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美术教育研究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把自己课堂中学习到的美术技巧和有关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的现象和领略美的本质,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审美体验。艺术和生活是脱离不了关系的,只有体味生活享受生活,才能衍生出好的艺术作品。
一、小学美术教学发展情况
其实,总的来说,小学美术实际上没有呈好的态势发展,部分学校并没有将小学生的绘画能力进行培养,甚至有时候还会不开设美术课,还有用美术课的时间来上语文数学课等。这些行为对学生艺术细胞的培养不利,都是非常不明智的,很难将有美术潜力的学生挖掘出来;而如果家长发现了孩子身上的美术乐趣,因为一些原因,比如经济条件不允许、学习任务过重、家长有名校情节的这些情况,有可能会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对学生对这方面更好的培养形成阻碍。而就算学校邀请了专业的教师对学生的绘画能力进行培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把绘画技能看得比较重要,在意学生美术作业的相似程度而不是创新能力,长期以往就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造成对学习美术的误解,很多学生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只需要画的相似于这个物体就可以了。”这样的话,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得到发散,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也会陷入模仿而不能革新的泥潭。
二、加强化生活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
艺术来源是生活这句话真是一点也没错,众多的艺术家有着或精巧奇特或宏伟壮丽的艺术作品,都是他们在生活中受到了相当大的启发,但是在表现生活的过程中,他们又加入了自身对整个事件的独特意蕴。不仅能从生活中见到他们作品的影子,在欣赏他们作品时,也能体会独特的思想内涵。生活化的教学方法需要结合实际内容,以此来帮助学生尽可能的融入生活场景,将生活中可见不可感的生活场景变化成能够作品抒发的情感,艺术类课程因为其特殊,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的思想环节,培养他们的悟性,使他们不仅能够学到技巧和方法,还能让他们逐渐摸索出情感表达的方式。
三、如何实现生活化教学
(一)教学内容与生活化相互结合在美术课上,只是简单向学生讲述五官的平衡原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每个人的长相各不相同,很难真正符合标准,所以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需要让学生自己观察身边人的五官,抓住不同人五官中最具特色的点来进行描绘,这才是艺术的基本要领。曾经有一位语文教师让学生课后对自己父亲的五官进行描写,有一个学生的描述是这样的:“我的爸爸有一张圆圆的脸,有一对眼睛、一个鼻子和嘴巴。”乍一看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仔细观察就能够发现,眼睛鼻子这些器官是普通人都拥有的,那么别人就没办法想象这位学生爸爸的长相,简单来说,也就是:“太没有特点。”在美术课程的学习中,也应该尽量避免出现重复化和相似化的作品,在很多人的素描课上,几乎没有人选择画大眼睛樱桃嘴的美人,反倒是一些五官比较特别的人成为了绘画者的宠儿,这就说明,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每个人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各不相同的,绘画过程中,不仅需要发现美,在生活中发现美,更要发现生活中与众不同的美。
(二)课堂导入生活化课堂导入是课程中尤为关键的部分,有了一个精彩的导入,可以说,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所有的科目都有自身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清晰认识到该教什么,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学生能够学到有用的东西。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与其交给学生零散的知识,还不如给他们钥匙,让他们自己去开启知识的宝库。课堂导入其实可以采用图片导入的方法和音乐渲染的方法,教师在课堂导入之前,给学生放映优秀的美术作品和轻松欢快的乐曲,能使学生在脑力活动主导的过程中放松下来,进而能更快的进行堂课的学习。并且,其实在众多科任老师看来,美术课其实是放松的课程,教师大可不必将技巧方法一个劲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有“美术课也这么无聊”的看法。这个时候,只需要给予学生一个放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就能让学生对美术课有浓烈的兴趣。课堂导入的生活化,要求教师将生活化的美术现象和生活中的美丽景观展示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与美术息息相关的一些现象,除此之外,教师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教学过程,能够使学生获得愉悦、舒适的教学气氛,从而真正感受到美术带给人独特的美的享受。
(三)增加实践活动环节,带领学生自由写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是能够将日常生活的美好和美术技巧结合起来,学生绘出自己的内心景观,这时,优美又有意境的美术作品就应运而生了。小学生由于受到条件限制,学校一般不允许教师带领学生随意行动,因为在出行过程中,若是教师看管力度不严格,学生又调皮好动,就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户外写生不仅是指离学校很远的郊区,还包括学校的花园这些地方;若是学校和教师没有足够的安全防范能力,不能够将学生带到人烟稀少的郊区,那么也可以组织一个校内写生的活动,参观不同的教室,学生游览花园和植物园,将自己感兴趣的景物记录下来,也不乏是个有趣的户外写生经历。在课下积极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奇特优美的景观,不时给她们观察户外或是家中花卉和人物景象,用画笔加以记录,不仅大大节约教学时间,还能够在学生作业反馈中取得不错的成效,支持学生和家长户外活动,游览名胜古迹,让他们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象,对他们的审美水平和人格思想都会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艺术是高于生活的,学生观察到生活中美丽的景观,从而有自己对美的追求和理解,这是在美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另外,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教师在培养兴趣的过程中也要适时指导。
作者:张银根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第三中心小学
小学美术教育篇2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如果能够采取生活化教学方式,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美术学习难度,还能深化学生对美术知识以及技能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美术和生活的双重享受[1]。更重要的是,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将实际生活与美术教学融为一体,这对提升学生美术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艺术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小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整体认知水平比较低,对教师有一定的依赖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一般来说,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美术教师要善于抓住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以此作为美术教学切入点,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并将自己在实际生活中接触到人、事、物用画笔描绘出来[2]。例如,在以“树”为主题的绘画活动中,美术教师可以在绘画教学之前先带领学生去校园里对树进行观察。在学生观察树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适当的指导,让学生重点观察树的粗细、纹理、疏密、细致等。在考察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回教室进行美术创作。有了之前的观察,学生脑海中基本上有了具体的构思,不仅获得源源不断的绘画灵感,而且绘画的欲望也十分强烈。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又能提升学生的绘画质量。
二、营造良好的生活化氛围
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艺术学科的教学对学习氛围有一定的要求。在充满艺术化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艺术情感会受到陶冶,学习质量也会有所提升[3]。相反,在枯燥、单调、乏味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比较低,而且艺术修养也难以得到提升。因此,在美术教学实践中,美术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营造良好的生活化氛围,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艺术和生活的魅力,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美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室里开辟一面“文化墙”,用来布置创意照片,照片的类型可以是摄影照片,可以是手绘图片,照片的内容尽量贴近实际生活,比如班上的团队活动的照片、春游照片、游戏照片等,这样既能营造艺术化的教学氛围,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气息。除此之外,这对促进生生之间情感交流、提升班级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又如,在美术教学实践中,美术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尽量选择贴近实际生活的素材,例如在颜色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引用生活素材对学生进行指导,比如在讲解“绿色”这一颜色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嫩叶、老叶、新叶等图片,教学生学会认识和区别嫩绿、翠绿、墨绿、黄绿等颜色,这样既能营造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氛围,又能深化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开展丰富的生活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美术教学目标之一。新课程背景下,美术教师要积极响应素质教育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丰富的美术实践活动,同时要融入生活元素,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来自艺术和生活的双重魅力。例如,在学习《制作相框》这节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比如一次性筷子、旧挂历、牙膏盒、冰棍棒、彩绳等生活材料,通过粘贴、捆扎等方式将其制作成相框。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一再强调的教学内容。又如,美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石头画”美术竞赛,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几块形状比较好的石头,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石头上作画,然后在学校里进行展览,让全校师生进行投票评比,对胜出的学生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这种教学方式将实际生活与美术教学活动充分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还能将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出来。综上所述,美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美术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而存在。在实际教学中,美术教师应当将生活与美术合理地融入起来,在这个基础上提升美术教学质量,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生活的魅力,从而陶冶学生情感,引导学生创造出更多优秀的美术作品,为学生未来的更快、更好的发展打好牢固基础。
作者:魏敏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梁寨镇赵楼小学
小学美术教育篇3
美术学科的知识来源于生活,但美术艺术高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学以致用、触类旁通,更利于达到理想的美术教学效果。加强美术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整合,可提高学生的亲切感与兴趣,使其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中,多给学生展现与表达自我的机会及胆量,更利于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从而尽快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加速美术教学的改革。
一、在生活中发现美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与喜欢探索等年龄特征。教师应注重课堂容量的拓展与教学资源的整合,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欲望,开打学生的视野与思维,使其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获取各类知识,从而认识世界。教师应摒弃以往“灌输式”“模仿式”的美术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的好奇心为中心展开教学,通过美术与现实生活的整合,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品味生活的快乐。如在“走进四季”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并融入社会。通过观察自然界花草树木的变化,对四季的变化有更多的感悟。在不同的季节,组织学生展开写生与陶艺、落叶拼接、堆雪人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课外趣味性的活动,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加深对色彩的感受。
二、引导学生表达美
1.创设生活教学情境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采取情境教学方式,能展现出生活的多姿多彩,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乐趣,带动学生思维自然过渡,促使教学工作顺利展开。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分析结果与教学目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熟悉的情境中,身临其境地感受美术的独特魅力。如在“设计生活标志”的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提出“在生活中哪些场合看到过这些标志”与“你能说出这些标志的含义吗”等问题,调动学生的生活记忆,让学生自由发言,使其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深切地感受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更利于提升生活化的教学水平。
2.小组合作学习法
在美术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利于构建师生互动机制,使其在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拓展思路,得出完整性的结论,更利于实现取长补短与优势互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让队员为了达成任务目标积极进取与互相帮助,更利于学生教学质量与效率的不断提升。从以往的教师单向交流的模式,逐渐向小组间协作交流的方式转变,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使其积极融入班级活动,最终实现全面发展。教师需设定特定的主题,让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并通过分享美术知识与技巧,实现知识结构体系自主构建,更利于美术素养的提升。如在“贴画”的教学中,教师需围绕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就近发展区入手,为小组合作创设主题,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与美术技巧等内容。或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利用废弃物创作符合主题的作品,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发散思维,并在想象与讨论中,逐渐形成集体意识与团队协作意识,以尽快完成三维教学目标。
三、在生活中创造美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需求为核心,创设出相应的生活化教学活动。贯彻落实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学习时间等,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学习、感受、利用美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传统节日,展开自由创作的活动,让学生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利用创意作品实现传统文化的多渠道传承。根据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大会,组织与展示学生的剪纸及书法等美术作品,并将学生的作品上传到网上,让学生接受校内外人员的点评与指导,帮助学生的美术创作水平逐步提升。让学生养成完成美术日记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日记有记录美好生活的作用,可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美好回忆,更利于实现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创新应用。在美术创作主题方面,多尊重学生的意见、想法,让学生自由表达、积极联想,实现美术知识与生活经验的有机整合,在创作中不断丰富情感体验,更利于学生发现美术教学的乐趣与生活化教学的意义,最终实现良性循环。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改革中,应将生活化视角的教学理念深入贯彻到美术教学中,灵活利用生活情境等教学方式与生活资源、第二课堂等场所,切实培养学生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燕.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19):25.
[2]丁洁.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科普童话,2019(42):24.
作者:纪明慧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湖娃艺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