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我国经济新常态与产教融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了淘汰过剩传统产业、加速新旧动能转化、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新常态,纵观世界各经济强国,在其经济转型、发展、强盛的过程中,从来离不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必须提升产教融合的深度、广度和实效,以助力我国经济的发展,据此,探讨了如何通过聚集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四个方面的合力,将产教融合推向深入,进而使职业教育充分发挥其助力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我国经济新常态;产教融合;路径
1要充分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2013年12月10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上首次提出“新常态”的概念。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在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中的第二、三产业的比重持续增长。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第三产业的发达兴旺,我国经济正在由原来第二产业主导向第三产业转变,这种转变对中国经济增长、就业以及各个方面带来深远而持久的影响。第三产业具有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并存的特点,对于解决就业问题起到的作用非常巨大,而充分就业又可以进一步激活消费、拉动内需,保证经济的稳步增长。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就业教育,所以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经济结构的转变,并要很好的服务于这种转变。
2聚集三方合力,深化产教融合
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也要清醒的看到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区域发展上还存在非常大的不均衡,经济发展进程中过剩传统产业仍需继续淘汰、新旧动能转化还需进一步提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还有待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力度还需加强。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在经济发达国家已经得以充分证实,尤其是职业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德国,把职业教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我国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一大批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在2014年5月2日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2017年12月5日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从先后的两个文件可以看出,我国已充分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路径———产教融合,结合我国的实际,若做好产教融合,需要集三方之力。
2.1政府要制定好顶层设计
从1996年5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到2018年2月教育部等6部门颁布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20余年来,我国先后制定诸多支持职业教育,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法律和文件。但把我国与国外的关于职业教育的法律条文和政策文件做一个对比,从中很容易发现,我国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要求较为模糊,停留在“鼓励”、“应该”等层面上,与国外的“必须”有较大差距。另一点是我国制定的系列优惠措施,无法补偿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在一定时间内的损失。因此,要使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实现真正产教融合,要切实做好顶层设计,通过政策、法律的明确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实现从现阶段“强制措施”下的“被动执行”到下阶段的“主动参与”。
2.2企业要承担好社会责任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加强产业转型升级、去过剩产能,在绿色发展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这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但企业作为社会的主要组成单元,在进行产品生产、技术改造、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尽到其该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参与职业教育、支持职业教育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之一,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在国家法律中无一不把企业的这一社会责任做了明确的规定,将其作为对企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企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第一要务,对其应尽的社会责任考虑的不多,这也是我国目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头热一头冷”的原因之一,若要产教融合深入、校企合作做实,企业必须真正尽到社会责任,追求办成“百年基业”,才能实现校企合作的学校、企业“两头热”。
2.3学校要适应好企业要求
作为“双主体”之一的学校是能否搞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主要一环。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提出了加强供给侧改革的要求,据此理念,学校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根据经济发展优化专业布局,职业学校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与企业对接,前提是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对位,要及时跟踪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二是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对位,随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教学内容必须要有足够的预见性,要能够跟得上技术的进步。三是教师要具备足够的企业经历,教师的企业经历可以及时将企业新技术、新需求带进学校、带进课堂。四是实习实训设备与企业对位,目前令人尴尬的是,许多学校的实训设备落后于企业设备,与国外最先进的设备在学校呈现鲜明的对比,设备之间的对位是进行产教融合的物质基础。五是校企文化的融合,职业学校在加强文化建设的同时,一定要将企业文化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学校的时时刻刻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严先溥.第三产业占比持续上升意味着什么[N].上海证券报.2014-9-26.
[2]陈世清.什么是新常态经济?[DB/OL].
[3]贾德民.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校企合作的困境与出路[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2-4.
作者:周伟 冯莹 单位:德州机电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