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影视美育的问题与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影视美育的问题与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影视美育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高校影视美育课程集观赏性、艺术性、文化性为一体,既适应了视觉文化发展的审美需要,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影视美育课程教学实践中,应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平台,发挥影视艺术的美育价值,增强高校影视美育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视觉文化;影视美育;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一、视觉文化时代影视美育课程的重要意义

当代大学生是所谓的“网生代”,他们对电影、电视等视听艺术有着敏锐的捕捉能力和强烈的观赏兴趣。与传统的美育课程相比,影视美育至少具有如下几方面的意义:第一,影视美育是提升当代大学生视觉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毋庸置疑,任何一门艺术都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它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网络。影视艺术是一种以现代科技为依托,以影像和声音为媒介,通过在银幕上塑造一系列故事来再现生活、表现情感的视听艺术。实践证明,影视艺术与审美教育的结合,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视觉艺术素养,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其对社会发展的认知能力。例如,张艺谋的电影《英雄》就是一部集观赏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经典作品,片中既有紧张激烈的打斗场面,又有意蕴深厚的视觉画面。在影片中,张艺谋非常注重运用色彩来造型和表意,让观众体悟视觉画面的深层次内涵。具体言之,电影《英雄》的叙事主要是通过色彩来控制和完成的,红色、蓝色、绿色、白色和黑色代表着不一样的情感和叙事功能。学生通过对电影《英雄》的学习,不仅理解了电影中色彩的造型和表意功能,还提升了自身的视觉文化素养。第二,与其他艺术相比,影视艺术具有视像性、大众性、娱乐性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高校美育的教学效果。影视艺术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直观的、通俗的内容满足广大受众的娱乐需求,同时也是大学美育实现普及推广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固有的高校美育模式中,大部分艺术门类课程“只强调艺术美却忽略非艺术美,艺术技法教育过于强制性,使受教育者的心灵受到创伤”。[2]然而,真正的美育应该是在自由的心境下,通过对审美对象的体验和感悟,从而达到一种情感的升华。例如,《极限挑战》本身是一档娱乐节目,但导演在第5季中增加了一个“长江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核心话题,不仅展现了沿途各个城市的“文化之美、建设之美、生态之美”,也让观众在娱乐中感受到了“美”的真谛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第三,影视美育可以提升学生的视觉认知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视觉认知力是西方视觉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指人们对视觉文化的理解力和认知力,其核心意义在于揭示“看与被看的关系”,以及“对不可见世界的觉察和把握”。[3]如今,随着电影、电视、广告、动漫、短视频等的快速发展,整个社会进入了以影视艺术为主的视觉文化时代。影视美育课程通过对具体影视文本的学习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所处的社会,进而梳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深受观众喜欢的电影《战狼2》,不仅获得了50多亿的超高票房,其所彰显的爱国主义和人本主义精神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

二、视觉文化时代高校影视美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影视美育工作主要通过开设影视类通识课程或选修课程(包括影视鉴赏、电影鉴赏、中外经典影片赏析等)的模式来实施。由于此类课程比较受学生欢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美育的发展。但与此同时,高校影视美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首先,影视美育课程体系设置比较凌乱,缺乏规范性和针对性。在视觉文化的强劲推动下,不少高校开设了影视类的通识课程和选修课程,具体包括影视鉴赏、电影鉴赏、中外经典影片赏析、中国电影史专题等课程。这些课程基本上是以影片赏析为主,少量课程涉及电影理论、电影史方面的知识。此外,由于学校学科专业的不同,各学校学科对影视美育课程的重视度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影视传媒类的学校和专业比较注重影视美育课程的学科意义,而其他类型的高校和专业的重视度不够。总之,在现有的高校美育课程体系中,影视美育课程的学科地位比较低,而且课程设置也比较凌乱,缺乏规范性和针对性。其次,影视美育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多数教师仍采用“理论知识讲授+影片观摩”的教学方式。目前,不少高校的影视美育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有的以放影片为主、教师点评为辅,整个教学过程缺乏师生互动,学生的参与性不强;有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及时的影片案例,结果导致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阻,教学效果不理想。加之影视美育课程常常被冠上通识课和选修课的“头衔”,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只注重影视作品的娱乐价值,而忽略了其中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最后,影视美育在教学内容上参差不齐,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影视美育都是以影视鉴赏、电影鉴赏、中外经典影片赏析等课程来实施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激起学生的学生兴趣。但此类课程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由于可供选择的影片太多,加之任课教师对影片的选择具有很强的个人倾向和随意性,最终教学内容各自为政或者沦为教师个人“流水账”式的教学。

三、视觉文化时代高校影视美育的实施策略

视觉文化已成为大众文化的主流。如艾尔雅维茨所言:“无论我们喜欢与否,我们置身于视觉已成为主导形式的当今社会。”[4]电影、电视作为视觉文化的主要形态,在传播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视觉认知力、审美能力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作用。所以,加强影视美育课程改革,增强影视美育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当前高校美育工作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第一,完善影视美育课程体系,提升影视美育的学科地位。实践证明,在固有的高校美育课程体系中,影视美育的相关课程多数以通识课或者选修课的身份出现,学校相关部门和学生都不够重视。早在1985年4月,国家教育部就颁布了《关于高等院校开设电影课程的意见》,明确要求有条件的高校应把电影课程列入选修课程名录当中。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校影视美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教学效果仍不理想,主要原因还是课程设置和实施的问题。为此,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应该把影视美育课程规范化,甚至可以把影视鉴赏或者影视艺术概论等课程列为公选课,而不是任选课。第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尽量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不断丰富影视美育课程的授课内容。实践证明,影视美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包含这样几个部分:一是基础理论部分,如电影理论概论、电影语言、电影结构、电影美学、电影类型、电影文化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二是影视艺术的发展史,包括国别电影发展简史,如法国电影、意大利电影、德国电影、美国电影、日本电影、韩国电影、伊朗电影等;三是影视鉴赏与批评的基本方法,如作者电影批评、电影符号学批评、电影精神分析批评、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类型批评等。特别是影视鉴赏与批评方法的训练,涉及影视语言(景别、构图、角度、色彩、布光、镜头运动、声音、剪辑等)、影视叙事和影视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内容。所以,在影视美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影视语言技巧、影视叙事结构和影视文化内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丰富、优化影视美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平台,改进影视美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影视艺术是把静态的和动态的、时间的和空间的、造型的和节奏的艺术都融合在一起的综合艺术。所以,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应该灵活多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电影、电视等资源,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长镜头理论这个知识点时,可以先以特吕弗的《四百击》为重点分析影片,贯穿长镜头理论的基本知识点和巴赞的纪实美学理论,联系贾樟柯的《小武》《站台》等作品,阐释长镜头理论对第六代导演创作产生的影响。在教学方法上,应该以主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主题探究式教学法,是“教师事先选择一定的主题(专题),指导学生运用各种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取相关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5]例如,当代大学生对青春片比较感兴趣,教师在授课前可以给学生提供关于近年来国产青春电影的选题,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角度谈谈国产青春片的发展现状。此外,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QQ群等打造在线课堂,提升影视美育的影响力。

四、结语

在视觉文化盛行的当下,影视美育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影视美育的目的是通过影视艺术教育来提升大学生的视觉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高校影视美育课程改革应该从提升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入手,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平台,从课程体系、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课程教学改革。与此同时,在影视美育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一定要遵循“知识-能力-素质”的教学指导思想,处理好影视鉴赏和影视美育、影视美育和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基本矛盾[M].赵一凡,等,译.三联书店,1989:156.

[2]蔡贻象.电子时代的影视美育论[J].教育评论,2003(3):23-27.

[3]易晓明.“视觉性”的培养——一个当代美育需要关注的话题[J].美育学刊,2014(2):42-46.

[4]阿莱斯•艾尔雅维茨.图像时代[M].胡菊兰,张云鹏,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5.

[5]姚韫.高校影视鉴赏课的定位及教改思路[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3):56-58.

作者:周旭 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