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美术教育的有效教学探究3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美术教育的有效教学探究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小学美术教育的有效教学探究3篇

小学美术教育有效教学篇1

在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促进儿童艺术能力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积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培养兴趣入手,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通过指导学法赋予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美术课堂教学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一、兴趣策略

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尤为重要。现在一些学生在低年级时对美术课兴趣十足,而到了四、五年级时创作作品的兴趣就有所减弱了。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除了学生自身对美术课程不够重视以外,关键在于美术教师未能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真正喜欢上美术课。对此,教师可以依据现行的美术教材体系,进一步挖掘美术教材内容。第一,以新激趣。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鲜感。红、黄、蓝色不能用其他颜色调和出来,故称原色,也叫一次色。在教学“对原色、间色、复色的理解和认识”时,把三原色中两种颜色相调和,就会出现另一种颜色,这一变化学生没有见过,觉得很新奇,个个跃跃欲试,并自己动手调出了不同颜色混合后产生的新颜色。最后,学生发现了规律,知道了红加黄变为橙、红加蓝变为紫、黄加蓝变为绿,橙、绿、紫称为三间色。两种原色混合而成的颜色也可称为二次色。学生的兴趣越来越高,将刚刚调出的间色再加以调和,新的颜色随之而来,千变万化。学生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在实践中得出结论。第二,游戏激趣。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爱游戏,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在美术教学中,把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中,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持久、稳定,在愉快的气氛中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在教学《滚动乐园》一课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滚动各种真的水果、球类的游戏,使学生理解和体验滚动所具有的功能。游戏中物体的位置不断变动,翻转、碰撞、弹蹦、滑行、停止等,引发了学生对生活有关现象的回忆和联想,触发了其创新意识,激发了其学习兴趣,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把自己喜爱的皮球、糖果、水果等描绘到一些滚动的场景里。这节课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通过游戏激趣,教学难点得以突破,教学任务得以圆满完成。笔者认为,教师只要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趣味性与知识性、科学性结合起来,并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美术课堂氛围必然会活跃起来,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

二、学法策略

教学是双向的,不仅包含教师怎样教,更重要的是学生怎样学。不能以知识传授的多少判断课堂教学的优劣,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更重要,学生如果不知道怎样学习知识,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和接受知识。教师应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部分学生在创作时出现创造力不足的情况,画面内容、形式单一,有的甚至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作品没有变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仅是创造力的滞后,更重要的是缺乏自信心。他们不敢突破自己,不能迈出创新的一步,总是重复画一些之前画过的事物。每当看到这样的情形,笔者总是鼓励他们胆子要大一点,不要怕画得差,更别怕画错,要勇敢地画出来。首先,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干扰;要耐心细致,独立思考,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善于归纳;要清除学习的自卑感和骄傲情绪。其次,学习要循序渐进。美术课是对基础要求较高的课程,学生要重视基本功的练习,由简到繁,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学生可以运用阶梯式学习方法,切忌好高骛远,要弄清快与慢的辩证关系,加强计划性,克服盲目性。在教学中,要切实加强学生对基本绘画语言的运用能力。学生从最初的造型过渡到对色彩、点、线、面的运用,表示他们的创作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绘画语言的运用,促使学生发挥创造力,并教育学生只要脚踏实地,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三、情感策略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教学中的互动和交流,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遵循情感规律,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主动参与教学。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能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走到学生中去,成为学生的益友,为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热情关心、帮助学生,亲近他们、感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帮助他们制定符合实际的目标,使他们经过努力可以达到不同的目标。同时,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指导学生一步步地学习,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帮助其实现自我超越,使其获得愉快、成功的情感体验和新的学习动力,从而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

作者:张忠单位: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杭集镇三笑小学

小学美术教育的有效教学篇2

教师应通过美术教育对小学生的审美观念进行培养,借助美术作品的欣赏以及创作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究有重要意义。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美术课堂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美术素养,提升学生美术品质。

一、小学美术课的意义

小学美术课不同于初中或者更高年级的美术教学课程,它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通过开设不同的课程,让学生建立对美术的兴趣,从而在生活中能够更多地以一种美学角度进行欣赏,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思考能力,同时,对于学生的品格修养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提起美术相信很多人会想到鉴赏一词,小学美术教学不是为了将每名学生培养成美术高手,而是希望学生具备美术鉴赏的能力,这是一种人的内在修养,拥有美术鉴赏能力,就能从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美,而这样的人往往性格开朗,生活态度积极,所以小学美术教学更多地需要引导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二、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这一教学方法可谓颇受教师的青睐,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融教学内容于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内在的真切情感。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通过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在融情入境中感悟所要学习的美术知识,同时也能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有的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而形象的教学情境,这样能使美术教学更富有趣味,也富有动感,为学生投入其中习得知识搭建了平台,最终为实现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游戏情境,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对美术知识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与掌握,同时在这一寓教于乐之下,学生也能体会到美术教学带来的快乐感,使学生激发自主性和积极性,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

(二)注重对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

在当今时代,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已经在教育界达成了共识,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育,将会更加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如,在教学《画出你的想象》这节内容时,作为美术教师需要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种融洽的学习氛围,可以引导他们对即将讲授的内容进行预习,让小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不同风格画家的代表作品,然后引导他们谈谈对这些作品的理解与感受。在学生创作的时候,教师不可以进行过多的干预,只能发挥自己的辅佐性作用,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创作空间。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还能显著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师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还要能够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升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纸盒游戏》时,教师要能让学生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手工材料,引导学生利用大小不同的纸盒进行创作,注重教给学生制作的方法与技巧。然后,再让学生能够以组为单位进行设计与创作,教师要提醒学生不同厚度的纸盒连接的方法,以及在制作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小组成员在合作的过程当中要能进行合理化的分工,并且根据自己的爱好,或者是擅长来分工,让每个成员都能够参与其中。在作品做好之后进行班级展示,每组派一名成员作为小小解说员,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以及游戏的方式,特别是自己小组内的构思与分工,将制作的快乐与大家分享与交流。这样的教学形式,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各种材料的特质,懂得合理地利用身边的废弃材料制作可供游戏的玩具或者是道具。巧妙地将单一的纸盒进行有序的组合,让学生在充分动手的基础之上,提升自身的思维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学生在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的过程当中,学会了与他人互动与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往意识,让学生在游戏中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体会到创作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树立自己的学习信心,更能够享受到劳动成果的快感。

(四)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师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要能够让学生将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从生活当中学会发现美。比如,在教学《风景如画》时,教师不仅要能够让学生了解风景画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鉴赏风景画的能力。更要能够让学生学会运用构图知识和多种系法进行分级写生,去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欣赏世界风景名胜图片或者是视频,让学生感受自然风光的优美,激发学生表现自然的欲望。然后,再让学生欣赏教材当中的风景画作品,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幅画并说出理由。学生可以通过相互讨论了解风景画的技法,可以利用单色素描、铅笔、淡彩等用综合材料来表现。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指导学生进行写生,绘画实践,真正帮助学生找准位置,明确所画目标。学生在绘画室,教师要尊重学生创作的意识,让他们能自由地作画,并且根据画面的需求,适时地增减景物。这样进行教学,不但有效地拉近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懂得从生活当中发现美,同时,还能将学到的美术知识巧妙地运用到生活当中去,更能感受写生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综上所述,想要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效果,就需要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结合教学目的和信息技术,进而完成学生美术素养的教育。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结合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新颖而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大纲要求与相关标准,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法,将提高核心素养作为美术教育的核心目标,为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孟垂芳

小学美术教育的有效教学篇3

美术教育具有可塑性、实操性和情感的表达性,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的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和创造的能力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经验,创设有自身特色的课程来吸引学生。那如何设计具有自身特色,又能调动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对艺术的冲动的课程呢?这就是本文将要探讨的。

一、转变教学,调动学生热情

对学习产生浓厚的热情是学生不断投入到学习中来的前提条件,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当首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他们感受到学习美术知识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这样他们便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从而为有效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教师要改变以往比较刻板的教学方式与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即教师要采用充满趣味性的语言与学生沟通,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会觉得非常无趣,反而会觉得教师的教学内容是有趣的,所以他们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来打造趣味性课堂,很多学生不愿意上课的原因是他们觉得课堂比较沉闷而且较为刻板,所以,教师可借助音频、视频等内容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新课开始之初便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便可以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教师要放下自己的教师身份,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互动,让学生降低对教师的畏难情绪与畏难心理,并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愿意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为打造有效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教师的顺利教学有非常大的帮助,美术教师要充分挖掘美术教材中的有趣的知识内容,并选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美术知识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这样便能为有效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前加码,强化学生自学

在美术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超越表层信息、挖掘作品的深层内涵与隐藏情感。在美术鉴赏活动中学生要解读的内容不是图画中有什么、这些物品是什么样的,而是在每幅美术作品创作中作者凝聚的心理期盼,是每幅作品中隐含的内在价值观念。但小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知过程是由浅入深的,以小学生现在的能力是不可能直接跨过表层含义解读过程的。所以,要想让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深度思考,我们就要优化课前辅导环节,让学生能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较好地完成表层信息解读活动,完成浅层的鉴赏感知活动,获得最基本的内容信息。例如,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先登录各大学科教学网站,从中搜集了与本课将要教学的色彩纯度渐变问题相关的教学视频和信息材料,然后将这些材料进行统一的编辑、筛选,并将其转化、使之生成教学二维码。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制作课前预习导学案,并在适宜的地方加入做好的二维码。这样一来,当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二维码,轻松地获得二维码背后的视频材料或音频材料,在更多材料的辅助下,获得更多的色彩纯度渐变和色彩搭配知识,掌握基本的色彩渐变图案绘制技巧与规律。在该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二维码技术优化课前辅导,不仅美术学科披上一层有趣、新奇、科技感十足的面纱,而且还能提升小学美术学习引导活动的及时性和美术学习引导方式的丰富性,有效地解决了美术引导活动实践性强不能在课前进行的问题,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对课堂所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完成了浅层思维活动。

三、鼓励学生,形成正确审美

无论在哪一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鼓励都是极为重要的一环,美术自然也不例外。教师的鼓励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于美术的自信,激发学生对于这一学科的热爱,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不断提升。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教师除了要给予悉心的指导之外,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作。而当创作完成,进行到作品展示这一环节时,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自然应大加赞赏,对于不好的也应用鼓励的话语,帮助其改进,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有自身的存在感,从而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创作热情。这样一来,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问题思考,给予学生鼓励与表扬,从而能够不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美术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大部分客观的事物都能够成为学生进行描绘的对象。因此,教师给予学生的鼓励要有针对性,不要流于形式,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而积极的审美观。如在“皮影”的教学中,学生对皮影的特殊效果很感兴趣,很想动手试一试。作为教师应对学生这一热情行为应给予肯定,并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操作平台,适当地给予指导,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多动手尝试,从而积极自主学习新知识,更好地完善自身的美术知识和艺术素养。

四、创设情境,诱发思维动机

深度学习的起点是思维动机的诱发,因为没有思维动机的学生是不会主动、自觉的参与到对所学知识的讨论与探究之中的。没有学生的思维参与,思维引导也就无从推进了。而教学情境是影响学生思维动机诱发的重要因素。设定符合小学生视觉与听觉体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文化的浸润中融入教学情境。如此,不仅可以丰富美术鉴赏,让学生在引导过程中获取直观性的信息,而且还能强化对小学生大脑中枢的刺激,诱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加速学生的思维运转速度。例如,在教学“人脸绘画”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许多的演戏的片段,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平时有喜欢的明星吗?你们清楚他们长什么样子了?但是谁又能准确的说出自己父母的样子与特点呢?”接着,教师可以邀请几个学生上台描述,并对学生说:“大家帮我看看他们说的是否自然呢?看看谁不了解!”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开始了观察思考模式。然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几幅全家照,让学生在观察中把握基本动作要领,锻炼了观察分析能力,这便为之后学生进行以“人脸特点”为主题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基础。通过这种教学形式,既能吸引学生的视觉注意力,也能成功地将学生引入课堂情境,为接下来学生进行人脸绘画奠定了思维基础。

五、小组合作,加强自主探究

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体地位,他们只是被动地进行知识的接收,也因此对于知识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浅薄片面的层面,并不能灵活地对其应用。为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每一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都可以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他们也因此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例如,在教学“水墨动物”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法来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技法进行自主探究。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素描和水墨画的作品,让学生分组讨论两幅画创作的不同之处。当学生产生对水墨画的兴趣之后,再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水墨画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就其中的表现技法进行分组探究。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他们对知识会有着更深刻的印象。

六、正面评价,增强学习信心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教师的正面评价的重要性。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学生都需要教师的正面评价,教师的鼓励对于学生来说,就像一阵和煦的春风、一束温暖的阳光、一捧甘甜的泉水,能够滋润和温暖孩子们的心田,使孩子们获得积极正面的能量。对此,教师要重视评价的力量,并制定出科学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能够切实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和鼓舞。例如,在教学“纸盒之城”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纸盒的设计制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留心观察孩子们的表现,再设计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对于每组作品,教师都要给予正面评价,可以是从色彩搭配上来评价,可以是从创意形式上来评价,也可以是从绘图技巧上来评价,要常常使用鼓励和表扬的手势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作品的认可,使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当孩子们从一件件成功的作品中收获到成功的喜悦时,就会不断积累成就感,从而树立起对美术学习的信心。总之,在指导小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过程,教师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和认可,这不仅是对学生的一份尊重,更是学生在成长前进过程中的一种支撑和动力,能够始终让学生保持前进的动力总而言之,在教学引导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依据学生审美标准不同的基础学情,设计关于课堂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创新的教学中获得了知识,形成了立体化感知。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要采用求同存异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进而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

参考文献:

[1]单天虹.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J].名师在线,2017(16).

[2]单天虹.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J].黑河教育,2017(12).

[3]蒋志春.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

作者:刘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