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美术教育对儿童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开发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对儿童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是儿童智力成长的关键,而美术教育是培养儿童智力、挖掘儿童内在优秀潜质的重要教育路径。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与发散思维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对美术教育对儿童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行研究,进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提出了美术教育对儿童发散思能力培养的路径,并对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论述,进而实现了从美术教育实践角度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美术教育;儿童教育;发散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是我国现代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方向,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核心要求。而发散思维能力正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并且通过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处于身心成长阶段的儿童,正是对其进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而美术教育的学科特点对于儿童的发散思维形成以及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强化能够发挥显著的教育作用,通过对儿童进行科学化而系统化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够推动儿童的发散思维能力实现发展,而且能够帮助儿童养成独立思考并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进而为儿童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以及实际生活奠定坚实的教育基础。
一、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而展开才能取得教育实效并实现教育意义,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个人特征是教学研究不可忽视的核心因素。特别是对儿童而展开的教育活动当中,必须要对儿童的心理特征以及身体成长规律进行全面而准确的把握,以儿童学生的实际身心需要为出点来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进而最大化的发挥教育活动在儿童身心成长方面的积极作用。五岁至六岁的儿童处于“学龄前期”,逐渐从纯粹的家庭生活向外延伸、与外部世界接触逐渐增多,正处于思维高度活跃的成长阶段。这一时期儿童身体发育速度较之以前在逐步放缓,而大脑则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对于自我和外界的表达也在逐渐增多,话语形式多呈现为概括性和随意性。五至六岁的儿童已经具备了较为准确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并在实际生活当中表现出求知欲强的特点,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且喜欢用身体行为或者语言行为来表达内心情绪。在并为真正掌握美术知识和技巧之前已经可以用随意涂鸦等创作方式来表达自我,并在一定指导下可以利用美术形式对某一特定内涵进行美术呈现。
二、儿童心理成长与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高阶思维,并非像基本思维一样与生俱来,而是只有身心成长到一定阶段之后才会逐渐形成。发散思维形成的过程正是大脑发育和知识不断累积后的必然结果,也是可以通过知识储备量增加和不断的思维活动锻炼后得到加强。发散思维也称辐散思维或求异思维,在思维活动主动对某一问题进行分析与判断时,以多角度、多方向的对目标对象展开思维活动的方式就是发散思维方式。通过发散思维的运用,可以使大脑的求解能力能强,并逐渐将独立思考能力发展成为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进而最终形成人在实际环境下的创造能力。儿童在五至六岁阶段时,发散思维已经初步形成,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对于这一阶段的儿童来说,发散思维不仅能够帮助儿童迅速成长,而且能够推动儿童更多高阶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最终使儿童形成创新思维并会应用创新思维模式来解决实际生活当中的问题。发散思维是人的重要思维能力,在人的实际生活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发散思维的形成与强化的重要阶段正式儿童时期的成长阶段。所以在儿童身心成长过程中对其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甚至决定了儿童的智力发育。
三、美术教育对儿童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发散思维能力是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形成的关键,只有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才能推动其他各项高阶思维的形成与不断强化,进而才能够逐步综合融汇成为创新思维能力,并在实际生活当中用于独立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创新意识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培养重心,这一高阶素质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核心要求。所以在教育领域当中各学科都在基于自身教育特点进行研究与革新,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在实际环境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美术教育不仅是一门艺术类教育学科,而且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上具有其独特的教育优势。美术创作本身就是依赖于创新思维活动的行为,同时在美术创作的过程当中也会极大的强化创新思维能力。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核心构成之一就是发散思维能力,所以美术教育的教学实践过程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与强化具有显著的教学作用。处于身心发育重要时期的儿童,需要及时而有效的对其发散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进而为其今后的智力形成以及其他内在优秀素质的挖掘与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于儿童的美术教育,其教育侧重点不在于使学生获得美术知识与技术应用能力的逐渐提升。而是强调利用美术教育的特殊教育作用来挖掘和培养儿童的内在优秀素质、培养和锻炼儿童的高阶思维。从教育的长远角度出发,针对儿童成长的内在需要来对其释放教育价值。使人才能够在其特定阶段科学而有效的接收相应的教育,形成相应的优秀素质。儿童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在五至六岁即将进入学龄的儿童,对于智力成长的需要远远大过于对于知识积累的需要。知识积累在这一阶段的教育作用就是为其智力培养教育提供基础,而智力培养教育才是教育的核心。通过美术教育相应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来对儿童学生进行内在优秀素质的培养、发散思维的形成与强化,对儿童在为来的学习与成长当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奠定作用。
四、美术教育对儿童发散思能力培养的理论方法
(一)加强深入浅出的认知思维活动锻炼
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逐渐强化,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与实践锻炼,更需要科学而针对性强的教育方式来对其进行培育。尤其是对于发散思维等针对于内在素质的教育,更应该转变传统的美术教育观念,运用科学的思维教育理论与美术教育相结合,对儿童展开深层次的心理层面的教育。思维活动的过程是大脑对特定问题展开认知的过程,发散思维是认知思维活动的一种方式,但不是绝对方式。通过对儿童展开恰当而合理的认知思维引导,能够直接并有效的提升儿童发散思维能力,并间接推动儿童的其他多项高阶思维能力形成。“深入浅出”是对认知思维活动过程的抽象概述,是指认知思维活动对认知对象对本质进行深入式的分析与判断,而去掉对认知对象的非本质因素的分析与判断。使儿童能够直接掌握事物的本质与内在逻辑,并去掉影响准确判断的事物表面性特征。帮助儿童能够以事物本质展开对事物变化以及事物关联的想象空间,打开思维逻辑的局限性,使思维向外辐射和扩散,进而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深入”的过程是对事物本质进行认知的过程,而“浅出”的过程是依据事物本质进行思维发散活动的过程,这正是儿童的发散思维能力形成与强化的本质。所以在美术教育当中应结合“深入浅出”的认知思维活动过程来锻炼儿童的发散思维能力,并利用美术教育的学科特点将此教育原理进行最大化的发挥。首先是归纳法,在美术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归纳法引导儿童对事物本质进认知,将事物的本质从表象当中归纳总结出来。对于在对于“词”的使用上来丰富深入浅出教学方法,使儿童学会用词来描述事物,而并非是用概括性语言来描述事物的表现,进而使儿童的思维方式逐渐向事物的本质进行深入。在要求学生对某一事物运用美术创作的方式进行呈现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归纳法来锻炼儿童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要求儿童用美术创作形式来绘画出想象当中的猫,准确用词描述猫的形状特征:圆形的头、三角形的耳朵、椭圆形的身体等(当然,有时为了发展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时启发儿童自己去用多种词描述想象中的猫的形状和颜色的情况又当别论)。切忌这样的描述:范画上的动物就是猫,猫有头、耳朵和身体……这样的描述没有用准确的词概括出猫的外形特征,没有起到帮助儿童用词建立起对猫的外形特征进行概括认识的作用。因此,当儿童把猫和许多物体放在一起进行区别时,儿童的思维活动就会只停留在模糊的感性表象认识的程度。
(二)加强表象认知能力的培养
表象能力是对事物外在特征进行观察与分析能力,由儿童的直观思维对事物的认知而直接生成。直观思维是儿童的主要思维活动方式也是最为基础的人类思维活动方式,从表象能力着手对儿童的扩散思维进行培养,既是针对儿童思维结构特点而展开的针对性教育活动,也是基于基本思维科学原理,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扩散思维强化的科学教学手段。表象能力在儿童成长的过程当中能够自然的成长和加强,并作为基础性思维能力为高阶思维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美术教育应从表象能力的培养着手循序渐进的推动扩散思维形成。在对事物的观察过程当中,儿童往往停留在表面显现而不作出深入化的判断和进一步的分析。这是扩散思维难以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对儿童加强表现能力培养的教学理由。表象能力逐渐加强的过程,在本质上就是认知思维活动从事物的表面逐渐向内深化的过程。比如儿童在绘画一个人的时候,在三岁阶段可能只把人的头、躯干和四肢笼统而粗糙的表现出来,这是因为儿童当时的表象能力局限性,只能对人的外形产生笼统的判断。在儿童四岁阶段时用绘画的方式来描绘人物时,会在头、躯干和四肢的基础之上增加头发、手、手指等更加具体的表象。五至六岁时期的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不仅可以描绘出较为完整的人物外形构造,而且可以对人物的行为动作进行简单的表现。这一简单的成长过程并非是说明了儿童的美术水平在提高,而是说明儿童的认知思维能力在成长,而这种认知能力准确的来说就是表象认知能力。所以在美术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对美术对象的表现进行准确而生动的描述与讲解,进而帮助儿童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事物本质,并引导儿童学会独立的观察与分析。儿童在掌握了教师的观察逻辑后,就会应用教师的逻辑在自己的思维活动中,继而逐渐的、由浅至深的从表象能力培养发展至更高阶段的发散思维。
五、美术教育对儿童发散思维培养的实践途径
(一)培养儿童在美术创作当中的独立性
发散思维的形成从本质上将是儿童的自我成长,教育作用是重要的外在性因素并非是绝对因素。只有儿童主观层面的自主成长愿望才能真正的推动其自我的成长,而教育的首要作用就是引导学生的自主成长愿望形成并逐渐加强,同时保证儿童成长方向的正确性。当儿童真正的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就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才能实现其内在的成长能力。在美术教学实践当中应避免强调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观念,针对于儿童的美术教育并非是为了将儿童培养成为美术家,而是要通过美术教育实践活动来逐渐培养儿童的高阶思维能力、挖掘儿童的内在优秀素质,进而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奠定基础。所以儿童的身心成长是美术教学活动的核心,只有着重强调培养儿童的独立思维习惯才能从根本上引导儿童的发散思维形成射身心的健康成长。美术创作的过程是具有高度实践性的美术教学过程,也是儿童完全依靠自身独立思考能来结独立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在美术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采用美术创作的方式对生活当中的简单事物进行表达,并对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在创作过程当中教师应避免对于美术基本原理的强调,也尽量宽泛美术创作的范围。给予儿童广阔的想象空间并为儿童的自主意志发挥提供平台。儿童如果用语言来对某一事物进行描述,强度会显著增强。而采用绘画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描述,不仅可以给予儿童更加充裕的思考时间,而且可以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性。也正是因为绘画过程的用时较长,儿童在这段时间内将完全处于思考活动状态,进而对儿童的思维起到了锻炼的教学作用。美术教育在这个层面的教学优势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比拟的,对儿童的思维锻炼具有绝对的优势作用。所以在针对儿童发散思维培养的美术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应经常鼓励儿童用绘画来进行表达,并且给予充分的独立自主空间,目的在于培养儿童的思维独立性和独立分析问题以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儿童思维独立性的形成,为儿童的发散思维形成奠定了坚实而不可获取的基础。
(二)强化美术创作过程对儿童的引导性
美术教育在培养儿童发散思维的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美术创作实践作用的发挥。美术创作的过程与歌唱或乐器使用等其他艺术类教学实践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美术创作的过程必须是建立在儿童对创作对象的系统思考基础之上。儿童对创作对象的系统思考过程正是对儿童进行发散思维锻炼的过程。系统思考,就是对事物从表象到本质、从抽象到具体,再由事物本质向外扩展、与他物形成关联等一系列的独立思考过程。只有系统化的独立思考锻炼才能实质性的推动儿童发散思维的形成。而系统思考的过程只有通过美术教育的美术创作过程才能实现。所以在美术教育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利用美术创作的过程来引导儿童的独立思考习惯形成并逐步推动儿童的发散思维发展。比如在向儿童讲述基本的美术原理之后,向儿童布置相关的实践活动,活动内容为对某一事物进行美术创作。教师应对美术创作对象的内涵从美术角度进行讲解,儿童在对创作对象内涵的认知过程当中,从事物的表面特征再深入到事物的内涵本质,并通过这一过程进行了认知思维能力的锻炼。在对儿童进行创作对象内涵的讲述完毕之后,学生真正了解到了美术作品需要表达的是什么,进而通过发散思维展开联想,并通过美术技巧逐步的将想象付诸于现实。进而在美术创作的过程当中锻炼了发散思维能力,同时培养了多项其他的高阶思维并逐步形成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儿童在运用发散思维创作的美术作品当中,不仅包含着事物的基本外在特征,而且包含着事物的动态特征,甚至是事物的情感特征。这都是儿童对事物内涵本质进行认知并通过发散思维能力完成进而呈现出来的。通过实践的方式引导儿童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并对这一美术创作过程反复的、长期的实践,是美术教育培养儿童发散思维能力的实践教学核心途径。
结语
通过对儿童成长规律以及美术教育在智力挖掘与培养中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与研究得知,加强深入浅出的认知思维活动锻炼以及加强表象能力的培样,是美术教育对儿童发散思能力维培养的理论方法。基于这一教育方法的原理与原则对具体的实践策略和方式进行了探究,进而从培养儿童在美术创作当中的独立性以及强化美术创作过程对儿童的引导性两个层面,提出了美术教育对儿童发散思维培养的实践途径。依据理论方法、秉承理论原则进行实践策略的具体实施,能够从培养儿童发散思维能力的角度推动儿童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并最终培养出儿童的创新能力。在美术教育发挥美术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基本教育作用同时对儿童展开更为深层的思维教育,不仅是对教育责任的完成更是对教育使命的兑现。
参考文献:
[1]梁盼盼.浅谈当下小学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J].艺术科技,2016,(02):24-26.
[2]叶海芳.浅谈美术课堂中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4,(06):21-23.
[3]张琳琳.美术教育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研讨[J].艺术科技,2016,(10):18-20.
[4]谢智敏.探究创造性思维在学前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4,(08):21-24.
[5]金静.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对幼儿想象力的培养方法[J].赤子(中旬),2013,(09):38-40.
作者:陈秉龙 单位: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