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族器乐表演专业课程结构浅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我国的民族器乐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传统文化的复兴,民族器乐得到很好的普及和发展,对于民族器乐表演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本文以综合类大学民族器乐表演专业为例,探讨如何优化课程结构和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一专多能的优质毕业生。
[关键词]民族器乐;高校;音乐教学;改革
我国最早的音乐“学校”始于20世纪初,由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上海中华美育会、北京国乐改进社等一批社团组成[1]。这些社团以传统民族器乐教学为主,同时辅有音乐基础理论等相关课程。20世纪50年代,各大音乐学院相继成立,民族民间音乐愈发受到重视,各大音乐学院相继成立民族器乐系,开始招收民族器乐表演专业学生,所设专业包括笛子、扬琴、二胡、古筝、古琴、唢呐、三弦等在内的主要民族乐器。同时,还开设民族器乐合奏课训练学生的协作能力。在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学科教学中,也陆续开设民族器乐表演课,所设专业不像音乐学院那样全面,但对中国传统乐器的传承和传播起到了很好地推动作用。此外,在教材方面,经过半个世纪的历程,一代代演奏家们在不断地探寻求索中出版了数以千计的教材及练习曲集,使民族器乐教学真正地朝着有系统、成规模的体系发展。高校民族器乐表演课程的开设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学习民乐,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民乐,传统民乐日益繁荣。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民族器乐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如基础水平不等、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只有对当前的民族器乐教学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艺术文化的普及,培养更多的演奏人才。随着高校招生的不断扩张,一届届毕业生涌入社会,让每一位毕业生都能为社会创造应有的价值,是高校教师应为之长期努力的目标。相对于专业的音乐学院来说,综合类大学音乐学院毕业生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本文着重对综合类大学音乐学院的民族器乐教学展开探讨。
一、综合类大学音乐学院表演专业教学现状
(一)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20世纪末开始,各大高校积极扩招,综合类大学音乐学院也是如此。这让很多孩子因此有了学上,但同时伴随的问题也接踵而至。尤其是艺术类的考生,艺考仿佛变成高考的捷径,很多考生在高中时期发觉文化成绩跟不上,从而转战艺考。这让很多家长在很长一段时间对艺术生有很大的偏见,觉得文化不好了就去学艺术,由于专业音乐学院相对门槛高,这部分考生大多瞄准综合类大学的音乐学院,使得很多综合类大学音乐学院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招生的品质严重参差不齐。近年来,音乐学院尤其是国内顶尖的几所音乐学院的招生都是过剩的状态,绝大部分音乐学院有自己的一套招生标准,需要通过校考方可录取。考试的难度每所音乐学院也不尽相同。像中央音乐学院的专业考试在几所高校的招生考试中属难度较高的,初试、复试的曲目均为规定曲目二选一,而且每年的规定曲目也都有所变化,这就意味着需要备考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必须储备相当的曲目量才有报考的可能。而且曲目考察得也是非常全面,兼具技巧性与音乐性,这就将小时候以爱好培养,高中发现文化跟不上想走捷径,死抠一首曲子的考生排除在外,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音乐学院的招生质量。除此之外,入学考试还会有视唱练耳与试奏,乐谱均为五线谱,这就要求考生具备相当的音乐基础知识,有良好的乐感和扎实的五线谱视唱、试奏的功底,如若从未接受过五线谱学习,只靠突击是不可能完成的。相比之下,综合类大学音乐学院的招生标准就低了很多,大部分学校是以省统考的专业成绩为准,文化课过了本省艺术线,以专业课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有少数双一流高校仍设置校考,但考试难度比专业音乐学院要低很多,一般一到两首自选曲目就能完成报考。综合类音乐学院对于民乐表演专业的报考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音乐学专业,另一种是音乐表演专业。音乐学相对要求更高,报考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在省统考的时候除了主科及音乐基础理论的考试外,需同时加试副项,而报考音乐表演专业的考生,则只需完成音乐基础理论及主科的考试即可。并且一般省统考的前几名都会去报考专业的音乐学院,因此相对于专业音乐学院来讲,综合类大学音乐学院在招生的品质上就会降低很多。招到好的学苗只能靠捡漏,导致每年招收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这就对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二)师资不足导致教学质量不受保障
综合类大学音乐学院严重存在师资不足的情况。在专业院团还未改企,教师行业不被重视的那些年,大批优秀的音乐学院毕业生涌入专业院团,对舞台满怀憧憬。后随着专业院团改制,教师待遇的提高,高校教师成为了很多毕业生的优选岗位。但受编制限制,除了像钢琴这样的热门专业,其他器乐表演专业在理想的情况下是一个专业配一名教师,有很多综合类大学甚至没有民族器乐专职教师,靠外聘教师来维持专业教学,一部分外聘教师水平难以保证。加之新老更替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新鲜血液地注入,专业教学就很难向前发展。长此以往,就容易导致教学松散、不规范状态。
(三)缺乏适应学情的教学体系
“高等师范院校(含设有音乐教育学科的其他学校)音乐专业的教学改革,近多年来一直未曾停止。这些改革多是在各自院校中分散进行、或单科进行的,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展,但影响有限。”[2]随着一代代演奏家和教育家们的不断积累与沉淀,民族器乐的教学已趋于规范。但是民族器乐的教学具有其特殊性,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我国民族器乐的传承,主要靠的是口传心授,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后随着西方音乐体系的引进,才逐渐打破这种单一的格局。近年来,专业的音乐学院已有比较完备的教学体系,但综合类音乐学院的学情不同,不能完全照搬。另外,音乐学院的毕业生有一部分进入了高校做老师,一部分进入了当地的乐团或是歌舞团,成为了独奏演员,还有一部分毕业后考入当地中小学成为了音乐教师。然而综合类大学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成为独奏演员的凤毛麟角,多数时候还是服务于基层音乐教育,因此在培养模式上就不能完全照搬专门的音乐学院,一定要有综合类大学的培养特色,建立一套适应学情的教学体系。
二、优化课程体系,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复兴,传统民族器乐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越来越多的中小学选择民族器乐作为校本课建设,建立起了民乐团,随之而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招收民族器乐教师。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民族器乐教师对于中小学的招聘尤其具有竞争力,这就对高校的人才输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是作为高校教师为之努力的目标。
(一)专业课教学:合理制定教学大纲,兼顾不同层次学生
由于大多数综合类音乐学院没有自主招生权利,学生的水平往往参差不齐,相差甚远。因此在制定专业课程培养方案时既要照顾到程度较低的同学,又不能限制基础好的同学。大一到大四每个学期都有学习的侧重点,例如大一第一学期侧重基本功的训练,绝大多数学生入学前并没有经过系统规范的基本功训练,因此入学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带学生整理基本功的练习。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基础和特点,在教学设计中合理设计,对症下药。由于很多基本功训练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例如吹管乐的气息。因此第一学期基本功的训练意在教给学生练习的正确方法和理念,使学生在今后的练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余的几个学期分别设置不同风格流派的曲目,每个风格流派分层次设置曲目库,由浅入深分别设置初级、中级、高级曲目库,教师与学生共同定位所处级别,并在相应级别曲目库中自选曲目。每个流派由教师确定着重细致处理一到两首曲目,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分析总结此流派共通的风格性技巧,有能力的同学可在中高级同风格曲目中广泛浏览,自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二)重奏课:培养学生相互配合的能力,强化对音准与节奏的意识
合奏课是高校器乐教学必不可少的课程。中国的传统民族器乐曲大多来源于当地的民歌、戏曲,很多时候演奏相对自由,这也是我国民族音乐的一大魅力。但是,如果过于个性化的演奏用于合奏就会显现出很多问题,例如相对复杂的节奏型对不上,或是装饰音的处理不一致,这都会让音乐听起来很不协调,合奏课的设置能极大程度地改善此类问题。另外,民族器乐的演奏与教学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就是音准。像是竹笛教学,绝大多数业内外人士都有这样一个误解,认为笛子每个音都有相对的指法,只要按对孔就能出对音,却不知笛子的音准跟弦乐一样同样要靠耳朵听,要有专门的音准训练,同一个音不同的流速、不同的角度最多可以相差到二百个音分,因此越是看似容易的问题越容易被忽略。如果不单独进行音准训练,在合奏里面的音效就会显得很乱。在合奏课之前,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自己吹得是准的,在对过调音器之后,大家才意识到音准存在严重问题。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唱的准跟吹的准是两码事,但是能唱准的同学经过训练绝大部分能吹准。有很多同学唱的时候没问题,但是一吹就跑调,尤其笛子里面很多指法都是半孔音,需要手指、风门、气息共同控制。这时候耳朵对于音准的辨别力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光靠手指肌肉的记忆是不可能每次都吹到准的。要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内心听觉,内心听觉是一种旋律想象认知能力,在音符还没有出来之前在心里已经有对音高、节奏、音色的定位,这样才能将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其相互联通。建议合奏课上尽量选用五线谱。传统民乐曲大多使用简谱,因此学习民乐的学生多数对于五线谱还是比较生疏的,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专业作曲家参与到民族器乐的写作,全都使用五线谱制谱,简谱对于很多专业作曲家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因此五线谱的识谱能力是必备的。培养学生快速读谱能力,看到谱子能迅速反应用什么调的指法来演奏,这对将来参加乐团的排练也是极其有帮助的。学习五线谱不光是为了跟时代接轨,五线谱记谱有简谱无法替代的优势,根据个人演奏经验,五线谱的音高位置一目了然,尤其在演奏快速十六分音符的时候,看大概的位置就能反映出音高走向,相对于简谱更直接。
(三)器乐教学法:为考取教师资格证提前作准备
器乐教学法应视为综合类大学音乐学院的一门特色课程,前文提到综合类大学音乐学院的学生在招生时与专门的音乐学院在专业性上有很大差距,专业院团还是倾向于招聘专门音乐学院毕业的学生。那么如何找到综合大学音乐学院学生的优势,就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传统文化逐步得到复兴,传统民族器乐也日益受到中小学的青睐,近年来,各个中小学相继建起民乐团,对民乐教师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多。因此从事基础音乐工作的高素质民乐教师就是我们培养的主要方向。器乐教学法这门课程不单要教会学生如何学,更要教学生如何教。教与学是相长的过程,懂得怎样教才能更好地学。器乐教学法的课程设置可灵活多变,可以小组观摩的形式,一人讲,多人听,能互相给出建议互相借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写教案到完成知识点的讲授由学生自行完成,这个过程是对学生的一个很好的历练,一个学期下来会发现学生讲课明显变得自如,思路也会逐渐变得清晰。最后的教学反思环节效果也会出人预料的好,学生通过对其他同学授课提出问题,反观自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法课前几节课可能教师发挥的作用比较大,久而久之学生们理清了思路,教师只需适时的引导即可。实践证明,上过教法课的同学在考取教师资格证的时候更具优势,仪态端庄、语言流畅、思路清晰是做教师的必备条件,而这些能力在经过器乐教学法课程的锻炼后便能轻松获得。
(四)第二乐器:多一项技能,多一份竞争力
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简单掌握一门与主专业相近的第二门乐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作为中小学招聘民乐教师,极少数每个乐件的教师都配备齐全。如若我们培养的教师既精通本专业,又对本专业相近的乐器有基本演奏能力,那一定是招聘单位的不二选择。因此,假如竹笛专业的学生本科四年另选一种民族吹管乐器为第二专业,古筝专业的学生选择琵琶为第二乐器,扬琴专业的学生选打击乐为第二乐器……经过四年的学习,等到毕业时学生的第二专业应该会有不小的成绩。同时,也更适应当下招聘单位对一专多能人才的需求。
(五)艺术实践:不仅能直观的检验教学成果,更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门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门课程,若专业课程是知识的汲取,那艺术实践则是教学活动的延伸与提高。由教师把关,不同专业的学生可随意搭配,表演形式不限,最终排演可呈现在舞台上的成熟节目。每学期一次艺术实践音乐会,从排练到汇报演出,都由学生为主导进行,每个节目配备一名指导老师。经过几年的锻炼,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学生们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已经具备可以独立策划、组织一台音乐会的能力,这对于即将应聘工作的毕业生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舞台实践是教学成果的重要检验标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演出实践中,在丰富的舞台实践中逐步提高心理素质,舞台表演水平。另外,艺术实践课对学生表演专业方面的锻炼仅仅是一小部分,对于综合能力的培养更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替代的,包括对节目的组织安排,整场节目的音响平衡,以及曲目顺序设计,剧务安排等一系列活动都是对学生很好地锻炼。
三、结语
民族器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综合类院校的民族器乐教师,弘扬和发展传统音乐文化,培养对民乐发展有益的人才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使走向社会的每位毕业生都能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注释:
[1]王耀华.20世纪中国高等院校传统音乐教学的回顾及其展望[J].中国音乐,2000(01):7.
[2]王安国.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04):11.
作者:孙晶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