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美术教育服务地方文化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美术教育服务地方文化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美术教育服务地方文化发展

摘要:高校美术教育对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肩负着不可回避的社会服务职能。如何更好地建设高校美术教育并服务于地方文化创意产业,为文化产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队伍,日益成为当前我国高校美术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以萍乡学院为例,从更新教育观念、创新办学模式、自新教学模式、革新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了高校美术教育服务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有益对策。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文化创意产业;萍乡

一、引言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对全球市场经济及各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势头迅猛,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是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发展导向,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设计为核心的生产领域,是文化艺术设计和商品生产的结合,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1]。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文化、创意与经济和技术的融合,逐渐成为全球化世界中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得到了世界各个国家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重视,逐渐成为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集技术创造与艺术创造合一的产业,高校美术教育利用自身所具有的完备设施与丰富资源、文化艺术与人才智力等优势,直接参与地方文化产业建设,对推动地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美术教育通过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意型、复合型人才,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文化创意产业则为高校美术教育的未来增添了更为广阔的办学空间,也为美术教育指明了改革与发展的方向[2]。高校作为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引领者和生力军,起着不可回避的社会服务职能。因此,如何顺应时展潮流,使高校美术教育更好地服务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探讨一条将高校美术教育与本土文化创意产业有机融合的路径,是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萍乡市,一颗璀璨的赣西明珠,拥有1700多年深厚历史的吴楚文化底蕴,萍乡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中国工业瓷都、中国傩文化之乡、鞭炮祖师故乡,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中共萍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将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纳入城市转型主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2012年萍乡市政府就提出了“文化兴市”的发展战略,要将文化打造成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和支柱产业,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包装印刷、动漫游戏、花炮创意制造等本土特色文化产业,努力建设具有较强文化影响力、文化核心竞争力、文化创新发展力的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萍乡学院作为萍乡地区唯一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五个城市定位”的发展构想,抓住全省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转型示范校的历史机遇,着力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一所地方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萍乡学院艺术学院作为地方美术本科教育的主要阵地,在人才培养、史论研究、文献资料、智力与技术、实践与操作等方面有着天然优势,为引领服务和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实践探索。

二、高校美术教育服务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探索

1.更新教育观念,主动服务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概念被提出后,逐渐成为引领国家产业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则需要高校教育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曾经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高校需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大功能,由此,高校美术教育就务必要落实在服务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上。高校的美术专业聚集了得天独厚的文化艺术与人才优势资源,对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有着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与责任。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地方支持高校才有动力;高校越是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面越宽,层次越高,效益越大,地方政府和企业对高校的支持力度就越大[3]。萍乡学院艺术学院领导审时度势,大胆更新教育观念,把被动变主动加入到地方文化产业建设当中去,把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作为主要办学思想转变为最大限度地服务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从办学定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使学院能充分发挥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在艺术学院专业规划的基本思路中着重指出: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以印刷包装、广告、动画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依托,大力推进专业应用型转型,为打造本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新动能,积极主动地为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做出贡献。

2.创新办学模式,提升服务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涵与层次。党的对新时期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重要的就是要坚持教育创新。这一点对高校美术教育尤为重要,萍乡学院艺术学院大刀阔斧改革传统办学模式,发挥自身办学优势,明确特色化办学思想,因地制宜,配合地方文化产业特点,紧贴市场需求,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努力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自身学科发展的办学模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色与教育理念。在当今知识经济背景下,“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校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实现培养目标的最佳途径选择。艺术学院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深化开放合作办学模式。通过与地方文化企业合作,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立足文化产业市场,办特色专业。萍乡湘东茶叶包装印刷产业至今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茶叶包装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0%,全区彩印包装相关企业近300家,实现产值近20亿,艺术学院根据市场需求,依托地方特色文化产业设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以包装印刷设计为主要专业方向和办学特色,先后与江西优选时代工艺、华雅印务、安源包装等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根据企业要求、产业结构、用人需求,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共同制定教学大纲、课程内容,共同开发校本教材,采取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合作生产经营、合作培训和研发等方式,以行业人才需求指导专业教学,根据产业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实训课程,提升了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内涵与层次。而企业则充分发挥产业设备、场地、专业师资的优势,为师生提供实训实习场所与技术指导,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并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校企之间探索出了一种广泛、深入、持久而高效并根植于双方共同利益基础之上合作共赢的内在机制。2017年,时任江西省委书记的鹿心社同志到艺术学院视察时,对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服务地方产业,努力协同地方政府,相关行业增进经济增长新动能,扩大新的经济增长点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3.自新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应用技术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作为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学院针对毕业生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所从事的工作内容,明确岗位对于知识、技能和素养方面的要求,结合学院的条件与特点做出明确的、特色鲜明的教学定位,就是既要注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与创新能力的挖掘,着力培养宽口径、多技能和广知识的应用技术型文化产业人才。高校美术教育“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最有效手段,是实现与地方文化产业零距离对接、主动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形成产学研协同发展的理想平台。艺术学院在2012年就借助市政府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契机,以适应创意产业市场经济需要,改变传统守旧的教学模式,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实施主持人负责制工作室教学模式,将设计艺术品和产业项目变为工作室的主要教学内容,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工厂式的教学,把教学与产品研发、课程与产业项目、教学环节与产品生产流程、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相结合,将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转变为面向实际生产的开放性教学,将产学研融为一体,缩短适应社会市场的时间,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即通过设置多个方向的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均由文化产业企业作为支撑,建立学校和企业联合协作的双元制教学体系,建立与创意产业对接的实践基地,用项目带动课题的教育模式,将高校美术教育与文化产业市场紧密结合,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同时,学生可以在企业增强实践能力,并使实践环节贴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求,学院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经验的技术性人才,更提升了学院的声誉。通过企业提供“项目化”合作教育、技能培训与技术服务等途径,扩大工作室和企业的合作层面,提高合作深度,形成工作室制与校外实习基地有效合作的长效机制,充分满足课堂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需要。艺术学院成立了印刷包装设计工作室、数码插画工作室、综合材料绘画工作室、动漫设计工程工作室、水彩粉画工作室等,其中印刷包装设计工作室建立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整体发展与分类指导相结合、课堂作业与设计大赛相结合、模拟演练与实战项目相结合”的“四结合立体实战”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多时空全方位进行设计实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市场实战与运作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自信心。近年来,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在设计教学中推行作业—作品—产品—商品的应用型教学过程。

4.革新课程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课程设置的专业性与合理性对于培养美术类人才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学院对课程体系大胆革新,遵循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以满足创意文化产业人才需要为主要目的,结合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际,设置多元化融合课程,增加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系列课程,改革单一化的课程结构,对课程结构与内容设置进行重新梳理,对课程体系中相关理论、实践、创意、人文素质等知识的配比进行归纳与分类,增加创意类实践课程的比重,在理论课程中渗透人文素质类课程,进而根据各课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整合,实现学科单一化向多元化、交叉化系统化发展。采取“厚基础、宽知识、活模块”课程体式,以“平台+模块”方式设置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平台、学科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实践教学平台、素质拓展平台六大平台,每个平台又包含必修模块、选修模块、拓展模块。“平台+模块”的优点是明确每门课程或培养环节与毕业要求之间的支撑关系,且课程结构灵活开放,可随时代变化和企业需求不断增减或调整课程内容。“平台+模块”设置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征:紧扣行业标准,突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开发新课程,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充实到教学内容中;重视和加强选修课的教学力度,增设专业拓展选修课模块,大大增加选修课,如哲学、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等人文素质类课程,在不同专业的课程之间相互选修,互为渗透和学习,拓展艺术视野,促进不同艺术思维的融合;增加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给予学生更多个性化学习和跨专业学习的自主选择权;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分层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的30%;把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引入课程体系,开设学习研究地方特色文化的课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开设的《萍乡傩艺》、《萍乡红色文化》、《萍乡灯彩》、《萍乡农民画》、《萍乡花果》等选修课程,邀请本土民间艺人、研究学者主讲授课,将这些文化资源优势引入课程,成为绘画与设计的素材和灵感,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师生设计创作的以萍乡傩为主题的《印象傩面具》旅游商品,以萍乡宗教文化为主题的《武功甜茶》、《杨岐禅茶》系列包装,都获得国家级设计大奖;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创作的以武功山风光、安源煤矿、萍乡傩舞等为题材的绘画创作,在全省绘画大赛中均获得佳绩。课程体系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和途径。萍乡学院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建立在着力培养基础实、能力强、素质全面、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文化产业人才基础之上的。即培养“道”(人文内涵)、“艺”(艺术)、“技”(艺术技能)并重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

三、结语

诚然,高校美术教育服务地方文化产业的思路众多,但只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找准办学定位,创新教学模式,主动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建立起院校与产业的紧密合作关系,就能更好地发挥高校美术教育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金元浦.作为创意文化产业的艺术[J].美术观察,2004,(4).

[2]张金根.艺术类高职院校服务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2).

[3]贾丽丽.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高校艺术设计特色化教育模式研究[J].艺术研究,2015,(1).

作者:李卫平 单位:萍乡学院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