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院校戏曲美育“通识型人才”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院校戏曲美育“通识型人才”培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院校戏曲美育“通识型人才”培养

【摘要】本文初步分析了师范类高职院校戏曲美育“公共课”的开设现状,指出“通识型”人才培养定位是师范类高职院校戏曲美育“公共课”开设的前提,深入探讨了戏曲美育课程在这类高职院校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定位,并就师范类高职院校开设戏曲鉴赏课程的根本目的与实施途径提出了建设性的观点。

【关键词】师范类高职院校;戏曲美育;“通识型人才”培养

一、戏曲鉴赏课程在师范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定位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宏观层面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更高。依笔者所见,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胜任社会职业化的实际需求,而且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尤其要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相对于从事理工科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职业院校而言,以培养小学与学前教育师资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更需要加强美育课程体系建设,让我们这些“未来的小学与幼儿园教师”通过相关的美育课程学习,使自身“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继而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给孩子们,为国家造就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新时代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实际上,当前小学与幼儿园教师在基层学校从事的教学工作,并不像初、高中教师那样严格限定任教科目,鉴于教学内容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小学与幼儿园教师更多充当的是一种“全科型”以及“教师+父母”的多重角色。因此,笔者认为,以小学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为办学特色的师范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应当是“通识教育”和以此造就的“通识型”人才。亦即它的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不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而且要兼具多种才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高的文化素质与健全的人格,成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循此思路,作为这类特殊“通识型”人才美育课程的重要内容,戏曲鉴赏课一方面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戏曲“唱念做打”等常识,通过“听”(聆听声腔音响)、“观”(现场观看音像)、“咏”(哼唱吟咏腔调唱词)、“做”(体验模仿戏曲行动)、“品”(品位评判作品的美学意蕴与文化内涵)、“悟”(省悟作品的艺术灵魂与文化精神)”等审美环节达到鉴赏与审美的最佳功效;另一方面,戏曲鉴赏课必须避免盲目以专业戏曲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实施教学,但对于少数天赋较好且愿意下功夫深造的学生,可以适当向专业化方向培养。

二、师范类高职院校开设戏曲鉴赏课程的根本目的与实施途径

作为师范类高职院校教师与美育课程的具体实施者,必须明确美育“公共课”中戏曲鉴赏课程的根本目的:(1)以“审美”为主体而非以“训练技能”为主要任务,把“以美育人”融入戏曲鉴赏课程的各层面、各组成部分与各个环节。通过戏曲美育课程使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得到提升,而不仅仅是提升戏曲的某些专业水平;(2)教学过程中有全局意识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理念,跳出单一的“专业戏曲”人才培养模式,从本专业的学科本位转为“育人”本位。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提炼本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并以此为基础建构戏曲鉴赏的课程与教学体系。针对高职院校目前的教学现状,戏曲美育课程的有效实施途径应当包括:(1)一方面需加强与其他姊妹艺术学科的联系,与音乐、美术等科目融合渗透;另一方面有意识地与其他人文学科融合渗透,通过课堂教学探索戏曲美育的多元化教学方式;(2)校内可开展跨学科的美育主题教学实践活动,让不同专业、不同科目的师生共同参与、献言献策,从不同角度丰富学生对于戏曲鉴赏与美育这一主题的认知与理解;(3)校内的戏曲鉴赏课堂教学要与校外的戏曲剧场演出以及家庭、社会的戏曲表演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既有理性的审美认知与教学经验,又有感性体验与表现美的能力;(4)将上述几个方面进行整合——在戏曲与其他学科、校内与校外,课堂理论教学与表演实践之间形成美育的“合力”,提升戏曲鉴赏课程的“以美育人”之目的。另外,高职院校的美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也要改变以往只注重“专业技能”而忽视“育人”质量的不良导向,制定出科学、客观的美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研究凸显戏曲美育课程“专业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学校美育课程质量监测部门要不断改进并创新评价考核机制,并以此为正确导向,探索戏曲鉴赏等美育课程如何更好地发挥“育人”这一根本作用。

三、结语

中国戏曲自宋元以来形成的诸多文化传统与审美品格,是我们当下推动戏曲美育课程体系建设与“通识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简而言之,以综合性、技术性、程式性、虚拟性、夸张型。歌舞性、集中简洁性、多种多样性为主要艺术特征的戏曲音乐文化,的确能够为身处现代化高科技统领、高速度发展、快节奏生活的我们带来传统的魅力、祖先的智慧、心灵的归宿以及文化的自觉与自信。从这个层面而言,戏曲美育课程对当前高职院校“通识型”人才培养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与文化责任显得更为重要与迫切。著名戏曲理论家王元化认为:“要接受并欣赏一种艺术,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那就需要逐渐地去适应、去熟悉、去习惯、去理解,这样才能培养起对它的兴趣,引发起对它的爱好。”在笔者看来,戏曲美育属于艺术美育体系的重要分支,当然也需要一个“逐渐地去适应、去熟悉、去习惯、去理解”以及去建设的过程。当前,戏曲美育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开设尚属初创阶段,许多理论与实践命题需要各个高职院校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校制宜去探索,笔者希望上述思考内容能为新时代高职院校戏曲美育“通识型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郭声健,刘珊.新时代学校艺术教育必须把握的几个基本点[J].美育学刊,2019(4):19-25.

[2]王伟.文化自信视阈下戏曲美育思想的历史实践与新时代建构[J].中国冶金教育,2019(2).

作者:易德良 单位: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