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舞台美术艺术形象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舞台美术艺术形象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舞台美术艺术形象分析

一、营造典型环境,烘托舞台气氛

营造典型环境,烘托舞台气氛是舞台美术重要的艺术功能之一。舞台环境和气氛是演员表演的重要平台,通常借以灯光、布景来实现。通过舞台灯光的色彩、光影变化,以及各种布景的配合,交代时空概念,营造各种各样的节目环境、舞台气氛,进而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舞台灯光、布景的立意,必须充分理解舞美设计的创作意图,了解并掌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内容,在其约束下,进行创意,揭示主题,发挥它在整个作品中的张力,起着推波助澜的艺术作用。就像绘画一样,舞台是画布,灯光就是画笔,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光影、光色的明暗变化,以及色调的多变妙用,准确把握演出风格、人物、情感、气氛,从而绘出理想的艺术画卷。舞台布景也逐步发展为一门独特的艺术语言,不再完全依赖于单一的绘画手段,木框蒙布的传统镜框舞台布景方法已逐步地被取代。各种新的物质材料和高科技手段被运用到舞台布景的设计中,使舞台演出更直观有效地传达视觉信息。LED屏幕因其强大的功能逐步代替传统布景,营造出的虚拟画面能够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比实景更有气氛,在现代舞台演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春晚。通常,春晚的舞台美术一直在舞台精致化的道路上前进发展,虎年春晚的舞台是亮丽多彩的,兔年春晚更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高科技下展现出来的绚丽舞台上,LED大屏幕依然是作为主角出现的,使用了多层次的大屏来营造各类节目所需要的舞台效果,可以说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了极致。像虎年春晚中的舞蹈《荷塘莲语》,演员们穿着荧光服装载歌载舞,背后大屏幕上变换着让人心醉的荷塘美景,配合灯光变幻烘托气氛,演员脚步踏过的地方生出一道道光晕,恰如古人诗中“步步莲花”纯美意境的再现,令人心驰神往,很有立体感和纵深感,效果相当出色。兔年的春晚早已不满足于平面的绚丽,根据立意定位把整个舞台设计成一幅巨大的剪纸,让整个舞台都舞动了起来。LED大屏幕设置为三面重叠、五面呈现的视觉冲击。比如节目民族歌舞《美满大家庭》中,一面墙就展现了绵延远方、极为立体的视觉效果。

二、塑造艺术形象

舞台演出的艺术核心即艺术形象,营造环境、烘托氛围等都是为塑造艺术形象而服务的。由于舞台美术的艺术特点是“有限创造无限”,因此演员的艺术形象是艺术家在对生活、自然等客观事物的高度提炼、概括、塑造、加工下来定位的,对艺术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塑造艺术形象这种艺术功能,主要依靠服装、道具、化妆来完成。舞台服装造型具有构造演员外部形象和辅助演员表演的双重效果,所谓“穿靴戴帽,各有所好”,不同行当、不同人物的不同服装造型作为直观的外部形象特征,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内部形象特征。例如戏曲中青衣所穿的青色褶子,就象征着贫苦的身份与悲伤的心境。舞台服装设计对色彩的选用要和演员、舞台背景及灯光协调搭配,不同色彩表现不同情感。舞剧《阿诗玛》用具有象征意义的黑、绿、红、灰、金、蓝、白七种款式新颖的服饰色调,形成块状舞段,使色彩的搭配和选择在作品中产生美不胜收的特殊视觉效果,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揭示了人物的命运,使舞剧有较强的感染力。兔年春晚对色彩运用也是一绝。歌曲《兰亭序》中,大屏幕上出现了书法和中国画,舞蹈演员的装束也独具中国风。歌曲《众里寻你》,屏幕上是蓝蓝的天空,蓝白相间的服装同样与歌曲意境和大屏幕配合得恰到好处。化妆也是舞美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虽然具有一定的从属性,但它是舞台演出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化妆工作必须根据节目的需要,受演出主题、风格的约束进行形象创造。如独舞《庭院深深》幕启,女演员齐眉流海的形象,使观众很快理解本舞蹈表演的人物是旧中国的女子。化妆给予观众直接的视觉体验,只有紧紧围绕主题,大胆创新,才能设计出锦上添花的化妆造型。舞台表演是一个虚拟世界,道具在其中的使用由来已久。利用道具传情,是舞台表演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借助道具,表现时空转换,可以把作品推向高潮。如独舞《解放》,用厚厚的红布裹在脚上,演员用嘴撕开长长的裹脚布,努力挣脱没有尽头的红布,象征中国妇女追求自由、反对封建枷锁的抗争精神。舞蹈《钢铁战士》中红旗的运用,表现了人民战士为祖国、为人民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有时,同样的道具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效果。舞剧《阿诗玛》运用了大而长的棍棒,给观众的直觉感,一会儿形成“囚车”,一会儿形成“山景”,一会儿又象征着人间的美好感情和幸福生活。另外,演员也可当道具,即舞台上出现的人物,是演员,又是活的道具,有利于主题的体现及剧情的深化。由此可见,道具是舞台表演中一种常用的表演媒介,巧妙运用,能使节目收到美不胜收的视觉效果。

三、深化主题内容,渲扬艺术情感

舞台美术的艺术功能在不断拓展,其最终目的就是深化主题内容,渲扬艺术情感。通常,在舞台表演中并不是单一靠客观形象的重现,而是要通过各种舞台造型手段将很多形象元素经过抽象组合,成为完美、特殊的形式,再通过表演艺术中的“唱念做打”等多种手段有效综合运用,创造虚拟的灵活多变的舞台空间和景物,展现给观众,这便是表演和舞台美术之间的联系——“虚拟性”。表演艺术的虚拟性,尤其表现为表演动作创造自由的、运动的舞台空间和时间。在戏剧表演中,一个圆场可以表示走过千里征途,也可以表示只走了一小段的路,舞台上可以出现城上城下的对话(如《空城计》)而不受城墙高度的限制,甚至同时展现室内室外、明处暗处的多种空间。正如梅兰芳先生所说:“活的布景,就全在演员身上。”舞台美术虚拟景物、突出人物,以人代景、从情见景,在舞台艺术效果上,突出了表演艺术。这种虚拟象征性手法的运用,是建立在相信观众对舞台艺术的假定性有充分的理解与想象能力的基础上的,从而达到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有限空间与无限空间的统一。正可谓以局部代整体、此形象代替彼形象,高度提练,以少胜多,以虚带实,虚实相依,这就突破了舞台时空的限制,造就了大气磅礴的艺术气度。曹禺先生说:“没有舞台美术就没有戏剧。”从舞台美术的角度上来看,正说明了舞台美术与戏剧舞台表演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孪生的关系;也说明了舞台美术在舞台表演的整体创造中是一根重要的支柱。由此可见,舞台美术在作品中不光是参与,更重要的是对作品整体风格形式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立的艺术特征,只有认识和掌握它们的特性,充分发挥它们的内涵之长,才能使艺术产生巨大的表现力。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