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间器乐文化发展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间器乐文化发展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间器乐文化发展探讨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鄂尔多斯蒙古族器乐演奏文化融合和体现了鄂尔多斯蒙古族人民的智慧与情感。本文通过分析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器乐文化,展开其相应的几点思考,以使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器乐得到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器乐文化;民间器乐;鄂尔多斯

“乃日”鄂尔多斯蒙古族器乐文化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独奏乐与合奏乐文化组成。其中,独奏乐有四胡、蒙古筝、笛子和三弦等乐器;合奏乐由扬琴、笛子、四胡、三弦、蒙古筝等乐器合奏而成。不管是合奏乐还是独奏乐,都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这一传统器乐文化的重视、保护、认识和宣传,结合时代特色,让鄂尔多斯蒙古族器乐文化在二十一世纪再上一个发展台阶。

一、鄂尔多斯蒙古族独奏乐文化

据出土文物和有关资料记载,在鄂尔多斯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的匈奴人就喜欢音乐,有胡茄等乐器。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记载了马尾类乐器在鄂尔多斯蒙古族中的流传,在当时,鞑靼族群中流行一种乐器,这种乐器是一种二弦琴。胡琴的琴颈是卷颈,二弦乐器,但是后来在明代,胡琴由二弦变成了四弦,可以在包头美岱召大殿中看到此乐器的演奏场面。蒙古族的四胡,也就是以前说的胡琴,对鄂尔多斯独奏乐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乐器真正流传在鄂尔多斯蒙古族之前,是在明末清初,直至现在,也是鄂尔多斯非常具有民族代表性的独奏乐器之一。在鄂尔多斯蒙古族独奏乐演奏时,比较常用的乐器还有蒙古筝、三弦等。蒙古筝,蒙古语发音“yatug”即雅托嘎,它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和鄂尔多斯地区。这是鄂尔多斯较早的民间乐器,广泛流传于乌审旗、鄂托克旗一带。鄂尔多斯的蒙古筝风格曲中,有许多独奏代表曲目,这些曲调清脆空灵,都体现了鄂尔多斯蒙古族人民对于家乡的热爱与思念之情。在鄂尔多斯草原至今还保留着祭祀成吉思汗的十二支古老筝曲。鄂尔多斯蒙古族三弦也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乐器。它的音色明亮、优美动听,是草原牧民们在劳动闲暇之余、大小型活动中、亲朋相聚等场合中较多演奏的乐器。现如今,蒙古族人们在家庭聚会、婚宴、寿宴、升学宴等场合中,也会经常拿起三弦弹奏。蒙古三弦从外形上看,与汉族地区流传的三弦基本相似,但在功能上却有所区别。此外,还有笛子、扬琴等乐器也深受鄂尔多斯地区人民的喜爱。鄂尔多斯大多数农牧民家中都有四胡、三弦、蒙古筝、笛子、扬琴等乐器。有些家中农牧民们一人都会弹奏多种乐器,既会弹奏、也会演唱。大多都是鄂尔多斯民歌,使这一地区民歌器乐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空闲时间家人团聚、朋友相见时,都能随手操起乐器奏起来、唱起来,正所谓歌海之乡。

二、鄂尔多斯蒙古族合奏乐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草原各个地区的人民各自形成了自己的合奏乐体系。蒙古族传统器乐合奏称为蒙古族丝竹乐,并根据地域划分为鄂尔多斯丝竹乐、锡林郭勒丝竹乐、和科尔沁丝竹乐三种形式。鄂尔多斯丝竹乐在伊克昭乌审旗、鄂托克旗一带流行。这种合奏乐融合了当地的民族歌曲的特色,在演奏时,除了演奏器乐曲外,较多演奏的是鄂尔多斯民歌。鄂尔多斯蒙古族的合奏乐一方面是与草原传统乐器发展而来,另一方面融合了中原地区的乐器文化。就大型器乐合奏而言,元朝时期较为发达,在宫廷或王府中是其表演的场所。有相关资料记载,在草原的夜晚上,蒙古族人民生起篝火,将四胡、三弦、笛子、扬琴等乐器合奏为演唱民歌者伴奏,大家一起载歌载舞,这就是有名的鄂尔多斯“乃日”音乐。而其中最具传统特色的合奏乐“民乐四大件”组合,是鄂尔多斯“乃日”音乐中器乐合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鄂尔多斯器乐合奏就具有了鄂尔多斯蒙古族自己的地域演奏色彩,虽然这种合奏乐比较具有本土性,但是具有较高演奏技艺的民间乐手却很多,甚至随处可以找到。举例来说,鄂尔多斯蒙古族有一首极具特色的音乐作品《沙浴》,出自民族舞蹈剧《鄂尔多斯婚礼》,在表演过程中,虽然看到只有几件乐器在伴奏,并且音乐的结构也很简单,但是,舞蹈和音乐的融合造成的氛围,使人们能够切身体会到姑娘在要出嫁时的那种内心的不舍。音乐在场景中具有渲染气氛的作用,在音乐的潜移默化、逐渐渗入的过程中,展现一幅生动的画卷。

三、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器乐文化的发展与探讨

(一)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播

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器乐文化是蒙古族音乐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不管是哪种音乐形式,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与融合。它们所具有的文化影响力、艺术表现力和原生文化价值都是无可替代的。但是,目前的研究中并没有对这方面的器乐文化开展系统的、整体的研究,大多数人对这方面的认识还存在很多不足,这种文化的魅力在现在社会应该通过多种形式有一个整体、系统的传播。

(二)继承传统

艺术家对于艺术的传承作用是普通人无法替代的。有能力的演奏艺术家通过演奏乐器的方式,能实现让观众在欣赏音乐时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并能领悟到这种艺术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这种艺术独特的魅力。在20世纪时,就有了色拉西、孙良、钢铁等一批极具艺术表演力和感染力的演奏家。但是,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培养新一代的演奏艺术家,特别是借助当下发达的科技手段,与其他领域融合,使鄂尔多斯蒙古族器乐演奏文化同时具有传统性和时代性两个特色。相关部门要重视传统音乐的保护。鄂尔多斯蒙古族器乐演奏文化在融入现代艺术色彩的时候,也要注意对传统器乐色彩的保护,而不是失去原来的民族特色。相关的音乐研究者和作曲家首先挖掘器乐文化所具有的民族色彩和素材,以其为主,向外扩展融合。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作出迎合当下大众审美品味的作品。

(三)发扬传承

要重视对鄂尔多斯蒙古族器乐演奏文化的宣传。鄂尔多斯音乐文化近些年虽然得到了一些普及,人们对于这种文化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笔者在调研中,采访到鄂尔多斯鄂托克旗的一所鄂尔多斯“乃日”传习所。该传习所由自治区级鄂尔多斯“乃日”代表性传承人芒来巴特儿艺人所建,正式成立时间为2018年9月29日,传习所由大小两个蒙古包组成,分别由鄂托克旗民族宗教事务局少数民族文化发展项目和鄂托克旗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文化户建设项目扶持所建。该传习所以传承鄂尔多斯“乃日”为己任,弘扬鄂尔多斯民族民间文化为宗旨,通过“师徒帮带”“面对面授课”“微课授课”等方式教授鄂尔多斯民歌弹唱、民间三弦、鄂尔多斯四大乐器、大琴等民乐民歌的民间技法。诸如此类的文化宣传地应大力的发扬,使鄂尔多斯蒙古族器乐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四)开拓创新

在当地艺术高校中开设传统器乐演奏课程。新生代力量才是传承这一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柱力量,作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们对于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器乐文化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因此,相关部门要着力开设传统器乐演奏课程,不仅从意识上提高人们对传统器乐的认识度,而且将新生代力量作为传统器乐文化与时代接轨的渠道,通过新生代的发展将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器乐文化带出去。

四、结语

传统文化就像一条河流,这条河要源远流长,就需要人们世世代代能够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器乐文化经过了漫漫历史长河进程中发展、演变,融合了过去和现代人民的智慧与精神财富。鄂尔多斯蒙古族人民在音乐中表达了他们对于生活的热情、对于草原的热爱,人们通过音乐可以体会到蒙古族人们敦厚的品质、草原的广袤和游牧民族生活的自由。然而,随着现代演奏技艺的流行,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器乐演奏文化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强对这一传统文化的重视、宣传、保护,让它得到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恩和.漫谈蒙古族器乐现状与传承[J].北方音乐,2020(03):21-22.

[2]崔健.蒙古族传统民族民间器乐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J].北方音乐,2016,36(01):20.

[3]尹丹.蒙古族器乐现状与传承[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09):27-29.

[4]苏雅汗.试论马头琴及其音乐与蒙古族草原文化[J].高考(综合版),2015(04):159.

[5]岳莹莹.初探蒙古族的音乐文化[J].音乐时空,2014(15):115.

作者:毕力格图 单位: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