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美术教育的有效性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无论是中国的朱耷还是外国的凡•高,他们把艺术视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形式,艺术成了支撑他们生活的一个支柱,成了他们精神的寄托所,因为他们全不在乎自己的作品是否有“行情”.如果我们能上升到这个高度来认识美术教育,那么美术课一定会成为学生最喜欢的一门课.美术课就不会像其它文化课一样死板,而是洋溢着学生的智慧、创意及活力.要让美术课给学生美的体验,另一因素要使美术教育抛弃功利色彩,为比赛、考级而进行的美术教育应是一种功利行为,背离了美术或美术教育的真谛.真正的艺术应远离功利色彩,我们不可想象,要是凡•高生前的画很好卖,那将会是怎样?艺术并不在乎别人的鲜花及掌声,而在于自己的独立的判断及认识.艺术远离功利色彩,运用到美术教育中要求我们批评少一点,激励多一点;比赛少一点,展览多一点;成人的标准少一点,孩子自己的想法多一点.课堂是学生生命的一部分,是学生生活的一个片断,我们应重视学生每堂课的生命质量及生活体验,我们也要重视美术课在提升学生生命质量及生活体验中的意义和价值.美术课更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一、给学生一片自由创造的天空
世间没有比美术更有创造性,并拥有更多创造意识的人的艺术了.一切前卫的艺术都是从美术开始的,可以说美术引领了世界艺术甚至生活的潮流.美术的精神在于创造,美术的生命也在于创造,所以美术课就是要给学生这种创造意识及创新精神,而所有这些最关键的是要给学生一个自由创作的空间.学生创造空间的大与小,自由与否取决于教师本身对美术教育的理解,取决于教师本身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当我们的美术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完成一幅作品更在于给学生一种美的体验,学生就会有足够的自由空间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及实现自己的做法.反之,学生想象的翅膀就会折断,学生智慧之泉就会枯竭.黄全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例:一位外国老师在昆明交流,因为知道中国孩子的画技很高,有一次就出了一个“快乐的节目”的命题让中国学生画.结果,她发现很多孩子都在画同一件事物———圣诞树!她开始觉得很奇怪,后来才找到了原因,原来墙上挂了一张有圣诞树的画.当那位老师把圣诞树遮掉时,学生竟痛苦万状,无从下笔,后来老师只得重新揭开.离开了摹本学生竟然不会作画,这是长期以来模式化训练的结果.一位博士从西欧回来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节美术课,让学生画“断臂维纳斯”,老师从办公室里搬来了一座小型的“断臂维纳斯”雕像,往桌子上一放,要求学生画一张有手臂的维纳斯.我想这类课在我们这里是很少有人敢上的.因为在我们看来,不仅仅是形体比例的问题,连真实性也没有了.艺术教育中所谓的“真实性”极大地抑制了我们及学生的创造性,也误导了我们对美术本质的理解,学生的创造空间也从此不再灿烂.文学作品中,一千个读者,可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美术作品中却不能,一千个学生只有一个哈姆雷特,这是美术教育的悲哀,这一点我们可从历年美术考生的作业中看到.一种唯“真”是美,唯“实”是画的观念,严重地阻碍了美术教育的发展,此处的“真”与“实”主要是指客观的相像,而唯客观相像的艺术观恰恰是最不真的或者是“伪”艺术观,至少说是狭隘的艺术观.“模仿的目的不仅仅是造成相似性,而是要去欺骗”,最好的仿制品能够以假乱真……但不总是艺术的目标.
二、教学生美的创造
“美术”也可解读为“美的技术或方法”,“教美术”就是“教学生创造美的技术及鉴赏美的方法和知识”,这也是美术教育的一个目的.创造美的技术当然有很多,如作家在用文字语言创造美,摄影师在用相机创造美,歌唱家在用歌喉创造美.在这里美术创造的美与其他职业创造的美有什么本质不同呢?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助于批准美术教育的方向.美术与其他艺术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更为直观的鲜明的造型艺术,它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因而美术就是对这些平面或立体形象的态度、处理、创造等.我们也可以发现,人们对同一形象的处理、加工或创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画、雕、剪等,从使用的媒体来看,可用纸张、泥土、电脑等.并且我们也应知道人们的处理方式,因个人的爱好、性情、技能差异而不同的.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让全班同学用同一方式或一种工具来创作一样的东西.美术课应给学生一种或几种创造美的技术,而这种技术是因人而异的,教育中应给学生提供多种方式让其选择.同时,向学生提供的技术也应是考虑学生的不同年龄及控制相应成本.不能为了学校的特色而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及经济,不能以学校的特色取代学生的特性,为了学校的名誉而牺牲了学生的利益.让学生掌握鉴赏美的方法及知识也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一般学生来讲,这方面的知识及能力反而更为重要,会不会作画对大部分学生来讲不是很重要的,但有没有审美能力却会影响学生的生活质量及学识修养.中学美术教育主要不是为了培养画家,但必须要让学生有一双能鉴赏美的眼睛.
三、仅仅是美术是不够的
美术课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美术.蔡元培在任教育总长(民国元年)时把“美育”纳入了五大教育方针之一,指出:“提出美育,是因为美感是普遍性的,可以破人我彼此的偏见;美感是超越性的,可以破生死利害的顾忌,在教育上特别注重.”美术作为美育教育中很重要的部分,理应也具有普遍性及超越性,这同柏拉图发现的艺术具有道德教育是一样的.所以美术不仅仅是给学生以创造美的技艺,更在于对美的认同或创造.所以美术课要给学生美的体验.给学生提供发现美、感受美的眼睛,给学生创造美的意识及精神,当学生具有了审美的眼睛及创造美的意识及能力,学生就有了一个美好的生活及美好的明天.从学校的地位看,美术是门小学科,但从培养学生来讲,美术又有其他学科所无法取代的功能,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超越其他学科.当其他学科随着高考“黑色六月”的离去,而被学生抛置九霄云外之时,美术依然会以其独特的方式长久地影响着学生,陪伴其一生.值得一提的是,美术教学的有效性不能仅局限在一课一得上,而体现在整体与综合之中.有效,是通过我们诸多美术教师长期的、共同的努力形成的.
作者:刘卫兵 单位:江苏省大丰市万盈第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