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构建我国社区美育学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社区美育对社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国现代社区教育,应从社区美育学概念、性质、研究对象与范围、研究任务与方法等六个方面构建社区美育学。构建社区美育学必须依据社区美育活动和过程所包含的特殊矛盾性,即一般性的审美主体与独特的社区审美主体、审美客体的艺术性与社区审美客体的娱乐性、社区审美价值观的差异性与统一性等。社区美育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和中介性学科,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上,还要借鉴美学、现代社会学和现代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社区美育学;社会学;美学;社区教育
高等院校尤其是开放教育院校,既要为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提供高级人才支撑,也要提供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服务。目前我国社区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全面发展,主要围绕社区居民的“谋生”与“乐生”两大主旨开展教育和活动。无论是社区“谋生”教育,还是旨在提升居民素质的“乐生”教育,它们均与社区美育不可分割。早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提出:“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美”育作为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社区美育学构建,明确社区美育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范围、研究任务和方法,成为社区美育学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社区美育学的概念与性质
(一)社区美育学的概念
这一概念与社区教育学和美学的审美教育学具有内在的联系。要明晰社区美育学概念内涵和性质,首先应明晰社区教育学与审美教育学概念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本质联系。从社区美育学应用的范围来看,它是专门研究社区教育过程中社区居民审美教育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因此,要探讨社区美育学就离不开探讨社区教育学和审美教育学的概念内涵及本质,以及探讨它们二者之间的本质性联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社区建设所出现的教育问题成为崭新的课题。历经二十多年的探讨,目前国内学术界对社区教育概念达成了基本的共识。2006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了《社区服务指南第3部分:文化、教育、体育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对“社区教育(communityeducation)”概念内涵给予了明确的规定:“在社区中,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开展旨在提高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1]叶忠海教授据此认为:“现代社区教育的本质是社区发展本位与社区人终生发展本位的辩证统一和有机结合。”[2]国内还有一些专家认为,应该把社区教育的国际性概念与我国现阶段的社区教育实践相结合,提出适应中国国情的社区教育概念。他们认为:“社区教育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以社区为主体,面向社区全体民众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和过程的集合体,是社区全体成员和各种社会力量共同拥有、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共同享有的一种教育体系。”[3]提出社区教育的实质,是社区范围内的全民终身教育与学习的活动及过程。根据国家标准及目前国内外专家对社区教育概念的共识,结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以及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社区教育实践经验,我们认为,社区教育概念内涵,应包括在各级党委政府统筹领导下,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及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协同实施,充分整合一定区域内的文化、教育和培训资源,引导社区各类人群广泛而自觉参与的终身教育与学习的活动及过程。审美教育是古老的教育活动之一。从中外教育史发展看,自人类教育现象产生,就存在着审美教育活动及审美教育理论。我国上古历史事迹汇编《尚书》,已经有了对统治阶级子弟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活动的记载和文艺审美教育理论的阐述;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及源自东方而汇入中华的佛教文化,三种文化都强调审美活动对于个人人格形成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审美教育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的一种教育活动。那么,何为审美教育?何为审美教育学?苏联学者认为,审美教育“指为了培养人在接受、正确理解、评价和创造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好、崇高事物方面的能力并使这种能力日臻完善而采取的一整套措施”[4]。我国当代美学家十分重视审美教育理论探讨,目前所见的美学专著,都开辟专章讨论审美教育问题。例如著名美学家蔡仪在《美学原理》中这样界定:“美感教育(简称美育),顾名思义,它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而是与美感有密切关系的特殊教育,即是通过美感来进行的教育。这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有教育作用的思维活动。它能同时影响人的思想和感情,对改变人的整个精神面貌——思想修养、道德情操、艺术趣味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5]这一界定强调了审美教育的特殊性及其特殊的社会功能。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审美教育学就是研究人类特有的审美现象与探讨审美规律的科学。社区美育学与审美教育学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社区美育学是美学的审美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是美学的审美教育学的一部分,但它又不同于一般审美教育学,社区美育具有特殊的地域范围、特殊受教对象、特殊教育内容、特殊教育方式方法等。因此,我们认为,社区美育学是研究一定区域社区居民终身教育活动和过程中的美感现象与美感教育规律的科学。首先,它是一定区域社区美育活动和过程的理论概括。它不是对社区审美教育现象的零星思考,而是从一定的世界观出发,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对来自于社区审美教育实践进行总结、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社区美育的一般性规律,构成科学而完整的理论体系。社区美育学来源于具体的社区教育实践活动,反过来运用形成的经过理性化、系统化的理论知识,指导社区审美教育实践活动和过程,实现社区审美教育功能的最大化。其次,就其理论形态来看,社区美育学是美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相互融合和综合渗透的结果。它是美学的一个分支,遵循美学的一般规律,但它主要探索一定区域居民社区审美教育的特殊规律,探讨社区终身教育与学习活动及过程的审美活动、社区审美价值观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社区美育的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不同类型社区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社区审美活动中自然美和艺术美发挥社会作用的特殊规律,等等。社区美育理论又是教育学在社区审美教育领域的贯彻和运用。社区审美教育作为特殊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样遵从教育学所揭示的一般规律,要根据教育学揭示的社区教育本质特征,贯彻社区教育目的,遵从教育学揭示的社区成员学习心理规律,以及社区教育教学规律等。社区美育学也要借鉴现代社会学的理论方法,现代社会学对现代社区的研究,及其对现代社区发展规律理论的探讨,必然渗透社区美育学。然而,社区美育学并不是美学、教育学与现代社会学理论的机械叠加,它从当代社区美育实践提出的问题出发,把美学理论、教育学及现代社会学理论交融结合而生成新的理论形态,它既不是美学的审美教育理论的再现,也不是教育学和现代社会学理论的复述,它具有新的理论形态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社区美育学的性质
社区美育学是美学与教育学相互融合的结果,它既涉及美学问题与教育的结合,又涉及美学教育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和实施。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如何培养一定社区不同人群对于现实美和艺术美的审美能力,发展一定社区不同人群正确地理解美和获得对于美和崇高的愉悦的能力;二是培养一定社区不同人群根据美的规律创造美的能力;三是通过引导社区居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社区美育学的性质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它是现代美学与现代教育学相交叉性的新兴学科。它必须要借助于美学的审美教育的规律、原则、方法,注重美学教育作为途径和媒介,遵从美学的审美教育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对社区终身教育与学习活动和过程,提升社区居民审美能力与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能力。社区美育学要借助于美学理论、规律,解决社区终身教育与学习活动和过程的审美教育问题,社区美育学既是美学理论在现代社区学领域中的运用,也是美学向社区教育学领域渗透的结果。二是社区美育学是审美教育学的分支学科,是审美教育学的子学科。社区美育学既要体现美学的基本规律,也要体现审美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但是,社区美育学是以一定社区居民的终身教育和学习活动和过程为对象的,是以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与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如果离开了社区美育学的对象与目的,就会把它混同于一般的审美教育学,也就不可能发现社区美育学的特殊规律。但是,社区美育学绝不是审美教育学与教育学内容的机械的结合,而是在促进现代社区建设目标下,在当前我国社区教育所提出的现实问题的催促下,对这两种学科进行深层融合所催生的、具有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的独立的学科。三是社区美育学是中介性学科。一方面,它以美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理论为基础,它的理论源于审美教育学和教育学的综合、深度融合,具有系统性、理论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它要研究美学在社区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使美学理论受到社区教育实践的检验,使一般美学审美教育理论在社区教育实践中得以拓展和成熟。
二、社区美育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一)社区美育学的研究对象
特殊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得以确立的根据。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6]根据这一规定,那么,何为社区美育学活动和过程的特殊矛盾性?审美教育活动的一般规律在于,运用赏心悦目的形式,在人们身心愉悦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们正确的美丑观念,形成高尚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观念教育与美好情感的培育。而社区美育学是把美学审美教育学的一般规律,运用于一定社区范围终身教育活动,指导一定社区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年龄、不同阶层及不同审美需要的人群,树立正确的美丑观,培养社区居民对于美好事物、美好人格和崇高事物的向往之情,从而形成蓬勃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社区文化氛围。因此,紧密结合一定区域社区发展,培养社区不同类型居民正确的美丑观念、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感情,就成为社区美育学特殊性的研究对象。可以说,社区美育学就是研究如何结合一定区域社区发展状况,通过引发不同类型社区居民身心愉悦的活动,引导社区人群形成基本相同的美的观念,以及高尚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促进社区人群全面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从而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因此,社区美育学既不同于一般的审美教育学,也与一般的教育学有了区别。一般的审美教育学对象主要是在校学生、专业文艺工作者,而社区美育学的对象是一定区域社区居民,通过贴近居民日常生活的事物和人物进行审美教育。它也不同于一般社区教育学。因为一般社区教育学探讨社区教育对象、教育规律、学习者的动机和心理、社区教育课程模式和设计等,而社区美育学主要从培养一定区域社区居民大体一致的正确的审美观的角度,探讨社区教育的文化活动、娱乐活动、日常生活修养,以及“谋生”和“乐生”教育培训活动中美的观念渗透等问题。
(二)社区美育学的研究范围
社区美育学的研究范围,包括社区美育学的发展概况、社区美育学的基本理论,社区美育学的实践应用等。一是就社区美育学的发展来看,我们认为,正如现代意义上的社区教育发端于西方发达国家,现代意义的社区美育学也发端于西欧和美国。尤其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对生产力作用的加大,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客观上要求教育实现民主化、大众化、职业化、继续教育化和终身教育化。伴随这一客观要求而来的,是发达工业国家的教育改革。以美国为例,1902年美国创立了第一所全部由地方和州的税收经办的两年制初级学院,也称作州立学院或社区学院,作为美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和职业教育的补充形式,为美国居民提供“人人能入学,为人人服务”的学习平台;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终身教育”(LifelongEducation)论的国际教育思潮,在美国产生了广泛的反响。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教育总署结合终身教育理论,提出“生计教育”理论,打通了普通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成人教育等非正规教育的阻隔。美国社区学院既担负着职业教育和为正规大学输送合格学生的重任,也担负着培育社区各类型、各年龄段居民文艺知识和审美观念的任务。而我国社区美育活动,起源于近代社会反封建的需要。蔡元培主张“以美育代宗教说”,他认为:“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之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7]但他的主张并未形成真正的教育活动。真正形成社区审美教育活动和过程的,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教育家晏阳初、梁漱溟和陶行知等人掀起的乡村教育运动,他们开展的教育实验把现代教育与农村社会改造相结合,既传授农村生活生产知识,也传授审美教育知识。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终身教育”理念传入,结合当时对青少年校外德育教育的普遍关心,兴起了社区、家庭和学校三结合的社区德育教育模式,其中包括对青少年校外艺术学习和文娱活动的审美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区教育概念内涵得以拓展和深化,其意义与实践活动越来越接近于国际终身教育理论与实践,同时又带有中国特色。当前,我国社区教育与创建“学习型社会”和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在各级党委政府主导和统筹下,各级各类高等职业院校、电视大学和开放大学及社区学院成为实施终身教育的主体力量。社区教育的深入而广泛的发展,呼唤着社区教育学课程体系的开发,以“乐生”为主旨的社区美育学建设成为深入推动我国社区教育发展,促进现代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二是从社区美育学基本理论看,它包括社区美育学的内涵、性质和特征:社区美育学与哲学、社会学和美学的关系、社区美育学与社区教育的关系、社区审美教育的主体与客体、社区审美价值观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社区审美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社区审美教育的目标任务、社区审美教育课程体系化建设、社区审美教育重点和难点、社区审美教育的原则和方式方法、社区审美教育的组织管理、社区审美教育的效果评价,等等。三是从社区美育学的具体应用看,社区美育学在社区终身教育活动和过程的应用,也要遵循审美教育的一般规律和一定区域社区审美教育特殊规律。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运用现代教育学、现代社会学和美学的观点,从社区美育实践中提炼带有普遍性的理论成果,并运用社区美育理论指导具体的社区教育实践活动,使我们业已形成的社区美育理论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就广东省来看,要有效地开展社区美育教育活动,首先,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搭建社区教育政策平台,进一步完善省、市县、街道和社区四级社区教育网络,充分调动各级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开展社区美育活动的积极性,尤其要重视发挥高等院校继续教育、高职院校社区教育、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的作用;其次,要凝聚力量开展社区美育学研究,结合各地市社区教育实践经验,开发适合地方应用的社区美育学课程;同时,要加强社区美育队伍建设。
三、社区美育学研究的任务与方法
(一)社区美育学研究的任务
具体来看,社区美育学研究有五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对社区终身教育的美育活动和过程的现象描述。社区美育现象不同于一般的审美教育现象,也不同于一般的社区教育现象。社区美育形成了特殊的教育规律,社区美育过程具有特殊的人群对象、特殊的美育目标任务、特殊的教育内容、特殊的施教过程、特殊的方式方法。它遵循审美教育规律,通过培育一定区域社区居民美好和崇高的审美观念、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谐的邻里关系、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促进社区人们身心全面发展,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在社区终身教育的审美教育活动中,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和年龄的人群,对审美教育的要求也必然各不相同,作为一门学科的社区美育学,要通过描述一定区域社区终身教育的审美教育现象,为进一步深入探讨社区审美教育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提供详实的第一手经验材料。二是揭示社区审美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社区教育的审美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过程,它既遵循美育的一般规律,同时也具有特殊的规律。但是,这些社区美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并非直接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而是被许多表面的审美教育活动和过程的现象所遮蔽。因此,社区美育学需要透过现象揭示本质,通过一定区域社区终身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的偶然性,揭示其中的必然性。三是需要建立社区美育学的知识体系。社区美育学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教育学与美学的交叉学科,以及美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中介性学科,需要具有科学的成体系的知识系统。从一定区域社区不同年龄人群的美育活动和过程看,社区美育学要研究青少年社区美育学、成人社区美育学、妇女社区美育学、老年社区美育学等;从社区终身教育不同活动类型看,社区美育学要研究社区文娱活动美育学、休闲娱乐美育学、日常生活美育学、婚姻生活美育学、衣装打扮美育学、社区环境美育学、家庭美育学、邻里交往美育学、公共生活美育学、公民教育美育学、社区美育培训学等;从实施社区终身教育活动种类看,社区美育学应研究职业教育美育学、文化教育美育学;从揭示社区不同人群审美教育的心理过程看,社区美育学还应研究青少年社区美育心理学、社区成人美育心理学、社区老年人美育心理学,以及不同年龄阶段女性的社区美育心理学,等等;从社区美育社会效果评价角度看,社区美育学还应该揭示审美教育在社区教育发挥作用的特殊性,以及构建科学的社区美育评价标准,形成促进社区美育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总之,我们对一定区域社区美育不同侧面特殊规律的揭示,就形成了社区美育学的知识系列,从而构成社区美育学的较完整的知识系统。四是社区美育学要回答开展社区美育的价值和意义。它包括社区美育活动和过程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以及社区美育与其他社区教育的关系。五是指导社区终身教育的美育实践活动和过程。社区美育学作为系统化的知识总体,它是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社区审美教育经验的理论结晶,它的理论带有普遍性,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和意义。正如当代美国经验主义美学家托马斯•门罗所言:“任何一种理论,如果不是为了指导实践,就不能算是可靠的理论,也不可能提供真正的解释。”[8]社区美育学的产生既是为了科学合理地阐释社区终身教育的美育经验,也是为了运用系统化的社区美育理论指导社区审美教育实践活动和过程。
(二)社区美育学研究的方法
社区美育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涵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美育活动经验性方法两大类型。从学科的研究方法看,社区美育学因其交叉学科和中介性学科的特点,它的研究需要借助于与它密切相关的社会学的方法、美学的科学方法及教育学方法等。一是现代社会学倡导经验研究方法与理论研究方法的融合贯通,“把经验社会研究作为理论社会学研究的基础”[9]。现代社会学所谓经验研究方法,要求按照特定的研究目的科学地收集与分析社会实际状况的程序、途径与技术。从研究的整体程序看,主要包括选择研究课题、确定对象、收集资料及分析资料,最终建立理论与提出报告等过程,整个程序的每一个环节,又都包含着不同的方法,例如,确定对象就具有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及追踪调查等方法;收集资料方法包括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社会测量法、实验法、统计法及文献法等。二是现代科学美学的方法,包括科学美学的理论方法与实验主义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美学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人类审美现象,从实践观点探讨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生成过程,以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为科学地实施审美教育,构建社区美育学提供了科学理论美学方法论。三是吸收现代教育学的原则与方法。现代教育学研究的原则主要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际国内的普遍性与一定区域特殊性研究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及类型性与一般性相结合等原则。现代教育学研究方法包括:系统综合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社区实验方法、案例分析方法及比较研究法等。社区教育既是社会教育大系统的一部分,它是隶属于教育事业大系统的子系统,是继续教育、成人教育、青少年社区德育和老年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社区建设的一个方面。社区建设包括社区的物质条件建设、社区活动基础能力建设、组织建设等,也包括社区教育活动和过程的组织实施。因此,在考察社区美育活动和过程时,决不能脱离社会教育事业发展大系统,而孤立地研究社区美育活动。调查研究法对研究社区美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社区美育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对象,目前还没有足够的理论资料可供借鉴。我们必须对西方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的社区美育活动经验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从中提炼出带有普遍价值和指导意义的理论。此外,还有社区实验方法、案例分析方法和比较研究法等。社区美育学要借鉴教育学和社会学的这些方法,通过对社区美育活动进行科学的总结、归纳,形成富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概括。
结语
通过构建新专业为社区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优质的终身教育服务,是21世纪我国实施开放教育的高等院校的责任和任务。社区美育既是重要的社区教育活动,也渗透在社区教育的所有活动和过程之中。因此,依据社区美育活动的矛盾特殊性,建设一门社区美育学,对于社区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促使开放教育院校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通过回答现代社区教育提出的新的问题而构建新的专业,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2]叶忠海,朱涛.社区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2,33.
[3]陈乃林,张志坤.社区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3.
[4]【苏】奥夫相尼柯夫,拉祖姆内依.简明美学辞典[M].冯申译.上海:知识出版社,1982:189.
[5]蔡仪.美学原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364.
[6].矛盾论:选集第一卷(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09.
[7]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70.
[8]【美】托马斯•门罗.走向科学的美学[M].石天曙,滕守尧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1,23.
[9]宋林飞.现代社会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491.
作者:徐文泽 单位:广东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