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美术教育应用论文(8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美术教育应用论文(8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美术教育应用论文(8篇)

第一篇:维吾尔民间美术对南疆高校美术教育的影响

摘要:维吾尔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其美术是以维吾尔族传统的精神文化为基础的。维吾尔族群众具有独特的信仰与文化传统,历史上先后信仰了以佛教和伊斯兰教为主的,这些传统文化艺术构成了维吾尔族的美术的特色和风格。维吾尔美术要改变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使其真正地与时俱进,南疆地区高等院校美术教育是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保护、继承维吾尔美术可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维吾尔族;美术教育;南疆地区;影响

维吾尔族美术同维吾尔其他艺术门类等基本相似,是维吾尔族生产、生活、探索健康的文化之一。南疆地区高等学校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受传统维吾尔美术的影响,其学科构建、发展无不打上了维吾尔文化的烙印,是在以南疆为主的地域文化熏陶下形成的。近年,国家针对南疆地区和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出台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发展维吾尔传统文化是当前成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及非遗发展的重要导向之一。以维吾尔族学生和区域环境为主的南疆地区高校的美术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起着无可代替的作用。

一、传统的维吾尔美学思想对现阶段美术教育的影响

南疆地区高等学校的美术教育和本地区的历史文化以及宗教有着错综复杂的脉络联系,而美术教育和维吾尔族美术文化的关系尤为相关。为促进南疆地区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事业的发展,新疆南部地区高校长期从维吾尔族地区积极探索发展教育艺术专业,重视维吾尔族艺术教育,加强维吾尔族聚集区美术师资队伍建设,支持并帮助维吾尔族美术在语言领域方面的发展,加强维吾尔族艺术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促进维吾尔族艺术创作的激情和氛围,推进南方各民族地区的友谊及和谐沟通。新疆的维吾尔族主要集中在新疆南部,因此,对维吾尔族艺术有选择地向大学美术教育引入其当代系统科学的美术教学,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和优势。如图1、2则为传统美学思想影响下的现代绘画作品:图1、2都能体现传统维吾尔美学思想影响下的维吾尔美术创作。维吾尔传统艺术教育的审美风格强调原创材料的优势和特点,以及传统的民间艺术与数字时代的现代艺术,总结了维吾尔族特色形成艺术教育的良好经验。在维吾尔族艺术和科学作品的结构施工过程中,结合素质教育与教育改革扩大研究现代维吾尔艺术教育的项目团队,并进一步改善传统教育模式的学术价值,促进维吾尔族学生对维吾尔族汉字艺术整体系统的认识。维吾尔族艺术的地域性研究是指导学生加强维吾尔族传统文化、艺术、学习和实践的关键,以促进维吾尔族学生对文化遗产艺术和维吾尔文化权力的传承。通过一系列的研究项目:艺术教育、专业角色、维吾尔族艺术创作和艺术专家,提高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

二、美术教育教学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分析

在南疆维吾尔聚居区,艺术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与其他的地域比较,对维吾尔族的艺术的研究存在一些差异。在艺术宗教的变化影响下对两个历史发展的基础不做简单客观地解释,历史的开发对维吾尔族的艺术发展及艺术开发理论构筑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土维吾尔民间风格对学生的影响。有助于老师对艺术作品的文化底蕴的一些理解和诠释。维吾尔美术作品的艺术形式,特别是在该地区的维吾尔族传统美术与现代的美术教育中的是有一定时空距离的。其次,对维吾尔族美术多源于局部性的研究,但缺乏宏观感,没有对一个全面维吾尔地域的文化与美术教育的关系进行较为整体的探索研究。再次,这是维吾尔族学生为主的高校。在一些地区不重视美术课程的研究,大部分教师对绘画创作教学方法具体应用的了解不足,并对研究方法和判断内容形式的设计只有一个表面理解。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还应加强南疆地区学校在教育教学及对传统的维吾尔族艺术的理解。在创作领域,强调艺术在技法和社会教育中的作用。使课程开设和实际应用更紧密地结合,为南疆地区社会文化发展添砖加瓦。

三、美术教育课程构建

寻求维吾尔族艺术与学科建设相结合的解决方案。正确认识维吾尔族艺术文化史中的维吾尔族史、民族工艺美术、维吾尔族农民画创作、维吾尔图案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课程。建立和实践艺术类课程,深入到南方边境地区,在国家技术创新的基础上,直观的学习和研究,结合传统维吾尔族艺术的创作、色彩、构图和内容的表现,使创作的维吾尔族艺术更具审美特征。在教学中,补充学生学习维吾尔民间美术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扩大和深化维吾尔族艺术风格的影响。要求吾尔族学生记录他们的伊斯兰特色的民间风格和色彩,可以更好的把握对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并完全撇开文化形式的奴役和束缚以尽可能用现代维吾尔语的艺术创造传达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作品使高雅的艺术生活多姿多彩。在人才培养理念方面,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维吾尔族专业艺术院校的培养计划,不仅对人才培养类型的规则,也对民族特色的人才培养定位更准确,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南疆培养相应的人才。根据需要,也可以固定在维吾尔族艺术学院、维吾尔族聚居区建立培养机构。从历史的角度看中西文化,其作者认为南疆喀什、和田、及南部地区是影响文化多元共生的走廊,其丰富了历史文学,文化和自然资源。新疆喀什地区南部,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丰富多彩的深刻内涵、浓郁的地方风味特色,具有不可替代的包容一切的精神,以及独特持久的魅力。随着南疆地区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对南疆维吾尔族艺术发展、和其他地区的维吾尔族艺术的形成和研究维吾尔族艺术、文化、民族、区域、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维吾尔族的文化与国家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图3、4、5就是一些传统维吾尔美学思想与现代美术教育思潮有机结合后的美术创作。根据对新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民族自治区、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艺术作品的结合研究,对新疆的审美文化和深层次的解读是良好的,艺术的发展和研究在我国新疆地方艺术基础和艺术文化的发展是重要的。维吾尔族整个新疆艺术的研究工作深入分析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以促进当地文化繁荣发展的种植面积。和田、喀什地区的艺术,文化,是西域文明的艺术,它适合于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区,是文化区研究的重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产业的当代艺术作品对交叉科学研究项目探索对教育活动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发展和田、喀什地区的真实声音艺术奠定了基本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在人文社会环境中,重视“构建”的作用,同时保持了丰富的新疆维吾尔文化的艺术效果,提高了维吾尔族群众的精神生活、公共审美、产业化的发展,发扬了新疆维吾尔族文化资源,突显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的努力。新疆高中教育与教育的界定,中央执行和从事艺术教育工作,有新疆大力支持和人力资源的具体策略,满足维吾尔高等师范学校的教育要求。先进的教育的理念、优良的质量、先进的设备、一流的服务对维吾尔族美术教育的特殊性。

四、结语

维吾尔美术的影响在中华文化大家庭中也是光辉灿烂夺目的一部分。在现阶段,维吾尔传统美术与现代美术教育的也必然是未来以南疆为主的维吾尔聚集区美术发展的大势所趋。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指引下,随着中央一系列关于新疆发展的政策,抓机遇、求发展,抓改革、求突破使南疆地区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增强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办学成果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面对飞速发展的形势,我们认识到了南疆地区高等师范院校维吾尔美术教育学科的构建与发展任重而道远,但在党中央的一系列“援疆精神”的鼓舞下,我们看到南疆地区美术教育事业的希望与未来,看到了南疆美术教育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陈兆复.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美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2]李靖寰.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艺术初探—对自然的征服与适应[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0,(02).

作者:王振湦 单位: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前与艺术教育学院

第二篇: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的美术教育改革思考

摘要:现如今世界和人类每天都在复杂的环境中发展或者倒退,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了解我们自身文化的起源,有助于中华民族探索前进的方向。人们认识到未来的创新将以传统文化积淀为基础。蕴涵了5000多年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文明与智慧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为中国在全球文化中赢得展示与表现的机会,并在世界的舞台中独树一帜,做出独特的贡献。教育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事业传承中具备特殊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美术教育更是以它独有的形式延续了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在世界文化发展的蓝图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美术教育

1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必要性

1.1自我身份的认同,文化精神的延续

回顾我国古老的文明史,中国作为东方文明的四大古国之一拥有着辽阔的土地、富足的自然资源和先人智者们留下的文化瑰宝。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人,我们应正视这个自信的源泉力量。只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在当今世界里建立民族的自我身份的认同,确立民族的自信心。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演化而成的一种反映了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1.2西方文化的渗透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西方文化蜂涌而入,面对外来文化的渗透,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不断地走向求新,从趋同走向求异,在繁华的中心商业城区,肯德基、德克士、麦当劳、各式各样的咖啡馆、西餐厅的身影随处可见,西方的饮食习惯正在影响着我们以及我们的下一代。而就统计,在我国面向青少年和儿童的出版物中,除了课堂必需的教材、辅导书和《新华字典》外,没有一部书它发行量能与英国作家J•K•罗琳(J.K.Rowling)创作的《哈利•波特》(HarryPotter)比肩。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及互联网为代表的国外文化也在逐渐对中国进行渗透,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全球一体的发展,中西文化交融已经势不可挡。在这种现实面前,中国文化就需要学会对全球化作出适当的反思,提高我们的文化自觉,建构起文化认同。当前,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民不但对中国历史、传统的四大发明等很熟悉,而且希望了解当代的中国是什么样的。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这种愿望更加强烈。

1.3国家外交所遇危机与挑战

以来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伴随着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盲目排斥乃至毁损,至“”为最甚。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重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肯定,但我们仍不断通过各种媒介得知——中国某地拆卸本土建筑,山寨西方建筑的负面消息,文化窃取、产品的复制模仿等新闻也层出不穷。经典传统不断消失,中国文化在国际地位正遭遇着信任危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关系到中国未来在世界上能以何种形象出现在国际的视野上,并怎样以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和价值观来影响世界。

1.4传统文化带动创意产业发展

为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做准备,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无限的商机。在2008年12月,“故宫”为了售卖其周边产品,就上线了“故宫淘宝”的淘宝店,并在2013年9月的时候玩起了新媒体,上线了“故宫淘宝”的微信公众账号。故宫首个APP《胤禛美人图》上线两周时下载量便超过20万,还获得了"2013年度精选优秀App"。《紫禁城祥瑞》APP入选了AppStore"六月最佳应用",荣获AppStore"2014年度精选优秀APP"。[1]随着经济转型的需要,世界各国以及中国各城市都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重要的支柱型产业看待,而内容的选取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应注重挖掘各自的文化传统,包括古代历史文化、近代工业文化和多元文化的交叉融合。[2]

1.5文化创新成为个人与中华民族竞争的重要驱动力

21世纪初,“创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社会关注的焦点。2004年,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发表了《创新美国:在挑战与变革的世界中达至繁荣》的研究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创新精神是决定美国在21世纪成功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科技与美感相结合才是社会民族发展的出路,未来的科技创新将以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基础。[3]而我国传统文化中富含丰富、独具魅力的民族元素,华夏儿女学会从这些文化元素中如何智慧地捕捉灵感,通过有机组合再创造,发现新的表现形式,从而为当下以及我们后代的子孙们提供最有力量的精神和物质支撑,促使中华民族文化愈加灿烂辉煌。

2传统文化融会贯通于当代美术教育中的途径

2.1以特有的地域或民族素材为基础

课程资源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随着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改进,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的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无论是国家课程的改革实施,还是各个地方课程和其校本课程的建设,都应充分发挥当地课程的地域资源优势,从自身生活中所能见到的造型为基础,延伸到新的表现样式,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多样化发展服务。

2.2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

以中华茶艺为例,可对传统茶室的摆设、中式点心等相关知识进行学习、研究,增加学生日常的生活体验。运用生活中可见的纸张、陶土等综合材料制作富有中华特色的艺术品摆设,也是增加学生生活体验的有效途径之一。

2.3运用新媒体使学生多方感受传统文化

将传统知识文字、语言形式中的信息进行视觉化的转化,比如可以用用动画或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我国古代诗歌情节或经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从中国传统建筑、民间特色美术、民间传统节目等与我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词汇中选取的印象中出发,让学生在语言世界和视觉世界之间往返,运用新媒体使学生多方感受传统文化。

2.4中国特有民族元素通过提炼与设计融合于现实生活中

怎样通过美术教育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已经频繁的出现在各种课程研究和理论研究以及教研工作者的调研和科研中,因此如何有效利用我国传统文化这个文化精华基础是创新的关键。根据“中国传统元素”中其音、形、色、意等特点,将传统文化中具有典型而又象征性的元素提炼出来,再通过与现代的艺术以及新事物相结合进行二次加工,使其焕发出新动力,并将这样的课程活动内容深植于现实生活中。[4]

3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案例设计《彩墨游戏》:教学对象:3年级的学生教学材料:宣纸(生宣)、毛笔、墨汁、调色盘、笔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可以认识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等,了解画一幅水墨画所需的工具和材料,感受笔、墨、纸的特性;学习如何控制笔的水分以及执笔技巧,并掌握正确的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宣纸上用水墨绘画,体验基本的墨色变化,学生能自己调出不同层次的墨色。尝试游戏性的国画练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宣纸上感受水墨滴染的乐趣,在欣赏大师以及学生优秀范作中培养学生对水墨画学习的兴趣,通过学习本课增强提高对中国水墨的学习兴趣,并热爱上中国的传统美术。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以水墨涂鸦的方式感受水墨相融,展现出基本的墨色变化效果图,并配以知识讲解。本课分为四个环节,一是初体验。通过展示出两张不同风格的线条画去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不同的效果,从而引申到作画的材料上。展示水墨画的作画工具、材料,让学生感受在普通纸张上的绘画效果与在宣纸上作画的不同效果。二是欣赏优秀的水墨画。播放著名画家吴冠中教授的作品《周庄》、《江南水乡》等,启发学生感受墨色以及其笔法的丰富变化,发散学生思维。三是深入探究。详细介绍画画的笔法以及用墨方法。学生画出不同层次的墨点,进行点线面的练习;运用不同的笔锋描绘出不同形状、流向的线条,探究并感受不同的水墨表现力法。让学生体验水墨与宣纸相遇后呈现出的国画独有的韵味以及美感。四是学生通过前几环节的练习所获得的知识,在宣纸上自由大胆的体验水墨,鼓励学生去自由组合点线面形,创作出作品。

4对以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核心的美术教育的展望

灿烂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华夏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不断发展演变、经历了无数次的沉淀所留给我们后辈的宝贵财富,凝聚了无数的先人、前辈们的智慧,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是一个个的文化传承者,文化的传承是我们不可推诿的责任。在大数据时代,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全球化时代,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核心的美术教育改革更是时代的需求。传统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核心的美术教育的发展刻不容缓。所以要发展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核心的美术教育,首先需要从事美术教育的老师学者们在其各自的教学科研以及调研的工作中承担起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的使命,虽然从现状来看,我们任重而道远,但作为美术教育中的一员,我们应当脚踏实地,勇于承担起责任,将眼光放长远,扎实的去调查、去研究。

参考文献

[1]贾颖慧.故宫APP原来历史可以这样讲.[N]北京青年报报.(2015.06.09).[2016.01.06]epaper.ynet.com/html/2015-06/09/content_136943.htm?div=1.

[2]钱初熹.文化创意产业与当代学校美术教育的研究[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

[3]钱初熹.以美术教育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J].艺术百家,2010.3.

[4]姚诌毅.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相融合的中学“工艺•设计”课程研究[J].美育学刊,2012,(1).

作者:郭钰婷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美术设计学院

第三篇:素质教育观下的低年级美术教育思考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旧的教育观念,严重的束缚了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小学低年级美术教育方法的分析,从而提出打破陈旧的教育观念,要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发展规律,要注重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素质教育;低年级美术

素质教育观下的低年级美术教育,是在素质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以美术教育为主线,以开发学生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潜在智慧为根本,以培养未来创造型人才为核心的教育活动。爱美是人的天性,爱画是孩子的共性,孩子早期绘画能开发智慧潜能,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十一二岁以前可塑性强,也是学习画画的黄金时期,那么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如何开发这种艺术潜能呢?

一、用故事教学法教学生画画

(1)故事教学法能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儿童注意力无意注意占优势,有趣新颖的故事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一定的时间内相对稳定在一定的事物上,以“故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随着老师讲的故事,有意地观察想象所画动物的步骤方法等。例如:在教学生画可爱的小鸡的时候,我就是利用故事把学生引入情景——一个夏天的清晨,太阳公公暖暖的照着大地,小草和野花像刚睡醒的样子,勤劳的鸡妈妈带领着一群小鸡来到草地上,小鸡们高兴极了,它们有的欣赏着美丽的草地;有的似乎还没有睡醒,还在伸着懒腰;有的似乎在草丛中发现什么;有的已经找到自己喜欢的食物——小虫子,还有的小鸡把小虫子叼在嘴里,奔跑着,炫耀着,可爱极了。我就是一边讲故事一边引导学生画出太阳、小草和小花,以及鸡妈妈,还有各种形态的小鸡。在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故事所吸引,在描述小鸡的动作时,我及时放慢语速,让学生思考、想象,同时我还适当的启发引导学生,最后画出正在散步的小鸡;低头寻找食物的小鸡;伸展着稚嫩的,羽翼未丰的小翅膀的小鸡;还有聪明的叼着虫子的小鸡;还有淘气爱炫耀的小鸡。当我看见学生能在我的引导下画出栩栩如生的作品时,我感受到了学生的美术潜能,同时也深感作为教师,肩上的任务很艰巨!

(2)故事教学法是利用故事的形式,通过故事的语言和情节将所画的对象分成几部分描述出来,使学生有效地认识其外形特征,为绘画提供感性基础,特别是所编故事又是一部对儿童进行团结友爱教育的好教材,所以故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注意保护儿童的个性发展

(1)由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带有随意性,对喜爱的、感兴趣的事物易于感知、记忆,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没有约束,因此,要鼓励学生动脑大胆作画,不要强求一致,要有创意,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2)学生绘画创作是以自然为原则,喜欢怎样画就怎样画,可是以前灌输式的教学法仍然存在,老师在前面画,学生在下面照画,完全照抄不许走样,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压制的教学方法不但抑制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不利于其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

(3)旧的教育观念束缚了孩子的个性发展,从培养学生绘画的理性入手,追求作品的真实性、合理性,什么“比例、透视”,诸如此类的条条框框,如枷锁一样,锁住了孩子们的美好心灵,儿童的天真被抹杀了,让小孩画大人画会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导致的结果是谈画色变,失去了绘画的兴趣。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创造性

(1)陈旧的教学模式,使孩子过分依赖老师,没有创造性只有顺其自然,侧重儿童创造思维的培养,因势利导的指导他们在作画中认识周围世界,同时启发孩子们不仅要画眼中的世界,还要画心中的世界。例如:有一次在美术活动中,王子玉小朋友画了一个蓝色的太阳,小朋友们都嘲笑她,说她连太阳是什么颜色都不知道,王子玉很生气的低着头不说话,于是我就走过去,微笑着俯下身子,轻轻的拉起她的小手对大家说:“小朋友们安静一下,王子玉这样画画一定有她的理由,咱们大家来听听她怎么说好吗?”“王子玉,你为什么要把太阳涂成蓝颜色的呢?”开始她有点不敢说,最后在我的鼓励下,她才说:“因为妈妈身体不好,特别怕热,有时还会晕倒,蓝色的太阳看起来很凉快,所以,我就把太阳涂成蓝颜色了。”听了王子玉的话,我真是由衷的感动,这么小的孩子就知道关心妈妈,而且还能把自己的想法画进画里,真是太棒了。于是我因势利导,借此机会表扬王玉,赞扬她敢于大胆创作画出自己心中的愿望,赞扬她是一个会关心妈妈的好孩子。

(2)把素质教育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如:一次美术课上,孩子们根据配乐故事《小熊的梦》为题,进行绘画活动,启发学生想象小熊正在美美的做着春天的梦,它梦见桃花开了,柳树绿了,燕子飞回来了……这时我适时引导,那只可爱的小熊不仅做着春天的梦,他还做着夏天的梦、秋天的梦、冬天的梦,小朋友能不能给它画其中一个最美的梦呢?又一次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他们纷纷拿起笔,有的画出了小熊在游泳,有的画小熊放风筝,有的画小熊在开汽车运苹果……

四、用鼓励的方法评价学生作品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发展孩子的能力,培养其创造性,重要的是动手的过程,例如:给自制风车添画这一环节,在幼儿进行创造活动时,应给予积极的评价。记得有一次,让孩子们画一幅意愿画,一会儿一个学生拿着一幅黑乎乎画来到我面前,我一看全是用黑色的油画棒涂的,当时就觉得非常生气,但是我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微笑着问道:“你画的是什么呀,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只见这个孩子小声说道:“我画的是傍晚的森林,小动物们都回家睡觉了,森林里面一个小动物都没有,黑漆漆的一片。”“噢,原来是这样。”我立刻给予了肯定,表扬他的画很有创意。这个学生听了我的评价以后也为自己的与众不同感到高兴。如果当时我不问问孩子的想法就批评他,则可能使这个孩子的创造性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也许会影响他今后的学习乃至一生。多鼓励少批评,这不论对老师还是家长都是值得提倡的教育方法。批评和斥责则会给儿童造成极大伤害,如对孩子“涂鸦”加以严厉批评,是不对的,孩子画画往往是从乱涂乱画开始的,如果遭到成人粗暴的反对,他的创造力就会受到抑制,相反如果得到成人的热情帮助和积极引导,儿童绘画会顺利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实践证明,对待学生作品评价,要纵向比较,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加强“我能画好,我会画”的良性主体意识,培养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五、改变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多用讨论式和问答式。例如,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课前给学生们布置任务,让他们搜集有关资料,包括作者的生平、作品的介绍等等,另外,我制作了充分的多媒体课件准备,包括作者简介、多幅作品以及介绍、作品的风格等,上课时把准备好的作品以及学生搜集到的作品全都展示出来并组织他们自由讨论,虽然这样的讨论非常不成熟,却开启了学生们思维的大门。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发挥好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经过认真思索,深刻理解,学生才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此外,还要给学生创造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动手实践操作,这样的学生才会发挥美术特长和优势,有利于学生表现自我,增强自信心。中国有句老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前者一日受益,后者则是一生受益。作为小学美术老师我要认真领悟,得法于其中。

六、营造有利于创造的环境氛围

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想象大胆,在他们充满童真和稚气的想法中,创造性若隐若现,若能及时发现,并注意加以培养,一定能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当有的孩子的想法看似稀奇古怪,或者是与现实不符时,我们万万不可用“这样不对,不像。”等等成年人的固定思维模式去限制他,而应敏感的捕捉到他们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再加以科学的引导,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他们一定能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世界。总之,素质教育观下的低年级美术教育,应始终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加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

[2]教育部师范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作者:刘丽芳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第四篇:农村小学美术教育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对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从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多角度进行剖析,并提出改进办法。

关键词:小学美术;存在问题;改进办法

新课改在全国实施以来,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从教育内容到教学方案,都更加接近实际、贴近生活,特别是对农村小学美术教育重视程度都大有提高,美术课程得以落实。然而,仍有部分地区进展缓慢,形势不容乐观,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1.重主课轻副课,片面追求升学率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虽然国家肯定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教育评价制度把美术列为非考试科目,有别于语文、数学的课程考试,这是导致美术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主要原因。在正常情况下,美术课还能保证课时,但临近期中、期末或升学考试,很多学校为追求升学率,美术课直接被其他主科所取代,学校主管视而不问。有些学校为了掩人耳目,应付上级检查,课程表上虽然安排有美术课,但实际上并没有相关课程,这种重主课轻副课的思想观念,使美术教育真正落地存在很大的阻力,也致使近年来从农村走出来的美术大学生逐年减少。

2.轻视美术教育,美术老师不被重用

在农村,由于受“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旧思想影响,所以人们把文化教育课看的重,文化课老师通常被器重,把美术课教育看的轻,美术老师自然被轻视。在农村小学中,美术师资力量本身就薄弱,且滥用美术教师情况严重,有的学校随配有专职老师,但由于课时挤占,美术老师成补缺,还有的学校让美术老师身兼多学科教学,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自顾不暇,“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田”。这些美术老师不被重用的现象,严重削弱了美术老师的工作积极性。由于美术考核没有硬指标,领导层面地形成美术课可有可无的认知观念,使农村美术教育得不到基本保障,美术教育形同虚设。

3.待遇偏低,美术老师流失现象严重

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扶持,美术老师数量得以逐年提升,但农村小学特别是一些山区小学教学条件差,生活艰苦,有很多美术老师辛勤劳作,同样的付出和其他主科相比得不到同样回报。待遇的不公,寒了不少美术老师的心,在不被重用、前途无望的情况下,有的改了行,有的辞了职,造成美术老师流失现象严重,使本已萎靡的美术教学雪上加霜。

(二)老师重视程度不够

1.教师教学死板,缺乏灵活性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有些老师自身对美术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教材的理解和领悟,难以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教学方法的死板及教学内容的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长此以往,许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美术的兴趣,更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教育观念滞后,缺乏创新性

在农村小学,有些美术教师教育观念滞后,在教学过程不是积极引导学生在美术的海洋里去探究去遨游,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创造想象能力,享受美育的快乐,而是要求学生单纯模仿、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学生作品千篇一律,成为美术范画复制品,失去了原有的初衷。更有甚者,把美术教学看作是一种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娱乐形式,同样也是照搬照抄,这些陈旧的教学观念,不但僵化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美术教育评定体系,缺乏标准性

长期以来,由于美术教育缺乏全面的评价标准和考核制度,致使美术老师工作没有压力,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逐渐形成了松垮懒惰的工作作风,他们开始认为,即使美术课讲得再好,也难以评上标兵,当上先进,从而对美术课更是敷衍,严重影响了美术老师在教学中的形象。

(三)学生家长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美术教育花费高、见效慢,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回报,所以很多学生家长不重视也不支持,只想让孩子通过文化的学习,获得未来发展的成就。由于家长认知的偏见,使很多喜欢美术和美术基础较好的学生没有能够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二、解决的办法

(一)提升学校领导的工作方法

学校领导一定要从思想上切实加强对美术学科的重视,摒弃重主轻副陈旧观念的束缚,加深理解美术教育的潜在作用。美术教育并不是要把孩子们都培养成画家,而是通过美育教育,启迪孩子,开发孩子,培养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豁达开朗的性格,这是学生人生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使其幼小心灵在美的教育过程中得到升华,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用人才。美术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各级领导要加强对他们的关心和重用,提高待遇,调动美术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安心干好本职工作。学校领导要给美术老师创造一些出去深造、观摩学习的机会,开拓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逐渐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学校领导还要政治上关心他们的进步,让其积极靠近组织,工作上关心、鼓励和支持他们大胆工作,生活上关心他们的疾苦,特别是一些偏僻的农村小学,要多给他们提供一些好的待遇,激励他们扎根农村,扎根山区。学校领导要重视农村小学条件的改善,要加大硬件和软件设备的配备,并且要加大部分资金的投入,改善美术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实施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使教学工具不落后于城市。

(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1.要加大对美术教师教学能力的开发利用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学质量高低的集中体现。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也是一身作则的表率。常言说“知识在于更新”,因此,美术教师也要时刻关注学科前沿的发展动向及教学改革的趋向,尤其是在美术设计教学中,更要不断地学习充电,完善自己,充实自己,要善于思索,勇于创新,刻苦钻研,在实践中教学,使美术教学接地气,扎深根,补短板。这样的教育形式,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不但学生喜欢、家长认可,也重新树立起了美术教师的好形象。

2.要加大对美术教师岗位职责的引导教育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就是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认清肩上担子的分量,为学校争光,对学生负责,视职业如生命,扎根农村,扎根山区,不攀不比,工作高标准,生活低标准,不计个人得失,为改变农村美术落后现象出力流汗。

3.要加大力度改革农村美术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农村美术老师短缺,教师文化低,是一个老问题,原因复杂,当下要下决心补齐短缺老师,对美术师资力量薄弱的,在加快城乡一体化的今天,要大力提倡城乡美术师资交流、大学生志愿服务,美术院校一帮一结对,等全方解决教师资源不平衡。

4.加强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在农村小学,学生人数偏少,老师在授课时,可灵活地将美术、音乐、自然、地理等学科有效整合,使课堂融入更多趣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和综合认识能力,让学生多实践,多体验,理解多学科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把各学科的学习能力和智力开发调节到最佳状态。

总之,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学校领导的重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重视美术教育经费的投入和师资力量的配备。在实践中教学,在教学中实践,创建开放、新颖、别致的美术课,使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路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D].北京师范大学,2010.

[2]李力加.小学美术课堂教育研究[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3.

作者:黄亮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第五篇:美术教育中的儿童经验分析

摘要:儿童美术教育是与儿童的经验密切联系的教育。儿童经验在生活中获得,最终目的是让儿童进行自我调整、自我肯定、勇于创造、完善人格,构建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的的人性化的美术素质教育。现象学美术教育中的经验适应当代生活的美术教育观念,对儿童而言,让生活保持体验的状态,才能够使他们在经验中生长,这对美术教育新课程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美术素质教育;儿童经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杜威认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美术教育不是强迫儿童吸收知识与技能,而是使他们的人格得以生长,顺应儿童天性。儿童要生长就要不断积累经验,儿童经验积累的过程就是生长的过程,教育应当顺其自然,回归生活,让儿童“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要围绕儿童的经验和人格的完善进行设计。

一、儿童经验的现象学简析

经验,一般意义上是指人在进行活动时获得的认识。但杜威对经验的理解不限于此,“经验的内涵除了认知的意义以外,尚有其他的性质在内”,经验是对某一个情境的整体反应后的结果,是带有感受性的,因此经验还应该包括情感等诸多东西在内。这种感受性的经验会使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行为,就如同儿童画一样,他们只会按照他们的已有经验及他们认为重要的东西作为创作的内容,而他们认为那些东西很重要,除了他们对这些事物有了一定的经验,还与儿童的情感有联系。经验要求我们回到美术教育现象的现场,以“回归生活世界”、“回到事情本身”的态度,关注情境、人格、体验、生活与经验之间的交互作用,让儿童体验与感悟生活,从而达到积累经验的目的。梅洛庞帝认为:“身体不只是一件事物、一个科学研究的对象,它同时也是经验的永恒前提。”儿童获得的经验是来自儿童身体对生活的感受,这样的经验是具备有效性的。经验不是独立存在的,不仅与产生经验的情境相关,而且经验自身就是一个绵延不绝的发展过程,是在不断尝试的、不断承受后果中获得经验的。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获得经验的最好方法是在生活中感受,在经验中再汲取,儿童经验的积累就是原始本能生长的过程。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吸收,而是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不同于文字,美术中含有大量非理性的、不能用语言和图像表达的经验,儿童要获得这种经验,只能靠自身已有经验再体验和感受。在美术教育中,儿童已有的经验便是儿童日后经验增长的基石,获得新的经验是一个前后连贯、要持续改造的过程。因此成人要在情境中以引导方式唤起儿童对生活某个经验,并设法让他们感受到其中关联,从而扩大经验的广度和深度,最终使得儿童获得新经验,以此让儿童人格得以完善。

二、儿童经验与教学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总目标明确指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完善人格。”由此可见,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完善人格。但是基于儿童美术教育现状,对总目标的实现仍差距:教学目标过于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虽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提到要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但实际在美术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与技能,而彻底忽视儿童已有经验的拓展。儿童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完善儿童人格,因此教学目标应该以儿童的人格完善为主要考虑因素。知识和技能是儿童获得经验之后的结果,儿童人格的完善的有效手段便是让儿童在体验中学习,在感受中获得经验。我们要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顺应儿童天性。儿童经验内化于儿童教育之中,是儿童教育的基础。儿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一套能够适应本身特点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对他们来说非常自然、有效。当儿童发现新经验的生活意义时,这就达到了美术教育的目的,这种理解就是经验内化的体现,与机械记忆是完全不同的效果。在儿童教学目标中,要以儿童人格的发展为前提条件,注重儿童经验的获得,既要培养儿童的兴趣与情感,更要通过各种活动让儿童获得多方面经验的发展。儿童便可以在这种情况下慢慢成长,自身人格得以完善。

三、儿童经验与教学过程

当下美术教学存在问题:教学过程模式化、教学设计套路化,课堂上传授的是枯燥乏味的知识,这些知识被强行灌输给儿童,让儿童在经验的获取上有些不足;教学评价过于注重专业、美学定位而忽视儿童人格的完善。在美术课堂上,学生问得最多的是“那个怎么画”或“这个我不会画你教我吧”,成人通常直接给儿童套上一个“你那样画不对,应该这样画”的套子,画得不符合老师标准的画就会被批评,儿童活在成人建立的模式下,不仅使儿童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产生阻碍,而且对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造成不利影响,打击儿童的自信心,泯灭儿童天真烂漫的天性。教学过程应是以“回归生活世界”、“回到事情本身”的态度,让儿童体验与感悟生活,获得经验的活动。儿童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能以成人的方式灌输知识,要以儿童最终获得有效经验为目的,顺应儿童天性而为之。给予儿童独立思考的机会,尊重儿童的思维方式,让儿童运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事物、自己的经验判断事物,不能向儿童的大脑灌输“经验”,让儿童有自己的目的,按照自己的选择和意愿用自己的方式积累经验,成人只要稍加引导即可,儿童会随着自己的兴趣和对问题的好奇,不断获取新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他们需要通过不断体验、多次尝试和修正,这不仅让儿童获得了必要的有效经验,而且培养了儿童勇于创造的精神。教学设计要回归儿童的生活经验。一个有意义的美术教学设计,除了具有可汲取相关经验的特点外,还应该关注日常和学习情境、儿童经验内化及儿童情感培养和人格完善,并不是教儿童画画就是儿童美术教育,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出教学任务与实际生活的关联,将课程活动设于情境之中。杜威认为:儿童的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而经验是通过儿童自身感受获得的。儿童的情感认知和所处环境会对经验的整合与内化产生影响,教学设计情境化对于儿童来说更有利于经验积累,在教学情境中学习,更容易激发儿童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可以帮助儿童将模糊、疑难的知识转化为清晰、连贯经验。教学评价对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起到检查和督促作用,有效促进儿童的自我肯定和人格完善。儿童经验要求儿童美术教学评价定位于儿童的人格完善,而非美学与专业评价。儿童美术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儿童人格的完善,帮助儿童自我确认。成人要不断地引导儿童获取经验,提醒儿童确认经验。儿童确认了这些自己已获得的经验,就相当于他们对自我进行了确认,这样才能让儿童树立自信,有勇气创造。

四、结语

儿童不断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在经验中生长。顺应儿童天性,让儿童可以感受到自身真切的生命,体验生活的美好,这不仅对他们自身调整、自我确认和人格完善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美术教育新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蒋雅俊.儿童、经验与课程:课程哲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24-27,44-46.

[2]王艳玲.课堂教学中儿童生活经验的缺失与回归———兼论杜威《儿童与课程》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9:23-26.

[3]吴海青.人文视野下的中学美术教学评价[D].杭州师范大学,2007:13.

[4]林兰.论杜威“艺术即经验”思想及对儿童艺术教育的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13:19-20,26-28.

[5]王喜海.论儿童经验的自发获得与课程实施原则[J].学前课程究,2008:4-7.

作者:谷涛 许烨 单位:衡阳师范学院

第六篇: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高中美术教育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美术愈发成为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教育者应重新审视美术教育工作,对于新课改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积极做出反应,并及时更新美术教育观、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美术教学问题对策

近几年来,新课程改革实施力度加大,高中美术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这不仅仅是因为美术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创造力,开阔思维,丰富学习生活,还在于美术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素质。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美术教育,学生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提高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则希望可以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教学过程中如何满足学生的诉求,是每一位高中美术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都很喜爱美术课,这是因为真正的兴趣在此,但也有部分学生把美术课当作是“放松课”,这也是出于美术课没有高考带来的压力。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学生只能把精力放在“主科”上,而学校又以升学率为目标,对于美术的关注度降低,所以高中美术正处于夹缝中生存的特殊阶段。其实,高中美术以鉴赏为主,并在审“美”的过程中进行绘画技法、工艺设计等教学,每每带领学生打开美术课本,通过多媒体教学播放幻灯片时,都宛如置身于艺术的殿堂,这对于渴求知识的高中生来说,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

二、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传统的美术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课本,教师负责知识的灌输。同时,在给学生安排的课外作业上自主性也不强,学生只能为了完成作业而生搬硬套,临摹的作品毫无创新之意或者仅仅是草率为之,这样的美术教育哪里能够创新学生的思维?终究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而在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通过打破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去动手、去创造。

(二)美术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不高

新课改是教育发展的产物,正因为它属于新事物,所以很难在实际教学中较快地深入人心,部分地区的教师还不能够真正地参透新课改对高中美术的要求,跟不上新思路,教学中吃的也是老本。知识好比水,教师要给予学生一碗水,那么教师应该是条不断流淌的河流,而不是一桶死水,美术教师的素质与专业水平决定了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否则无法满足较高的教学要求。

(三)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

目前高中美术基本上属于形同虚设,普遍采用单一的评分制来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成果,这在无形中给学生增添了压力,即使学校为学生安排了美术课程,学生也不能很好地投入其中,更别说享受了,按照分数高低把学生分等级,这十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发展。

三、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帮助学生培养美术学习的兴趣

《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二单元中的第六课,其学习目标是通过赏析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能够把握并解读各个时期的美术作品,进而清晰地认识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和美术发展之间的联系。于是,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法来帮助学生学习美术:1.故事激趣法。课前利用故事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中。2.启发谈话法。在和谐的课堂中,运用友好的对话方式及时引导学生,带领学生分析问题,而不是代替他们去分析问题。3.创设情境法。课件展示,给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体验。4.提问教学法。教师发问,学生来答,教师能够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上课情况。通过以上的教法来丰富课堂,拓宽美术课堂教学的范围,可以增强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板书以及语言的描述过于抽象,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越性很强,教师在课前搜集有关影视、图片,将之制作成幻灯片,可以使美术鉴赏课效果大为改观,随着图像、文字、声音的出现,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吸引,这时学生的思绪也会伴随着画面的变化而变化,于是审美教育就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了。

(三)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评价要尽可能做到公正、全面,教师应该健全评价机制,综合考虑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习态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鼓励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潜质和长处,引导他们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发现自我优点的快乐。当然,教学评价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还要对美术教师的课前准备、授课过程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认真负责、表现突出的美术教师肯定和表彰,从而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和智慧。

四、结语

高中美术教学可以陶冶学生们的审美情操,同样能够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应以提高全民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并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童红梅.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美术[J].美术教育研究,2012(12).

[2]黄武全.探析新课标下高中美术学习兴趣的激发[J].美术教育研究,2012(24).

作者:李芸芸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清浦中学

第七篇: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发展策略

摘要:进入21世纪的中国社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但处于这种新社会背景下的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办学仍沿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对社会的不适应性逐渐凸显出来。基于此,本文就目前我国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发展现状进行探讨研究,并分析其在新社会背景下面临的发展机遇,提出相应的改革性措施,以期为推动综合大学美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问题;机遇;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并将其放在了国家发展的至高点,尤其是在以知识和人才为核心竞争力的21世纪,国家更加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呈现出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趋势,并由传统的精英教育逐渐转向大众教育。而作为我国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综合性大学,其以齐备的文理学科、多元化的培养目标深受社会和国家的关注。[1]不可否认的是,综合性大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多学科的有机融合,但多数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办学现状并不十分乐观,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教育模式陈旧等方面的问题。如何改革美术教育专业现状,推进该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综合性大学理应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般而言,我国的高等美术教育主要分为三种形式,即专门性美术高等教育院校、师范类美术院系以及综合性大学美术院系。[2]与前两者相比,综合性大学美术院系在教育资源上明显弱于专业性美术高等教育院校,而在实践上又明显落后于师范类美术院系,造成了如今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在夹缝中生存的现状,情况不容乐观。就目前我国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发展现状来看,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培养目标的模糊性

相较于师范类及专业性美术高等教育而言,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十分明确。究其培养模式而言,由于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设置相对较晚,并没有较为成熟的、可以借鉴的培养模式,导致多数综合性大学在设置美术教育专业时多借鉴专业性美术高等教育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对学生基础美术能力的教育,如在中国画的课程设置上沿用“素描——白描——临摹——写生——创作”的模式展开,旨在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但忽视了对学生基础理论的教学,最终使得成长于“空中楼阁”下的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在美术写实能力上明显弱于专业性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既未保持自身独特的教育价值,又未能与专业性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教育水平相齐,造成了其人才培养目标的模糊性,毕业于该专业的学生也未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形势不容乐观。[3]

2.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

美术教育重在环环相扣、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即学生的美术专业素质的提升在于多门相关理论课程及事件课程的有机结合、环环相扣,以便为学生提升自身的创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但综合性大学办学遵循“宽口径”的原则,着重于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再加之课时的有限性,导致美术专业的一些专业类课程多以选修的形式展开,而缺乏进阶及深化教育过程,这样的后果就是处于这种课程设置形式下的美术类学生基础专业技能不牢靠,不扎实,创作能力十分有限。

3.人文素养的缺失

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在沿用专业类美术高等教育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一方面借鉴专业类美术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设置自身的培养目标及教育模式,着重对学生美术专业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受其教育体制及教育理念的影响,又未能给予美术教育专业高度的重视及足够的指导能力。在这两种矛盾的相互作用下,导致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的指导思想及行为出现了偏差,认为高美术专业技能等于高美术职业能力,忽视对该专业学生进行文化课以及系统理论课的教育,最终造成该专业的学生处于一种人文素养缺失的状态,既不利于其自主创作能力的提升,亦未能满足时展对人才的需求,使得从该专业毕业的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社会状态下,不利于其以后的发展。

二、紧抓机遇,推进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的深化改革

尽管当前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其可持续发展和进步,但在21世纪背景下,其也面临着一些发展机遇。最显著的体现在2011年3月,教育部颁发并实施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首次将艺术类学科列为一级学科,美术类学科则上升为二级学科。[4]这显示了国家对美术教育发展的一种积极态度。而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也愈加重视美术类教育。基于此,综合性大学应紧抓机遇,全面推进其美术教育专业的深化改革,具体改进措施如下:

1.明确培养目标,建立美术教育专业特色

综合性大学在制订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时,最重要的就是要结合其“综合性人才”培养的目标,明确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该专业的显著学科特色,具体措施包括:一是结合“德、智、体、美”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对该专业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既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亦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并同时培养学生的美术职业及创作能力;二是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结合美术理论教育与实践,抛却罗列式、基础原理式的常规理论教学模式,转变美术理论课程模式,追求理论讲解与技法训练的有机统一,以理论服务于创作。[5]

2.合理设置课程,完善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相较于师范类等其他类型的院校,综合性大学最显著的教育特点在于其着重于对综合素质型人才的培养。运用到美术教育专业,也即该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绘画及鉴赏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要讲究课程体系的完善性及系统化,在借鉴专业类美术高等院校课程设置的同时,既要自成体系,亦要避免形式化。最重要的就是在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要遵循基础理论类、专业技能类以及实践类相互配合,将美术教育类理论课程,如《教学法》等教育类课程与美术类理论课程、人文类课程有机结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3.优化学科体系,强化美术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

综合性大学学科设置的多元化是其他类型院校所不可比拟的优势性。因此,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充分利用其所具有的这一优势,建立起涵盖历史、文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其他艺术类课程的学科体系,加强对该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全面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既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又有一颗善于感受美的心,全面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素质,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

三、结语

综合上述可知,就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类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而言,受课时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如课程形式设置的不合理性等阻碍了其美术教育专业水平的提升。因此,在新世纪背景下,综合性大学要牢牢抓住机遇,全面深化改革,提高该专业的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曹国洪,牟云刚.对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发展现状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1(05):71-72.

[2]王志.关于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发展现状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4):258.

[3]陈雪亮.关于综合性大学中国画教学现状的思考[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2(01):55-57.

[4]周进.美术学发展新机遇[A].上海学术报告(2012-2013).2015,9.

[5]王俨.美术专业教育在综合性大学中的近百年发展状况研究[D].浙江大学,2010.

作者:李明璐 单位:哈尔滨新航文化学校

第八篇: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发展思路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身边很多事物的审美产生需要,很多家长也希望自己子女的生活质量及审美水平得到提高,校外少儿美术培训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校外少儿美术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校内少儿美术,那么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就担起了丰富校内少儿美术教育内容的重任,影响并增进了美术教育的快速发展。然而在这一切繁华的背后,校外少儿美术教育机构也存在着各种不一样的问题。

关键词:少儿美术教育;培训机构;应对策略

在少儿教育中,美术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少儿美术培训是少儿美术教育中众多途径的一种。校外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如何根据少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让少儿能够更好地去接受美术教育,笔者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对少儿美术培训机构此后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浅见。

一、校外少儿美术培训机构的调查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校外少儿美术培训机构主要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有政府背景的少年宫、美术馆等。虽然培训地点固定,但是招收的学员多,规模大。少年宫作为政府为纳税人提供青少年公共服务的重要形式和场所,长期从事教学活动,课程规范,在家长心目中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第二类:经过有关部门注册的办学培训机构。这些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多开设在学校周围小区附近,交通便利。在这么多年经营当中,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学方式灵活,优雅的环境吸引着家长的目光,成熟完整的教学理念更有利于开启少儿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潜能。第三类:未经有关部门注册,由具有美术教学经验的工作者自行开办的小型少儿美术培训机构。这一类的主办者一般是在职教师、师范类艺术方向毕业的学生以及具有美术功底的业余爱好者等。很多艺术类师范生,刚刚毕业步入社会,难以就业,没有较多资金的支持,开设小型少儿辅导班反而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就业问题。

二、校外少儿美术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校外少儿美术培训机构是综合性、群众性的少儿活动的场所,它能够促使少儿进一步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少儿美术教育对少儿的整体素养,尤其是艺术素养的影响,是其他学科无法媲美的。不得不感慨承认,外少儿美术教育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素质教育的改革,在以往的教学当中,学校主要注重语、数、英这三门主要学科,美术这门美的教育,往往受到待遇的都是被其他课程所取代。校外少儿美术培训机构的应运而生,对校内美术进行了更好的补充,校外少儿美术培训不仅是简单地培育少儿美术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技能,更多地是培养他们的美术素养,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其创新精神,提高其创新意识。

(一)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可以缓冲少儿因学习方面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阴影

很多家长不断地给学生灌输“必须考出好成绩”的观念,用分数说话,孩子那充满想象力的翅膀,被很多家长一点点地折断的时候,不免让人心痛。这么大的学习压力,甚至影响到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校外少儿美术教育是一门非考试科目,从某种意义上讲,校外少儿美术教育能够更好地回归教育本身,不再一味地追求学习成绩,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恢复学习的热情与动力。

(二)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可以增进少儿的理解能力,提升少儿审美情趣能力

校外少儿美术培训是以学生为主导,校内少儿美术教育是以教学的教师为主导,这是两者本质上的区别。校外少儿培训使用各种比较灵活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利用了各种教学资源,很多教育机构还会带领学生去参观博物馆、画展等。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少儿可以获得在课堂上无法获得的知识,这些方式从少儿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多方面增进了少儿对艺术的理解能力,不再是简单地依附于课本上的画面及教师口述去理解美术,而是给少儿以启迪,无形当中激发了少儿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少儿的审美情趣能力。

(三)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可以使少儿形成艺术气质,培养少儿的艺术创造能力

传统的美术教育往往仅仅局限于课本之上,校外少儿美术更多时候因材施教,通过让学生参加一些美术实践活动,促进少儿对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校外少儿美术培训更加重视少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不再是简单依靠画的像不像来评价少儿的作品,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少儿对美的理解,培养少儿艺术创造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使少儿形成其特有的艺术气质。

三、校内与校外少儿美术教育教学上的对比

(一)校内少儿美术教学体系完整,但执行困难

中小学校的美术教育大纲制定的十分科学,注重少儿的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完全可以满足少儿阶段的美术学习,关键是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一直以来,中国的应试教育造成了美术学科极易被忽视,很多学校只是完成任务式的安排美术课程,主科老师时常会占用美术课程的时间,即使上美术课程,也有可能成为学生的自习时间而进行其他课程的作业。很多家长包括学生本人也都对美术学科有忽视现象,一直以一种打发时间的态度去面对美术课,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也不高,而学生这样的不配合也经常导致美术课程的教学成果大打折扣。

(二)校外少儿美术具有灵活的教学方式,因竞争而丰富多彩

众多的校外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在这么多年的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校外少儿美术因为培训机构众多,长期处于激烈的竞争当中,为了能够在这样的激烈竞争当中取胜,这个机构的负责人会寻求更多、更先进、更适合少儿学习美术的方式,逐渐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体制,因材施教,使得少儿的美术个性得到一定的发挥。

四、校内与校外美术少儿教育在教师资源与教学环境上的对比

(一)校内少儿美术教师与环境依学校具体情况而定

校内少儿美术教育按照教育大纲,虽然单一、传统,但是稳定、连贯。校内美术教育管理严格,师资整齐。教师队伍都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和有相当教学经验的正规美术老师组成,通常情况下都是一位少儿美术教师带好几个班级,这样就分散了老师精力,降低了教学质量。在环境上,大部分中小学生上美术课都是在自己平时上课的教室,很少有学校具有专业的美术教室,更不用讲根据不同的画种分配各式各样的教室。而正规的校外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在环境的布置上能够更加体现艺术性,教室的设置根据不同画种均匀分布,教学设施比较完备,这样的教学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的质量非常有利。

(二)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培机构实力及教师能力参差不齐,频繁使用兼职教师

很多培训中心为了节省开支,聘用各种兼职老师授课。有的老师虽然绘画水平较高,但是流动性比较大,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前后不连贯,缺乏系统性,对学生的性格的了解也都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其次,因为美术培训机构大都是民办教育机构,部分培训机构资金不足,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很多培训机构未能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有的只是在家庭住宅中摆上桌子便开始了教学,教学设施可谓简陋至极,严重偏离了社会发展对美术教育的要求;再次,有的老师没有注重孩子的发展,教出来的学生画出来的作品都一样,孩子都被模式化了。笔者认为:少儿美术教育一定不可违背艺术的基本规律,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孩子的艺术个性。

五、当今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健康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合理划分教学阶段,制定特色教学大纲

少儿的身心发展根据其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一样的特点。教育机构应该根据少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合理地划分教学阶段,制定适合少儿自身发展特色的教学大纲。例如:7~10岁的少儿逐渐向少年期迈进,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个性思维。因此在此阶段尊重少儿意愿的同时,可以增加一些美术专业知识,开设写生、艺术鉴赏、扎染、陶艺等课程。

(二)校内少儿美术与校外少儿美术优势互补,有机结合

当下的校内少儿美术教育与校外少儿美术教育虽然共同存在,却并未有机结合。部分校外少儿美术培训机构由于私人经营,资金缺乏,大部分以经济效益为主,所以教学设备落后。而校内少儿美术教育是资金雄厚,在教学设施上占据优势。两者在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上都有很大的差距,使得少儿所学的绘画技巧没能在课堂上充分展现,挫伤了部分少儿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有关部门可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校内少儿美术教育和校外少儿美术培训机构联合办学,充分利用校内少儿美术教育雄厚的师资力量,弥补校外美术培训机构师资不够稳定的缺陷,与此同时,充实校内少儿美术教育的内容。

(三)重视少儿的本性成长,给少儿想象和发挥的空间

少儿具有天真烂漫的性格以及丰富的想象力,校外少儿美术培训应该更注重少儿的本性发展,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而不是用成人的审美眼光去教授少儿如何审美,更不能简单地用“像”与“不像”、“对”与“不对”去评价少儿的创作。在与少儿交流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我们语言的表达,让少儿自己去解释自己绘画的含义,学会聆听少儿心灵的声音。

六、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少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于少儿的美术教育我们可马虎不得。在校内少儿美术教育体制之外,我们应更好地借鉴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培训的有利方面,并且将校内外少儿美术教育相结合,提高少儿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提升少儿的审美水平,有效促使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和校内少儿美术教育优势的融合,最终让二者获得长足发展。校外少儿美术教育的蓬勃发展,不但需要教研工作者们的共同努力,而且还要有国家强有力地进行调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笔者相信,未来的校外少儿美术培训必然会生机盎然,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力加.萌动与发展———儿童美术教育学研究[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1.

[3]陈为和.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孙重阳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