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米罗绘画对儿童美术教育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米罗绘画对儿童美术教育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米罗绘画对儿童美术教育影响

1893年出生于有“欧洲之窗”之称的巴塞罗那,是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他和毕加索、达利一样,是一位多产且独具个性的伟大艺术家。米罗绘画作品画面语言独特鲜明且自成一格、与众不同,具有典型的米罗特征。他的作品大多色彩亮丽明艳,线条轻松自由,画中充满了孩童般的丰富想象力与浓浓的诗意。笔者认为,米罗的作品之所以如此独特,是因为他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对绘画有非凡的热情,强烈的探索欲使他乐于尝试各种绘画形式和媒介材料。纵观米罗的绘画生涯,其风格是变化多样而又始终如一的。他学习了后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的画法后,又倾心于追求随性的达达主义,最终于1924年选择了超现实主义,并开始用简约、质朴的绘画手法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他的绘画作品是令人愉快的,其画面洋溢着自由、浪漫的天真气息,尤其能被儿童理解、接受。因此,米罗绘画作品独特的趣味性、童稚感及其媒介材料的多变性值得儿童美术教育者研究和探讨。分析米罗的绘画作品并思考其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此,笔者暂且抛开米罗各个时期绘画风格变化的情感表达和社会背景,以简约、直观的感受方式分析其绘画作品中值得儿童美术教育借鉴的方面。

一、构图表达的随性和抒情

在米罗的大部分绘画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构图形式的随性、灵动。米罗在不断探索的历程中逐步消减传统思维模式下的构图形式的使用,打破了透视的束缚,画面呈现出自由、随性的平面化特点。以《哈里昆的狂欢》(图1)与《加泰隆风景》这两幅作品为例,《哈里昆的狂欢》这幅作品中描绘了一个开着一扇窗的空间,其中纷乱地漂浮着众多形态各异的形体。透过窗,傍晚的天空中挂着米字符号一般的星星,空间内充斥着跳动的音符和乐器,动物在歌舞中狂欢。通过这自由自在的画面,人们能够感受到欢乐的氛围。在这幅作品中,米罗的构图是随性、自由的,每一个物体都表现出生动的特性。《加泰隆风景》的元素组合和构图形式也是散漫、自由的,似乐章一般抒情、诗意。虽然从这两幅作品中可以看出,米罗的构图并非全然无意识状态下的自由、随性,但画面呈现的自由感是教师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应该借鉴的。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相对于有秩序、有规律的画面构图形式与教学方式,这种无拘无束的无逻辑、不规则绘画更符合儿童的阶段性思维特点,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儿童的想象力与情感表达欲望,使基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无理性、无逻辑绘画更具有抒情性。这样,儿童绘画时的画面表现是自发性、偶然性的,有助于儿童更好地保持对绘画体验的成就感,增强趣味性。

二、色彩表现的感知和观察

马蒂斯认为,色彩的选择不依赖于任何科学的理论,它是建立在观察、感觉以及对每一种十分自然的体验的基础上的。野兽派强调的是构图的平面化和色彩的单纯性,有极具个性和主观表现的风格特征,其色彩表现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米罗。因此,人们可以感受到米罗作品中的色彩是单纯而浓烈、鲜明而饱满的。他用单纯平涂的色块创造出强烈的画面效果,给观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激起人们对简单、纯粹的向往。以《人投鸟一石子》(图2)、《蔚蓝的金色》《蓝色》等作品为例,米罗用单纯性的色彩构建出想象中的世界。在《人投鸟一石子》中,白色的抽象人形、硕大的脚掌与深绿、亮黄两个大色块形成了鲜明对比,将画面一分为二,黑色似地平线的小块区域增强了画面的纵深感,远处深红色的鸟和线条打破了画面的平静,各纯色之间强烈的对比映衬,冲击着欣赏者的感官;《蔚蓝的金色》中一团似线团的蓝色凌驾于金色背景之上,黑色的圆点和似残月般的线条包围在蓝色线团周围,画面上方的米字星星在黄色的映衬下显得遥远璀璨,而占据画面视觉中心的黄、蓝、黑三色冲击着观者的感官,同时流露出艺术家内心强烈的情感;作品《蓝色》的画面语言更显简洁,大面积的蓝色背景上一条红色的线条和十二个大小不一的黑色圆点形成对比,给人以无限想象。可以看出,米罗的作品色彩大多鲜艳浓烈,这种色彩的表达对于儿童美术教育而言,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感知力、观察力。鲜艳的色彩对儿童的视觉感官具有较强的刺激,且易于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是儿童对色彩的天性感知力。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儿童的这种天性感知力,并努力培养他们对于事物的观察能力。同时,每种色彩对于情感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无意识的象征意味,在儿童的画面中更具有潜意识的主观性。米罗画面中平涂的绘画方式,也是与儿童绘画共通的一个典型特点。基于以上观点,教师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应该鼓励儿童表达天性,引导儿童对基于色彩的事物的认知、观察、想象。色彩表达突出表现的是儿童的主观感受,教师应让儿童在绘画实践的过程中多多观察、写生,提高儿童的注意力、感知力。更重要的是,教师应在观察、感受的基础上,让儿童自行选择色彩进行构图、绘画,鼓励儿童大胆表现、敢于想象。

三、画面形象的想象和守护

对米罗来说,无论是一抹色彩还是一个圆点,都是创作的灵感源泉。米罗曾在巴塞罗那的一所美术学校学习,在其师弗朗西斯科•加利不拘传统、开放明朗的教学方法引导下,他迅速提高了对形体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形成了独特的米罗式画面语言。在米罗的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许多变形的、独特的、纯真的创意形象。《犬吠月》(图3)、《人投鸟一石子》《哈里昆的狂欢》等作品就是很好的例证,它们都突出地体现了米罗充满诗意、随心所欲和大胆幻想的个性特征。米罗作品的画面造型丰富多彩,日常中的物象在他的画笔下充满丰富的想象力,让人不得不感叹这位画家丰富、活跃的思维。《荷兰室内景一号》同样是一幅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作品。这幅画的整个场面在一个平涂三色的室内展开,首先占据视线的是画面中间融为一体的乐器和演奏师;在画面下部,有一只啃骨头的小狗、一只玩线球的猫、一只追逐虫子的蛤蟆和被餐刀削皮的苹果;画面的左上方透过一扇窗,可以看到河流、天鹅和房屋等。这幅作品的造型元素和画面形象一如米罗的其他作品一样富有想象力、创造力,这一点值得儿童美术教育学习和借鉴。儿童具有天真、浪漫的想象力,教师常常会惊叹于他们天马行空的幻想和创造。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不应该计较儿童绘画技法的表现是否达标,而更应该注重能否为儿童播下想象和创造的种子。儿童的绘画不受任何画法、画理的约束,反映的是人类最原始的审美和最自然的绘画语言,体现了有趣、生动的美好想象和创造。对于儿童的这种纯真的创意和想象,教师应该予以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想象的海洋中创造出一个缤纷多彩的、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

四、表现工具的实践和锻炼

米罗喜欢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和技法进行创作。他对绘画材料语言的探索十分广泛,曾尝试用报纸、铜板、麻绳、木板等材料进行创作,通过对综合材料进行组合、拼贴等丰富画面效果,用材料的形式语言隐喻地表达个人情感,这些丰富的表现工具成为米罗部分作品中特有的符号语言。他打破传统的绘画形式,用丰富的综合材料创作作品,这种运用各种媒介材料的方式值得教师借鉴。绘画是可以用任何形式表达情感的,儿童美术教育不应该局限于绘画材料本身,而更应该关注培养和锻炼儿童的实践能力。综合媒介材料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使儿童可以在拼贴、组合的过程中释放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艺术创作更贴近生活本身,更加触手可及。版画、泥塑、编织、扎染等美术教学活动也是让儿童体验艺术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和动手制作的趣味性的有效途径。有时,对于儿童而言,综合媒介材料与多样的艺术体验带来的创作乐趣要大于单纯的绘画表达。多样的表现工具既能避免单一绘画带来的枯燥、无味,有效激发儿童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又能够使儿童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结语正如毕加索所说:“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米罗在绘画作品中生动地构建了一个又一个充满童趣的梦幻王国,他往往从生活中最简单、最常见的事物中汲取创作灵感,以有趣的画面语言表达真实的世界。那无意间流露出的真挚与想象、单纯与美好正是儿童绘画作品最大的特点。在日常的儿童美术教学中,儿童对物象的表达往往有其对于自身生活环境的理解和感受,也许这种感受不够写实、难以理解,但其中体现出的充满童趣、幻想的创造力是弥足珍贵的。儿童在技法上的不足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逐渐弥补,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儿童无所顾忌、大胆自由的幻想,以及不被现实常理束缚的思维方式是十分宝贵的。在米罗的绘画作品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与儿童相契合的浪漫想象和创造,其作品自由随性的构图、充满诗意的幻想、鲜艳浓烈的色彩都是教师在儿童美术教育中需要关注的。教师应该呵护儿童闪亮的童心,米罗绘画作品中传达的童心便是教师做好儿童美术教育、守护儿童烂漫童心的启迪钥匙。

参考文献:

[1]谷明燕,刘长宜.梦与星星的碰撞——米罗作品装饰性语言的探究.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10).

[2]孙璐.“半命题”创意画的教学方法探索.基础教育研究,2018(10).

[3]邓霏.米罗艺术风格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作者:胡仁娇 单位:湖北大学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