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课标下的中学数学教学美育渗透问题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在中学数学教育中,数学教师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传授,教师为学生设置大量的习题,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长此以往,学生在枯燥无趣的学习中,对中学数学丧失学习的兴趣.在素质教育中,美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注重在中学数学教育中渗透美育,数学美具有多种形式,即整齐美、统一美、科学美、简洁美等.但中学数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抽象的数学知识点、传统的教学方式等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学习丧失兴趣,进而使得学生无法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美,也无法喜欢上数学.在新课程标准中,鼓励培养学生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体会数学的美.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之美,促使中学数学不再枯燥乏味,让中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
一、初中数学中美育的概念
数学是一门优美的学科,数学美是独特的,同时以多种形式蕴含在数学知识点中,即数学所特有的概念、公式符号、结构系统、推理论证等.从内容上来看,数学美主要有数字之美、公式之美及符号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上来看,数学美主要有简约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及类比之美等;从美学意义上来看,数学美主要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及构图之美等.随着数学不断演变,教师要深度挖掘中学数学中蕴含的美,并将其落实在中学教学过程中.例如:数学学科中多项定理的论证过程都呈现出简洁美,一个公式、一个方程都表现出统一美,函数与反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表现出对称美.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传递中学数学中蕴含的美,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现数学之美要想提升中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探究欲望,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在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即教师可以从数学概念、公式论证及解题教学等数学知识点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发现统一美、简洁美、对称美等.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发现数学美,实现在中学数学中渗透美育的目的.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导入法,借助古印度国王用麦子奖励世界象棋发明者的趣事导入,促使学生产生探索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美.在讲授有理数时,教师可以利用高斯巧算“1+2+3+4+…+100”的故事,实现有理数知识的学习,加深对有理数概念的理解,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函数f(z)=x+yi在复平面内处处连续,却处处不可导.让学生在感受到数学趣味的同时,深深体会数学美.
2.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感受数学美数学美蕴含在数学知识点中.数学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真正理解,为了便于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点,教师可以利用感性材料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转化,变为具体、直观的形象,促使学生接受与理解数学知识点.例如:在学习“圆柱内接于球、球内接于圆台、球内接于正方体”等常见的特殊多面体的“接”“切”问题时,应理解多面体的性质与定义,分析“接”与“切”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将空间问题转变为平面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解决能力.从空间到平面的转变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美,让学生领略数学美的神韵.在学习梯形面积计算公式S=12(a+b)h时,将运动的变化与数学事实结合起来,图形变换间,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充足的美感,感受到图形运动美.在学习三角函数过程中,发现有数十个诱导公式,但是将诱导公式进行总结,且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两句话,其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通过对基础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美.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体会数学之美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需要解析大量的数学习题,可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教师可通过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图多变等数学解题方法,促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感受数学奇异美.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入手,多向思考,寻找多种解题办法,优中选优,最终选出最优的解题办法.在解题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交融,感受到数学美,与此同时,体会到解题成功后的喜悦,对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点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提升学习质量.例如,教师课前录制微视频,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①创设情境.如图1所示,A、B两地被建筑物阻隔,现在要测量A、B两地间的距离,但又无法直接测量.②动手操作.怎样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成两部分,使这两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由此给出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③观察猜想.如图2所示,DE是△ABC的中位线,DE与BC有着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④推理验证.得出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⑤学以致用.解决情境中的问题.⑥进阶检测.设计一定数量有层次、有梯度的检测题,供不同层次学生闯关.录制完视频后上传到网络平台上(如班级QQ群).4.问题探究教学,感受数学之美在中学数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深入探究,提升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利用该种教学方式渗透美育的主要作用在于: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思路,逐渐发现数学知识中存在的美.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促使学生感受数学独特的美,提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①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和碎片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教学视频引导学生进行题型的思考,进而感受解题过程中存在的美感.下面两个图是相关教学视频的节选,可以从中感受图形的美.1.改变两定点之间的距离2c,使其与定长2a相等,画出的图形还是椭圆吗?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学数学是中学教育阶段重要的学科.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这是全新的教育理念.其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从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知识中蕴含的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讲解数学知识点的同时,传递数学知识的美.美育结合数学的教学方式,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谢祥.挖掘例题美育价值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2019(8).
[2]梁卫芳.浅析如何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J].中学数学(下),2019(9).
[4]王怡蕴.插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数学(下),2019(12).
作者:尹晨 单位:江苏省江阴高新区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