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电影梅兰芳美术艺术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电影梅兰芳美术艺术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电影梅兰芳美术艺术论文

一、电影梅兰芳》的美术设计

2008年,导演陈凯歌的电影《梅兰芳》上映,自上映以来受到国内外电影界的好评,收获了很好的票房成绩,在国内国际电影节上取得几项大奖。电影《梅兰芳》主要讲述了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一生的京剧道路,表现了我国那个年代的兴衰荣辱。在影片中,梅兰芳在京剧艺术生涯中的第一个对手是他的爷爷“十三燕”,两人在一次京剧比赛中梅兰芳输给了“十三燕”,他亲眼目睹了长辈的悲剧,他努力改变传统的京剧表演方式,从此在事业上却的成功。在梅兰芳中年时期,中国受到日本的侵略,梅兰芳也受到很多挫折和苦难,但梅兰芳坚决拒绝为日本人表演,表现了梅兰芳英勇的大无畏精神和爱国情怀。梅兰芳这部影片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没有悬疑的故事情节,整部电影情节平淡,但是却受到观众的欢迎,原因就是电影中美术设计所展现出来的强烈的视觉效果,表现出了我国国粹京剧的艺术特点。在电影艺术中,美术艺术效果对电影至关重要,它能表现出影片特有的美学效果和视觉效果。《梅兰芳》的成功主要表现在它的电影美术艺术上,从色彩、环境、道具等多方面表现了电影的艺术特色。

二、电影《梅兰芳》的美术艺术风格

(一)电影美术的舞台设计

电影的舞台设计能真实形象地将电影的信息表达给观众,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导演的创作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电影舞台设计的色彩体系了剧本中情节的环境特点、时代特征,将流行和传统结合起来,使观众在视觉上感受电影的艺术魅力。电影《梅兰芳》为了真实还原梅兰芳所生活的环境,将电影的拍摄地点设在上海,还专门借来梅兰芳的真实收藏品作道具,充分表现了当时恢弘和动荡的时代背景。为了突出孟小冬这个人物的生活,仿照民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在怀柔专门建立了四合院、同仁堂药店等建筑,电影建筑耗资过亿。影片中几场梅兰芳表演京剧时的舞台布景也十分讲究,舞台设计精致大气,舞台上运用蜡烛和灯笼等进行烘托,突出了梅兰芳京剧表演的气氛。电影美术的舞台设计是人物表现的基础,真实的场景设置为人物一生的表现奠定了重要基础。电影《梅兰芳》将明清风格建筑的室内场景进行最大化的还原,主要表现在实木折扇门、檀木落地化妆镜、黄铜洗手盆、高背洗脸架、漆艺折扇隔断、旧式挂钟、木雕地灯、太师椅、大小木雕腿桌、雕花落地大衣柜、檀木雕长案头、金字木雕牌匾等等,形成以了棕色调为主的、旧的实木装饰质感的、沉稳私密的室内空间。这些具有时代感的旧明清家具在色彩、质感和时代性上,将生活在当时年代的任务特征充分地表现出来。

(二)电影美术的人物塑造

电影《梅兰芳》中许多人物的塑造体现了电影美学艺术,人物造型设计需要符合原著的人物特点。扮演梅兰芳的演员是黎明,首先他的外形比较符合梅兰芳原型,是属于长相斯文类型的,上妆以后就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是电影角色的还原只有外在相似是不够的,还需要内在的锻炼和生活习惯的培养。为了还原真实的梅兰芳,黎明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学习和练习京剧艺术。影片中的依个桥段是梅兰芳表演剧目《三堂会审》,梅兰芳为了使自己跪着的身形更加笔挺,用钉子固定自己下跪的位置,到表演结束膝盖上已经很被钉子扎伤,演员为了还原真实的场景,也用真实的钉子,使观众感受到最真实的视觉效果,使观众为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无悔追求所感动。扮演青年梅兰芳的演员是余少群,余少群是学越剧出身,气质上跟梅兰芳很相似,更还的塑造了人物特点。王学圻扮演的“十三燕”更是出彩,派头和强调都十分到位。电影开头少年梅兰芳和“十三燕”的斗戏是影片最经典的桥段之一,充分体现了人物塑造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

(三)电影美术的色彩设计

电影中对于色彩的应用影响着电影内涵的表达,色彩包括舞台颜色、人物妆容、服饰色彩等。电影中的色彩象征不同的意义,可以表现人物不同的情感,如在电影中阴云密布的天气里会发生不好的事情,表现了恐惧、悲伤等情绪;浓烈的颜色表现出温暖的情景。电影通过色彩的运用,表现出刺激的视觉效果,彰显出电影人物的情感,使观众印象深刻。在电影《梅兰芳》的开头部分,舞台色彩运用了黑白色,这两种颜色和京剧表演中丰富多彩的颜色形成鲜明地对比,表现出了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简单、深刻的追求。梅兰芳和“十三燕”斗戏的场景中,梅兰芳穿的红色戏服表现出了他的年轻活力;“十三燕”脸上没有洗干净的油彩表现了他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要带着面具面对现实的窘境。这场斗戏是在夜晚的室内,场景的基本色调是暖色系里的棕色,运用大块白和小的亮点来点缀画面,用土黄色配合棕色,背景中的红色隐藏在阴影部分,含蓄而有张力。影片中泛黄的木箱、照片,灰褐色的老宅院等场景表现了梅兰芳的童年记忆。影片中士兵红色的衣服,红色的墙和大伯黑色的衣服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影片中任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影片中当时上海的人民衣服普遍是灰褐色的,表现了人民处在困苦的生活中,但是京剧服装鲜艳的色彩又突出在艰苦条件下人们对京剧艺术的追求和热爱。舞台上的梅艳芳画者精致的妆容,穿着色彩艳丽的服饰,四周装饰着许多大红色蜡烛和灯笼,鲜红色的色彩基调暗示了当时梅兰芳事业处在高峰期。

(四)电影美术的摄影艺术

写实是《梅兰芳》这部电影摄影最大的特点,电影摄影没有用任何特技和航拍,而是将现实中的场景原原本本地拍摄下来,体现了这部电影的真实性。这部电影的摄影艺术相比陈凯歌导演之前的影片《无级》,整体画面虽没有那么丰富,但是却更真实。《无级》中场景的色彩运用十分丰富,但是缺乏内涵,观众享受到了摄影和色彩上的视觉冲击却忽视了电影的内涵。而《梅兰芳》这部影片在写实的摄影基础上,对场景进行了高超的精简和色彩的提炼,一切场景充分表现了人物之间复杂的情感和矛盾。这部电影使用精心的拍摄位置、拍摄距离和镜头的身份特征。整部电影主要以夜景为主,抓住梅兰芳的舞台观感。影片的场景从舞台到后台,从戏院的各个位置不断转换。当演员从舞台退场的时候,摄像就会转向舞台下方幽暗和众多的观众,这样的摄影方式使电影观众犹如置身在电影真实的场景中,感受到影片中的真实氛围。在“十三燕”和赌徒谈判的情节中,镜头在“十三燕”和赌徒之间来回转换,使电影观众仿佛置身在情节之中。在梅兰芳和孟小冬在舞台上对视的情节中,镜头在两人的眼神之间相互切换,梅兰芳俯视着比自己低的孟小冬,电影观众就仿佛置身在二人对视之间,也在注视着孟小冬。在拍摄梅兰芳登上楼梯的场景时,镜头放在他的背后,使观众仿佛站在梅兰芳背后的地面上;当梅兰芳站在高处和日本人讲话时,镜头升起运用仰视,不断穿插进行面部特写和眼睛特写,使观众不仅看到梅兰芳讲话的场景,还体会到梅兰芳的内心。影片运用了集中焦点的镜头,使观众看到的人物变得十分清晰,而周围的场景被柔化。比如在邱如白的反映镜头中,他的周围总是一片模糊。堂会那场戏中,在邱如白镜头中,他周围的人物都是失焦的,六爷的大胖脸就只能看清嘴脸。就是在这种情境中,观众才把注意力聚集在邱如白多变、细腻的面部表情中,使情感表达饱满又不失真。

三、结语

美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影艺术的发展,电影中的美术艺术风格表现了电影的创作内涵。陈凯歌导演的《梅兰芳》影片中,处处体现了美术的运用,主要表现在电影中的舞台设计、人物塑造、色彩设计和摄影艺术方面,突出了美术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让影片观众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充分感受了我国京剧艺术魅力和梅兰芳大师的艺术贡献,创造出我国电影史上优秀的文艺电影。

作者:郑鑫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