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高校美术学课程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高校美术学课程教学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高校美术学课程教学

【摘要】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开展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对高校美术学(师范)专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需要以产出导向为基本教学导向,并把握住几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美术学(师范)专业;产出导向;教学策略

前言

美术学(师范)作为当下高校美术学科专业的重要分支之一,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美术教育从业者。从近些年毕业生的大体就业情况来看,该专业不仅是中小学基础教育美术师资培育的主阵地,还发挥着为社会美术教育机构培养美术师资的重要作用。因此,美术学(师范)专业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基础美术教育人才培养与中小学美术基础教育的质量。在当下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语境当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无法忽视的核心概念,关系到新时代的学生是否能运用美术的方式、运用综合的方式来解决美术以及现实生活当中的各种问题。关注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实际上是对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发展及实际生活能力构建的关照。要培养中学生的相关素养和能力,则首先要求中小学美术教师必须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美术教学活动,而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相关教学观念和能力的形成则受到作为中小学基础教育美术师资培育的主阵地的高校美术学(师范)专业的课程教学的直接影响。因此,开展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专业课程教学成为了对高校美术学(师范)专业为基础美术教育及社会美术教育服务的必然要求。

一、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和内涵

核心素养的概念最早于1997年由世界经济合作组织提出,之后欧美等国也相继提及。2016年9月,我国公布了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发展全面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1]。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标志着我国的基础美术教育开始转入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实施“元年”。教育部高中美术课标组据此提炼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大美术核心素养。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修订中提出的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同样适用于义务教育美术教育,只是要根据义务教育各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2]。“图像识读”指的是以获得美术知识和有益信息为目的的对图像的观看、识别与解读。“美术表现”是指运用一定的媒介材料、技术和美术语言来创造图像。“审美判断”是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事物进行感知、判断、评价与表达。“创意实践”是指再创新意识的主导下想和做的行为。“文化理解”则主要指的是基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认同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根据五大核心素养的涵义,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个层次。“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主要针对的是美术学科,对美术作品的识别和运用美术技能进行美术表现。后三者则不仅仅局限于美术本学科,更是具有跨学科融合的特征。五大核心素养并没有高低先后之分,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能分割开来。例如图像识读可以作为美术表现的先决能力,美术表现得技能方式方法通常又是审美判断的依据之一,而文化理解可以使学生们更好地完成图像识读、美术表现的行为,完善审美判断的标准,助力创意实践在更高的层面上开展,其一方面是前四类核心素养的基础,而另一方面又可以成为其它核心素养的最终追求。

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美术学(师范)专业课程教学分析

作为中小学基础教育美术师资培育的主阵地,为了提高服务基础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高校美术学(师范)专业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势在必行,而具体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达成这样的目标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应明确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的目的何在。关于这一点,尹少淳教授在相关的论著中已有准确的论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就是要在现实情境中去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任务,以自主、合作、研究等方式去获取知识技能,将知识技能加以运用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3]。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结合当下的课程教学现状,我认为要行之有效地开展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校美术学(师范)专业的课程教学,必须要在基本教学导向的统领下,抓住几个方面的基本教学策略。

(一)明确基本教学导向

开展高校美术学(师范)专业的课程教学,应该要明确其基本的导向——产出导向。“产出导向”近年来在美术学师范专业认证当中被作为核心词汇提出来,实际上是由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当中的“产出导向理念(OutcomeBasedEducation)”迁移而来。该教育理念的核心是认为教育应该关注“教育产出”,而非“教育输出”,即教育应带关注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以及需要学到什么,而并非主要关注教师教了什么。根据产出导向的教育理念看来,由于为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培养师资是高校美术学(师范)专业的主要任务,因此其专业课程教学势必要符合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的要求。针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要求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学生应在具备扎实的美术专业基本功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了解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的现状和要求,掌握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针对教育教学观念的要求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美术学(师范)专业的课程教学应使本专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逐渐建立起明确的观念,认识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培养学生的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的教育情怀。

(二)把握基本教学策略

要做好高校美术学(师范)专业的教学工作,除了明确产出导向的基本教学理念,还需要把握住教学活动中几个方面的基本教学策略。

1.强化学科本体,夯实基础能力

任何学科教育都是由学科本体和教育功能构成的。学科本体指该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体系,教育功能则是该学科对人的心智和身体的良性影响[4]。美术教育的学科本体指的就是美术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是所有美术教育行为的基本内容和载体,任何忽视学科本体的美术教育行为均是无根之水。在前文中,我们已对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进行了简单的层次分析,而由此也可以看出,五大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培养和发展,都是以对美术学科本体不同程度的掌握为先决条件的。因此,虽然开展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的美术学(师范)专业课程教学活动应从根本上坚持产出导向的教育理念,使本专业学生符合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的要求,遵循与专业美术教育有所区别的教育方式方法,但并不意味着美术学(师范)专业的学生就不需要深入扎实的掌握美术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相反的是,对本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也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当中“图形识读”和“美术表现”两者最为契合,能够使学生具备更好的美术视野和创造思维,在走上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好地开展美术教育工作。

2.提倡问题导向,创新教学模式

核心素养时代的美术教育需要基于问题式学习[5]。问题式学习是一种似新非新的教学策略。说其“新”,是相对于过去乃至当下高校课堂教学当中常见的“教师主导式”教学模式而言,此类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根据现成书本教材与自我经验来决定要教的什么以及学生该接受的是什么。说其“不新”,是因为在当下的教育语境当中,早已有诸如“探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这样的教学行为模式。而无论是“探究性学习”或是“自主性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哪一种,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教学行为开展之前或开展之初,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精心设计一个或多个有针对性地问题,为学生地研究性学习活动营造合适地学习情境,运用这样地教学策略无疑更容易调动学生地自主性和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尝试,探索新的知识,形成思考和研究的学习习惯。而对美术学(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无疑要养成问题式学习的习惯,具备这样的学习能力,并且应该牢固形成问题式学习的观念,并将这样的观念贯彻到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工作当中,在工作当中致力于教学模式的创新,使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得到良性的教育和影响。无疑,核心素养本位的问题式教学当中的这些“好问题”会给美术教学活动带来极大的丰富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对美术创新的眼光、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探索能力,与核心素养当中“创意实践”有多方面的吻合。

3.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扎根生活

如果仔细观察当下中小学基础美术教学的内容,例如中小学美术教材,我们不难发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是中小学基础美术教学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感知、判断、评价与表达,已然已经成为当下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关注实际生活对美术课堂教学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好处,其一可以使美术课堂教学因为现实生活的丰富性而变得更加生动灵活,其二是能够使得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有更为形象而清晰的理解,能够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行为的实效性,其三是能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发掘现实生活当中的艺术美。教学扎根生活,这也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创意实践”有着共同之处。美术学(师范)专业的课程教学应当贯彻教学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自己的专业学习当中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以便于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在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主动地践行这样的教学策略。

4.改进教学方式,关注能力发展

研究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是任何学科教学活动得以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美术学(师范)专业的课程教学亦不外如是。那么就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课堂教学来说,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得学生通过学习发展多种多样的个人能力。这种能力绝不局限于专业的美术识别和表现能力,还应该包括专业的美术问题意识、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等。而上述的这些能力往往在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下难以得到锻炼,这就需要在课程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不同的能力,运用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们得到全面的培养和发展。以上这些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多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5.转变教学思维,树立文化观念传统的美术学(师范)专业的课程教学思维往往都是异常强调对美术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的,甚至不少教师产生自己“能画画就能教美术”的错误观点。严格来说,并非每一位美术教育从业者都可以成为画家或书法家这样的人物,其核心的素质也并非就是能进行绘画创作或书法创作,而最难得的应该是形成良好的美术视野和美术文化观念。这种美术的文化观念是很深刻的,它一定是超乎于实际的美术技能和美术作品之上的,是对美术内涵、发展、意义和价值等等问题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这种美术的文化观念又是广泛的,它不仅包含本国、本民族的美术文化,更可以涵盖整个人类社会的各种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以及不同民族的美术文化。基于对不同美术文化的理解,我们才有可能深刻理解何为美术、不同的美术为何有不同的模样等各种问题,也才能够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以及对本国、本民族美术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这也正符合义务教育和普高阶段美术课程标准当中所提到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我看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当中“文化理解”这一点是尤为重要的,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学(师范)专业课程教学中应当将文化观念的常态化宣传作为基本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们理清美术发展与社会文化之间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使他们用这种文化观念去指导自己的美术专业学习和教育教学工作。

三、结语

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有过这样的论述:“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认为,他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概念:教育真正的价值是一种启蒙,一种唤醒,一种点燃,更是一种开悟,它使得每一个接受教育的人能够有机会成为更加全面更加完整的人。对于每一个学生乃至每一个学习美术的人来说,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和养成,都是促使其完善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高校美术学(师范)专业作为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师资培育的主阵地,更应该一以贯之地追求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实施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专业课程教学。

作者:毛鸿达 王芳 单位:湘南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