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大学生体育舞蹈教学美育渗透思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大学生体育舞蹈教学美育渗透思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大学生体育舞蹈教学美育渗透思路

摘要: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交谊舞、社交舞、舞厅舞、舞会舞,这种舞蹈源自欧美民族舞,在西方国家已经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教育改革后,我国许多高校将体育舞蹈引进大学体育教学体系之中。作为一种集音乐、舞蹈、体育于一身的综合性课程,体育舞蹈一直以来都深受学生欢迎。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美育是主要的教学思路,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情况,对大学生体育舞蹈教学的现状及其中教学思路进行探讨,并给出优化教学内容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体育舞蹈;舞蹈教学;美育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对高素质、高质量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我国拥有基数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如何进一步培养高水平的现代化建设必需人才,是我国教育界和诸多高校一直在探索的课题。体育舞蹈集音乐、舞蹈、体育于一身,对培养大学生身体素质、文化水平、音乐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体育舞蹈丰富了高校素质教育的内涵,拓展了高校人才教育的途径,是高校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1]。

一、体育舞蹈的历史

体育舞蹈的雏形是欧州国家的宫廷舞会舞蹈,也称宫廷舞。随着欧洲国家的海外殖民,宫廷舞逐渐被推广到美洲、中亚等地区,并结合地方的风土人情发展出自身独特的舞蹈文化。其中,美洲国家的宫廷舞流传最广、发展最全面,后来逐渐演变为现代的国际标准交谊舞。现代体育舞蹈涵盖多种分支舞种,从专业性角度,分为专业舞蹈和大众舞蹈。我国体育舞蹈教学以大众舞蹈教学为主,包括宫廷舞、社交舞、民间舞等大众舞种,一般不涉及芭蕾舞、古典舞、民族舞等专业舞种。通过学习体育舞蹈,学生不仅能学习优美流畅的舞蹈动作和造型,还能训练启发性的舞蹈思维。除此之外,练习体育舞蹈还可以强身健体,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2]。

二、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美育功能体现

(一)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舞蹈本身是一种形体训练,体育舞蹈作为一种优秀的舞蹈种类,可帮助学习者改善体态,起到促使学习者体态匀称、动作协调、身体灵活性和核心力量增强的作用。长期进行体育舞蹈学习,还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强身健体,因此,体育舞蹈具有一定的健身功能。

(二)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作用有研究资料显示,体育舞蹈教学可以改善学生情绪,释放学生心理压力,减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学生学习体育舞蹈后更加愿意与同学交流沟通,人际关系更加融洽。由此可见,体育舞蹈教学对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大有裨益。体育舞蹈教学引导学生追求健康的形体,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素养,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得以提升。

(三)美育功能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渗透从学生审美素养角度出发,体育舞蹈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学生伴随着高雅的音乐节拍、悦耳的音乐旋律和赏心悦目的肢体动作,无异于参加了一场审美盛宴,从中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素养[3]。从团队精神角度出发,体育舞蹈是一项团体舞蹈,需要多人配合完成舞蹈。因此,我国体育舞蹈教学的课程设置通常包括教学、训练、表演等多个环节。以最终的团体演出作为学生学习水平的考核。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自觉维护团队利益,形成团队精神。由此可见,体育舞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严格的纪律观、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三、我国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发展特征

现代高校更加推崇体育教育,体育舞蹈在我国高校中推广已有一段时间,其发展变化体现出如下特征。

(一)课程设置体现出社会性作为一门新兴的美育课程,体育舞蹈教学在我国起步较晚。体育舞蹈不是一项封闭的教学内容,而是一种开放的全民运动,具有较强的普适性。该课程的开展可以联系大学和社会,起到了打破高校教育圈“封闭性”的作用,相比其他课程,更具有实践意义。

(二)教学内容体现高校教育改革的多样性体育舞蹈教学的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学生可选择的舞蹈门类和专业层次很多,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此基础上,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学形式可以根据学生、教师之间的关系灵活变通,对促进高校教育民主化有积极意义。

(三)教学结构具有科学性首先,体育舞蹈教学符合现代高校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帮助学生从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两个层面全面成长;其次,体育舞蹈教学展示出一种全新的全民体育理念,沟通了社会和校园,符合时代旋律;最后,体育舞蹈教学帮助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提倡学生间正常的沟通交往。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将体育舞蹈教育纳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不仅是科学的,也是必要的。

四、问卷调查

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笔者对所在高校的师生进行问卷调查(表1)。本次调查共发放880份问卷,分为学生问卷800份,教师问卷80份。问卷采用电子网页形式发放,全部回收,回收率100%。学生问卷中,有效问卷715份,教师问卷中有效问卷76份。

(一)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发展现状笔者调查发现,本市多所高校都设置有体育舞蹈课程,其中大多数作为体育课程的可选门类。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意愿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学生人数为368人,占全部学生的51.47%。最终实际选上体育舞蹈课程的学生有120人(为该课程可选人数上限),占16.78%。笔者进一步调查发现,本校体育舞蹈课程历年来都是热门体育选修课程,年年爆满,学生选修体育课程的原因主要有集体活动、学分、交往三项(表2)。

(二)大学生可通过体育舞蹈课程同异性交往调查显示,有81.25%的大学生认为体育舞蹈课程可以方便与异性交往,从而选择这门课程,这符合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愿意表现自己、同异性交往的性格特征。体育舞蹈课程提倡正常的异性交往,要求异性同学之间相互配合,合作完成舞蹈动作,对促进校园内学生间的正常交际有积极作用。

(三)体育舞蹈课程更容易获取学分笔者发现,有76.36%的学生认为体育舞蹈课程简单轻松,方便获取学分。造成这一认识的原因是,与体育舞蹈同级的可选课程有篮球、足球、乒乓球、网球、田径、游泳等,与其相比,体育舞蹈在观感上就有更加平易近人的特点。学生普遍认为体育舞蹈课程专业程度低,抗拒心理较小。另外,很多低年级学生在选课时受到高年级学生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这种群体性的校园认识。

(四)集体合作活动的教学形式更易获得大学生青睐调查显示,体育舞蹈作为一种集体合作类的课程形式,相比偏重竞技对抗性质的传统体育活动,更加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具有差异性。在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中,经常出现部分学生难以适应教学节奏的现象。有些学生的运动能力优秀,较早达到教学目标,而有的学生运动能力稍弱,较难达到教学目标。这种差异性结合传统体育项目的竞技性,容易造成学生的挫败感。而体育舞蹈课程注重团队协作,互相配合,鼓励学生间沟通交流,相比之下更受欢迎。

(五)学生对体育舞蹈课程的满意度调查笔者对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120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呈中等水平(表3)。结合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学生对本校体育舞蹈课程呈现中等满意态度,但多数学生都认为本校体育舞蹈课程存在一定缺陷(表4),主要有课程节奏不合理和考核标准太低两种。笔者研究发现,多数高校的体育舞蹈课程设置为双周一节,共计18个课时。其中还要除去组织和集合占用的时间,留给真正学习体育舞蹈的时间较少,这也导致很多学生还没有把握舞蹈的动作要领,就已经下课了,给学生造成专业性太强或者教师教学不认真的印象。尤其令大多数学生困惑的是,学校设置有专门的舞蹈场地,但是在课外时间并不对外开放,其他体育课程如足球、篮球、网球等都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场地中自由练习,体育舞蹈却不能自由练习,导致学生在课后不能巩固提高所学的动作要领,出现挫败感[4]。关于学生对体育舞蹈课程未来发展的要求(表5),笔者认为,体育舞蹈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大众舞蹈,可以考虑开设专门的选修课程,独立于体育可选课程之外。这样学生就能通过专门设置的课程,接受专业的舞蹈训练。除了这种形式之外,还可以采取体育舞蹈社团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织舞蹈练习,安排专业教师给予指导。除此之外,学校在考核时可以考虑组织有一定竞赛性质的舞蹈比赛,给学生提供展示自身才艺的平台。

(六)教辅和教材笔者调查发现,体育舞蹈教学没有现行的教材,我国各大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学都是由教师根据相关资料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己制定的。从教辅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校都设有专门的舞蹈室,可供30至40人上课学习,但该教室一般非上课时间不开放,也没有设置额外的课余练习室。

五、美育思路下的体育舞蹈教学改革设想

结合上述调查和笔者自身对体育舞蹈教学的研究,笔者认为,我国高校未来对体育舞蹈教学的改革发展应注重以下方面:

(一)明确美育思路下的教学指导思想体育舞蹈教学的核心目标应当包含以下五点。第一,让学生参与运动,培养体育精神;第二,让学生掌握舞蹈技能,满足学生的个性要求;第三,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核心能力;第四,修身养性,让学生拥有更好的精神面貌;第五,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鼓励学生间正常交往[5]。

(二)重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专业教师是体育舞蹈教学的核心。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有其特殊性,要求教师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还必须有足够的教学能力。各高校应高度重视这方面专业人才的挖掘和培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同时,高校可发挥教学资源优势,让体育舞蹈课程“走出去”,组织校际学习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6]。

(三)合理规划体育舞蹈的课程安排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事先都没有接触过体育舞蹈,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因此合理的课程安排非常重要。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体育舞蹈,正确认识这一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课程结构美育思路下,体育舞蹈教学的最终目标应当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这就要求学校将组织结构合理的课程和课外训练、舞蹈社团活动有机结合,建立一个联合课程结构。2.评价标准传统体育舞蹈教学的标准比较宽松,学生容易应付了事。笔者认为,在美育思路下,考核标准应当结合课程的设置目标,还要充分参考不同学生的技术水平差异,用考核来激励学生。对于考核内容,应当建立标准化的评价体系,从意识、进步情况、能力水平等多个标准出发,尤其注意应当减少客观标准,增加主观标准的占比,这样能更好地激励学生,并且评价又不会失去公正性。3.教学方式体育舞蹈具有严格的标准,因此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中示范准确清晰,同时要表现出足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应当做出有针对性的示范动作,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4.教材和教辅由于体育舞蹈教学是近年的新兴教学内容,目前并没有专业教材和教学大纲,教育部门应尽快编著适合高校国际体育舞蹈教学的统一教材,最好是根据选修课、专修课和普修课专项素质训练的不同要求,编写系列教材。另外,在学校层面,应当设置专门的舞蹈室、课外练习室,酌情增加舞蹈器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结语

受限于课时、场地、教师、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学生对于更专业、更高层次的体育舞蹈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本文提出了一种有创造性的美育思路,以期对现行的体育舞蹈教学起到优化发展和促进改革的作用,为体育舞蹈教学体系的构建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谢亚骐.江苏省高校体育专业体育舞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17.

[2]杨佩.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长江大学,2015.

[3]马琳琳.南京市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4.

[4]周霞.体育舞蹈项目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身体自尊影响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4.

[5]王巧慧.重庆市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与训练现状的分析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4.

[6]任肖依.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师队伍现状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4.

作者:常益 高杨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