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低年级美术课有效教学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低年级美术课有效教学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低年级美术课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低年级美术教学,教师需要关注童心视角和学科特点,以游戏的方式,利用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创造性地表现自我,使美术课堂既能保有儿童的情趣,也能彰显美术教学的价值和学科的味道。这样的美术课堂,才能带给儿童最好的成长方式。

【关键词】美术课堂;童心视角;学科特点;低年级

一、创设游戏情境,让儿童拥有自己的学习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加维说:“游戏是由内驱力所策动的一种快乐活动。”可见,游戏不仅是儿童发现世界的方式,也是儿童最好的一种学习方式。儿童是好动的,好玩的,有着自己的兴趣世界。因为感兴趣,儿童就会调动自己的全部注意力去关注,去参与。因此,在低年级美术课堂中创设游戏情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地实现智慧增长。如教学人美版一年级上册第9课《谁画的鱼最大》时,基于一年级学生普遍学习热情高,但活泼好动,兴趣容易转移的特点,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设计了猜谜语的游戏:有头没有颈,身上冷冰冰,没手也没脚,能在水中游。学生很快猜出了答案——“鱼”。接着,教师根据动画故事《小鲤鱼跳龙门》,设计了“小鲤鱼闯关”游戏:学生按组分为6个小小鱼儿队,设立“细致的鱼”“勇敢的鱼”“智慧的鱼”等称号,从仔细观察、抢答正确、积分最高等方面展开竞赛,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情境。课堂上,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有愉悦的情绪体验,有积极的思维活动,有大胆的想象……因此,快乐学习是基于童心视角与学科特点的美术课堂的基本特征,要实现儿童的快乐学习,得让学生学得“有趣”。教师用猜谜语、小鱼闯关等游戏,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用游戏的趣味性、竞争性和获得表扬的成功感,引导儿童更真实、更有效地展开学习。这样的美术课堂是童趣盎然、童味十足的。

二、注重自我体验,让儿童经历自己的生活方式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要紧密联系起来。”基于童心视角的美术课堂,应该充分挖掘美术教材中儿童的生活意趣,根据美术学科特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审美体验,激起学生的审美情感,不断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创作冲动,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经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绘画是儿童对世界的自我体验。在《谁画的鱼最大》的创作教学中,要求学生画一条大鱼和几条小鱼。如果教师想当然地去讲大小比例、构图技巧,显然不符合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大鱼和小鱼想象成有生命的形象,类似妈妈和孩子的亲密关系,使低年级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大鱼和小鱼的关系,作品创作中的大鱼和小鱼是充满生命、有活力的形象。此时此刻,课堂属于儿童,交流充满童心,创作当然也富有童趣。下雨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件再熟悉不过的事了。能在雨中嬉水,在雨中感受美,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因此,教师在教学人美版二年级上册第6课《下雨了》时,创设了“下雨了”这一生活中的常见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在直接感受中有目的地进行体验。如要抓住雨的特征来表现雨:小雨的线条要画得细些、轻些、散些,雨点要画得小些;大雨的线条要画得粗些、重些、密些,雨点也要画得大些。这样的课堂是真实的、亲切的,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基于童心视角与学科特点的美术课堂,要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让学生学得“有情”。“有情感”的美术课堂注重营造富有童趣味的美术氛围,尊重儿童的自我体验,能真正为儿童的生命成长涂抹最亮丽的底色。教师要恰当、有效地创设贴近儿童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认识和体验,通过分享交流体验活动,增加儿童的认知。在这样的课堂上,儿童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成长。

三、强调创造思维,让儿童感受自己的成长方式

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主张“通过儿童创作,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而培养创造力的关键就是创造思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因为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想象力丰富又大胆,他们的画中常常出现许多夸张变形和不符合逻辑的形象,让人感到新奇和有趣。因此,低年级美术课堂要重视激发儿童的创造思维,使之成为儿童感受自己成长的最好方式。折纸是低龄儿童生活中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对他们来说,折出一架纸飞机很简单,但要创造出一种新的折纸法,就有难度了。如人美版一年级上册《让我的飞机上蓝天》一课中,教师首先出示自己折叠的纸飞机,让学生又看又摸,调动起学生的探究热情。接着,教师出示高年级学生折叠的各种造型的纸飞机,请各组派代表挑选喜欢的飞机,一起拆开来看看,自主地探索折叠纸飞机的不同方法,比一比谁学会的方法多。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被激发,纷纷跃跃欲试。当学生合作探究出折叠纸飞机的几种方法后,教师趁机使出激将法:“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折出一架新型的纸飞机吗?”全班学生的创作情绪高涨,整个课堂沉浸在积极思索和热烈讨论之中。低年级美术课堂要以严谨的学科特点,实现美术的自身价值,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需求。当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目标从“三维目标”提升到对“核心素养”的关注。基于童心视角与学科特点的美术课堂,要重视儿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让学生学习“有得”。美术教学只有凸显美术学科自身的特点,为儿童提供唯有在美术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才有可能提升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儿童美术是儿童自我成长的一种方式,当儿童的认知、思维等有提升时,儿童美术也必定会随之发展。小学美术是儿童的美术。低年级美术课堂,只有兼顾童心视角和学科特点,以游戏的方式,利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创造性地表现自我,让美术学习变得“有趣”“有情”“有得”,才能发挥美术教学的独特功能,不断提升儿童的美术素养。如此这样,才是儿童最好的成长方式。

参考文献:

[1]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王德育,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2]王悦娟,回归童心的美术教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M].吕廷和,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徐洪 单位:江苏省常熟市莫城中心小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