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族舞创作表现方法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族舞创作表现方法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族舞创作表现方法浅析

【摘要】我国的历史文化悠久,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特色,这是推动我国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地区不同的生活习惯以及文化背景,使得不同民族之间形成了文化的差异。民族舞作为地区文化的重要代表,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促使我国舞蹈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中国民族舞的创作与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存在着直接的联系,本文针对民族舞的发展进行研究,探究民族舞的创作表现方式,以及在新时期民族舞创作表现方式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民族舞;创作;表现方法;创新

中国民族舞是在原生态的民族舞基础上所进行的发展,依托着各民族的实际生活情况来进行创新与传承,这是民族舞不可替代的特征。这种原生态的民族舞是在我国各地区所形成的丰富特色,是个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瑰宝。原生态的民族舞不仅仅展现了某一艺术流派形态,更是文化与自然相互交融发展所形成的,从群众中衍生出独特的舞蹈形态。新时期,中国民族舞的创作与表现需要在原生态民族的基础上来进行创新与发展,从而展现新的面貌。本文从民族舞的发展进行研究,探索不同民族舞蹈的创作表达方式,并探究新时期的优化对策,从而为我国民族舞的创作发展提供参考。

一、中国民族舞的发展

我国的民族舞是对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展现,是对生命的呼唤。在原始时期,舞蹈只是简单的肢体动作,可以展现人们内心的情感[1]。劳动人民作为民族舞发展的先驱,通过舞蹈展现了个人情绪的变化,在节日或其他庆祝期间,甚至是在田间劳作时,也可以通过肢体动作的变化来展现个人的态度,这便是中国民族舞的发展源头,与劳动生产经济变化存在着直接的联系。中国民族舞作为重要的艺术形式,在人类活动中得到了贯穿与创新。我国的民族较多,各民族具有独特的发展魅力,在历史来源、生活环境、地理环境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民族舞具有独特的风格,在不同形式也展现出独特的形态。民族舞在经过广泛的民间传承之后,得到了完善、延伸,成为重要的生活载体与艺术形式。民族舞促使各民族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流传至今成为我国的艺术宝藏,创造了较大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并倾向于展现各民族独特的风格,这推动了民族舞的创作发展。

二、民族舞的创作表现方式

在长久的历史洗礼之后,中国民族舞仍然可以得到延续,这与其自身的功能性、情感性有着直接的联系。民族舞不仅可以传递人们的情感,更具有文化教育功能,可以在展现各民族特色的基础上来体现舞蹈的动态规律,借助于一些独特的行为来展现舞蹈创作的魅力。不同民族舞蹈的创作表现形式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下面对其进行具体阐述。第一,汉族舞蹈。汉族的民族舞在长期发展中受到礼教思想的影响,在角色选择、动作展现以及情感表达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色[2]。例如,早期安徽的花鼓灯,大多数是由男性来进行表演的,甚至其中的女性角色也是男性来进行扮演的。其中女性的情感大多数是通过特殊的舞蹈动作来进行呈现的。山东秧歌、东北秧歌、云南花灯等多种舞蹈都属于汉族民族舞蹈,舞蹈当中大多数都体现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山东秧歌舞蹈中,为了展现女性的身姿,通过丁字步等动作来进行展现。总体来讲,汉族的民族舞大多数是通过舞蹈本体来传递出含蓄的情感特征。在汉族舞蹈中,宫廷舞是颇具代表性的一个,也是民族舞创作表现方式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在最起初的民族宫廷舞中,大部分都是原始类的动作集合,像是劳动者的动作单纯延续、以及完全随心的即兴表演等等。正如《尚书》中记载的“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随后到了六代则加入了很多的音乐,这就开始有了如今现代舞蹈的雏形:音乐伴奏翩翩起舞。此时的《云门》《大成》《大韶》《大夏》等都是民族舞的起源和鼻祖,也是很多研究任务重心。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音乐、舞蹈事业的进步,开始有了舞种的区分,比如万舞、雩舞、摊舞等,代表作《阳阿》《康乐》也是各具特色。其后演变出的袖舞,也是在此基础上演绎、发展出来的。随后,有了舞蹈家的大体概念,宫廷中也有专门负责跳舞的人员。这在民间也迅速传承下来,有了具体的“职位”和“角色”。到了隋唐时代,乐舞机关的设立则是给民族舞蹈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帮助,整体上的活力一下子变得很高涨,各地区也涌现了大量的新的舞蹈,这其中就涉及到了大量的创作、表现方式,比如中原地区的健舞、软舞、队舞,分别从舞姿、辅助道具和队列几个不同角度入手,设计新舞蹈,这相比于过去确实是有了大不同。到了宋代很多生活用具和武器等被加入到了舞蹈中,演绎出了剑舞、劳作舞等颇具生活气息的舞蹈,得到了广泛的传颂。直到今日很多民族舞蹈设计,也有这些元素充分体现了历史风貌。第二,藏族舞蹈。在藏族历史形态影响下,藏族舞蹈也具有十分独特的特征。藏族舞蹈具有弓背体态特点。同时藏族舞蹈传递出团结的主题,锅庄舞的舞蹈动作结构较为简单、规律十分统一、节奏相对较慢,这是藏族在节庆上所跳的传统舞蹈,展现了当地人们积极向上的态度。锅庄舞的表演人数相对较多,以圆圈的形式来进行展现,体现了藏族人民独特的品质与智慧。第三,蒙古族舞蹈。蒙古族人们生活在大草原上,主要是以放牧的形式生活,同时草场的特征决定了其实际维持生活的方式。蒙古族早期依靠草原来进行生活,延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因此在舞蹈中大多数是以自然为主题,包括蓝天、白云、牛羊、骏马等,这不仅是对大自然的歌颂,更是蒙古族人民传递出殷切盼望的美好愿望[3]。蒙古族大多数是分散居住的状态,在其舞蹈中具有相对较多的模仿性动作,包括前仰、后仰、半蹲、动肩等多种动作。同时,在传统的蒙古族舞蹈中,包括挤奶舞、婚礼舞、筷子舞等。其中踏歌舞是较为古老的表演形式之一,舞蹈动作较为厚重、有力,表演者晃动身体,甩动衣襟,猛烈的踩踏并咏唱歌谣,动作舒展、律动鲜明。舞蹈动作都是从日常生活中所提取的独特元素,呈现出刚柔并济的风格,将蒙古男子的豪放与柔情融合在一起。蛊碗舞、筷子舞、安代舞是蒙古族舞蹈中颇具代表性的几个。这几个舞蹈从字眼上就不难看出,和生活气息结合十分紧密,也有传统的宗教和民俗因素夹在其中。不同于汉族舞、藏族舞的特色鲜明,蒙古族舞蹈是相对多变的,也是有大量传承演变的。各个地区也存在很多的不同。在舞蹈的动作方面,讲究稳定,也十分重视准确地表达。因此被总结为“稳、准、敏、轻、柔、健、美、韵、情”的特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其多样性。在伴奏音乐和舞蹈风格方面,蒙古舞蹈同样也是十分多元,有的热烈奔放有的十分含蓄,有的则是婉转悠扬深刻。第四,朝鲜族舞蹈。朝鲜族舞蹈中具有朝鲜族人民顽强的特点,正是与这一民族的历史发展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在舞蹈创作中大多数是体现了这一民族人民坚忍的特征,通过舞蹈独特的节奏以及旋律来进行展现,包括相貌舞、假面舞、手拍舞等,这些舞蹈的节奏十分明朗,感受到该民族人民积极向上的态度。朝鲜族舞蹈动作包括围、拧、含、圆四种不同的形式,舞蹈者在实际表演中需要边走边跳,动作十分优美、柔和。朝鲜族舞蹈的舞姿十分婀娜,包括仙鹤展翅等动作。同时也包含一些活泼潇洒的动作,展现了该民族含蓄、深沉、明朗的特征。

三、民族舞创作表现的优化

(一)重视民间文化的应用

中国民族舞是在民间文化发展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在针对民族舞进行创作中需要充分体现这一内容,把握民族文化的特点,并将其融入舞蹈编制中,这可以促使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发扬,并使得人们对于民族舞有着更加清晰的认知及了解。例如,孔雀舞蹈主要是在了解孔雀生活习性的基础上来进行编制的,通过孔雀的一些外貌动作来进行展现,从而丰富孔雀舞的形态动作。在现代元素融入中国民族舞的背景下,民族舞的创作表现需要不断吸收独特文化特点以及其中的精华,展现本民族独特的特点[4]。但是,在针对民族舞进行创作中,需要保障自身的个性特色。每一民族都有独特的发展历程,在实际创作中需要保持这种个性化特点。尤其是在新时期舞蹈同质化的背景下,民族舞的创作不能够丧失自身的本真。作为舞蹈者在进行创作时,需要从不同类型的舞蹈中脱颖而出,在实际创作中,编舞者也需要展现自身的个性,充分发扬民族的风格,使得每一作品都有相应的表达主题,给观众带来美好的视觉享受。

(二)重视舞蹈创作的时代性

中国民族舞在未来发展中需要注重情感的表达,更是要注重现代艺术美感的追求。因此在进行中国民族舞创作时,需要了解现代人的艺术追求以及审美特征,在凸显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体现对艺术的现代化追求,进而提升舞蹈作品的创造力。民族舞在实际发展中,需要了解到各民族的生活习性以及风土人情都逐渐发生了变化,可以与现代舞的部分元素进行融合,并对于传统文化进行追求的基础上,实现对于舞蹈的发扬以及文化的传承。在传承中首先要注意呈现的民族风貌,要努力贴近人们的生活,相对比较准确地以艺术模式来重点展示出平日的生活。要注意对生活有足够的真实体会,要理解和感受蕴含的民族思想,也要捕捉文化领域的样貌,特别是底蕴,此外还要在语汇视角入手来提升理解力度。比如,想研究藏族舞蹈的创作表现方式,那藏族的重要节日“望果节”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对象。在这个节日到来时,藏族群众会集合起来跳舞,按祖先传承下来的仪式,来举办盛会。其中各类舞蹈是十分多见的,也是藏族舞代表的表演场地。比如著名的《日喀则大鼓舞》,在舞蹈表演之初结合圆圈队伍的排列构建起整个的表演场地,这直接地反映出了藏族群众对于生活、稳定、和谐的向往,以及团队仪式感,是生活的场面演绎,也是与艺术的结合。这在藏族舞蹈的设计中十分多见。随后,在欢快的鼓点伴随下,十分轻快的节奏就出现了,鼓舞也就此而开始登场。在人们的跑动和簇拥下,队伍来回变换,既有好男儿拼搏上前线的壮举表现,又有和敌人周旋对抗的英雄赞歌,还有凯旋的盛大表演,可以说是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在藏族舞蹈中特别是节日舞蹈中,很多的设计都包含类似的情节,可以看出群众对这些元素的期待。在具体的舞步演出中,则主要是和鼓声配合,大部分的动作都十分欢快热烈,蕴含了很多情感和表现力度。

(三)熟悉生活,发挥想象

中国民族舞的发展需要结合实际生活,作为创作者,只有在认真细致观察实际生活的基础上,才能够积累大量的素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科学分析,从中筛选出具有价值的材料。创作者在切身体会实际生活之后,才能够创作出更加动人的作品。同时,创作者需要培养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这是文学创作中常常使用的手法。在中国民族舞的创作中也同样如此,通过精彩的想象来产生奇特的变化。如今舞蹈从业者想要在作品中反映出生活的样貌,就需要在充分理解民俗的基础上,加入合适的元素,在民间舞蹈设计中凸显文化内涵,结合外部延续来提升整体效果。首先自然是要立于时代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审视真实的民族生活、历史状况、现实意义,也要从地理环境和社会风尚,在各个阶级的人物性格和气质、特征入手来考虑。比如在朝鲜舞的创作和表演中,很重视个人内在美与舞蹈演出的结合,特别是舞姿和韵律。其中大部分都是对生活外在的展示,也是对信仰的直接展示。需要结合特定的节奏,在外在表现和模式、呼吸一致性的保证下,来升华演出。可以将生活中各类劳作、娱乐、社交动作加入舞蹈的设计中来,充分紧密融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朝鲜舞和图腾结合设计也很多,特别是鹤可以看作是他们信仰图腾和文化代表直接展示,因此,舞者也会尽量努力模仿仙鹤的意境,将思想和动作结合起来、交织一起,汇成演出表现力;具体来说典雅韵律、飘逸灵动是朝鲜舞的特征,在具体的生活审美上也别具特色。很有代表性。

(四)多样化发展

中国民族舞的创作需要进行多样化发展。一是对象多样。民族舞的创作主体大多数是自然、动植物等,在今后发展中需要实现主体的丰富化。例如,加入生产文化、风俗民情以及历史等多种元素,使得这些舞蹈与实际现实进行深度结合,产生较高的社会价值。二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现有舞蹈体裁可以进行民族舞体裁的丰富,融入歌舞、舞剧等。以这些舞蹈类型为基础,结合实践来进行创新发展。三是表现方式的多样化。在创作中,民族舞需要实现创作与表演空间的有效结合,在新时期,民族舞融入了剧场表演等多种形式。其中,剧场表演主要是通过观众与演员的深度结合,实现舞蹈演员身份的随意性、民族舞表现方法的创新性。此外,也可以加入西洋舞蹈的元素,彼此结合的也会激发出新的创作动力。比如在节奏和舞姿的设计上,都可以给出调整和革新。时代的新颖性是赋予创作者的极佳优质素材,只有把握时代结合时代,才可以获得未来。因此对民族舞者而言也是如此。

四、结语

中国民族舞的创作表现方法仍然有待丰富,目前众多民族舞在实际发展中十分重视展现故事情节、重视情感的表达,通过表演者的体态和动作来传递效应的情感。在新时期中国民族舞的创作表现手法需要进行优化,结合本民族的特征来进行创新,结合现代化元素以及民族的地域性、传承性来进行全新发展。中国民族舞需要实现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融合,在新时期得到进一步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澄.《大河之源》——原创民族舞剧:舞出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绝美画卷[J].中外文化交流,2021,(03):93-94.

[2]师冠楠.高校编舞技法在民族舞蹈创作中的作用及利弊分析[J].艺术评鉴,2020,(23):117-119+130.

[3]古丽米娜·麦麦提.浅谈乌孜别克族哈拉孜姆民间舞蹈的创作——以作品“莱孜格”为例[J].黄河之声,2020,(21):82-83.

[4]刘皓.民族舞蹈编创中风格与个性创作的当代结合——以舞蹈《扇骨》为例[J].艺术大观,2020,(27):91-92.

作者:唐媛姝 单位:邵阳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