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师美术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师美术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师美术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

一、中国高师美术教育的历史

我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发展至今已经近一个世纪了。其成长既包含着我国高师教育的发展,又包含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而中国美术及美术教育的发展是影响中国高师美术教育的重要因素。纵观高师美术教育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高师美术教育的发展是随着我国美术和专业美术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潮流,一批中国美术人前往西方学习美术,回国后把西方的美术理念和西方先进的学校教育制度带回中国,初步建立了我国现代美术教育体系。1902年创办的中国第一个高等师范——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将图画课列为必修课。1906年,该校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高等师范美术系——国画手工科。开启了中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先河。通过他们的努力,西方绘画渐渐被国人接受且快速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美术教育全面接受苏联的教学模式,引入了契斯恰科夫教学体系,成为影响一代人的美术教育理念。高等师范美术同样要求学习苏联模式,形成大一统的样板格局。“”时期,高师美术曾一度终止招生。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美术也渐渐接受来自西方不同的艺术表现形态和思想。如印象主义、写实主义等。一些先进的美术教育模式也被引入,直接影响着我国高等专业美术院校和高师美术教育的发展。

二、高师美术教育的现状调查思考

我国现在的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是从专业美术教育发展演变而来的,这种演变伴随着专业美术院校的强势影响。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承接了专业美术教育的理念和教育方法,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一些师范技能的培养。形成了现在我国高师美术教育的基本形态。现阶段,高师美术教育主要面临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专业设置“大而全,小而全”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和教育的功利化导致了高师美术教育的畸形发展,形成了专业设置“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随着高校扩招,高校的规模也不断扩大。由于美术专业对学生的文化要求相对其他专业较低,许多文化稍差的高中毕业生就选择了改学美术从而进入大学学习,这成为一种升学的“捷径”。美术专业生源足且收费较高,许多高校受利益的驱动,原本没有美术院系的高校也开设了自己的美术专业,已有美术专业的高校不断增添相关专业。大小的美术院系不断涌现,专业也五花八门。受招生压力的影响,一些学校为了抢夺生源,开设一些热门专业,其他学校见状也一窝蜂地开办。由于扩招,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院校的硬件和软件却远远跟不上。许多学校为了开设一些专业,不管是否达到开设此专业的必要条件,只是招聘一两名此专业相关的教师就仓促上马,教学质量因此受到极大的影响。这些做法是对学生的严重不负责和对美术教育的极大伤害、高等师范学校美术教育中也存在这些问题。为了抢夺生源,在高等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中开设非师范的各种设计专业,将非师范的设计专业作为其发展的重点,而且比重不断扩大,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而师范类的相关专业则不断压缩,形成了高等师范美术院校中,非师范设计专业成为主导的怪现象。高师美术走向了专业美术院校这条发展道路,师范美术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冷落。学院不重视,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也非常低落。这种现象在现阶段高师美术院系中是非常普遍的。而这些高师美术院系不管大小,其专业设置仿照专业美术院校,甚至直接套用,造成了现在大多数高师美术院校专业设置基本一样的情况。且许多高师美术院系不管其规模大小,办学时间的长短,其专业设置五花八门、一应俱全,有的院系甚至一两名专业教师就能开一门专业。因此,形成了现在高师美术院校“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各院系完全失去了自己的优势学科和特色,走入了一条死胡同。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学校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能兼顾,应当建立起自己独有的学科优势。应突出一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形成自己在某一领域的优势。就像提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想到的是中国艺术设计领域的权威;提到中国美术学院,就会想到国画。高师美术院校应当将其重点放到师范美术教育上,将其办大办强,办出特色,根椐自己的情况建立优势学科。而不应该放弃优势学科,把重心放到非师范的专业美术学科上去。

(二)进阶教育断层、缺乏体系性

我国的美术教育与国外先进的美术教育相比较,突出的问题在于从小学到大学没有一个较为完整、完善的美术教育体系。在中国的中小学里,美术课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学科。在中小学校里,虽然美术按要求是必修课程,但课程质量并不高。甚至一些学校直接占用美术课,上其他学科或让学生上自习。这严重制约了学生从小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和相关能力的提高。从高中进入到大学的美术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专业学习者是由于高中文化课程未达到标准转而学习美术的。他们本身对美术的了解及兴趣就少,单纯地为考大学而进入集训班,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压式美术突击学习,最终达到进入大学的目的。几个月高强度的压力学习,让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产生厌倦,打击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而且从美术高考集训的一些教学方式方法来看,很多程序化的教学让美术成为一种机械式的学习,让学生失去了美术的创造力和创新力。这些揠苗助长的学习方式,也成为他们进入大学以后进一步学习的阻碍。进入大学以后,学生才真正进入到美术学习的正轨中。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学生进入大学时就应该在美术方面具有相当的能力,他们进入大学学习是为更好地提高美术能力和对美术的研究。而在中国,由于学生很大一部分是突击学习而来的,进入大学时,美术基础并不扎实。所以大学就扮演了一个为美术学生补基础课、纠正以前的不良学习方式的角色上了。在高校美术的课程设置中,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进行基础教学,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建立一个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美术教育体系,应成为今后美术教育改革的重点,真正促进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高师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美术教师,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中小学美术教师。高师美术教育要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美术师资,就应当注重与中学美术教育的联系。但现在的高师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的美术教学基本上是脱节的。高校始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课程设置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完全脱离了中小学教学实践。高校应该到中学去调查研究,真正了解现在的中学美术需要什么样的美术教师,进而对高师美术的教学进行改进。其实很多高等师范院校都注意到了这一点,除了传统的毕业生实习外,一些院校通过每学期派专业教师到中小学校去挂职学习,直接参与到中小学的教学及管理中。这样高校教师能站在教学前线,直接面对中小学学生,了解当前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新问题和需要,将了解的情况反映到学校,以对教学的改善起到切实的作用。

(三)教育模式含混、师范方向不明确

高师美术主要是培养美术教育人才,主要培养的是中小学美术教师。而不是培养美术创作、美术专门研究人才。但现在绝大部分师范院校高师美术教育的教学方式,完全是承接了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方式,用培养艺术家的方法来培养美术教师,所不同的就是在此基础上加入一些普通教育学、心理学及教材教法的课程。只是简单地将专业美术教学、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教材教法相加,而且这种相加之间是没有联系的。就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情况来看,专业课程是由美术学院教授,而普通教育学、心理学及教材教法课程是属于教育学院的公共课程。全校所有院系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内容都一样,和美术教育也没有一点联系。这造成了美术专业教育和教育学、心理学学习的完全脱节,学生学习之后不知道怎么将其运用到以后的美术教学中。这也使得许多学生对普通教育学心理学及教材教法的学习不重视,敷衍了事,只求考试能过关就万事大吉。高师美术教育中对师范性的重视不够,师范性课程太少。由于教学方式采用了美术专业院校的培养方式,用培养画家的标准和方式来培养美术教师。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方法也基本同专业美术院校相同,只是在时间上进行了裁减压缩,可以说是精简版的专业美术教育。这种方式突出了“美术性”,但严重忽略了“师范性”,重“技”轻“道”。从课程设置上看,绘画课程占总课程的80%,教育和心理学及教材教法等只占20%。而在内容上,高师美术教育又囊括所有的美术门类,要让学生了解学习几乎所有的美术类课程,这就造成了学习时间的严重不足。普通专业院校里需要一学期乃至一二年才能完成的课程,在高师美术教育的学习中可能几周时间就完成了。学生学习不深入,对各门类美术的学习只能浅尝辄止,流于表面。有人说师范院校的美术生都是“万金油”,或者形容是“最差”艺术家,这也是当下这种高师美术教育模式所造就的。关于高师美术教学中教育模式及课程设置的问题与讨论,从来没有间断过,许多学者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可行的措施。如学习德国杜瑟堡艺术大学美术教育系的课程设置,10%是美术教育学,20%是美术史论,10%是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这样对学生审美能力及美术教学素质培养的课程就占了总课时量的40%,对提高学生的师范技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我们还可以借鉴中央美术学院设立工作室的做法,在高师美术院系中设立美术教育工作室。运用工作室制的运作方式,将美术教育技能及方法研究的工作,在工作室中得到很好的重视及运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在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积极探索美术教育的方法。学生通过选择工作室,在旗下单独进行美术教学方法技能知识的学习及研究。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师范技能,也为美术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阵地。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高等师范院校中美术教师对高师美术教育也起到非常大的影响。现在的高等师范院校中,从事美术教学的大部分的教师都来自专业美术院校。他们的专业基本功扎实,艺术修养高,但他们大多数并未受到过美术教育教学方面的专门学习,在教育理论、美术理论及教学方法上比较薄弱。对于师范美术教育比较注重学生的理论修养及教学实践来说,他们未必就得心应手。由于他们来自专业美术院校,自然而然会将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带到自己的教学中。这也就出现了上面所说的将培养画家的标准和方式来培养美术教师的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所以加强高等师范美术院系专业教师的师范技能培养,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结语

中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随着中国社会及中国教育的发展不断前进,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和美术教育人才,为推动中国美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美术教育工作者默默无闻地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努力推动着中国美术不断向前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情况的出现,高师美术教育也迎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对高师美术教育进行不断的改革和新的尝试。相信在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高师美术教育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作者:贾定平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