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族舞编排技法问题与对策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族舞编排技法问题与对策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族舞编排技法问题与对策浅析

【摘要】民族舞蹈的艺术魅力得益于编创者对民族舞蹈编排技术得心应手的运用,因此,民族舞蹈编创者应该匠心独具,科学、合理、客观地运用编排技术,不断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素材,以创造出更具艺术魅力的艺术作品。本文主要针对民族舞编排技法问题对策展开研究,通过阐述民族舞编排技法问题,重点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主要包括加大创新力度、在生活中提炼素材、追溯民族精神根源、注重点线面的把控、抓住民族舞蹈的动律特点,借助民族舞蹈,充分彰显出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赋予舞蹈作品全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民族舞;编排技法;问题;解决对策

民族舞蹈是非常专业的艺术形式,其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都不可估量。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民族舞蹈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优势,借助民族舞蹈,可以将民族的风俗习惯充分展现出来,并且其也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优秀的民族舞蹈作品,与舞蹈编导编排技法的运用有着密切的联系,民族舞蹈编排技法的运用中,如果存在不足之处,极容易对民族舞蹈事业的发展造成影响,不利于民族舞蹈编创多元化水平的提升。因此,要想确保民族舞蹈编排技法水平的稳步提升,必须要提高对于舞蹈实践的重视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完善对策,不断提高民族舞编排技法水平,充分彰显出舞蹈作品的艺术价值。

一、民族舞编排技法问题

(一)创新意识比较薄弱

在民族舞蹈编排的过程中,一些编导的创新意识比较薄弱,而且编排手法比较落后,由此可见,编导尚未对民族特点进行明确把握,甚至可能存在一些理解误区。比如现阶段,分析诸多舞蹈大赛的参赛作品,可见其中民族舞蹈较多,但在编排动作的过程中,往往喜欢对“原地点转”这种动作进行应用,该动作在中段体态和脚下的步伐运用方面,存在着较多相似的地方。在傣族舞蹈和维吾尔族舞蹈中,“原地点转”在不同手型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就是分别以掌式、兰花指式为主[1]。而舞蹈不仅需要罗列出动作,还要将舞者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将不同民族的生活特点反映出来。在民族舞蹈编排的过程中,应与民族地域特点、自然环境联系在一起。但是实际上,一些舞蹈编导过度注重对成功案例的模仿,缺乏积极创新,甚至对前辈的舞蹈指导理念进行直接的“复制、粘贴”,从而严重影响了民族舞蹈编排技法的发展,也不利于民族舞蹈创新水平的提升。除此之外,在西方文化不断传入的过程中,西方舞蹈元素在我国民族舞蹈中得到了一定的渗透和融合,如通过钢管舞火辣动作的运用,可以将傣族妇女端庄的体态充分展示出来。但是如果过度强调身体动作,则不利于展现出舞蹈的魅力,会使欣赏价值缺失。

(二)缺少丰富的生活素材

在民族舞蹈编创的过程中,应凸显出舞蹈编导的民族情感,但是实际上,部分编导尚未对民族文化和民族背景进行深入分析,其理解程度不足,而且实际观察和体验也尤为欠缺,从而使得民族舞蹈生活素材处于非常匮乏的状态[2]。在舞蹈编排的过程中,经验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基于编导视角,应对不同民族人们的生活习惯进行观察,加强素材的收集和整理,然后不断提炼和升华,以完美展示出舞蹈动作。此外,一些舞蹈编导的敬业精神有待强化,难以体现出民族舞蹈语汇、内涵的丰富性。

(三)未高度了解民族文化背景

在民族舞蹈编排前,舞蹈编导要对民族文化背景进行高度了解,旨在借助舞蹈作品将民族文化精髓反映出来。但是实际上,一些编导编排的民族舞蹈作品与实际并不相符,未能将当地的民俗风情充分表现出来,进而不利于提高民族舞蹈的审美价值。(四)编舞技法的运用缺少多元化在民族舞蹈创作中,通过诸多编舞技法的应用,可以实现“1+1>2”的目标,确保作品艺术水平的稳步提升。但是在当前,一些创作者的思维局限性非常显著,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仅仅对一种编舞技法进行采纳,所展现出的作品具有高度的单一性,与既定的演出效果具有明显的区别[3],而且与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有着明显的差距。

二、民族舞编排技法的完善对策

(一)加大创新力度

要想促进民族舞蹈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创新不容忽视,其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在对民族舞蹈进行传承的过程中,应不断创新编排技法。现阶段,我国民族舞蹈事业发展速度并不快,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舞蹈编导的创新能力不足。所以对于舞蹈编导和舞蹈家来说,应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灵活驾驭舞蹈语汇,既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吸收和借鉴,也要加强全新编排技法的学习。以《云南映象》舞蹈为例,诸多片段主要依靠音乐进行编排,雨灌农田片段的展现[4],主要得益于乐器,将雨和农田之间的互动性体现出来,同时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高度贴合音乐,实现相互呼应、相互协调,给予观众完美的视听盛宴,丰富观众的审美体验,进一步强化观众的参与感。

(二)在生活中提炼素材

对于民族舞蹈而言,其民族特色显著,优秀的舞蹈作品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对于舞蹈编导来说,应用心观察生活,并注重生活素材的积累,通过素材加工,再凭借丰富的肢体语言,将民族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凭借民族情感,充分展现出当地风俗习惯,以及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之情。以蒙古舞的编排为例,在创作过程中,应从蒙古族自身的舞蹈风格出发,将其作为定位,在表现蒙古族人民劳动的舞蹈中,切忌对其他民族的舞蹈动作进行强加,以免对本民族生活本色的展现造成影响[5]。所以说,民族舞蹈的编排,必须要从本民族的特色出发,深入人民实际生活,确保民族舞蹈的编排创作具有较高的价值。

(三)追溯民族精神根源

在以前,民族舞蹈作为重要的舞蹈形式之一,以自娱自乐为主,旨在将一个民族的性格和生活方式充分展现出来,其形式具有极强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形象性。要想展现出优秀民族舞蹈作品的魅力,舞蹈编导既要对民族精神的根源进行追溯,也要注重群众经验的获取、积累[6],将民族文化精髓充分提取出来。同时应积极深入生活、走进生活,将民族精神的根源进行挖掘,再借助合适的题材,为舞蹈作品价值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注重点线面的把控

在民族舞蹈创作的过程中,编舞技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舞蹈画面感增强,确保舞蹈可看性稳步提升。在以往民族舞蹈创作的过程中,舞蹈的叙事性并不强,借助编舞技法,可以使这方面的缺陷得到弥补与完善。基于意境和情感视角,加强编舞技法中点线面的运用,可以使民族舞蹈与特定的意境形成统一联系,充分表达其内涵。比如在群舞《废墟上的赞歌》开始部分,舞蹈表演者的排列应以“川”字队形为主,在地震声响起时,表演者应与音乐的节奏形成密切协调,迅速倒在地上且迅速翻动。在舞蹈的最后,表演者固定位置,在舞台的中后位置集合。在整个舞蹈表演中,借助点、线的移动变化,可以使不同画面得到完美呈现,而这些画面形成的线的变化[7],得益于点与点之间的移动过程。在舞蹈者不同肢体形态的影响下,观众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仿佛身处地震之中,完美演绎出地震时的场面,从而形成痛惜、害怕的真实感受。

(五)抓住民族舞蹈的动律特点

民族舞蹈独特风格的形成,主要凭借自身的特点,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应对最原始的动律进行挖掘、把握。以《长白祥云》为例,舞蹈中一位长白山姑娘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在艺术手法方面,拟物化这一表现手法在该作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舞蹈中各个舞者化身为祥云,踏着缓慢的碎步,飘浮在长白山的上空。凭借各个舞蹈动作,可以将朝鲜族舞蹈的动律特点展现出来,而且顿、抻、伸等要素在整个舞蹈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首先,顿。在内在气息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某个瞬间静止产生顿点,在时间不断流淌的过程中,传递情感和神态,可以实现“身静而神行”这一目标。其次,抻。抻拉是一种典型的舞蹈动作,舞蹈者在抻拉过程中,应保持高度的柔韧性和缓慢性,完整展现出时间的持续性和空间的张力性[8]。在这一过程中,呼吸的爆发力非常强。最后,伸。舞蹈者在舞蹈表演中,应注重放松伸展,应在自然状态下协调融入到整个气息的运动中,确保高度的和谐性。三者共同作用,有助于柔韧、绵延的运动过程的形成。总之,借助顿、抻、伸三大要素,可以完整全面地描绘出朝鲜族舞蹈的整个运动过程,赋予朝鲜族舞蹈全新的生机和活力,充分展现出朝鲜族舞蹈的内在魅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民族舞蹈的编排属于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并非短期就可以完成,对于创作者来说,必须要注重实践操作,并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基于时代前沿,密切融合传统和现代技法,使民族舞蹈成为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民族舞蹈作为重要的舞蹈形式,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要想展现出民族舞蹈的内在价值,必须要提高对编排技法的重视程度,对编排技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完善对策,借助民族舞蹈,深刻反映和展现出民族文化、民族精神。

作者:张又兮 单位: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