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美术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美术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美术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内容摘要】党的报告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提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鲜明地指出了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为高校对新一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指明了根本方向。作者结合美术史教学,探讨新时期美术史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

【关键词】思政教育美术史历时性

一、转变思政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水平

第一,更新教学观念。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历时性,即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体现出来的思想观念、采用的方式方法都具有差异性。课程改革要想获得成功,不仅在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更在于其教育观念的更新。美术史教学进行思政教育改革,必须始终明确这个“新”字,教学要体现时代特色。观念要与时俱进,教学的方式方法也要贴合时代特色,不能犯教条主义错误。针对90后、00后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专业学科知识体系中寻找与德育知识体系的“触点”,顺其自然而不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润物无声地开展德育教育。这要求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教学水平必须提高。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需要终生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第二,转变教育态度。教育态度决定着教师教学的走向,应改变教师至上的传统观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促使其主动学习。改变空洞苍白的说教,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立足美术史内容本身,融会贯通

如何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引领?如何将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笔者认为,这是进行美术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人类的生活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组成,而人类对精神生活和美的追求,哪怕环境再恶劣也没有放弃,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所在。美术作品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在带给人们审美愉悦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观看世界的方式。美术史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取决于其与美术史内容之间的契合度。第一,从学习美术史意义着手。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厘清从远古到当代的美术发展脉络,明确“源”和“流”之间的关系;了解人类观看(视觉)的历史,进而挖掘民族文化中的特质,真正体现党的报告中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多学生可能会认为,学习美术史不过就是学习图像风格演变的发展史。在这个读图时代,网上图片应有尽有,还浪费时间上什么课呢?这也是长久以来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对美术史课程不够重视的根本原因。上课伊始,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美术史绝不是一门图片欣赏课程,它是一门开启心智的课程。艺术从根本上说与科学一样,是一种方法,但是艺术与科学又有区别,它是一种人类用来体验世界和人生的手段,有自身理性发展的脉络和逻辑。美术史指导人们通过不同的文化角度品评艺术作品,用图像诉说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哲学系统对美的理解与看待艺术的方式。美术史其实就是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想法、做法和生活方式在图像中的流露。它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图像形式美的发展历史,其实是人类思想观念的演变史。中国美术有其自身独特的特质,它更多体现的是中国式的哲学思考方式,注重感悟与经验,表现出来的理论研究也相对随意、零散,诸如画论、园记等,类似散文、随笔一样娓娓道来。美术史教学中应体现这种特质,多一些诗情画意,多一些切身体验,使学生从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影响其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第二,从中西方美术比较、中西绘画的差异着手。造成两种不同美术样式的根本原因,除了材料上的差异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文化上的差异。课程中向学生传达一种新的美术观,即世界美术的发展是多元的,无所谓先进美术与落后美术之说。如画家潘天寿所说,中国美术与西方美术是两座并立的高山,同样令人高山仰止。同时,向学生说明何为“撰写美术史的话语权”,学习与研究美术史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美术观。第三,从中国美术史内容着手。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史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与卓越的成就。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在美术领域发挥了聪明才智、诞生了众多优秀美术工作者、创作了难以数计的优秀美术作品,这些艺术精品保留到现在成为人类宝贵的文化财产。中国美术的伟大成就足以使我们引以为傲。因此,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美术的光辉历史,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第四,从外国美术史内容着手。西方美术史研究注重逻辑,因此它便于学习和传播。课程中抓住这一特质,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西方美术史不仅是了解美术史论知识,更是对外国美术不同阶段的历史、艺术风格、代表画家等方面的综合掌握,培养学生广博的美术素养,拓宽美术史学习的国际视野。了解诸多伟大的美术家在成长过程中的优秀品质,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其更好地践行“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光荣使命。

三、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如今大学课堂面临多方面挑战,“出勤率、抬头率、满意率”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学生不爱听、教师讲得累,对理论课的刻板印象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脱离早期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而走向多元化,是美术史课堂思政教学改革的必然。第一,走出课堂,进入画家画室,体验中外美术不同的作画工具、独特的创作手法等;分析各个国家、地域独特的自然、地理、人文、社会、民俗等因素对美术发展的影响,探索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使学生明确任何艺术形式都与本民族所孕育的历史文化之间有着继承与批判的关系。第二,请专家、学者走进课堂,从创作风格到创作流派,讨论中西方哲学与美学的不同面貌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当今世界美术史研究的多元化特色、美术批评标准从单一到多元的变迁;明确无论哪个国家、民族,在其美术史发展过程中必将出现各种不同形态的美术样式,这种变化源自于随着社会发展、文明进步所带来的大众对美术社会功能、审美功能认识的转变,使学生了解在中国语境下的美术史研究、美术史写作、美术史学习,树立民族自豪感。第三,多学科联合,邀请其他专业教师走进课堂,多角度探索美术史教学改革。如在讲解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时,可邀请文学史、音乐史等学科的教师参与教学,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让学生理解文艺复兴的背景及内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美术史的独特魅力。

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史课程要实现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必须立足于时代特色,与社会发展相接轨,从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全方位思考,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时代思想的发展脉搏,结合实际开展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妍.浅析比较教学方法在中外美术史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6(32).

[2]杨修红.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美术史课程教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

[3]胡泊,刘伟冬,刘悦笛,等.多维视角下的美术理论与文化强国[J].美术观察,2012(7).

[4]李惠子.由西向东——近年来西方研究中国美术史方法述评[J].美术研究,2017(3).

[5]邵亮.史实确立与当代表述——浅析《百年中国美术史》的阅读价值及学术启示[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6(1).

[6]郭淑敏.普通高校美术史教学现状与教学策略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6(16).

作者:张少君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