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思维导图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思维导图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思维导图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实践

摘要: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当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辅助工具,能够为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提供一定助力。该文旨在探索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到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供实践性的指导建议。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一、思维导图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

思维导图是一种对于概念及其相关内容进行二维表达的方式,也是有效发散学生艺术思维的图形工具。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图文并重的方式,理顺事物之间复杂的关系,由此让学生更为形象、直观地领会主题和不同子题之间的关系。思维导图的应用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学生深层次理解美术鉴赏知识。要想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文本形成系统性、整体性理解,就需要让其主动构建美术概念、美术发展特征、美术发展进程等结构框架,并在分析、理解、应用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真正实现美术鉴赏教学的育人价值[1]。思维导图中的主标题和子标题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养成逻辑思维,建立一定的信息链,从而使其掌握的美术知识更为条理化和结构化,提高其美术学习效率。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探索未知事物的心理倾向。美术鉴赏教学的首要任务,便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师通过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可以使艺术知识更加逻辑化和可视化,通过图片、色彩等元素,将原本枯燥的美术知识以更为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此过程也能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分析。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能够形成高级思维能力。根据综合视野阅读观的要求,教师需要从语言、内容、思维三个维度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帮助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地解读美术知识及其背后的内涵。而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彰显了学生智力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由此推动学生高级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此时,学生不再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识记美术知识点,而是通过建立美术知识框架体系深刻把握相关内容,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艺术鉴赏能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利用课前头脑风暴,激活学生思维导图背景知识

在以往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鉴赏和理解往往存在一定的障碍。为了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与欣赏美术作品,教师可在课前开展头脑风暴活动,激活学生有关思维导图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率先将已掌握的美术学习经验通过思维导图呈现出来,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导图运用意识,提高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效率[2]。如,在《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展示一幅中国画作品(图1),引导学生开展头脑风暴活动,向学生提问:“中国画的造型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和‘意境传达’?”基于这两个问题,学生能够快速地开展头脑风暴:中国画的造型特点主要是线条和墨色。有学生说:“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指中国画以水墨为主,而没有用其他的颜色进行渲染。”有的学生认为:“中国画的‘意境传达’在于其不追求事物的写实性,而追求意境的传神性。”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回答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在构建“中国画的造型特点”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表现形式、造型手段、审美追求三个角度,分析中国画的造型特点。教师可让学生欣赏《韩熙载夜宴图》,引导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探究中国画创作运用的美术语言和手段。如,在“中国画笔墨情趣”的思维导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从“以笔为骨”“以墨为韵”这两方面展开思考。教师带领学生赏析历代名作,理解中国画中“墨分五色”“书画同源”的概念,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中国画的笔墨精髓。

2.立足教材内容结构,提高学生思维导图构建意识

思维导图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向学生呈现美术教学内容。教师需要立足美术教材的层次结构,帮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进一步解读美术作品的相关信息,发展美术鉴赏能力。此外,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基于美术鉴赏的内容,深度解读美术作品蕴含的文化底蕴。学生也能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有效发展个人的知识体系构建能力,提高美术课程的学习效率[3]。在《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关于现代西方艺术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结合西方现代艺术及其历史情境,体会西方现代大师的艺术风格。在解读20世纪现代艺术的特征时,教师可以毕加索为例,向学生提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了解一位艺术家?”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回答:“可以从艺术家的成长经历、艺术作品、时代背景及其与同时期艺术家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入手了解。”此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从这四方面构建思维导图。教师可先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毕加索的成长经历、艺术作品等信息,再要求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如,以“毕加索的成长经历”这一思维导图构建为例,教师让学生用一个词概括毕加索的成长经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以毕加索为代表的西方现代艺术家及其作品。又如,以“毕加索创作的艺术作品”思维导图构画为例,学生以毕加索不同年龄阶段创作的作品为线索,分别从毕加索的童年时期、蓝色时期、玫瑰时期、立体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蜕变时期和田园时期构建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毕加索不同时期的作品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特点。

3.丰富思维导图形式,启发学生创新发展能力

虽然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思维导图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助推作用,但其教学思维局限在单一的对于思维导图形式的构建上,这样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需要丰富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构建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加深对美术鉴赏知识的理解和分析,在团队合作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文化与习俗——从“泥土”中诞生的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教材中的艺术作品素材,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在教授民间美术题材作品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图2),如张林召剪纸作品《蒸馍馍》、喻湘涟泥塑作品《大阿福泥塑》、清朝木刻年画《武松血溅鸳鸯楼》等作品,并引导学生梳理有关民间美术表现题材的内容,进一步构建思维导图。同时,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创新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如,除了运用常规的圆圈图,还可以让学生利用树状图。学生可以“民间美术主要表现题材”为“树干”,将“民众日常生活、劳动生产的场景”“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作为“树枝”,在“树叶”上写下代表作品,如“陕西黄陵:收工回家剪纸”“陕西凤翔:大坐虎泥塑彩绘”等。学生在构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体会到民间美术乡土化和朴实性的特点,进而在“树根”处写下“乡土艺术”这一名称。

4.及时回顾复述内容,深化学生思维导图解读能力

高中生的思维已出现了明显的类型分化,主要为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两种类型。学生思维类型的差异影响了其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其图像解读能力较强,能够再创作美术作品;而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学生,能够分析艺术流派的特征。为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构建的思维导图,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清晰和具有逻辑的知识体系。学生在此过程中也能够提高思维导图的解读能力。在《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通过学习构建了有关“传统型中国画发生的艺术嬗变”的思维导图后,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及时回顾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培养其思维发散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如,学生将“艺术嬗变”主要分为“作品名称”“题材内容”“笔墨技法”和“艺术特征”四方面,可先以齐白石的艺术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为对象,利用构建的思维导图,指出齐白石绘画作品题材和传统文人画的本质区别。齐白石常常将身边常见的事物,如萝卜、白菜、昆虫等作为主要绘画对象,作品画面体现了浓厚的生活情趣,其作品也开启了写意花鸟的新篇章。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回顾所学知识,深化对于该节美术鉴赏课内容的印象,增强艺术鉴赏能力。

三、结语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需要积极运用思维导图,提高美术鉴赏教学课堂的效率。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思维导图推动美术鉴赏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进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学生也能够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发展个人对关键信息的处理能力和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教师需要及时调整美术教学方案,利用思维导图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活跃、开放的课堂氛围,以此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徐二琴,沈晖,张琼玉,等.思维导图结合翻转课堂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21,43(2):274-276.

[2]何可奕.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美术课堂的教学探究——以美术欣赏课为例[J].教育研究,2021,4(4):99-100.

[3]朱颖丽.思维导图:激活学生设计思维的新支架——以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0(Z1):61-64.

作者:阮冰霜 单位:太和县第八中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