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美术教育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引言
非智力因素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并不单单以学生的智力作为唯一衡量学生对于知识掌握好坏的标准,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热情和积极性的培养。美术本身就是一个即抽象有具象的艺术,并不是简单将一个物品原原本本画下来,而是通过自己的绘画方式和绘画技巧来展现绘画者眼中的世界。相对于绘画技巧对于绘画的写实性,绘画者的个人感受和体会则显得更为重要。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美术的感受,让学生正在的爱上美术,愿意主动的进行专研学习。
1.1当前教育的功利性太强。
当前我国的美术教育主要是因为自身文化课的学习成绩差,没有办法通过高考,于是选择学习美术以报考一些艺术院校或艺术专业寻求出路。这样的学生大多是在高二开始学习美术,对美术没有基础也没有兴趣,纯粹是为了应对家里,应对高考。据调查显示目前学习美术的学生当中有88.62%的是为了艺考才学习美术的,其中86.1%不是出于自愿学习美术,0.98%的学生在此之前美术是一无所知的[1]。这样的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得到学习成果可想而知。学生对于美术没有足够的兴趣,在进入大学后也不会认真的学习美术,步入社会后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和本专业无关的工作。致使我国缺少相应的美术人才,非常不利于我国的美术事业的发展。
1.2忽视学生在美术教学中素质成长。
中国现代美术教学方式主要是“引进”西方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对于美术的学习更多的是临摹、素描和练习相关的绘画技巧,忽视学生对于美术的美感体验和审美的培养[2]。使得学生对于在学习美术时,一味的追求与物品的相像,光线的角度和阴影的面积,忽视自身在美术上的创作力和培养自己在美术的审美能力。
1.3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当。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美术老师的个人主观性太强,经常以个人的审美偏好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过分强调绘画技巧和绘画写实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培养属于自己的美术审美能力和绘画风格。在进行美术成绩考核的时候,衡量考核标准单一,过多的看重学生在学习美术时的智力因素,忽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如何培养美术教育中的非智力因素
2.1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的感情。
情感是诱发直觉、灵感和想象的内在因素,是美术创造中的重要特质[3]。学生对于美术的感情越深厚,投入在美术上的精力就会越多,就会更加努力的去学习、学好美术。做这对于提高美术的学习效率,加深美术的经验体会,养成良好的美术习惯是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的感情,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当地的美术博物馆,拜访当地有名的美术家,让学生了解一副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感受美术创作者眼中的世界,体验美术创作者对于这个世界和自己作品所寄托的感情。或者走出课堂,外出写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自然中的美好,用自己的方式去描绘自己心中的美好,在大自然中感受到万事万物的魅力。
2.2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建立信心。
美术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探索自身创作力的过程,是需要深厚的绘画功底作为必要基础。枯燥乏味的日常练习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若是一直没有相应的进步学生很容易丧失对美术的信心,从而放弃学习美术。在进行美术的日常练习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如何从自己的作品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从日常的练习画作中看出自己的进步和上升空间。不断的鼓励学生,美术的创作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单纯的依靠灵感便可以完成伟大作品的。历史上每一位优秀的美术艺术家都是先有过硬的基础功底,才能在灵感到来的时候抓住它,表现它,将它呈现在众人眼前[4]。
2.3培养学生对于美术优秀品格和意志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力比智慧和剥削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成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5]。由此可以见,优秀的品格和坚强的意志力是获得成功的关键。在探索美术的道路上,大家一定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当时就能解决,有些问题则会困扰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面对学习美术道路上各种困难,坚定不移的朝着自己的理想走去,不轻言放弃。梵高作为欧洲中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荷兰后印象主义的先驱,一生穷困潦倒,靠弟弟提奥接济度日,最后在法国阿尔开枪自杀。梵高终其一生都没有放弃对于美术的热爱和追求,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日子多么难熬依旧每日进行素描练习和绘画创作。如此坚韧的意志力和品格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发扬的。
结论
美术并不是单纯的绘画,美术教育也不是简单的教授绘画技巧。它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对于美术的审美能力,在创作美术的过程中优秀品格和良好习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传播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认知和追求,是提升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体会与感受,是帮助人们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作者:李红梅 单位:江西卫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