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实主义绘画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刘文西工作室的教学体系即现实主义绘画进行的剖析和研究。文章首先简单介绍现实主义绘画在中国的传入和发展;进而从“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等方面研究刘文西先生绘画作品的特点;最后结合我们本工作室的实际情况,阐述扎根西部,扎根黄土的当代现实主义绘画应具备的精神。
关键词:现实主义;生活;创新
何谓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应该是关注生活、关注人生的一种创作方法,它作为艺术发展史上的一种独特艺术现象而被广泛关注。现实主义画派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现实主义艺术家认为现实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素材,因此,他们或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或批判、揭露黑暗的社会底层生活。此时,广大的劳动者成为了绘画中的表现主体,并走上了世界美术史的舞台。我们刘文西工作室也一向倡导和推崇现实主义绘画,鼓励画家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和养分,并能反过来表现真切的现实生活。
一、现实主义绘画在中国的传入和发展
20世纪初,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现实主义绘画受到广泛关注并传入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毅然把改良中国画作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一部分,并提出了向西画学习的观点。在当时那个动荡灾难性的年代,整个社会背景和大的环境为现实主义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具有科学、民主特点的现实主义绘画便迅速在中国盛行开来。自20世纪初现实主义的传入到如今一百多年的发展时间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现实主义都表现出各自特点并发挥其不同的社会作用。如上世纪50、60年代,现实主义主要为政治服务,表现领导人及战争题材;到了70、80年代,伤痕美术与乡土现实主义的出现使画者更多的关注人性。改革开放后,尽管中国画坛受到了来自西方后现代艺术思潮的冲击,但现实主义题材的绘画却从未间断,始终体现着其强大的生命力。
二、“为人民而创作”——刘文西现实主义绘画
刘文西,当今中国画坛著名画家,以画陕北而扬名,并一辈子都在沿着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文艺为人民大众,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去创作实践。刘文西爱陕北,他从陕北汲取创作的营养与灵感,并饱含浓浓深情,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作品,如《与牧羊人》、《知心话》、《祖孙四代》、《山姑娘》等,他用朴素的画风表现出陕北人民在面对苦难,不惧苦难的民族精神,以及他们忠厚、善良、淳朴、乐观的品格。刘文西鼓励画家们多去创作,多去为人民创作,并创立了以“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为宗旨的黄土画派。
1、熟悉人
“创作是艰辛的,当一个好画家更是千辛万苦的,只有画家长期融入生活,和人民相处以后,才能懂得为什么人画画,怎样画画。”刘文西这样说,这也是他长期创作实践的总结。为了了解转战陕北的情况,他背着行李徒步走了转战陕北的主要线路,边赶路边速写,为的是更好的体验和感受。为了更好地表现陕北人民,他多次到陕北,一个县,一个村的深入进去,和那里的人们交朋友,有的从几岁的娃娃画起,一直画到现已成了年过半百的老人。就这样从小到大,不断了解,不断熟悉,基于此,才能够深刻体会陕北农民质朴、乐观的精神品质,充分把握他们的个性及精神内涵,并以一腔热情创作出感人的作品。也正是这种认真、执着的态度及苦行僧式的修行道路成就了今天的刘文西。
2、严造型
造型方面,刘文西教学思想主张把中西方绘画中的造型特点相结合,以塑造典型人物,典型形象。中国画的造型历来偏重表现画者的个人感情,注重抒写主观感受,不过分强调客观,重在“立意”,即追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境界。但有时造型上难免出现雷同,缺乏个性的问题。传统的西画则注重写实,讲求客观,以科学的透视法和明暗法来表现物体,但也会出现过分严谨、板滞的现象。刘文西的现实主义教学思想是把这两种造型方法中的优点相结合,所表现的形象既有西方造型中的科学、严谨,又不失中国画造型中的意向、灵动。刘文西作品中的人物造型多数是在写实性的基础上略带夸张,如雕塑般的气势立于画面中,这更加突出了陕北农民质朴、敦厚及豪爽的性格特征。
3、讲笔墨
自古以来,笔、墨便是中国传统书写、绘画的重要工具,自然中国画就更是讲究用笔用墨了,作为中国画的基本表达语言,笔墨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能被忽视的。长期的艺术实践,使刘文西对笔墨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理解,谈到笔墨刘文西讲,一副作品不应该把人的目光吸引到画面的笔墨上,而应该把目光凝聚到人物的灵魂上。笔墨就好比衣服,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运用不同的笔墨。如他画陕北老汉惯以运用干笔中锋,以苍辣雄壮的浓墨颤笔勾勒造型,点顿笔触的大量使用,使得画面混沌苍茫;而画小姑娘则用笔畅达含蓄,尽显其恬静、灵秀之美。
4、求创新
创新是一个不变的话题,离开创新,作品将会变得僵死、老套、乏味,没有感情。刘文西讲“创新首先要思想新、观念新、感受新、视觉新、表现新,最后达到作品新。”确是如此,我们要以不同于他人的视角、思维去观察和思考,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的表现技法,最终使作品呈现新的面貌。艺术应该是百花齐放,不断创新的,只有在不重复传统,不重复他人,不重复自己时,才能使其充满活力并不断向前发展。
三、扎根西部,扎根黄土的当代现实主义精神
1、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现实主义绘画的根本追求就是表现当下人民生活,反应当下社会状态,因此,深入生活,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的前期必要准备。人物画要表现的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并反映人物的个性、情感与精神气质。要想画好人物画我们必须首先深入人物,了解人物,长期融入他们生活的环境,这样作品才能生动、深刻,且富有内涵。一件好的艺术作品首先应该是要感动人的,能和大多数人的思想、情感发生联系,这样艺术才能有生命力。否则,离开生活,只剩下纯粹的符号语言,作品将是空洞、乏味的。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从生活中取材,再经过自己的加工创造,在整个升华的过程中作品也融合了艺术家本身的审美和素养,所创作的作品也能够更容易和观众产生共鸣,被大部分人所理解和接受。
2、崇尚质朴、大气,拒绝矫饰、媚俗
艺术是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的,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绘画亦是如此。遗留着汉唐风骨的长安,凝聚着红色革命的陕北,在经过了历史的沉淀与滋养,逐渐把这里的人们养育成善良、豪爽、自信的性格,自然,在受到这片土地熏陶的艺术也必定是质朴、厚重、大气的。经过一定的视觉体验后,你会发现,或许那些矫饰的,娇生惯养的艺术能暂时吸引你,但耐人寻味的一定是那些质朴的,凝聚着灵魂的艺术,因为任何事物最终都是要返璞归真的。就像刘文西先生作品中的陕北小姑娘,笑容是那么的天真无邪、阳光灿烂,而老汉是那么的憨厚、朴实。
3、现实主义与写实主义并非完全等同
在拉丁文中,写实主义与现实主义是同一个字,但在绘画史上,他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写实主义是一种绘画表现技法,而现实主义则更注重思想内涵,强调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进行现实主义绘画创作时我们可以依托写实主义的技法进行表现,但任何形式的绘画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主观因素而完全写实,因此现实主义是在写实主义基础上的自我拔高。时至今日,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品是缺乏的,大部分作品只是停留在写实的层面,只有当我们纯粹的面对现实,自由的表现观点才能产生更多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品。
4、紧随时代,现实主义绘画精神永存
现实主义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记录社会不同层面的生活。因为它能够被大众显而易见的看懂和接受,使得它能在画坛中一直处于主流地位。19世纪末,相机诞生了,这给当时已至完美之境的写实技法带来了冲击,很多人预言绘画将死亡。但事实并非如此,人们开始重新思考绘画的意义,并寻找新的表现语言,现实主义绘画也朝着更为广阔的空间发展,像后来出现的批判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等。这都推动着绘画不断向前发展。现实主义绘画要表现的是人和生活,它更是一种敢于直面人生和客观社会的艺术精神。它既能审视一切美好的事物,同时也能审视一切丑陋的事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只要存在人,存在社会,它就会存在,并会随时随势的发展,而不会消失。重新思考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表现当下中国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仍是我们应该不断努力探索的。
参考文献
[1]林文碧.刘文西画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2]李瑞兆.刘文西速写[M].陕西: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3]孙建平,康泓.大师的手稿[M].河北:河北美术出版社.2011.
[4]杨超.描绘生活的真实:19世纪的西方现实主义美术[M].陕西: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作者:录洁囡 单位:西安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