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特殊教育美育教育促进残疾学生全面的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特殊教育美育教育促进残疾学生全面的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特殊教育美育教育促进残疾学生全面的发展

摘要: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特殊教育美育教育,既是促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特殊教育学校的美育,应渗透在学校文化之中,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融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之中。

关键词:特殊教育,美育教育,学生发展

一、美育的内涵

什么是美育?有人说,美育是德育的部分;有人说,美育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有人说,美育是艺术教育,是关于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技能、技巧的培养;还有人说,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事实上,美育与德育、艺术教育、情感教育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明显区别。首先,美育和德育在性质上和社会功用上有区别,两者不能等同,不能相互代替。尽管德育在某种程度上以美育为手段,美育在某种程度上也以德育为内容之一,但二者有明显区别,不能划等号。其次,美育不同于艺术教育。后者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基本途径,但要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目标,仅靠艺术教育还不够。最后,美育不等同于情感教育。人的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等人文素养的陶冶也是美育的内容,情感教育仅是其中之一。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坚持立德树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要求,强调了美育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这是党的文件第一次对美育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就加强美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教育实践中,与德育、智育、体育相比,美育则略显薄弱,这样的状况在特殊教育中也同样存在。主要问题是对美育育人功能,尤其是对美育在特殊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甚至有观点认为,美育在特殊教育学校是“奢侈品”,残疾学生实现自食其力是特殊教育最高目标和基本教育理念。因此,美育课程往往被轻视和忽视,应付、甚至不开课的现象比较普遍,资源配置不达标,缺乏专业师资队伍等问题比较突出。事实上,美育对身体有缺陷的残疾学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对他们自食其力,拥有健康生活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

二、特殊教育的美育教育意义

(一)实施美育是促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1.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它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更能潜移默化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进而激励精神,温润心灵。因为种种原因,部分残疾儿童心智发育不够健全,性格、行为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化解这些难题,离不开美育教育。因为,美育以美感人、以情动人,能让残疾孩子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教育,与德育以理服人、以准则规范人形成有效互补。2.开发智力,拓宽视野。智力包括多个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美育在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形象思维是青少年智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育中常常被不自觉地忽略。美育则是培养形象思维的最好途径。它以形象思维为主体,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统一起来,并在其他智力因素,如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方面,都能发挥其巨大作用。举例来说,对于听障学生而言,由于在听觉或表达上存在障碍,其形象思维能力比常人更加重要;对于视障学生而言,由于视觉的缺陷,感性知识比较贫乏,形象思维比较薄弱,尤其需要加强培养。3.全面发展,提升素养。美,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是感官的,也是精神的。美育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美育融化在德育之中,更增添了高尚之美;美育融化在智育之中,更增添了理性之美;美育融化在体育之中,更增添了健壮之美;美育融化在劳动技术教育之中,更增添了灵巧、创造之美。把美育同其他各种教育相结合,能使真善美得到更加完满的体现,能有力地促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美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

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不重视德育,影响的是一代人的思想道德面貌;不重视体育,影响的是一代人的体质健康水平;不重视美育,影响的是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精神,影响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残疾人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也就是社会未来公民审美情趣的提高。这必然带动整个社会审美情趣的提升。从这一点来说,将美育融入特殊教育,对民族、国家和社会的文明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特殊教育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途径

(一)润物细无声,把美育渗透在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1.大力发掘校园环境的熏陶作用。有人认为视障学生看不见,听障学生听不见,因此,特殊教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意义不大。事实上恰恰相反,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量,它通过一种氛围的营造,对学生进行潜在的隐形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内化学生的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校园文化的美育功能之一是通过优美的校园环境展现出来的。校园环境是学校精神面貌的缩影,是无字的教科书,要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充分发挥其导向、约束、凝聚等功能。对于特殊教育学校而言,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上应该做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具有个性鲜明的视觉识别系统,建设无障碍的校园环境和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一花一木皆育人,一砖一瓦总关情。学校的每一块墙壁、绿地和每一片景色都能“说话”,置身于优美整洁校园的学生就能时刻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2.充分发挥教师角色的示范作用。教师是学校文化的第一体验者和首要行动者,也是学校文化的缔造者和传播者。一所普通小学,孩子学习生活6年;一所普通初中,孩子学习生活3年;而在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孩子往往会呆上9年或12年。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特殊教育教师的形象、教育教学过程和人格修养等方面应有审美性,完善教师角色中的这些方面对于有效实施学校美育至关重要。“身正不令则行,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美的体现者之一,特校教师应有高尚的职业人格,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形象,塑造集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和人格美于一体的师德美,成为美的体现者和创造者,做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导师和楷模。

(二)寓教于乐,把美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1.开齐开好艺术课程。作为实施美育主要途径的学校艺术教育,理应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特殊教育学校,更应以更加高度的自觉、更加明确的使命、更加鲜明的态度与更加紧迫的责任,开设好艺术教育课程,实现公平优质惠及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让残缺的生命在艺术的蕴润下开出绚丽之花。音乐课。是特殊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想象等方面的健康成长,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对视障学生来说,音乐能发展其听觉功能,补偿视觉缺陷,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在音乐活动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拓展文化视野,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促进身心健康,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美术课。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体会艺术,感悟人生,用积极乐观的情感憧憬未来,用灵动的双手表现愿望。达到培养学生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提高与完善学生素质的目的。舞蹈律动课。从培养舞蹈表演技能入手,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从中享受与健全人同样的愉快和幸福。这对他们获得自信心,逐步挖掘从体能到智能的巨大潜力,常常具有惊人的效用。残疾儿童虽然身残,但好胜心强,有对艺术的渴求,经教师引发,会激发出更高的创美热情,还能使他们体验到通过辛勤的艺术劳动获得一种美的快感,脱离低级趣味,提高审美情趣的同时,逐步疏导情感,协调情绪,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充分发掘文化课的美育因素。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育不仅仅是音乐、美术的任务,任何文化学科课、非文化学科课都包含丰富的美育因素。课堂既是思想教育的主渠道,也是美育教育的重要渠道。每一位教师都应结合学生特点以及课程设置,把美育工作渗透到各项各科的教学中去,用美的眼光引导残疾学生去发现美、创造美。语文老师可引导学生在美读中充分感受美,在课文分析中正确鉴赏美,在说写训练中学会创造美;数学老师可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简洁美、概括抽象美、逻辑美、严谨美等等,教师可采用多种手段,创造美的氛围,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让美育教育水到渠成。

(三)把美育融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之中

生活本身丰富多彩,内容很多,但残疾学生常常体悟不到这些精彩和生动,其根本是缺少情感动力。我们应从多方面帮助学生进入欣赏的心理,根据美的对象的特点,创造适当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接近美,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深化美感,培养真情。1.兴趣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的兴趣社团活动是课堂教学美育功能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审美能力,拓宽素质教育和美育创建的内涵。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兴趣社团活动,引导他们从自己的校园、自己的生活中,发现艺术、创造艺术、培养艺术天赋。这样,不仅使残疾学生在美育方面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而且还丰富了校园生活,陶冶了学生美好情操,拓宽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之路。2.校外实践活动。残疾孩子与健全孩子一样,都应充分领略生活的乐趣,激发热爱生活的真情。带他们去江边晒太阳,去公园赏花,用触觉、听觉、嗅觉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带他们去泡温泉,体会到“温泉水滑洗凝脂”的乐趣,感受温泉的神奇;带他们到野外拉练徒步行走,锻炼身体磨炼意志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与变幻万千。总之,无论普通教育还是特殊教育,美育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校相比,特殊教育学校理应有更大的空间探索和发展美育教育,为每一个残疾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如罗丹所说:“美到处都是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充分利用一切能进行美育的条件、活动进行美育,美育一定会在教育中发挥强劲的育人功能和教化作用,让残疾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15。

作者:李龙梅 单位: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