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化学魔术在化学教学中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化学魔术在化学教学中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化学魔术在化学教学中应用

化学魔术区别于舞台上的魔术的是它只是借助科学原理,以魔术色彩展示一些化学实验,呈现一些特殊的化学反应。将这种化学魔术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凭借其魔幻色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下积极地去探索化学现象,解决化学问题,从而体验探索研究的过程,提高科学素养,并且提升他们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化学实践的能力。本文结合具体的化学魔术,谈谈这些魔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利用魔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课堂生成的重要手段。在化学课堂中为学生设置充满趣味的学习情境、创设具有悬念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自主探究学习。各科教学中创设课堂情境的方法有许多,而利用魔术创设课堂情境却是基于化学学科特征的路径,与其他课堂引导截然不同,别开生面,因此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自主积极地探索其中的奥秘,从而获得更好的化学教学效果。例如,将魔棒点灯这一化学魔术用来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教师煞有其事地开始表演魔术,将事先蘸了高锰酸钾粉末和浓硫酸混合物的玻璃棒在酒精灯的灯芯上沾一沾,酒精灯就会被点燃。看到这一现象学生肯定会感到惊奇:并没有见老师用火却点燃了酒精灯,真是不可思议!此时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要想学习老师这一本事也不难,只要你们跟着我认真学了氧气的制法和性质这部分内容,你们也就有了这样的超能力。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二、利用魔术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利用化学魔术创设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并且让学生大胆参与魔术表演,动手实践一些简单的化学魔术,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改善师生关系,也能够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化学实践中体验学习过程,理解化学概念,掌握化学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利用神水浇花的魔术创设课堂情境。教师事先制作一束白色纸花,并且准备两把小喷壶,一把装入酚酞试液,标记A。另一把装入碳酸钠溶液,标记B。在课堂上,教师开始表演魔术,先用A喷壶喷洒白色的纸花,学生看到纸花洁白如初。教师再用B喷壶喷洒纸花,魔幻的情境就出现了,洁白的纸花变成了鲜艳的红花。学生肯定会非常惊异,老师用了什么法术让花在瞬间变了颜色呢?这时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纸花变色的原因呢?这样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学习酸与碱的性质,并且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表演这一魔术,从而让学生能够牢牢的记忆碱遇酚酞变红色这一化学知识,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利用魔术揭示化学原理,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初中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因此,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化学魔术应用于中学化学课堂就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最积极有效的路径。通过化学魔术,可以使学生基于对魔术现象强烈的好奇心而积极地去探索其中的秘密,从而加深对相关化学原理的理解。如初中学生大多都喜欢看林正英表演的有关打鬼的电影,这些电影常常有一个情节,那就是道士用符咒捉住鬼,然后用剑砍在符上,这些符上就出现了血迹,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表演这种魔术。教师要先用滤纸剪一个纸人,并用三氯化铁溶液浸泡然后再晒干。再做一把木头剑,然后用一团布浸满硫氰化钾溶液。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表演斩鬼:先用布沾湿木头剑,然后用木头剑砍小纸人,纸人上就会留下一道清晰的血迹。看到这一现象学生一定会很惊异,这时老师就可以揭开谜底,向学生讲述这一魔术现象的化学原理。这样学生对这一化学原理的理解一定会非常深刻,从而形成牢固的记忆。

四、利用魔术实现知识迁移,促进学生发散思维

将化学魔术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更能够强化化学知识的实践应用,从而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努力的学习。如将铁树开花魔术应用于化学课堂教学。教师先用一束铁丝在上边用棉花做上一些洁白的花朵,固定在一个花瓶里,并把这些花朵浸入酚酞试液浸泡并晒干。教师表演化学魔术,用一个透明的玻璃罩着花瓶,然后在里面滴入几滴氨水,魔幻现象就出现了:原来是一束白花,顷刻之间就变成了一束艳丽的桃花。这样的情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桃花开”这一古诗名句。这样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还接受了文学艺术的熏陶,促进了综合素质的发展。总而言之,魔术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魔术形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努力地去探索其中的奥秘,高效学习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李夏维.化学魔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D].延安:延安大学,2019.

作者:李国祥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陈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