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魔术融入幼儿表演游戏教学浅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表演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语言、认知、创造性、社会性的发展,但是在当前幼儿园由于教师观念陈旧、指导能力较弱、幼儿园不够重视,致使表演游戏开展现状不够乐观。而魔术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和培养良好学习品质。将魔术融入表演游戏中,可以从舞台布景创设、游戏材料准备和游戏指导三方面渗透,从而有效促进幼儿园表演游戏的开展。
关键词:魔术;表演游戏;应用;幼儿园游戏;游戏教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提到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不言而喻。表演游戏作为幼儿游戏的重要类型之一,它是儿童按照童话或故事中的情节扮演某一角色,再现文学作品内容的一种游戏形式,它以儿童对作品的自主理解为基础展开游戏[1]。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认知、创造力等发展意义重大。但表演游戏当前在幼儿园开展现状并不乐观,而魔术能有效激发幼儿好奇心、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和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有利于表演游戏的开展,从而促进幼儿发展。
一、表演游戏的特点及价值
(一)表演游戏的特点
1.自娱性。表演游戏虽然以文学作品为蓝本,但是其本质上还是隶属于幼儿游戏,幼儿可以对根据文学作品进行创造性改编与再现,其游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玩”,而不是精准再现文学作品,这也是表演游戏与戏剧表演最大的区别。如幼儿在玩《龟兔赛跑》表演游戏时,可根据自身喜好进行多次创编龟兔赛跑规则与结果。有的幼儿甚至提出比赛规则就是看谁能够快速跑过汽车底部,兔子毛绒绒的不好钻过去,而乌龟缩成一团马上就能滚过去,这就是幼儿通过自身的理解与认知进行的创造性改编,充满了童趣。
2.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表演游戏与角色游戏都是通过扮演和想象进行角色扮演,但是角色游戏关注的是对角色本身的模仿,而表演游戏是以文学作品为依据的,具有一定的表演性。同时表演游戏作为创造性游戏的一种,虽然幼儿在玩游戏时想要得到观众认可,但是他们首先关注的还是表演游戏的“游戏性”,即游戏给他们带来的愉悦体验,因此表演游戏兼具表演性和游戏性,而游戏性更为重要。
(二)表演游戏的价值
1.促进幼儿语言发展。表演游戏通过表演再现、创编出故事或童话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了自身的语言表现力[2]。如表演游戏《小兔子乖乖》,通过兔宝宝和妈妈的对话:“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儿开开,妈妈要进来”体现了兔妈妈与兔宝宝的温馨与幸福。国外也有研宄证明:表演游戏有助于幼儿故事理解能力的提高[3-4]。2.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幼儿对表演游戏内容和角色的分配等从分歧到逐渐达成一致的过程,就是从认知冲突到“顺应”或“同化”的过程[5],在不断的“同化”“顺应”直至“平衡”的过程中,幼儿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幼儿因为需要用心揣摩角色的特点,就需要换位思考这样才能有更好的表演效果,也能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如表演游戏《白雪公主》,幼儿都想扮演美丽的公主,不愿意扮演恶毒的皇后,这就需要相互协商角色分配问题。在角色分配完成后,扮演小矮人的幼儿就需要思考如何才能体现他们的可爱,扮演公主的幼儿就需要思考如何体现公主的善良。3.促进幼儿创造性发展。幼儿在表演游戏中能够大胆想象、积极思维,在对角色、故事、场景、道具等进行不断思考的过程中发展了创造性思维[6]。因为表演游戏发生的标志就是“情景转变”,幼儿需要在幼儿园这个有限的场景中想象自己在森林、高山等,同时还需要通过假象和想象对各种材料进行创造性地改造,如将报纸改造成王子的披风,将搭建好的积木想象成为城堡等,这些都是充满创造力的想象。除此之外,幼儿对文学作品内容的创编更是一种创造力的体现。4.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表演游戏对幼儿的情绪理解与表达有促进作用[7],并有助于幼儿发展亲社会行为[8]。同时幼儿在表演前期需要与同伴协商角色,表演时需要与同伴沟通交流合作,还需要想法设法使得表演受欢迎,均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如在《老汉过猴山》的表演游戏中,由于老汉的戏份最多,所以幼儿都想扮演老汉,这就需要他们学会分配角色;而在表演过程中由于猴子很多,考虑到舞台大小有限的问题,幼儿就需要协商如何站位才能保证每个猴子都能够被看到同时又不会挡住老汉,也需要幼儿共同商讨。
二、表演游戏教学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游戏主题和类型单一,缺乏创造性。表演游戏虽然是来自于文学作品,但是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爱好创编,但是当前幼儿园开展表演游戏基本都是生搬硬套文学作品,教师未能适时引导孩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编和改编,甚至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视而不见,导致小中大班每个年龄段都是同样的内容在表演。同时表演按照游戏中角色扮演形式的不同包括自身表演、木偶表演、桌面表演和影子戏;按照游戏内容的不同包括故事表演游戏和歌舞表演游戏。而当前幼儿园中表演游戏基本以自身表演、故事表演和歌舞表演为主,其它类型如桌面表演、木偶表演等都较少涉猎,导致幼儿又失去了较多创造的空间。2.游戏材料和场地准备不充分,缺乏可塑性。表演游戏的道具、服饰、角色造型等都很重要,它能有效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同时也能使游戏更加有趣。但是以上游戏材料的准备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幼儿园当中经常只是采购各种动物头饰和舞台表演服等成品材料,较少提供原材料或半成品材料,缺乏可塑性,也影响了表演游戏的拓展。而且表演游戏大多数在室内进行,场地也受到了限制,较难设计吸引人的舞台,容易使幼儿失去表演的热情。此外,场地的设置要考虑到舞台效果,还需要结合幼儿的身高、性别等确定场地面积。3.游戏开展主体不清,缺乏自主性。近些年来,不少幼儿园都通过集体教学,进行了表演游戏的开发,集体教学已成为幼儿园教师开展表演游戏的主要手段之一[9]。但是这就致使教师成为了游戏的主体,而违背了表演游戏的最本质要求:自由自主自发。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干预过多,从前期游戏主题的确定,到游戏材料的提供和准备,角色的分配,游戏过程中情节的推进,游戏结束后的评价等都是教师为主,未能考虑到孩子才是游戏真正的主人。
(二)原因分析
1.教师的游戏观念陈旧。表演游戏是是典型的学前儿童游戏,也是典型的创造性游戏,需要充分尊重孩子的需求,体现自由自主自发。但是当前表演游戏很多时候变为了集体教学活动,尤其是绘本教学和音乐教学的延伸,教师主观臆断的使表演游戏沦为了她们实现集体教学活动目标的工具,孩子在游戏中稍有“偏轨”行为就拉回,观念陈旧,未能正视表演游戏的独特价值。2.教师的指导能力较弱。表演游戏的开展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表演能力,最重要的是游戏的指导能力。但是当前幼儿园教师在指导幼儿开展表演游戏时还是容易将它和角色游戏、歌舞表演等混为一谈,简单地认为给孩子一个故事或者一段舞蹈让孩子模仿演出就是表演游戏,而表演游戏的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两者均需要兼顾。在实际指导过程中,幼儿园教师经常顾此失彼。3.幼儿园缺乏激励机制。幼儿园对表演游戏的重视程度对表演游戏的开展尤为重要,起到关键性作用。有的幼儿园管理层认为只要各个区域平稳开展就好,不需要太多精力建设与优化持尤为重要,更谈不上激励机制。但实际上表演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和幼儿园的价值都不容小觑。如幼儿园真正踏实推进了表演游戏的开展,在各种家长开放日、节日庆典中,孩子的表现力将会得到家长的认可与赏识,园方在家长心中的地位也会得到提升。
三、魔术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一)魔术概念
魔术是一种表演艺术,运用人为的隐秘技法制造出超现实的自然现象,以满足人的好奇心理和特殊的审美需求,以达到了解科学知识和愉悦身心的目的。表演者富于个性的高超技艺表演,是魔术魅力的主要来源[10]。
(二)魔术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探险家,他们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例如一个3岁大的幼儿看到一个红球放进一个不透明的杯子里,盖上盖子再打开的时候,他会期待红球还在,但是红球神奇的消失了,这就打破了孩子已有的认知,于是魔术就此发生。而孩子们的好奇心便会油然升起,探究欲望也会被激发。2.锻炼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孩子的手指灵活度与脑发展息息相关,瑞典专家为此做了手指与脑血流量的相关研究,证明了动手能力对婴幼儿智力发展有促进作用。而任何一种魔术都能促进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的发展。教育学家研究表明促进孩子手指能力发展的游戏和教具都有魔术元素。3.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要想魔术获得成功需要反复练习,遇到失败也不能放弃,需要幼儿不断尝试直至获得成功为止,能够培养孩子不怕困难、用于探究和尝试的良好学习品质。《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品质有: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用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通过学习魔术能够培养孩子以上学习品质。
四、魔术融入表演游戏的教学实践
(一)魔术融入表演游戏的原则
1.自主性和趣味性。表演游戏的本质还是幼儿自由自主自发的游戏,因此在将魔术融入到表演游戏中时,不能本末倒置,需要保留游戏的自主性和趣味性。在魔术表演时需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能强行让孩子模仿学习表演,也要结合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魔术表演。2.探究性和启发性。魔术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在融入表演游戏中时,可充分挖掘其价值,向幼儿展示奇幻的魔术表演游戏后,及时启发幼儿思考,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并给予幼儿及时的鼓励与肯定。3.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将魔术融入表演游戏,还需要重点关注其安全性。因为魔术通常会使用一些道具,在给幼儿使用时要考虑到其环保性和安全性,切不可将成人使用的魔术材料直接给孩子玩。同时也要考虑到材料的可操作性,这也需要我们对道具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魔术融入表演游戏的实践
1.魔术融入舞台布景,营造表演氛围。舞台布景作为表演游戏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表演游戏的开展起着关键作用。但当前幼儿园在开展表演游戏时舞台布景较为简易,而且更新也不及时,致使孩子经常都是玩同一个表演游戏,逐渐失去了游戏兴趣。魔术融入舞台布景,可以营造出新奇有趣的效果,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在舞台剧《绿野仙踪》中,可以加入投入干冰这种魔术中常用的元素,营造一种魔幻的舞台效果。再如在表演《吹泡泡》时,可以请魔术师在表演开始前做一段泡泡秀,或者跟泡泡有关的魔术秀,烘托气氛,促进游戏的开展。2.魔术融入游戏材料,拓展表演时间和空间。表演游戏所需材料主要包括游戏的道具、服饰和角色造型,它能够有效激发幼儿开展表演游戏的愿望,同时能直接影响到游戏的趣味性、象征性和戏剧性[11]。在一般的表演游戏中,教师主要是鼓励孩子收集各种废旧材料——纸盒、易拉罐、奶粉罐、卷纸芯、报纸等,再对其加工作为表演游戏的材料。但是对其进行二次改造的时候需要消耗较多精力,同时还需要教师尽可能多地一对一指导,容易出现道具、服饰和造型刚完成,幼儿就失去了表演的欲望。魔术融入游戏材料,可以将一块手绢变成孩子表演需要的帽子,将纸盒堆成高高的楼房,油水混合出现火山喷发的奇特景象……这种奇妙的变化增添了游戏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材料的准备与使用过程中。有些成品魔术道具的使用可以节约游戏材料的准备时间,同时采用视错觉还能有效拓展游戏的想象空间。3.魔术融入游戏指导,增加游戏乐趣。表演游戏的指导通常包括游戏主题的确定、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角色的分配、游戏技能的提升和表演水平的提高。以上五项指导均需要教师以一个引导者、协助者的身份参与到孩子的表演游戏中。魔术融入游戏指导中,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营造出有意思的幻境,让孩子乐在其中。如当孩子在为角色分配而产生矛盾时,教师可以准备好各种角色手偶进行角色变换;在孩子害羞胆怯不敢大声说出台词时,教师可以采用变音来说出有趣的台词;当孩子对角色身份不理解的时候,教师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角色,如狐狸的奸诈、老虎的凶猛等。
作者:楼剑锋 单位: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