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族体育舞蹈美育模式构建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族体育舞蹈美育模式构建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族体育舞蹈美育模式构建研究

摘要:目前全国教育体制机制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深化改革,美育作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凸显出国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的强烈愿望与要求。民族文化与体育舞蹈的结合是国际舞蹈中国化的实践,承载着更为多元的艺术特征,可成为易于推广的学校美育建设内容。通过对云南民族体育舞蹈实践的研究,剖析民族体育舞蹈成功开展的“云南模式”,可为全国民族体育舞蹈融入美育教育提供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径,助力学校美育建设工作。

关键词:美育;民族体育舞蹈;模式

一、民族体育舞蹈的美育功能

(一)美育概念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一个教育过程,也称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主要包括审美情感、审美形态、审美观念三个方面的教育,是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实行的审美教育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道德美、心灵美、行为美、思想美的教育活动。通过美育可以让学生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思想的升华,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融合发展,也可以让学生感知美的力量,以美来改造自己、改造世界。

(二)舞蹈教育在美育中的作用家庭、学校、社会、艺术和自然作为实现美育的五大重要土壤,其中,学校是美育的基地,是公民从家庭到社会的过渡桥梁,一个人的成才,主要靠学校阶段的基础教育。同样,舞蹈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美育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生根发芽也离不开学校这块肥沃的土壤。舞蹈是以肢体语言作为载体来体现自身情感的最为原始的表达方式。在人类文明起源之前,人们就通过舞蹈来表达对于丰收的喜悦、对祭祀的祈福、对于丧葬的悲痛之情,舞蹈传承了各个地区与民族最初的文化与文明。时至今日,社会文明不断进步,舞蹈更增添了艺术性与时尚性的特征,但舞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传承了本民族地区的思想、文化、艺术、音乐、服饰、风俗等重要民族元素。对学生实行舞蹈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学生内在气质与高尚情操,拓展学生思维,也能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培养,从而陶冶人。

(三)民族体育舞蹈融入美育教育中的价值民族体育舞蹈是昆明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教师团队以少数民族舞蹈为基础,结合目前较为时尚的体育舞蹈元素创新融合而成的舞蹈。云南作为少数民族大省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昆明学院教师团队以本院体育舞蹈优势学科为背景,结合舞蹈文化原生地的采风和理论研究,深度挖掘本地民族文化和民族舞蹈的瑰宝,萃取民族特色精髓,通过合理编排及多年的创新实践经验,创编出了傣族华尔兹舞、佤族恰恰舞、彝族牛仔舞三种民族元素与国际元素相融合的民族体育舞蹈,并面向全省推广。同时学院也借助本院音乐特色以本民族音乐与语言元素自主原创了三组民族体育舞蹈的歌曲伴奏,让民族体育舞蹈在国际流行的时尚舞步中更增添了民族风情特色。民族体育舞蹈的美育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创编思想来看,民族体育舞蹈是在提出的“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一指导思想下诞生,所以民族体育舞蹈具有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之美育功能;其次,从编创形式来看,民族体育舞蹈是以民族的舞蹈文化元素为基础结合国外流行元素创编而成的,民族体育舞蹈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更具有增强民族自信,弘扬民族文化之美育功能;再次,从编创内容来看,民族体育舞蹈的舞蹈动作继承了民族的优秀文化与经典动作,如傣族华尔兹有傣族孔雀舞的“三道弯”、彝族牛仔舞中有彝族烟盒舞元素、佤族恰恰借鉴了佤族甩头舞,所以民族体育舞蹈具有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之美育功能。

二、民族体育舞蹈美育“云南模式”个案研究

(一)民族体育舞蹈在云南开展的背景2019年,在伟大祖国七十周年华诞之际,昆明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也迎来了最辉煌的时刻。在《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的决定》中,昆明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作为665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之一,接受了的亲自授牌和表彰。昆明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教师团队在注重文化艺术创新发展的同时,使国际性的体育舞蹈与民族文化相融合,用国际的舞蹈元素来讲民族的故事。通过艰辛的研究与编排,推出了民族体育舞蹈系列舞蹈———彝族牛仔舞、佤族恰恰舞、傣族华尔兹。不仅如此,学院教师团队也致力于舞蹈的推广与发展,通过与云南各地州积极开展体育舞蹈公益进校园帮扶活动,推出了“学生创新帮扶实习模式”,为各地州幼儿园、小学、中学民族体育舞蹈的规范发展打开了新思路。同时,学院在云南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的指导下,组织全省中小学体育舞蹈教师培训1500人次,推动了云南省民族体育舞蹈的师资队伍建设。在舞蹈实践方面,学院借助“大课间”比赛的形式,让民族体育舞蹈进入中小学生的课间操,以此面向全省中小学生普及。在赛事平台建设方面,以本校优质两大赛事资源———中国大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与云南省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使民族体育舞蹈增设为体育舞蹈教师培训内容和比赛项目,为云南省大中小学与全国高校学生的舞蹈实践提供平台,以此展示学习成果,让民族体育舞蹈在学校中发挥出重要的美育功能。截至目前,云南省有将近三万人次参与了民族体育舞蹈的比赛。

(二)对民族体育舞蹈美育模式在云南成功开展的分析民族体育舞蹈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开展,采取了“高校”+“中小学”的教育模式,经过六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民族体育舞蹈编创、师资培训、实地授课、教学研究、课程+比赛的较为完整的民族体育舞蹈教学体系。一是结合本校优势学科与文化原生地美育资源进行理论研究。民族体育舞蹈理论研究以本省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基础,挖掘民族文化的美育元素,通过收集最新的资料,汇总、分类、分析、设计路线图、时间表、编制研究方案,完成省级民族体育舞蹈科研项目1项,教材3部和相关论文7篇。二是打造优秀教师团队参与创编、教学和科研。参与研究的教师从民族体育舞蹈创编、教学、学生培养、竞赛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承等方面入手,编创的教材在北京大学、西安体育学院等高校及全国多家中小学推广运用。三是借助本地教育政策对成果进行推广。联合云南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把民族体育舞蹈纳入到中小学的“大课间”,通过寓教于乐发挥民族体育舞蹈的美育功能。同时组织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推进了云南省民族体育舞蹈的师资队伍建设。四是发挥校本赛事的平台作用,对成果进行检验。昆明学院作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体育舞蹈分会主席单位和云南省学生体育协会体育舞蹈比赛的承办单位,把民族体育舞蹈纳入为比赛项目,借助优质的全国比赛和省级比赛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也为美育的成果提供了检验的方式。正是基于上述成果,昆明学院被授予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单位和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基地。

三、民族体育舞蹈的美育模式构建

(一)构建民族体育舞蹈美育模式的原则在顺应社会发展客观历史规律的前提下,构建民族体育舞蹈美育模式应正确看待其社会效应,不应片面追求直接的社会效益,应该从全面培养人的目的出发,促进教育公平,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方向。进入新时代,美育得到了以为首的国家领导人和教育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新时代美育承载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全方位发展等责任与重大使命。美育蕴含了强大的育人功能,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构建民族体育舞蹈的美育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2.坚持面向全体,促进教育公平,让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艺术教育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了学校美育的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而学校艺术教育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让中小学生成为学校美育的受益者,才能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上增添一块坚实的基石。在校学生作为年轻的后备力量,今后对国家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陶冶人的情感,提高思维能力,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学生经过美育教育的影响和熏陶能够净化心灵,健全人格,在今后能够以“美”来改造自己,以“美”来建设国家。构建民族体育舞蹈的美育模式要以全体学生为主,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来熏陶每一位即将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学生。3.坚持改革创新,让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艺术成为学校美育的资源。美育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自然、艺术、人文底蕴,也蕴藏着丰富的中华美育精神。传承前人之美育精神,融入现今之教育,要以创新为衔接口,以中华美育的传承为基础,注入时代元素,让历史美育精神来教育当代青年学生。同时,在全球信息化发展的今天,民族体育舞蹈美育模式的构建还要坚持改革创新,让历史与现代、国内与国际达到有机统一。

(二)对构建民族体育舞蹈美育模式的研究模式是主体行为的一般方式,是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具有一般性、重复性、结构性、稳定性、简单性、可操作性等特征。本文以昆明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成功开展的民族体育舞蹈的“云南模式”为分析和研究对象,旨在找出一条创新型的美育教育模式,为我国美育教育开创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1.理论研究是民族体育舞蹈美育模式的基石。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各民族的艺术发展历史悠久,民族舞蹈繁荣昌盛,拥有特色鲜明的舞蹈文化艺术。世界上不缺少美,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民族文化的理论研究就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通过理论研究,梳理民族文化里的美育因素,再结合民族体育舞蹈的创编,可赋予民族体育舞蹈美育功能。2.创新舞蹈编排,规范舞蹈教材是民族体育舞蹈美育模式的核心。在民族体育舞蹈的编排过程中不仅要选取优秀的、能够代表本民族特色的美育资源作为美育教育的内容,也要注重民族舞和体育舞蹈的主次关系,要以“国际流行元素来讲民族的故事”,从而达到民族美育的功能。而教材是课程的主要支撑材料,是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舞蹈是一种“即演即逝”的表演形式,规范的教材建设能够让民族体育舞蹈以文字的方式继承和广泛传播,同时也是美育理论结合舞蹈实践配合美育课程的重要材料。3.培养优秀的民族体育舞蹈教师团队是民族体育舞蹈美育模式的重要环节。民族体育舞蹈的美育功能是在教学环节中实现的,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在舞蹈技艺上有所建树,更要结合民族体育舞蹈美育课程知识与目标、过程、授课内容,在教学互动教学资源共享中实现美育价值观和美育思想的传递,使学生能够更系统地遵循美育的规律,积极发扬美育功能,从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4.建设民族体育舞蹈实践平台,展示美育成果。美育是认识美、爱好美、发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过程的统一,所有美育教育的结果都是要以创造美来实现。通过打造实践平台,组织竞赛和表演,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体现民族体育舞蹈的美育结果。学生通过舞蹈比赛和表演,在自身实践的同时,向观众传递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挥民族体育舞蹈弘扬民族自信、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和谐的美育功能。

作者:黄清林 陈娟 单位:昆明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