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机制评价指标构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机制评价指标构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机制评价指标构建

[摘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已经是民营企业生存的重要方面,而科技创新机制的建立情况是必须要衡量的,本研究通过国内外文献的查阅,同时综合10位专家的意见,对于民营企业创新机制,构建了创新投入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保障能力4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从而有效衡量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机制的有效性。

[关键词]科技创新;聚类分析;层次分析法

1前言

在全球化贸易中,中国一直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色,为全世界各个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物美价廉的商品,这其中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功不可没。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与德国工业4.0对接,积极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希望通过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同时,在世界金融危机后,中国依靠低附加值的非核心部件加工和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出口之路已越走越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日益抬头。浙江省民营企业紧跟时代步伐,涌现出一大波优秀的科技企业,积极推进产业升级。然而,浙江省民营企业也面临着低端锁定、转型困难的局面,大量低端产业逐渐向印度、缅甸、越南等地转移,导致很多浙江省民营企业业务量下降,却又无法在新领域进行突破。因此,科技创新机制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浙江民营企业只有坚持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市场主动权,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浙江民营企业从原始积累的起步阶段到规模扩张的初级阶段,目前已走到依靠科技支撑的集约发展阶段。为了能够让民营企业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提出科技创新机制对浙江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为此,本研究立足研究科技创新机制对浙江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对科技创新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个逻辑的梳理,建立完整的关系模型,对企业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及战略模式具有重大的意义。

2关于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通过文献调查可以发现,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是关乎生存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同样的,10位专家的说法也非常一致,如果一个民营企业抛弃了科技创新,其生命线就基本上定格在10年左右,很难继续再往下走了。为此,民营企业必须重视科技创新。

3关于科技创新机制的评价

在前期访谈调研中,所有学者一致认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机制应该从环境、投入和人才三个方面共同来建立。从环境上来讲,多为专家强调,要企业至上而下的突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加强协同创新、改革科技管理、完善人才发展机制,落实和完善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逐步增长的政策措施,健全科技投入体系;完善和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政策措施,实施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政策,加大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应用推广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创新金融服务科技的方式和途径。所有的访谈对象一致认为,这个是非常有必要的。从投入上来讲,研发经费是非常直观的数据,对于创新型的企业研发经费的比例不能低于5%,保证经费上的投入才能保证创新的激励。同时,资金分配设置要有利于调动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在资金分配时,对技术骨干应该考虑对他们为企业所作贡献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给予一定的回报和补偿,激励他们继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今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现在企业普通缺乏开发新品、打开市场的必备金,因此,企业对分配问题作出明确而有约束力的规定,形成既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又有利于增加新产品开发、投入和企业积累的良好分配机制,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从人才上来讲,加强科技人才培养,积极引进人才,防止技术骨干流失,为科技创新创造人才条件,技术人才是企业科技进步的载体,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承担者和完成者,离开技术人才谈企业科技创新只能是一句空话。在企业领导班子中应保证有技术负责人。企业领导班子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者,决策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和命运。高职称高学历专业人才的比例要适当提高。

4科技创新机制的指标体系构建

科技创新机制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如何,必须先对一个企业科技创新机制建立的好坏进行一个评价,为了更好的衡量,探索构建一套衡量科技创新机制的指标体系。

4.1指标体系的构建

通过文献调查和访谈调查,对于如何来评价一个企业的科技创新机制的建立情况,具有较大的分歧。多位专家侧重软评价,认为制度和文化是最为重要的东西,但是仍有多位专家侧重硬评价,认为投入、产出和保障等各个方面是更为重要的科技创新机制。为此,本研究团队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查阅,通过国内外文献的查阅,同时,本研究进一步对浙江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机制及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指标测定进行了访谈式调查和电话问答式调查,调查了10位资深民营企业研究学者及民营企业高管。综合10位专家的意见,对于民营企业创新机制,构建了创新投入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保障能力4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详细见指标体系表1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评价。

4.2指标体系的分析

(1)创新投入指标:主要是指民营企业对于科技创新的投入和参与情况,是最能体现企业是否重视科技创新的指标。包括研发人员占比、研发投入占比、承担省级以上科技立项、合作开发的项目、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情况五个指标,这些指标体现了从资金、人员以及在技术领域的深入情况,能很好地体现一个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2)创新实施指标:是衡量成果转化的重要指标,科技创新的目的是让成果转化,才能形成生产力,为此包括:国内先进技术(设备)、生产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比重、销售人员占比、销售费用占比,主要是指在转化阶段,人员、设备以及营销方面的投入。(3)创新产出指标:是衡量科技创新成果产出的重要指标,包括产品(服务)收入占比、软件著作权、拥有的专利、非专利技术、市场占有率,主要体现了这一个阶段,科技创新成果给企业带来的收益以及企业拥有的创新成果情况。(4)创新保障指标:是综合的经济指标,是让科技创新成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包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利息保障倍数、流动比率、综合毛利率。综上所述,科技创新机制从创新投入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保障能力四个方面来评价,涵盖了科技创新的前中后,是科技创新机制的最完全体现。

5科技创新机制的评价指标权重设计

为了构建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构建好指标体系以后,针对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再次访谈了10位学者,让10位学者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赋分。根据赋分情况,利用SPSS进行了聚类分析(ClusterAnalysis),同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求得权重,上述方法各有其优点,但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单独使用一种方法很难全面和准确地实现课程开发效果评测,因此采用两种相结合的方式,以克服单一方法的局限,取长补短,使得评价过程和结果尽可能达到科学、合理、可操作的目标。本研究调查了10位专家,对权重予以构建,根据不同指标评分建立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建立矩阵和一致性检验。对10个专家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和一致性检验,得到数据之间自相关程度不高,而检测的一致性结果良好。为此,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最终权重值,得到分配指标的权重如表1所示。为此可以得出:

6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指标方面

从文献调查来看,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基本构成要素是形成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依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很多,可以说,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企业一定程度的竞争力。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国内外的研究学者众说纷纭,几乎没有统一的观点。对民营企业而言,其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就更没有人提出过准确的论点。而访谈10位专家的意见基本一致,基本认为应该从经营业绩方面来进行衡量,本研究团队借鉴负责人硕士阶段的研究成果,选取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利润来进行衡量。

7结论

浙江民营企业从原始积累的起步阶段到规模扩张的初级阶段,目前已走到依靠科技支撑的集约发展阶段。很多民营企业也意识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是可以决定其生命线长短的,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一把利剑。民营企业也试图建立一些科技创新机制,但是机制的建立离不开文化和制度,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机制该从环境、投入和人才三个方面共同来建立。上述研究也充分表明,机制是否发挥作用也尤为重要。科技创新机制从环境、投入和人才多个方面来建立,体现在投入、实施、产出和保障等多个方面,为此,评价科技创新机制建立的如何,要从创新投入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保障能力4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来评价。这是相对比较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8建议基于上述研究结论,针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机制的构建,提出了以下五点建议:(1)科技创新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生存,建议企业建立科技创新的长期机制,均衡科技创新的投入、实施、产出与保障四个方面的机制。(2)企业应当认识到科技创新在行业竞争中的长远作用,应当在科技创新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进行博弈,要盯牢同业竞争者的创新机制部署,适当地降低科技创新的成本。(3)科技创新机制的评价指标动态,随着企业发展的阶段不同而不同,甚至随着年份的不同也会有所区别。文章所建立的科技创新机制评价的指标体系是基于当前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体现来提出的,主要从科技创新的投入、实施、产出和保障四个方面。(4)文章所建立的模型核心竞争力衡量指标,从财务指标的衡量上来体现,忽略了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价值等因素,只考虑了较为容易衡量的企业财务指标。后续的研究中应该加大关注财务以外的衡量指标。(5)政府应尽可能地建立政府、企业、高校的科技创新联动机制,促进企业机制的健全和平衡;同时制定相应的支持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的相关激励政策或制度。

参考文献:

[1]卢福财,胡平波.全球价值网络下中国企业低端锁定的博弈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10):23-32.

[2]刘维林.产品架构与功能架构的双重嵌入———本土制造业突破GVC低端锁定的攀升途径[J].中国工业经济,2012(1):152-160.

[3]吕政,张克俊.国家高新区阶段转换的界面障碍及破解思路[J].中国工业经济,2006(2):5-12.

[4]葛卫芬.浙江民营企业家创新“低端锁定”的成因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版),2007,20(4):86-89.

[5]易开刚,孙漪.民营制造企业“低端锁定”突破机理与路径———基于智能制造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6):73-78.

[6]尚勇敏,曾刚.科技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作用和机制[J].地理研究,2017,36(12):2279-2290.

作者:陈惠源 单位: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