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国画对美术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国画对美术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国画对美术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

摘要: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美术教育在中国传统画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画与西方绘画艺术的创作理念是截然不同的,如笔墨的干湿浓淡、造型、构图讲究、设色等,以及对空间的理解和客观物象的想象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画不仅发挥了自身艺术水平的优势,而且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风貌和艺术魅力,指引着美术教育的发展。该文探讨中国画对中小学美术教育潜移默化影响

关键词:中国画中小学美术教育潜移默化

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组织能力。中国画在艺术创作和表现内容的许多方面都体现出了古人对社会、自然的态度和对宗教、文艺、政治、哲学等方面的认识。在人们生活的美丽家园中,处处都有艺术的存在。它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美化了环境,并且改善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学习中国画可以发扬真、善、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觉,从而形成对美的追求与热爱,形成对艺术、美、生命、国家的信仰等。美术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特点的学科,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这些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和学习都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中国画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分为整体观察、形体观察、结构观察和比较观察四种。整体观察是整个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首要的观察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观察整体画面的关系,然后从局部上细节观察,最后回到整体关系中观察。整体观察主要是了解整体和局部的虚实关系,从局部把握住形象特征,避免因细节的刻画而忽视了总体的效果。比较观察是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作品的差异和特性,通过对比观察两幅竹石图,学生更容易体会作者当时的绘画心情和意境。如,学生画叶子,可以通过观察明暗、深浅不同的竹子的色彩处理底色部分,使画面醒目清新。教师要指导学生欣赏优秀作品的不同风格及其影响,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中国画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多元化教育发展的今天,审美教育对人们的生活、社会风气都产生了较大的改变,使世界更加多姿多彩。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培养审美理解能力需要学生亲自感受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和艺术作品的本质意义。审美能力不是人们天生就具备的能力,而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通过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教育与文化熏陶产生的结晶。教师应要求学生多多接触大自然,感受艺术的存在,积累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学识。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加强中国画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中国画追求精神上的熏陶,在观察、认识与表现中,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联合,体现着中国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天人合一”的观念。

三、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

人们需要巧妙借鉴多元文化的理念,不断创新,不能局限于中国传统的绘画方法,而应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并与现念融合。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与中国画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深入观察描绘对象的基本特征和突出的个性。每位学生对同一事物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就像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位学生的情感有很大的差异性。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可以添加中国画中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创作出个性化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季节和景象会有所变化,这就需要学生具备组织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使中国画在美术作品中彰显出活灵活现的艺术状态。

四、继承与发扬民族传统文化

扎根于中华民族文明的中国画艺术一直都是东方绘画艺术的典范,其笔墨造型、章法布局与色彩渲染等无不体现着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涵养。将中国画作为中小学美术课的基本内容之一,既是对中国文化艺术元素的大力支持,又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许多优秀艺术的表现形式其实就是从某一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汲取的,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与审美趣味等。因此,将中国画引入学校的教学体系,满足了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同时肩负着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

结语

中国画对小学美术教育起着推动作用,并随着中华传统文明的进步愈发重要。在中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取中国画精华,汲取各家所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意识、创新能力,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波兰)雅克•德比奇,等.西方艺术史.徐庆平,译.海南出版社,2014.

[2](美)阿瑟•艾夫兰.西方艺术教育史.邢莉,常宁生,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3]郎绍君,水天中.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

[4]王大根.美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王晗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