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有效培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美术是一门艺术课程,具有较强的美育功能,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提升综合素养。小学美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仅可以让美术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学生;观察力;观察兴趣
一、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好奇心强,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小学美术老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让美术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美术老师可以在美术教学课堂上引入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观察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过程,而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这是由小学生性格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现状,美术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动态化的视频,将某些事物的变化以直观形象的方式给学生呈现出来,在此基础上打破固有课堂的局限性,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来的静态图片或者动态图片,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灵感,有效掌握点、线、面以及相应几何体的画法,再根据画面的内容使用多种多样的颜色,对画面进行合理的安排。小学生只有将这些技巧全部掌握,才能实现对想象力的良好驾驭,在美术创作中将观察到的事物更好地呈现出来。
二、引导学生整体性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小学生在观察物体的时候往往将注意力全部放在事物的本身上,而不注意物体周围对应的事物,这就导致学生的观察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的问题。例如,笔者在美术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画一棵树木。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画一棵高高大大的树木,这种树木形象是小学生思维定式以及对树木的直觉所决定的。美术老师在这个时候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为了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美术老师不能直接就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和思考,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能。譬如,美术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到校园里面,让学生游览校园,观察树木。接着,美术老师再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树木长在什么地方?周围还有哪些植物?树木的下面有什么?和教学楼比起来,树木有多大,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掌握透视原理,这样,小学生既能够对事物的细微之处进行观察,又能对周边的环境以及观察的事物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除此之外,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还发现,当物象比较多的时候,小学生在观察物象的时候就会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会对物象色彩的变化、高低、大小、形状等有所忽略。这个时候,美术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对这些不同的物象进行比较观察,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解放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当前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美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素质教育对当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因此,小学美术老师要充分解放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就笔者教学经验而言,美术老师可以从教学评价这个环节着手,通过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老师经常用一个固定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学生的作品。比如,云朵一定要涂成白色,树干一定要涂成灰色,树叶一定要涂上绿色,河水一定要涂成蓝色,否则就会呵斥或者批评学生,这对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发展都会造成禁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美术老师一定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以此解放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有一次,笔者让学生画一个小水池,大多数学生都画的很“正规”,池水是蓝色的,但是有一个学生画的水池,池水却是彩色的。笔者没有立即就批评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画错了,而是询问学生池水是彩色的原因。原来,这个学生平时喜欢画画,绘画结束之后经常在水池里洗画笔和画板,各种颜料混合在水中,导致水池中的水五颜六色。知道这个事情之后,笔者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表扬了这个学生,并且夸奖这个学生善于观察生活。这种评价方式科学、合理,能够充分解放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这样不仅可以让美术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梦溪,李娜.观察力的培养——写生教学在小学美术中的核心作用[J].美术教学研究,2017,(11):104.
[2]李晓璐.浅析在美术教学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26):76
作者:王媛媛 单位:山东省平邑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