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族音乐在音乐美学中艺术体现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关于音乐美学中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研究课题是当前的热点,我国丰富的民族音乐形式为音乐美学的研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分析我国民族音乐在音乐美学方面的表现有利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本文主要以民族音乐中的民歌和民族器乐为典型对象,从音乐美学的形式美和内容美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音乐美学将音乐学与美学有机的结合,始于抽象的美学学科,终于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学者深入探究音乐艺术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但是将音乐美学作为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时间较晚,关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问题至今没有统一结论。我国对音乐美学的研究由于各方面因素导致起步较晚,主要是从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随着高校音乐美学学科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中国音乐美学学会的大力推动,我国在音乐美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较为显著。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特色创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以及世界音乐发展与创新灵感的源泉与基础。民族音乐的形式多样,然而能够体会、领略与感受这些民族音乐魅力的社会大众数量越发减少,我国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来降低一些少数民族音乐的消亡率。如何提升民族音乐的群众基础、扩大民族音乐的影响范围、增加民族音乐的知名度与使用频率,是目前发展民族音乐、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课题。因此,对各种表现形式下民族音乐的音乐美学进行分析与研究,从审美视角发掘民族音乐的特色与优势,提高民族音乐赏析与传播的受众范围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1音乐美学
音乐美学是一种特殊的美学,是研究音乐与人类感官和理智之间关系的学科。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首次于1750年提出音乐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并得到了德国音乐家书巴尔特的认可及沿用。而音乐美学学科正式建立的标志则是德国音乐家里曼的著作《音乐美学的要义》一书的出版。音乐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一直是音乐美学的核心问题:持有形式本体论的汉斯立克认为音乐的艺术形式最重要,甚至不需要内容的存在;黑格尔则指出音乐的艺术形式与内容在音乐美学中是统一的,是两个平等的内容单元。结合古今中外的音乐发展实践,随着音乐美学学科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黑格尔的观点逐渐得到了普遍学者的认同。因此,本文基于民族音乐不同的形式研究与分析音乐美学中的形式美与内容美。
2民族音乐形式
民族音乐是指由中华民族劳动者创作的,通过对劳作、生活与习俗加以提炼形成的,反映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的,符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音乐作品。民族音乐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族音乐不仅是中华民族对生活态度和思想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崇高价值观念和精神气质的突出体现,更是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真实写照。民族音乐随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历史悠久,形式多样,主要包括民歌、民族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以及民族器乐等。研究与分析各种形式的民族音乐在音乐美学思想下的形式美与内容美,一方面能够丰富我国理论界关于音乐美学课题的研究范畴,扩大音乐美学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有利于继承与发扬民族音乐的优点,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最终实现文化强国的中国梦。
3民族音乐的形式美
音乐的美是通过音乐的具体形式反映的,音乐的形式美包括音乐基本要素、音乐组织手段和音乐中要素与手段的媒介亦即音乐形式美的法则。其中音乐基本要素可以分为音高、音强与音色;音乐组织手段可以分为旋律、和声与曲式;音乐形式美的法则是人们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对音乐美学中美的形式进行概括后的结晶,例如整齐一律、自然和谐、对称均衡、节奏韵律等。下面结合民族音乐中的民歌与民族器乐详细分析其中体现的形式美。我国民歌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对于音乐美学中形式美的体现也各有侧重。陕北的信天游诞生于陕西及宁夏、山西、内蒙古等与陕西交界处,由长期行走在广袤的山川沟壑中的脚户们创作并传播,其演唱形式以独唱为主,结构短小简洁,音色苍劲干涩,曲调开阔奔放。信天游的旋律上多采用双四度框架,调式上多采用商调式和羽调式,结构上多采用上下句结构,上句包括两个乐节,下句则一气呵成。信天游的旋律开阔奔放、荡气回肠,韵律和谐、曲调悠扬,令闻者深感情真意切、形象感人。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属于新民歌范畴,创作者采用传统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加入抗日与歌颂家乡的内容,其曲调优美抒情、舒展豪放、旋律优美,调式上采用三拍子徵调式,并采用单乐段分节歌的形式,曲式结构上采用4个乐句逐句下趋,并在后两句采用交替宫调,每个乐句都有拖腔,增强了旋律上的歌唱性。《沂蒙山小调》已经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词。号子歌采用四句式段落曲式结构,充分体现了起承转合的特点。綦江汉族民歌的音色偏于淡和,呈现出质朴爽利、淡和圆润的风格;苗歌与瑶歌的风格古朴浑厚;藏歌与傣歌的风格光丽优美;蒙古族民歌风格健朗悠扬;鄂伦春族民歌风格粗犷有力;同是汉族民歌,北方汉族民歌风格豪放,南方汉族民歌则比较委婉。我国民族器乐内容之丰富、体裁之广泛、风格之多变,是世界音乐宝库中闪亮的明珠。我国的民族乐器主要包含吹奏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和拉弦乐器4种,其历史之悠久体现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多种多样的乐器。但从音色角度来分析其形式美就能发现我国的每种民族乐器的音色都具有极强的个性。二胡独奏名曲《二泉映月》包括引子、主题、5次变奏和尾声共4部分。引子作为开端由四拍组成的短小音调构成,以轻微的音高、低沉含蓄的音色,使听众仿佛听到那饱含辛酸的叹息。进入主题由风格截然不同的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的旋律主要在二胡的中低音区进行,低沉压抑,音域不宽,曲调线采用平稳级进的方式;第二部分的演奏则利用不断向上的旋律和冲击多变的节奏。接下来的五5次变奏通过句幅的扩充和减缩、结合曲调音域的升降和音区的强烈对比,随着旋律的发展展示出或深沉,或激昂,或悲壮,或傲然的情绪,最后在第5次变奏形成了乐曲的高潮。尾声部分由扬到抑,音调婉转下行,进入低音区,以一声哀叹结束全曲。古典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的结构严密、旋律古朴、节奏平稳,舒展含蓄而意境深远,其采用“换头合尾”的表现形式,主题旋律虽富有变化,但每一小节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使听众倍感整齐一律、自然和谐。汉族民间乐曲《百鸟朝凤》是唢呐独奏曲,以民族风格浓郁的五声徵调式为主,短倚音的出现、颤音的运用使其旋律清新、悠扬,又运用唢呐特有的吹奏技巧和音响特色,模拟出各种鸟叫声,而最后的长音奏法在高音区停留长达十几秒,把乐曲推向最高潮。
4民族音乐的内容美
音乐的内容美需要通过某种表现方式才能体现出现,其表现方式有两种:音乐性的内容和非音乐性的内容。音乐性的内容十分直观,能够通过音乐本身的逻辑、音响和音色直接表达音乐的意识内容,其基本内容包括基本情绪、风格体系以及精神特征;而非音乐性的内容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主要通过文字、语言或者图像等展现音乐的内容,需要借助听众的联想能力来体验音乐的内涵。下面仍然结合民族音乐中的民歌与民族器乐详细分析其中体现的内容美。我国的民歌按照其内容可以分为6种类型: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儿歌、生活歌,其非音乐性的内容美为听众营造了美轮美奂、绚丽多彩的听觉盛宴。云南民歌《小河淌水》被誉为“东方的小夜曲”,歌词内容质朴自然、感情真挚,充满了人性美和人情美的内涵,使听众能够获得对自由爱情、幸福生活的追求和美的感受。其对演唱者水平要求极高,感情真挚内在,歌声小河淌水那样流畅,音色甜美圆润,音量由弱渐强,再由强转弱,目的是营造出歌声由远及近而又逐渐流向远方的意境。一声遥远的呼唤般的声音“哎”仿佛从天边飘来,把听众带到了诗情画意的情境中去;“哥啊哥啊”的呼唤是全曲的高潮,是荡气回肠的呼唤,也是柔情万千的呼唤,更是情真意切的呼唤。四川民歌《康定情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10首最具影响力的民歌之一,十分具有民族音乐的特色,其歌词朗朗上口,尤其是“月亮弯弯”,能使听众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两个人相爱的甜蜜画面。《康定情歌》每段都是两句歌词、三句旋律,歌词“跑马溜溜的山上”是主调,后两小节是其变化重复,从低音区起腔,感情委婉中透着真挚,随着音调起伏的增大,加重了深切、舒展的情感,旋律更加抒情、婉转。陕北民歌《兰花花》脍炙人口,是一首叙事性独唱歌曲。歌词的语言淳朴,旋律优美流畅,运用“信天游”的曲调,高亢悠扬,开阔有力,以纯朴感人的歌词内容,塑造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向往纯真爱情、敢于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农家女形象。我国的民族器乐在基本情绪、风格体系以及精神特征等音乐性的内容美方面展现得淋漓尽致。《二泉映月》通过独特的演奏技巧,展示了深邃的意境风格,流露出一位饱尝人间风霜和辛酸的盲艺人的情感与思绪,将创作者的各种生活体验和复杂情感表现得极其深刻,通过音乐的风格体系能够听到对生命的呐喊,震撼着听众的心灵。《春江花月夜》通过基本情绪的呼应使听众沉湎于春江花月的诗画意境中。其所描绘的意境时而幽静、时而热烈,通过音乐旋律的变化展示了大自然景色的变幻无穷。“江楼钟鼓”绘制了一幅“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曼妙景色;“月上东山”委婉平静,“风回曲水”意境深远;“水深云际”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全曲高潮“欸乃归舟”的旋律由慢变快、由弱转强,表现了归舟破水、浪花飞溅的场景。琵琶古曲《十面埋伏》以其富有变幻特色的音乐表现力,至今备受世人喜爱。该乐曲从模拟鼓声开始,采用“半拂轮”的弹拨技巧,速度逐渐加快,立刻将听众带入安营扎寨的战争前奏中;而后一段气息悠长却又不失稳健庄重的旋律,坚定而又威严,将听众转而带入纪律严明的汉军阔步前进的战争队伍中。《十面埋伏》利用琵琶特有的左右手技巧向听众展示了一段扣人心弦的历史故事。琵琶的高音区阳刚明亮、中音区柔和温润、低音区淳厚;管子的特色是高亢明亮、粗犷质朴,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唢呐则音量宏大、刚柔并济,富有热烈奔放、欢快活泼的精神特征。
5结语
在认可中西音乐文化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基于我国存在的多种民族音乐形式以西方音乐美学为框架进行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研究,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我国关于音乐美学的研究深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弘扬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强化对民族音乐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通过从音乐美学的形式美和内容美两个方面剖析我国民族音乐中民歌与民族器乐的美的表现,并加入相关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形式美方面,我国民歌种类繁多,对音乐美学中形式美的体现各有侧重;我国民族器乐的旋律、音强、音色等形式美表现突出。在内容美方面,我国民歌非音乐性的内容美为听众营造了美轮美奂、绚丽多彩的听觉盛宴;我国的民族器乐在基本情绪、风格体系以及精神特征等音乐性的内容美方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钟甜.基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2]胡晓东.民歌的地方音色与文化认同———以綦江汉族民歌为例[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7(01).
[3]王鑫.浅谈民族音乐语言中蕴含的美学意义[J].黄河之声,2011(05).
作者:段爱周 单位:云南省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