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数字媒体技术在舞台美术设计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数字媒体技术在舞台美术设计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数字媒体技术在舞台美术设计的应用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数字媒体技术凭借其价格低廉性、强互动性以及虚拟性,在舞台美术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字媒体技术为舞台美术设计创意以及视觉呈现提供了技术支持,提升了舞台效果,增强了舞台气氛。因此,本文首先分析数字媒体技术在舞台美术设计中应用的表现,然后阐述数字媒体技术在舞台美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最后提出推进数字媒体技术在舞台美术设计中更好应用的策略和建议,给相关工作者以参考。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舞台;美术设计;应用研究

引言

舞台美术设计的服务对象一直是艺术表演,但传统舞台美术设计过于单一与静态,无法有效激发观众的互动参与热情,舞台效果具有局限性。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舞台美术设计当中,舞台美术设计开始变得动态与多元化,在舞台氛围渲染与舞台视觉呈现上也有了飞跃的发展。数字媒体技术是推进舞台美术设计发展的重要手段,能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美的需求,同时还能节省人力物力。本文主要在此背景下,分析数字媒体技术在舞台美术设计中的应用。

一、数字媒体技术在舞台美术设计中应用的特征表现

舞台美术设计是舞台表演的基础,想要切实提升舞台视觉效果、营造舞台氛围,就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利用。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于舞台美术设计中,能够实现视觉效果的创新与变革,其应用特征表现为以下三点:其一,参与互动性。数字媒体技术最为显著的优势就在于互动性与参与性,将其应用于舞台美术设计中能够增加艺术表演的互动性,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观众的参与热情;其二,技术性。数字媒体技术毫无疑问是一项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该技术制作出来的舞台美术设计作品自然也同时具备了技术性这一特征。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于舞台美术设计中,可提升计算机应用率,通过计算机技术将舞台美术设计意图传达给观众,呈现科学与美术相融合的艺术形式;其三,可复制编辑性。过去传统舞台美术设计作品的呈现方式十分单一,因为缺乏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所以在完成舞台美术设计作品后,即使发现效果不符合预期,也很难做出更改。不过,在数字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舞台美术设计之后,能够随时复制与编辑舞台美术设计作品,使舞台效果调整方便性得到了极大提升。

二、数字媒体技术在舞台美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LED技术舞台

过去,舞台表演过程中场景的变换一般都需要更换布景,这道程序十分繁琐。传统舞台表演更换布景会切换灯光,暗示观众接下来会进行布景改变,接着就会有十多名工作人员来到舞台上,迅速搬走原本的布景,以转换场景设计。不过,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LED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LED技术的优势在于高亮度、高效能、稳定性强以及响应时间短等,通过LED技术能够展现出各种风格的舞台美术设计主题。在LED技术应用下,可随意对舞台进行拼接起伏、视角转换、音响调节等操作,以营造出震撼人心的视觉感,因此,在各个晚会舞台上都能见到LED技术的踪迹。LED技术只需依靠大屏幕和各个角落LED屏幕的安置,就能够实现布景的切换,给观众以身临其境之感。例如,2018年春晚就充分运用了LED技术,舞台地面、圆柱和四道侧幕使用LED彩幕,舞台后方使用LED大屏幕,在观众席后方也采用了两组曲面LED屏,并在原有的3D升降舞台的基础上又增加富有创意的框架结构和机械设计,主舞台框架通过机械运动可以呈现如大大的“中”字等不同字样。观众席上空的设计也是别具匠心,设计了一大六小共七朵伞状造型,底部有LED显示屏装饰,侧面有LED灯条装饰,可旋转升降,几把伞状结构组合在一起又构成了一朵大大的莲花,充满了浓浓的民族特色。同时,根据不同舞台节目的需要,还能随意变换造型,十分灵活、方便[1]。

(二)室内外3D巨幅投影舞台

数字媒体技术在舞台美术设计中的应用还包括3D巨幅投影。建筑投影也被称之为裸眼3D巨幅投影,通过在舞台前后安放投影仪,将影像投影于对面的高大建筑上,而如果将影像投放在建筑外立面,就能呈现立体的影像效果,使观众拥有极强的立体感受。所以说,室内外大型舞台巨幅投影在灯光的作用下,投影于建筑上的影像效果是十分震撼的,也因此提升了舞台美术设计的地位。例如,2008年北京鸟巢奥运会开幕式的时候,虽然因条件限制只设计出了卷轴舞台,但该舞台的随意扩张、旋转以及起伏,都带给了观众新奇与深刻的感官体验。

(三)全息影像技术虚拟舞台

过去的投影成像都是平面的,依靠的是光影分布的经纬度,因为无法收集物体反射光源,所以没办法展现图像后的情境。而全息影像技术的出现正弥补了这一缺点,使其成为了新颖的数字媒体技术,因而在舞台美术设计中大量运用。全息影像技术的优势在于不需要依靠报显设备就能实现3D效果,同时该投影还能实现虚幻成像、全面成像以及雾幕成像等,结合不同度数的投影就能根据场地来有效调整。全息影像技术可以有效调动观众情绪,让观众参与其中积极互动,以最优化舞台美术设计效果[2]。例如,2015年春晚,李宇春的《蜀绣》节目,就利用了全息影像技术分身出了4个李宇春,变换绮丽,将舞台渲染得唯美梦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2018年春晚上的《告白气球》也结合了魔术与人屏互动的3D全息投影技术,魔术师光影舞动的时候瞬间换了一身装束,撒出花瓣,变化出歌手周杰伦,牵引着小女孩出场,伴随着甜蜜的旋律,给观众呈现出了浪漫的舞台视觉效果。

(四)声光电构造光影舞台

除了上面提到的数字媒体技术外,现代舞台美术设计还对声音、灯光与音乐有所要求,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操控不同道具,相互配合,实现最优舞台效果。例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G20晚会,该晚会的会场在水面上,湖面成为了完美的舞台布景。导演将灯光打在水面上,配合水面倒影,呈现出炫丽的图像,因为水面会产生波动,增加了灯光的动态性,颜色变换,灯影零落,给人以仙境之感。在晚会节目《采茶舞曲》中,导演用多彩灯光变幻出盛放的荷花、绿莹的荷叶,让人仿佛来到了江南;而在《月光》节目里,导演又通过水中映月,让大家感受了一回杨柳与月色的缠绵温柔。最后通过《欢乐颂》舞曲的水雾投影“G20”标志,将舞台推向了高潮,使观众久久难以忘怀,而这正是声光电构造出的光影舞台的魅力。

三、推进数字媒体技术在舞台美术设计中更好应用的策略

(一)完善理论增加实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开始追求精神方面的满足,不光提高了表演演出的火热度,还增加了舞台美术设计的创新压力。设计人员开展舞台美术设计工作的时候,更加频繁地运用到了数字媒体技术。但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只关注技术提升不注重理论与具体实践的问题,这就会导致现实舞台美术设计工作缺乏理论与实践经验支持,影响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效果。面对这一问题,应该增强对数字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舞台美术设计的研究,同时在数字媒体技术具体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总结经验,避免舞台美术设计人员只靠主观想象来开展设计工作导致错误发生的可能。

(二)增强舞台美术设计人员素质

设计人员自身的素质水平会影响舞台美术设计最终呈现的效果,也与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息息相关。舞台美术设计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除了要考虑设计要求外,还需要结合表演需求,以保证最佳表演效果。所以说,想要提升舞台美术设计质量与视觉效果,就需要增强舞台美术设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在教育培训过程中,主要的培训侧重点为设计专业技能以及数字媒体技术,当然,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也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支高素质、能力强的舞台美术设计团队。

(三)科学合理应用数字媒体技术

舞台美术设计与表演呈现形式息息相关,会直接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于舞台美术设计中,能够改变以往单一静态的舞台效果,使其变得更加丰富多元、动态灵活,为观众奉上视觉盛宴。不过,在技术应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是,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不应该只是单一的堆砌和混杂,而应该遵循技术应用与设计的规律。因此,在实际舞台美术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与舞台美术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融合美学眼光与艺术创意,拓展舞台美术设计领域,实现数字媒体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

四、结论

总而言之,当前的舞台美术设计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也越发广泛。数字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够呈现一些传统舞台美术设计无法呈现的视觉效果,使舞台效果从原本的单一静态转变为多元动态。通过LED技术、3D巨幅投影、全息影像等技术的应用,数字媒体技术拓展了舞台美术设计的想象和创意空间,也充分满足了观众的艺术精神追求,为未来舞台表演形式的多变性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吕红.数字媒体技术让电视晚会活色生香[J].视听界,2017(3):102-103.

[2]宋博.数字媒体技术与当代舞美设计[J].黄河之声,2015(14):123.

作者:孟庆民 单位:济宁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