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中美术教育中的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中美术教育中的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中美术教育中的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摘要:高中阶段的美术教育是培养高中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美术教育应着重凸显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站在发扬传统文化的角度,打破高中美术教学的局限性,促进美术教育领域与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通过高中美术教育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应用于各个领域,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界应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该文通过社会学与教育学的双重视角,深入挖掘将传统文化应用于高中美术教育的价值与含义,以为将培养学生成为德艺双馨的人才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美术教育传承与发展

伴随全球知识与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化的雷同,使部分国家的艺术发展缺乏本国特色,甚至影响当代青年学生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应保证不被社会发展的洪流淹没。如何促进高中美术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对高中生开展美术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激发他们的艺术创作灵感。艺术创意主要来源于学生对文化的积累,教师只有不断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结合艺术的发展趋势开展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对艺术的追求与创新。

1.对学生形成独特的美术风格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水墨画、油画等美术作品具有浓厚的中华文化艺术特色,在世界艺术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受到了各国艺术家的青睐。在开展高中美术教学时,教师不仅应该讲授绘画理论和绘画技巧,而且应该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洞察力与创造力,使其进一步发现美术作品中的精神含义,深入体会美术的魅力[1]。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美术教育,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传统艺术,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创作美术作品,并在作品中融入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形成独特的美术风格,在饱满的艺术理论基础上创作出更具中国特色的艺术作品。

2.促进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融合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作为现代美术发展的基础,在悠久的历史传承过程中不断融入先进的艺术思想,从而形成了颇具现代风格的艺术表达手法。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环境变得愈加开放,一些负面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与创造力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若想保证现代艺术氛围不被不良思想侵染,教师必须在高中美术教育阶段不断渗透传统文化,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与艺术观,使其艺术创造不被外在不良因素影响,同时保持对艺术的敬畏之心,正确解读现代艺术。

二、传统文化传承在高中美术教育的实践路线

1.以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作为课堂切入点美术教材作为培养学生美术修养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掌握绘画理论知识与绘画技巧的重要载体。因此,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利用与解读教材,并掌握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以此为切入点开展课堂教学。如,高中美术教材中蕴含了我国大量古代瓷器、木器、青铜器的图片,以及一些著名的山水画、风景画等,这些都是重要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为学生展示蕴含中华传统文化的作品,灵活运用传统文化资源,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学生对艺术的感悟能力与创作能力。在讲解《中国绘画欣赏》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相关的绘画作品和视频资料,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具体掌握我国传统绘画作品的绘画技术与特色。如此不仅能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而且能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作品的鉴赏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也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以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资源作为课堂的切入点,可以实现传统文化与高中美术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不断促进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

2.结合社会实践,促进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相结合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艺术,有时只能简单地讲解艺术作品,难以让学生近距离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组织美术实践活动,将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深度融合。在相关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可通过近距离地感受传统文化,加深对我国传统艺术的理解,这对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美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前往一些富含中华传统文化韵味的地方写生,通过写生加强学生对本地民俗文化的了解[2]。除此之外,学校也可邀请一些掌握传统工艺的匠人为学生举办传统文化讲座,通过工艺匠人的讲解与作品展示,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不断促进美术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发成立传统文化研究小组,鼓励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对美术知识与传统文化的高效整合。艺术来源于生活。教师要打破书本的限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艺术的灵感,不断加强自身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并结合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美术素养。

3.开展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艺术潜力在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时,只有不断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才可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时,要采取多种有效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师生之间的高效互动,并利用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断激发学生的艺术潜力。同时,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需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适当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对艺术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在讲解《线条的巧妙利用》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为学生展示多种风格的绘画作品,通过作品中线条的艺术表现手法,总结出中国传统特色下绘画作品的线条特点。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绘画作品,掌握绘画技巧,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体会线条的适用技巧,呈现出各种风格的线条的魅力。教师在明确本节课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搜集相关教学资料,通过展示资料,为学生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以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课堂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4.用传统文化理念解读当今美术作品学生若想了解某种特定的事物,可以利用多种有效的途径。如,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快捷地理解作品之间的差异。在让学生欣赏现代艺术作品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似的传统文化作品,让学生自行发现两者之间的区别,并从专业的角度探讨作品运用的不同的绘画理论与绘画技巧,或可以让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理念解读现代艺术作品。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奥运会火炬上的祥云图案与古代玉如意上的祥云图案,让学生自主探究二者之间的差异与联系。祥云图案自古有之,从早期出土的陶罐到唐朝的卷草纹饰,祥云图案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是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很多现代设计广泛应用了祥云图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解读这一现象。如,作为中华传统纹样的象征,如此广泛地应用祥云图案是否会使该纹样失去真正的文化意义,这会对中华传统文化带来哪些影响。如此一来,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会站在不同角度品鉴现代美术作品,实现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深度融合。

三、传统文化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

1.深入理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不仅需要历史的传承,而且需要在历史的发展中结合时代趋势不断创新,这也是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魅力的关键原因之一。只有传承才可以不断创新,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否则创新将会变成无根之木,也就不能被称为艺术[3]。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美术教学时,要教会学生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真正含义,让学生在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同时,也要不断融入自身对艺术的理解与感悟,与时俱进,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教师也可站在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自主赏析艺术作品,通过对作品的探究与观察,形成自身独特的审美体系,从而为形成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奠定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落脚点,鼓励学生对艺术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

2.正确处理本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关系文化是时代的产物,是一个地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形成的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表达形式。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相互促进。在高中美术课堂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处理本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关系,理解不同国家与地区在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表达的多样性文化内涵;同时,要教会学生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不断弘扬并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尊重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如,教师可以运用文化比较法,教会学生区分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中国山水画多采用散点透视的方式表现出恢宏自然的山水风景,而西方的风景画多追求真实性和现场感。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价值,进而认同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结语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不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对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应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不断提升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发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运用情境教学法,并结合一定的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以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激发学生的艺术潜力,不断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芮溪.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办法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5(24):158.

[2]缑博文.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下高中美术教育民族文化意识培养[J].大观(论坛),2020(2):138-139.

[3]刘凯.探讨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渗透[J].学园,2018,11(24):146-147.

作者:肖圣斌 单位: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