方式有一定局限性。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层螺旋CT诊断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2]。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13例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患者,就16排螺旋CT在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具体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13例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13例患者中,男性108例,女性105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38岁,平均年龄(47.68±5.11)岁;临床表现为少尿98例、无尿63例、多尿52例,腰痛127例,尿频118例,尿痛122例,血尿109例,排尿困难174例,尿潴留186例,尿失禁61例。1.2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在检查前8h均不得饮食、饮水,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采用PHILIPSMX_16-slice16层螺旋CT机(编号64898128),从患者肝脏至耻骨进行扫描。PHILIPSMX_16-slice16层螺旋CT机工作电压为130kV、电流为100mAs。将扫描层厚设定为0.75mm、扫描间隔设定为0.75mm。将所得扫描数据采用三维重建,将所得结果对应图像在仪器上进行观察,对图像资料进行尿道造影3D重建。对患者冠状位、矢状位、轴位、曲面对应图像进行分析,并与患者之前做的IVP结果进行对比。1.3图像分析图像分析主要是将检查结果所对应的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并进行曲面重建成像,上述成像操作需多个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临床CT诊断医师操作执行。以泌尿系统各脏器的形态、密度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观察项目,对患者泌尿系统各脏器扩张程度、结石大小、结石数量、狭窄程度与病变程度等进行观测分析,综合分析泌尿系统各脏器周围及盆腔内各脏器情况。1.4统计学方法将本次研究所得两组检查方式检测下所得检测结果通过SPSS20.0软件包进行造影图像分析。率的比较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若所得结果P<0.05,则证明本次研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3例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患者中,神经源性膀胱18例,结石136例(肾结石39例、输尿管结石97例),输尿管占位性病变24例,单纯肾盂积水18例,输尿管结核8例,输尿管轻度扩张后不规则狭窄9例。本组患者通过IVP检查,共140例确诊,诊断率65.73%;通过CT诊断,213例均确诊,确诊率为100%,χ2=41.356,P=0.000。针对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患者的诊断,16排螺旋CT的诊断率明显高于静脉肾盂造影的准确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是临床诊断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较高,且逐渐有上升趋势。临床中的各种梗阻性病变可能引起肾脏结构与功能损害,最终导致患者泌尿系统梗阻。该病以病变部位产生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作为主要临床症状,症状严重程度与患者自身疾病梗阻程度直接相关[3]。临床中对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的首选检查方式是B超,但由于受胃肠道重叠影等腹部脏器或肠道内气体的影响,B超检查并不能完整准确地显示尿路的全程及确定病因;采用IVP检查所需时间过长,并且检查过程中对患者所带来的痛苦极大,因此也不适用于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患者的诊断;普通CT检查可能出现伪呼吸影,微小的病症容易被遗忘,后期进行图像处理时,成像功能要不断完善[4]。相较于上述几种检查方式,多层螺旋CT不需要过多的术前准备,手术进行时也不需对患者腹部加压,减轻了治疗带给患者的痛苦,患者在检查前只需进行憋尿,检查时间段,患者也能接受,同时在检查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依从性,有利于后续治疗的开展。同时,CT扫描的三维重建技术可对泌尿系统的结石、狭窄、畸形及肿瘤等常见的梗阻原因进行直观的显示,对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5]。综上所述,相较于静脉肾盂造影,16排螺旋CT薄层扫影技术更加适用于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其具有无创伤、操作简单、检查时间短、图像清晰、诊断率高等特点,缩短了患者诊断时间,为后续治疗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世阳.16排螺旋CT在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13,19(8):1501-1503.

[2]陈英育,陈奕鹏,宋国亮,等.16排螺旋CT在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15,35(9):106-107.

[3]金鑫.16排螺旋CT诊断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养生B,2016,32(4):60.

[4]段鹏,张华.16层螺旋CT在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观察[J].医学信息,2015,29(15):160-161.

[5]胡细白,吴劲松,胡美保,等.16层螺旋CT在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3):478-481.

作者:王静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