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美术教育中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养成方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学前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培养幼儿色彩感知、美的发现与表达等方面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学前美术教育要紧密围绕幼儿的成长特点展开,借助幼儿丰富的想象力讲解课程内容,鼓励学生在美术实践中主动创造,从而达到学前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本文通过对学前美术教育中创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养成进行分析,为增强学前美术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前美术教育;创造力;想象力
1学前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养成
通过学前美术教育,实现学生个人创造力的养成,需要学前美术教育工作者从教育思想上转变固有观念,我们应当明确,学前美术教育的目标并不是让学生熟练掌握绘画技巧,不在于绘画技能的传授,而在于使学生在学前美术教育活动中能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生活、自然、文化和社会。在以往的学前美术教育中往往通过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与现实事物的相似度,来判定学前美术教育的课堂效果。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前美术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天性的发展,因此,在创造力的养成过程中,学前美术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综合考量学生的心理活动、情感体验以及个体人格特征。在学前美术教育实践中,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进行个体体验。例如,在以“仲夏交响曲”为主题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学前美术教师要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生活中去,到田间地头去,到公园广场去,让他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感受仲夏的季节特征和特殊氛围。回到课堂上,学前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种不同器官的直观感受转化为美术作品,转化为视觉艺术效果,转化为学生独特的对美的表达。学前美术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彰显,在教育内容和理念上的自由多样,最终体现在学生美术创作的个性化。创造力的养成需要学前美术教育工作者采取多样且科学的教育方法,要求学前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激发,鼓励学生主动创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例如,在以“太阳”为主题的学前美术教学中,学生对太阳颜色的描述是多样的,教师要允许学生给出不同的答案,因为就太阳而言,它本身就存在中午是白色,落日是黄色,晚霞是红色的现象。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探索光的三原色,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三棱镜,在学前美术教育中融入科学内容,帮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提高对世界的认知。
2学前美术教育中想象力的养成
艺术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这种对生活的升华与引申离不开美术创作的想象力。想象力具体体现在对美的创作过程中,体现在创作者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之中。幼儿时期是人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没有定式的时候,这一阶段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并没有受到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在思维上很跳脱,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内心感受。因此,在学前美术教育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表达,鼓励他们用天马行空的想象来描绘各种事物。例如,在以“蚂蚁”为主题的学前美术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表达个人认知的基础上,侧面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把蚂蚁想象成战士、探险者、搬运工,尝试从蚂蚁的视角去认识世界,把树林想象成蚂蚁世界的宇宙和外星球,把蚂蚁窝想象成四通八达的城市。在学前美术教育中实现学生想象力的养成,不能拘泥于对色彩的运用、对线条的把握,学前美术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看他们的作品,从内心与学生产生共鸣,理解学生的情感体验,最终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就要求学前美术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的衔接和课堂节奏的把控,通过有条理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创作出打动人心的美术作品。
3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体系会逐渐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学前美术教育也将从技能型教学转变为启蒙型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对美的追求。学前美术教育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养成,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就学校而言,要转变学前美术教育将“像”与“不像”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错误理念,鼓励学生美术思维的多元化,关注美术实践上的创新。同时,对美的感受需要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学前美术教育要通过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的养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1]张书维.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方法初探[J].大众文艺,2016(18).
[2]鲁墨.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大众文艺,2017(24):191.
[3]田雨欣.浅析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8(24):149.
作者:何凡 谢晓锋 单位:陕西工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