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间美术鉴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间美术鉴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间美术鉴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浅析

摘要: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群公共课课程思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提高其艺术审美素养和个人综合素养。民间美术鉴赏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群的公共基础课程,该文探索挖掘其课程思政元素,从课程内容、改革目标及教学改革实施路径三个方面,提出在高职教育中落实课程思政的方法和路径,将教授理论知识、专业能力提升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促进课程思政与公共艺术教育的全面融合和深度发展,从而为推动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作出贡献。

关键词:民间美术鉴赏;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课程思政理念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旨在实现全员育人,发挥不同课程的育人作用,增强思政教育的全面性。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群公共课课程思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提高其艺术审美素养和个人综合素养[1]。

一、民间美术鉴赏课程的内容与意义

民间美术鉴赏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群的公共基础课程,着重培养艺术设计行业从业人员的民间美术鉴赏能力、艺术审美素养、个人综合素养以及从业技能,是一门针对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学生需要掌握民间美术的发展史,了解民间美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民间美术领域的基本常识,通过认识与分析民间美术作品开阔视野,提高艺术素养,从而提高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能在国家规范、法律、行业标准的范围内,完成具备美学与设计理念的作品,并能参与设计一线的工作与实践,具备从事本专业岗位必备的艺术设计理论知识。根据课程内容、课程性质可知,民间美术鉴赏课程属于美育课程的范围,课程讲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等内容息息相关、一脉相承。在民间美术鉴赏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改革,能够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将学生培养成有情怀的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思政改革目标任务

在能力目标上,民间美术鉴赏课程教师要传授学生美学和艺术造型的理论知识、文学知识等,让学生通过学习民间美术,掌握各类民间美术的造型与审美特征,从而提高文化艺术修养、艺术造型能力、文学阅读和赏析能力,以及对民间美术作品的鉴赏和评论能力等。在民间美术鉴赏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主要目标在于挖掘其中的课程思政元素,任务如下。

1.增强人文艺术类通识教育课程的育人功能

民间美术鉴赏课程属于人文艺术类通识课程,学校和教师要根据其课程类型与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思政元素的重点,使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同时,教师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逐渐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发挥人文艺术类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相结合的育人作用

以往部分教师在开展人文艺术类通识课程时,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在民间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水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形成一丝不苟、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与精神,拥有脚踏实地、吃苦耐劳、认真严谨、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逐渐成长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时代担当的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在课程标准、考核标准、教学方案以及教学主要环节等的设计上,教师要始终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其中,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在丰富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积极传播正能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3.将人文艺术类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为具有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

学校和教师应组织大师工匠、产业教授、技术能手、民间艺人、教学骨干、创新教育骨干等开展系列专业特色讲座,同时开发相关实践类课程,宣传我国现代建筑业、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突出成就与成果,使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以及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与担当。通过建设课程并完成上述任务,学生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敬业精神;具备人际交流能力、公共关系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国际视野,以及传承与发展本土文化的责任心;具有批判性思考和探求新知识的能力;具有独立学习能力和决策能力。在主要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始终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其中,将教书育人内涵落到实处,将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提升学生的内涵与素质建设相结合,真正实现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于润物无声中立德树人。

三、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路径

1.坚定教师理想信念,转变教学理念

第一,坚定理想信念。教师要对照标准,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2]。第二,转变教学理念。高校只依靠思政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在课程思政的视域下,民间美术鉴赏课程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有机融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和主线,以艺术设计专业群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深入挖掘民间美术鉴赏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做到以鉴赏课程为轴,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端正学生的价值取向。

2.思政元素融入民间美术鉴赏课程研究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中华美德,引导学生养成崇高的文化道德修养、形成健康正确的审美情趣、具备乐观的生活态度、塑造美好心灵,以及实现德育思政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3]。艺术类专业课程本身就蕴含很多的思政元素,这为探索其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民间美术鉴赏课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感受并了解艺术作品中体现的先民的智慧。如,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有积极的意义。在工匠精神的传播上,民间美术鉴赏课程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我国大力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复兴传统手工艺,同时重视弘扬与宣传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体现了精工细作的职业特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其历史背景、制作工艺,体会其中的职业操守、工匠精神。

3.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提升教师思政教学能力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要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4]学校要转变教师对教学的固有观念,不断提高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的能力。第一,教师应主动学习相关技能,发挥作为课程育人主体的重要作用,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育,在教案、课堂教学、实验实训、作业、考试考核等环节中体现课程思政,找到专业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联点和契合点,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第二,教师应开发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学校应吸纳思政教师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动员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大师工匠、技术能手、民间艺人、创新教育骨干教师、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第二课堂指导教师等遴选优质案例,立项开发与建设民间美术鉴赏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择优选择并推广思政育人典型教学案例,同时编写具有课程特色的教学参考资料。教师应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合理科学地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第三,学校和教师应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与团队。学校应鼓励课程团队教师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教学能力大赛、微课大赛、课堂教学大赛等竞赛类项目,邀请获奖人员进行示范教学,以此提升教师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能力。

4.改革课程教学文件,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手段

民间美术鉴赏课程包括民俗信仰、木版年画、民间绘画、民间剪纸、民间服饰、织绣、印染、面具、脸谱、皮影、木偶、玩具、灯彩等内容,展示了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先民的高尚道德情操、坚贞不渝的人格修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以及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等思政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爱国情怀,提高个人素质。当前,高校课堂教学正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因此,在民间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对于不同的章节,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组专题讨论、头脑风暴探究式学习、博物馆现场学习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传承科学、思辨、人文和创新精神,以此营造集专业性、互动性、探索性于一体的课堂氛围。笔者以“民间建筑与居室陈设”单元的课堂教学为例,探索民间美术鉴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该单元分为三个子任务,第一个任务为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民间建筑与民居陈设的发展历史、样式特色、装饰风格,通过学习民间建筑的历史,了解民间建筑的样式与地域特色,进而将学生带入建筑世界,培养学生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操;使学生了解我国民间建筑的悠久历史和装饰风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个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民间建筑的装饰、民居陈设的主要布置方式以及常见纹样。这里的思政元素可以是严谨、细致的工程素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观看《大国工匠》《中国古建筑》等纪录片,引领其初步树立起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同时了解中华文化形成和中国人精神养成的原因。第三个任务是让学生绘制建筑装饰纹样图。学生在上个环节领悟并学习了工匠精神,可以通过绘图练习加以塑造。学生在此期间可以反复修改、用心揣摩、不断练习。这个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了解古代工匠的匠心精神。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案例的方式由点及面延展,可以达到思政育人的目标(表1)。

5.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机制

在民间美术鉴赏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注重发挥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的功能;在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中发挥监测价值引领的作用。学校和教师应对原课程教学大纲、标准、考核标准、教学方案、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等进行“课程思政化”的“加工”“改造”,主要考察知识技能传授、能力提升与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校级等更高一级的精品课程、示范课程,体现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功能;同时,学校还应在制定民间美术鉴赏课程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设置相应的观测点。目前,民间美术鉴赏课程与思政结合的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学生评教,可以通过学生课堂表现的反馈或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学生应在课堂中积极与教师互动,参与课堂讨论,在思考、问答的过程中把握民间美术中的思政元素;二是督导评课,课程督导通过听课、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等形式评价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三是同行听课,同一教研室教师开展互帮互学的内部听课,同行互听互学,以此提升教学质量。

四、结语

民间美术源远流长,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对美的集体化提炼和总结。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表现技法中凝聚着先民的智慧及其对生活的美好追求。民间美术鉴赏课程是一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中华美德,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课程,目标是引导学生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使学生具备健康正确的审美情趣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进而培养出具有美好心灵和高尚道德情操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学校和教师应认真探索如何将教授理论知识、专业能力提升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促进课程思政与公共艺术教育的全融合和深发展,为推动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作出贡献。

作者:林楠 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