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数学魔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具有抽象性、复杂性等特点,相比于其他学科,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容易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并产生退缩心理。将“数学魔术”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当中,利用魔术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将枯燥的课堂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减轻数学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逐步学习相关的基础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关键词:数学魔术;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数学魔术”所独有的趣味性,符合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对学生极具吸引力,将其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数学魔术”可以结合数学这门课程的学科特点,将数学当中的抽象性问题与学生的好奇心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和学习习惯。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
数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小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程度有限,课程难度较大,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因为某一难题无法处理而选择放弃。而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整体、系统的过程,学生如果不能深入思考,扎实自己的知识基础,就会出现“一步学不会,步步学不会”的状况。数学学习本身就具有困难,再加上学生的排斥心理,使得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在课堂当中无法与学生展开有效的沟通交流,也难以得到正确的课堂反馈,导致数学这门课程的课堂效率不高,学生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这门学科上,但却难见实效。
(二)学生的思维受限,其逻辑能力、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发现自己学不会,或者虽然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但却无法将自身所学在具体的题目当中进行应用。这是因为学生无意识地束缚了自己的思维,在课堂上好像听懂了教师讲的内容,可以将教师所讲题目的答案复述出来,实际上却没有真正掌握核心知识,一旦更换了题目,便无法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教师没有进行合理引导,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也很难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这些数学能力的欠缺会严重阻碍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同一个错误,学生可能会一犯再犯,相同的知识点,教师需要多次讲解才能帮助学生真正掌握。
(三)“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部分教师受限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或者为了提高讲课速度,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课为中心开展数学课堂,而学生则只能被动接受,甚至无法及时告知教师自己的学习状况。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容易产生枯燥感,很多知识点还没有弄清,便已经进入了下一小节的课程当中,导致自己的整个学习活动都落后于教师的课堂进度,把学习过程变成了补缺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充满疲惫感,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近况的了解,其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脱节,空有教学进度却无教学效果,久而久之,数学便会成为学生的薄弱学科,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将“数学魔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的意义
(一)增强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将“数学魔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将奇妙的魔术与数学逻辑相结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打破传统课堂的严肃感和凝重感,降低学生的心理防御。魔术对于这一时期的学生有天然的吸引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意愿。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思维活动非常跳跃,很难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而魔术可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课堂当中。并且通过教师的有意引导,学生可以将通过魔术引发的探索欲转移到数学题目当中,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在学习中乐此不疲,专心听讲,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打造生动、有趣、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数学魔术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积极转变自身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准确把握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规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学生在数学方面主动进行的各种探究活动,学习并真正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在具体数学题目当中的实践应用活动,都可以为学生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为学生树立起自信,让学生相信自己可以学好数学,而不至于在以后的数学学习当中轻言放弃。只有深入到学习当中,学生才能亲身感受到数学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所在,从而培养起数学情感。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课堂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只是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教学进度听讲。而数学魔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的重点由教师的讲课活动变为学生的思考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这正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通过长期的教学和训练,学生可以逐渐适应这种由自己主导的教学模式,摆脱在学习中对于教师的过分依赖。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培养学生在数学课程乃至全体科目中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数学魔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策略分析
(一)利用“数学魔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魔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当中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和讲课进度。此外,魔术的解密过程,与数学题目的解答过程具有相似性,都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具有逻辑性地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和发现数学当中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在正式上课前用数学魔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魔术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再带领学生进入到正式的课堂学习当中。如果有适合的魔术,也可以将其与核心知识相结合,用魔术的手段为学生厘清复杂的数学问题,在魔术当中化抽象的知识为具体的表现,在增强课堂趣味性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倍数与因数》这一节时,可以将教材内容与数学魔术相结合。教师可以准备9张卡片,分别写上1-9九个阿拉伯数字,邀请学生进行猜数游戏,并让班级中的其他学生作为监督者。教师将这九张卡片每三张为一组,组合出三个三位数,接着让学生任意交换这九个数字中的两个数字,一共交换三次,然后把其中一张拿走放进自己口袋里,并把该数字空缺的位置用“0”补充,再让学生求出新的三位数的和,并告诉教师。由教师根据学生提供的信息,猜出学生口袋里的数字是多少。这样的魔术对学生极具吸引力,可以让学生产生“教师为什么可以猜出口袋中的数字”这样的好奇。教师可以多进行几组魔术表演,让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感受到数学魔术的神奇。最后再为学生解答魔术中的奥秘,明确这只是9的倍数的变式运用,该原理与交换次数无关,与几位数相加也无关,引导学生逐渐体会到数学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数学魔术,拓宽学生的思维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偏向于直线思维,对于复杂的问题和抽象性较强的知识点,理解难度较大。直线性的思考方式较为简单,且学生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已经适应了这种思维方式,因此不愿改变也难以改变。但在教学实践当中,可以发现这样的思维方式是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它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让学生的学习活动缺乏灵活性和实践性。学生无法在学习当中灵活地运用对照等方式降低自己的学习难度,也无法将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举一反三,提高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利用“数学魔术”展开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让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开展自己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先准备一个四端用螺丝连接的长方形,然后以魔术的手法和语气开展课堂教学。可以用夸张性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注意教师手中道具的变化。教师将长方形道具放在身后,将其变成一个扁扁的平行四边形,然后再拿出来向学生进行展示。最后为学生解释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并邀请学生亲自使用道具,感受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互化。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准备一个三角形道具,让学生试着将其变为其它图形。经过轮番尝试后,学生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三角形无法变成其他图形,然后教师再引出三角形稳定性的相关理论,让学生明白“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易变形”的特点。
(三)利用魔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将“数学魔术”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当中后,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学习,而教师则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由传统的说教式授课转为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让学生乐于思考,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合的数学魔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产生疑问,带着问题开始自己的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节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黄爱华教师提出的经典的“猴王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有一天,猴王做了3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4块,分给猴甲1块。猴乙见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8块,分给猴乙2块,猴丙更贪,它抢着说:“我要3块,我要3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12块,分给猴丙3块。让学生自主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看看哪只猴子分的饼最多。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分数当中存在的奇妙规律,带领学生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可结合利用魔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利用“数学魔术”,拓宽学生的思维等策略,开展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1]马秀兰.精致源于细致细节决定品位——解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细节[J].孩子天地,2020(001):98-98,101.
[2]袁俊俊.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9(3).
[3]张之堃.数学中的魔术:带学生思考世界——台北魔术课程研究专家吴如皓老师教学案例赏析[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9(9).
作者:刘婷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