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美术教育中理论与实践教学转化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美术教育中理论与实践教学转化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美术教育中理论与实践教学转化分析

摘要: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使学生善于发现美,创造美,并在生活中不懈地追求美好的事物,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以及身心的协调发展。然而在以往的美术教育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得学生对美术学科缺乏兴趣,动手操作能力也普遍偏低。该文将从理论联系实践的角度,论述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方法,以期塑造学生高尚的品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美术教育理论 实践教学 转化

生活中不缺乏美好的事物,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美术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关键一环,是对素质教育的补充和完善,可以起到启迪思维,净化心灵的作用,在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之下,学生能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辨别世间的美丑善恶,对事物也会产生独到的见解,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重大责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心中对美的需求,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美术学科的无穷魅力。

1立足美术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理论知识是实践训练的基础,唯有学好理论知识才能将其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之中,因此理论教学至关重要。以往在理论教学中教师一味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策略,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与学生之间也缺乏互动交流,致使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认识过于浅显,无法真正理解美术教育的意义。实际上,美术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德育教育元素,教师应将它们发掘出来,让学生看到不一样的艺术,并帮助学生解答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全面提升。教师可以设置大量的美术鉴赏课程,让学生看到不同时期艺术作品的异同点,通过背景讲解使学生了解艺术家的成长经历和创作过程,分析艺术家的思想动态,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比如说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从艺术、经济、学术研究等方面来说都具有极高的价值,为什么这幅画会这么出名呢?有人说是因为达芬奇高超的绘画水平,色彩和结构的搭配非常精准;有人说是因为不同人看蒙娜丽莎时的感受不一样,有时感觉是开心的笑,有时则感觉笑容中有淡淡的悲伤。学生初次接触这幅画作时难免会产生轻视之心,认为一幅普通的画不可能这么神奇,大多是人们夸大其词罢了。可是如果学生知道达芬奇在科学、艺术、天文、物理等方面的成就,他们就会收起轻视之心,对达芬奇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什么一个人可以这么优秀,在不同的领域中有如此大的成就?学生通过上网搜索信息了解了达芬奇的生平,因而对其肃然起敬。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查到的信息在班级内共享,尤其要讲述著名的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正是因为达芬奇对艺术的执著和热爱,才创作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作。学生的心灵会发出震撼,思想上也会受到鼓舞,这种教学形式比单纯的说教更加有效。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热爱生活,崇尚自由是学生的天性,他们渴望无拘无束的学习和生活,在受到拘束时会产生逆反心理。校园教育的刻板无趣扼杀了学生的自由天性,将学生固定在条条框框之中,使得学生的思维呆板,反应迟缓,学习兴趣不高,严重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形成。美术学科具有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且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信赖的情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更加积极、踊跃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

2.1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实际上,美术学科的教学内容比较开放,书本上的知识寥寥无几,大多需要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搜索资料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知识。教师可以将搜索资料的任务交由学生来完成,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根据该节课的内容布置预习任务,让各个小组在网络上搜索资料,然后在课上发言,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予以点评,并为优秀小组发放奖励。在这种竞争和合作的双重鼓舞下,学生的自尊心和好胜心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学习热情也会空前高涨。此外,美术教学还能够以表演的形式来开展。比如在学习如何绘画人物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互为模特,摆出多种姿势,避免所画人物呆板僵直;画表情时,可以让学生以形画情,通过表演快乐、悲伤、愤怒、严肃等表情,帮助学生捕捉不同表情的脸部特征;在画动物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神态、动作,用肢体展现它们觅食、梳理毛发、嬉戏等情景,感受动物的生活情趣。学生大多具有表现欲望,希望在他人面前展现自己优秀的一面,经常让学生来表演,有助于学生理解艺术作品的真情实感,学生创作的作品也会惟妙惟肖,富有生命力。

2.2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美术。教师可创设各种条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情景,以学生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表现生活美和美化生活的探究精神与学习动机。从生活中最基本的衣食住行谈起,服装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更体现了个人的审美喜好,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搭配服装,也可以让学生绘制家居布景图,以检验学生对造型结构和色彩的运用水平,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3积极开展美术课外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优化

结合课外活动是学生接触自然,感悟生活的重要方式,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接触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各个时期的历史建筑,让学生们在生活与实践中感知和体验,从而更好地渗透德育意识。鉴于此,美术课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利用当地的民俗及课外教学资源,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身心体验。例如,可以开展“家乡美”为主题的采风活动,让学生们走进家乡的街头巷尾,更好地了解家乡独特的文化韵味,体会家乡别样的风情,增添学生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能够从中寻找美术的创作灵感。活动之中,拍一张照片、采一片标本、画一张素描、写一篇日记,无不使学生兴高采烈。同学们团结协作,既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同时又能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本土文化的无穷魅力,从而更加热爱传统文化,热爱生活,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传统文化也会更加尊敬和推崇。

4结语

学生是祖国的栋梁和希望,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出更多的现代化人才,美术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代表学科,在融合德育教育,塑造学生人格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智育、美育缺一不可,而在美术教育中创造多样化的情境,领略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才能快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爱护大自然的高尚情怀。如果脱离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转化,那么在美术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只能沦为一纸空谈。

参考文献

[1]李鹏飞.高职美术教育现状及创新模式探索[J].东方青年•教师,2011(5).

[2]王小虎.“教育与游戏”的巧妙结合——美术教育教学策略初探[J].英才高职论坛,2008(1):35-37.

[3]黄曦.现象学哲学视野下的美术教学探究[J].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4(10):56-57.

作者:吕健 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北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