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美术鉴赏中文化理解素养形成浅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美术鉴赏中文化理解素养形成浅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美术鉴赏中文化理解素养形成浅议

摘要:文化理解素养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育人价值的体现,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切实解决问题。将文化理解素养渗透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当了解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从多角度进行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和判断能力,使其学会用“扬弃”的思想看待世界多样的文化,以促进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核心素养;文化理解;初中美术;鉴赏教学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基础美术教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强调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五个方面: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大核心素养紧密相连、关系密切、层层递进,其中,文化理解素养是核心素养中的核心,也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和价值体现。《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文化理解有着明确的定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逐渐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的习惯,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及独特艺术魅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代的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多样性,欣赏外国优秀的美术作品;尊重艺术家、设计师和手工艺者及其创造的成果和对人类文化的贡献。”[1]文化理解是由“文化”这个名词和“理解”这个动词组合而成的。首先,文化理解是一个主谓结构,意味着人们要用文化的思想理解美术;其次,它也是一个倒装结构,人们要通过学习美术知识理解文化。可以肯定的是,美术学科不仅是一门涉及图像表现技术的课程,而且是一门具有文化内涵的学科。笔者基于教育教学实践和调查,探讨文化理解这一核心素养在初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表现,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包容和民族自豪感。

一、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实践和调查发现,在初中美术的四个学习领域中,学生最感兴趣的通常是“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其次是“造型表现”,最后才是“欣赏评述”。出现这种现象有着以下几方面原因。

1.教师和学生

美术鉴赏课程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高中也是重要的美术必修课程,这要求教师聚焦于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2]。近年来,学校美术教育对教师美术素养的要求逐渐提高,教师的文化理解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培养。但一些美术教师对文化知识的学习程度不深,掌握的文化知识缺乏深度,而且缺乏将文化知识与美术教学联系起来的能力。这些教师的美术教学仅仅停留在教材内容层面上,难以向课堂之外延伸。同时,部分教师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没有主动参加学习培训的习惯。为适应国家对新型美术教师的要求,美术教师要不断提高文化理解素养,积极参加培训,开阔文化视野,创新教学方法。除此之外,教师具备“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美术学科是与时俱进的,教师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体系,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居于主体地位,学生之间的文化理解能力是有差别的。尹少淳说过:“学生是具有不同个性、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因此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学生。”[3]14-15有些学生从小参加美术培训,或接受来自家庭的艺术熏陶,其美术文化修养的启蒙相对来说更早一些。初中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但在一个班级中,不同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难免会出现差异。面对具有差异性的个体,教师要因材施教,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找到针对学生不同学习情况的教学切入点。

2.教学条件和教学氛围

我国的美术教育起步较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在课程的规划和设置方面还不够完善。现如今,一些学校开设的中小学美术课程虽然达到了国家层面的要求,但在实际的美术教学工作中,没有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缺乏相应的教学条件。一方面,美术是一门具有视觉性的学科[3]217,但部分学校的教学条件相对有限,一些基础的设备不够完善,未配备新型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另一方面,部分学校实施文化理解素养培养的课外美术活动场所单一。美术鉴赏教学的场所不应该局限在校园内,还可以扩展到美术馆、博物馆,从而使学生近距离地感受艺术作品的文化感染力。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感受中西文化的差异,形成文化包容的观点与能力,有利于树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文化观。在具备基础的教学条件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氛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课堂氛围、学校美育文化氛围、家庭文化氛围。课堂氛围体现在常规的美术鉴赏教学中,师生共同建立良性的教学氛围,可以促使师生积极参与美育文化的学习;同时,可以为美术鉴赏课中的文化理解素养培养建立良好的途径。对于营造学校美育文化氛围,学校可以组织手抄报制作、艺术作品评述等多样的艺术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将文化理解素养内记于心、外化于行。这样,在校园环境中展览各类美术作品,有利于加强校园美育文化的建设。学生的另一重要生活环境——家庭中若是也有一定的美育文化建设,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

二、初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文化理解素养形成路径

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全面的文化理解能力对美术创作者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一个缺乏文化理解能力、只具备美术技能的人,往往难以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主体,也难以高度认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更难以深刻地表达对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认识。同样,美术教学的目的和内容与文化息息相关,学生只有在相应的文化背景下深刻认识美术作品,并将美术教学与文化理解结合,才能真正提升文化理解素养。

1.坚守课堂

要了解“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一般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将其分为四个阶段:感知阶段、分析阶段、理解阶段、评述阶段[4]。四个阶段分别在美术鉴赏教学课堂中发挥着各自的重要作用。笔者从这四个阶段分析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形成。(1)感知阶段感知阶段是在面对一幅作品时,作品呈现的画面状态会使学生产生审美感受,形成审美感知能力。这种审美感受可能是正面的,如热爱、兴奋等;亦可能是负面的,如厌恶、悲伤等。感知能力是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力,不需要外界的压迫和强制。感知阶段作为美术鉴赏的第一阶段,可以使学生形成对艺术作品真实且客观的审美感受。(2)分析阶段在对审美意象产生审美感知后,学生会进入分析阶段。相对于上一阶段来说,这一阶段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师生会讨论、分析为何会出现感知阶段产生的情感,从画面构成、色彩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加以思考,通过赏析美术作品形成审美想象能力。审美想象能力是感性的,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3)理解阶段理解阶段重在引导学生形成深入解读美术作品的审美理解能力。在拥有前面两个阶段的感性认知后,学生要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作品的创作背景等理性解读画面更深层次的意蕴。通常情况下,艺术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创作意图。在理解阶段,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会促使学生形成文化理解素养。(4)评述阶段评述阶段是学生对作品的再一次认知,是对学生思维的拓展。从学习金字塔理论可知:人被动听声音、阅读、看图片、看示范只能记住一部分内容,而主动教别人或马上应用所学内容却能有效促进知识和技能的内化[5]。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就是对这一理论的印证。前面三个阶段往往注重学生的主观感受,但仍以教师引导为主,学生被动地完成欣赏评述的过程。到评述阶段,学生则需要主观地完成归纳和总结,用恰当的美术术语进行欣赏评述。通过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评述,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及其内心世界,以便更好地反思与改进课堂教学。

2.课外拓展

优质的美术鉴赏教学是课内、课外的结合,美术教师善于让美术课堂“走出去”,也是美术教学原则的体现。在初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对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培养应该在紧抓课堂的同时,利用以下方式进行课外拓展。(1)贯彻德育教学,将美德文化融入实践“‘德’是教师立身之本,注重言传身教,要从立德入手。”[6]国家倡导德育,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为人处世之道。学生拥有良好的德育品质也是具备较高文化修养的体现,学生的言行举止皆透露着其修养。(2)倡导非遗进校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的国家,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将非遗引进学校美术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使其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学校感受非遗是一种特别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会利用自身的美术思想与方法解决问题,将所学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增强体验和感悟。另外,非遗进校园也能够丰富学校美术鉴赏教学的渠道,有利于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3)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开展文化自信教育美术学科的时代性意味着美术学科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更新发展,打破陈旧的知识文化的局限性。当下的美术教学工作应当结合社会热点开展,加强美术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如,学校可以举行与疫情防控相关的美术鉴赏活动,增强学生抗击疫情、战胜困难的信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4)举办历史文化系列讲座,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表现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支持,是学生对祖国及民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爱国主义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艺术中也有所体现。近年来,我国的美术教育经历了多次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优秀作品,展现了拼搏奋进的人民形象和现代人文精神的变化。学校可以举办爱国主义系列讲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结语

笔者基于教学实践与调查研究,分析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认为应该将课内、课外教学结合,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文化理解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使学生在多彩的艺术世界中认识和了解众多美好的艺术现象,拥有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良好心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将学到的审美鉴赏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如今,美术教育者需要共同努力,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不断探索、开发和完善美术课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5.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美术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选修)美术鉴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谢雱.中学美术教材教法(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95-98.

[5]栗艳霜.小学生美术欣赏评述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23):64.

[6]赵湘学.立德、协同、践行: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美术教育实习的实践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2(5):89.

作者:萧秋叶 赵湘学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