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扬琴器乐曲天山诗画风格及演奏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扬琴器乐曲天山诗画风格及演奏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扬琴器乐曲天山诗画风格及演奏浅析

摘要:《天山诗画》是扬琴独奏曲,独特的乐曲风格,不仅给人带来强烈的听觉震撼,而且还能够通过音乐来了解其中所描写的旖旎风光以及风土人情。文章选择《天山诗画》作为研究的对象,从乐曲本身的风格、演奏技法等方面进行探索,同时分别选择节奏、力度、速度三个维度,进一步分析该首乐曲的风格,结合乐曲当中的不同部分,针对其演奏技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天山诗画》;风格;演奏技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提升,音乐作为放松心情的一种有效方式,备受人们青睐。《天山诗画》以自身独特的乐曲风格,获得了国内外听众的共同喜爱,更是成为了扬琴艺术演出当中的必选曲目。观众可以通过乐曲来感受其中旋律的变化,生动的,优美的,舒缓的,热情的,每一种变化都给予人不同的感受,跟随着旋律的转变,感受到乐曲当中所传递出来的大起大落之感,不仅能够引发听者的共鸣,同时也能够让人产生意犹未尽之感。

一、扬琴简介

扬琴是我国民族乐器当中的典型代表,隶属于击弦乐器,从诞生到现在,扬琴已经走过了400多年的历史,同时也为我国的音乐创作留下了无数的瑰宝。通过对扬琴发展的历史研究可以发现,明末时期,我国与西夏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经济和文化往来为当时的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扬琴便是在此背景之下,由波斯传入我国,独特的演奏形式,优美的旋律,让扬琴得到了观众的喜爱,随之逐渐在国内流行起来。相较于其他的击弦乐器,扬琴的音色清亮圆润,特色鲜明,慢奏像是玉珠一般滚滚而落,快奏像是流水一般长流不断,轻奏犹如春风拂过耳边带来声声呢喃,强奏时拥有着极强的表现能力,犹如万马奔腾在眼前。伴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扬琴诞生了多种多样的演奏形式,合奏、伴奏、独奏等,为我国的民族音乐表演注入了新的血液。

二、扬琴器乐曲天山诗画》简介

《天山诗画》是非常典型的扬琴独奏曲,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黄河先生有感于天山的优美环境,灵感迸发之下创作了该首乐曲。结合该乐曲的旋律内容可以发现,整首曲子采取扬琴独奏的形式,将扬琴的音乐效果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同时也在乐器的演奏过程当中,将音乐和情景进行了相互的融合,不仅能够通过弹奏来调动人们的情绪,同时也可以给予听众良好的联想体验,跌宕起伏的乐曲变化背后是对天山景色的赞叹和感慨。20世纪80年代,受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国乐器创作进入了大胆前卫的时期,相较于之前的作曲风格来看,80年代的乐器创作往往能够引领着时代的潮流,同时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思考中国民族乐器演奏的更多可能性,通过音乐和情景之间的相互结合,进一步探索中国民族器乐的深层次内涵,希望通过民族乐器来彰显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特点,所以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在乐曲创作之时进行了大胆创新,不仅强化了民族乐器的运用,同时也将西方的作曲技巧融入其中,让中国器乐的表演拥有了无限的可能。黄河先生便是在此背景之下创作了《天山诗画》,不仅选择了扬琴这一种独特的乐曲演奏形式,同时也将西方钢琴的演奏技法融入其中,乐曲节奏鲜明,拥有很强的流动感,同时也透露出浓烈的民族特色,特点鲜明。

三、《天山诗画》的风格

《天山诗画》拥有非常鲜明的风格特点,通过对整首乐曲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将其风格特点分为节奏、力度、速度三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节奏多变

首先歌曲的节奏节拍非常多变,虽然其中大多采取4/4和3/4的节拍,但是同样也有5/4、2/4以及3/4等不同的节拍,不同的节拍让乐曲的变化更加丰富,同时节奏也更加的灵动。通过对慢板部分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虽然这一段旋律相对较为自由,但是在多变的节拍当中,仍然围绕着核心的节奏在进行,主拍的带动让乐曲变得更加的流畅,同时也不会显得杂乱,既能够感受到旋律的随意自由,也能够感受到主节奏的带动,好像有人在引领着人们去感受天山朦胧壮阔的景色。节奏是对情感内容的一种有效体现,通过拍子的变化能够演奏出不同的节奏,引导人们加强对乐曲内容的感知,甚至能够将听觉认知上升到其感性认知,这也让乐曲的形象变得更加的丰富,让听者一听难忘。《天山诗画》节奏变化是非常大的,首先快板部分采用交替牌子,这段当中虽然沿袭着核心节奏在进行,但是同样也穿插着2/4和5/4拍,这也让乐曲的演奏变得更加的丰富。例如,首先使用低音G来表示特有鼓点音型,然后采用四度双音模仿手鼓节奏,这种节奏的变化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乐曲当中所传递出来的欢快和浓郁的新疆特色,能够让人们仅通过乐曲的演奏来感受到新疆人民热情好客,载歌载舞的场景。

(二)力度反差大

通过对于力度角度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力度记号在乐曲当中得到了广泛地运用,而且不同力度之间的强弱对比给人的感受也非常强烈,全曲从最弱的ppp到最强的ff,力度之间的跨度非常大,强弱之间的对比同样也能够让曲子的情感表达变得更加的明显,而且不同的力度变化让曲子的细腻质感油然而生,同时听者在聆听的过程当中也可以根据力度将场景和意境相互融合,拥有更加立体多变的感受。乐句力度的呈现往往是通过乐段以及乐句来进行对比呈现的,让乐曲拥有了非常独特的音色,通过对整首乐曲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乐曲具有非常大的反差风格,这也让曲子的律动感变得非常强。乐曲与乐曲之间的强烈对比,同样也能够让人有着非常直观的感受,慢板部分虽然力度较弱,但是随着乐曲的进行,乐曲的力度也在不断地增强,到了第二小节之后又开始逐步降低,然后又开始随之上升,随着乐曲力度高低起伏的变化,听者能够感受到演奏小高潮的到来,然后力度就开始减弱,进入复调。

(三)速度对比强

在音乐演奏当中,速度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速度的变化,能够让人们了解到乐曲情绪的改变,如果乐曲演奏过程当中的速度变化较大,那么大多情况下,乐曲的情感都是比较激动的,相反,作品在悲伤情绪表达的过程当中,速度都是较为缓慢的,通过速度的处理,能够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情感的变化。结合《天山诗画》乐曲的演奏可以发现,它的速度对比是较为强烈的,这也表明乐曲所表达的情绪波动较大,而且快板和慢板之间的转变相对较多,能够让人们一听就能够感觉到乐曲情感的跌宕起伏。对于任何乐曲来说速度的变化都是非常关键的,能够让人们在速度的变化当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一般情况下慢板能够营造出忧伤、柔美的情感效果,而相比较而言,快板的作用则是能够表达出强烈且欢快的情感。《天山诗画》的演奏中,将慢板和快板相互结合,让情感的变化更能够给人以震撼之感,同时也能够在旋律的变化当中感觉到力量的积蓄、释放和爆发。

四、《天山诗画》的演奏技法分析

《天山诗画》全曲可以分为五个部分,为了更好地了解乐曲当中的演奏技法,下面将从不同的部分对其进行分析。

(一)引子部分的演奏技法

乐曲开头引子的部分非常的大气,与天山壮丽的景色相互对应,这也让乐曲一开始就表现出一种自由且翱翔的感觉。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当中需要高度重视演奏力度的问题,要充分发挥出扬琴的特色音色,同时也需要放松手腕和手臂,保持两只手的平衡感,不能出现突兀的情况,所以在练习的过程当中需要保持乐曲的圆润之感以及线条之感,不能出现断节、漏音等情况。引子部分让人们如临其境,将天山的风光一览无余,所以在演奏过程当中,需要将天山风光的自然之感充分体现出来,让人们能够通过乐曲感受到天山风光的辽阔以及壮美。演奏过程当中演奏者应该松弛手臂和手腕,有效地控制好演奏的节奏,尤其是在引子部分的最后分句,则需要用稍快的单音动作来进行演奏,这种方法能够避免演奏产生突兀之感,凸显出每组音符的独立。

(二)主题慢板部分的演奏技法

通过对慢板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将其分为主题部分,华彩部分以及最后简短的连接部分,三个部分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递进的。首先主题部分是采用一段轮音的技法,整体的节奏较为舒缓,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天山的朦胧之美,同时在旋律当中融入了浓郁的新疆民族特色。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当中必须高度重视力度的变化问题,力度的细微变化都会影响此次演奏的流动性,当然通过合理的力度变化,也能够让音乐的流动性和动感性更加的强烈,能够引导听众去感受天山朦胧的意境。轮音时,演奏者身体前倾,带动手臂移动,能够使轮音更加的连贯流畅。通过对主题部分后半部轮音的分析,可以发现主要是取上手交替的方法,主旋律集中在左手上,右手需要配合左手的旋律动作,这一点与钢琴的演奏技法是相似的,所以左右手在练习的过程当中需要相互配合,但是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重视右手的技巧运用,右手需要保持稳定,在平常的练习过程当中,可以将双手声部进行分开练习,当双手都能够达到稳定状态的时候,再促进两者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不断地练习对演奏过程当中的力度进行处理,让旋律能够更加的自由随意,让听众能够在演奏的过程当中,感受到天山万物的自由和辽阔。最后一小节需要向华彩部分进行过渡,所以为了更好地配合此次过渡的需要,必须加强整体的力度完成衔接。通过对主题慢板部分节奏技巧的分析,可以发现该部分主要可以分为轮音技法和交替单音技法两个组成部分。首先可以将其分为两段,第一段给听众整体的直观印象,所以集中融入了浓浓的新疆风情,从低音到高音,再从高音到低音,让人们能够感受到整体浓郁的风情。第二段的演奏技巧与钢琴演奏手法是相对类似的,主旋律掌握在左手上,而右手对其进行辅助,音乐的跌宕起伏之感与延绵舒缓的旋律相互结合,让观众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力量。所以在第一段的前半部分需要加大音点力度,通过密集的音点力度,让画面拥有错落之感,后半部分则需要通过双手轮音来渲染景色的美丽。第二段左手的旋律连贯性非常重要,而右手则需对其进行和声附着,随着快慢起伏的变化来更好的呈现出音乐的主题。第3句的演奏则需要与华彩部分相连接,所以此时演奏者应该身体前倾,手臂轻松抬起和落下,提高演奏的连续性。

(三)华彩部分的演奏技法

通过对华彩部分的分析,可以发现该部分的演奏整体较为自由,这也就决定着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更加的热烈。为了更好地呈现出华彩部分的演奏效果,首先使用了三连音的八度声音,其中含有重音记号,所以需要通过较强的力度来不断地保持动作的干净有力,因此就对于演奏者的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力度的熟练掌握,音色之间的相互统一。双音之后需要通过三十二分音符的双手进行交替演奏,这个时候的演奏速度是相当之快的,所以更需要保证音的发声清晰准确。在该部分演奏的过程当中要保持愉悦轻松的氛围,所以在练习过程当中可以首先了解乐曲的旋律以及演奏的重点,同时结合自身的理解进行自由表现,凸显出此部分的自由主题。最后六小节从D调转调进入A大调,节拍同样也发生了变化,整体的情绪从高昂逐渐的走向缓和,这也是为了引出下一个部分做好情绪的过渡。华彩部分自由性相对较高,能够通过自由创作来表达演奏者强烈的情感愿望,所以在演奏的过程当中,需要通过连续快速的演奏来进行情感释放。这也就决定了华彩部分是乐曲当中最难的地方,只有不断地练习,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够对这一阶段的力度速度进行熟练运用,达到得心应手的效果。华彩部分首先使用了f的力度进行演奏,整体由慢到快。进入到后半部分之后,演奏者需要进一步调整演奏技巧,可以采取左右手交替演奏或是双跳奏法,保证每一个音符的清晰匀称。当然在这一过程当中,同样也需要注意处理八度齐竹接单音,要保持音符之间的顺畅性,所以在这一部分演奏时需要将演奏者的情感释放出来,尤其是在双手使用的时候,必须保持放松来提高音乐的整体表现力。

(四)快板部分的演奏技法

快板部分的演奏大多是为了适应更加激烈的情节,但是在《天山诗画》中情感固然激烈,但同样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层次变化。所以在演奏的过程当中,演奏者需要对其进行整体性的把握,首先自己需要了解不同层次的情绪变化,然后再用娴熟的演奏技巧将其表达出来。第一段通过扬琴对新疆民族乐器手鼓进行了模拟,此时不仅需要把握扬琴的演奏技巧,同时也需要了解手鼓的鼓点节奏,在稳定节奏的前提之下,对鼓点节奏进行有效的调控,实现重音的有效分配。虽然在旋律当中同样也有非常明确的强弱对比,想要实现强弱变化的连贯,就必须注意乐曲的细节,通过多听多练来更好地实现自身演奏技巧的进步。第二段的主旋律集中在左手上,右手需要对其进行和声配合,两者之间的主次需要明确,而且这一阶段的速度整体不变,为了保持速度的稳定,演奏者需要加强手指的捻托以及手腕的变化。最后一层是为了将热烈的氛围推向顶点,所以力度的变化非常明显,通过一点点的变化来实现分层的递进之感,演奏过程当中,首先可以以手腕作为支点,通过上下摆动的幅度来实现力度的增加,提高演奏的流畅性。快板部分让节奏更加的鲜明,展现了乐曲当中热闹欢快的场景,这也是对于情感的一种有效表达,所以演奏者首先需要认识到乐曲整体的逻辑概况,对整体和局部进行有效的把握,凸显出曲目当中的新疆特色。通过对该部分的分析,可以将其进行分层处理,第一层模仿了新疆手鼓的声音,手鼓具有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能够让听众感受到欢快舞蹈的场景。第二层则需要让情感更加的激烈,引出此次的高潮部分。当然在演奏的过程当中,同样也对演奏者的乐句旋律以及力度掌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结合乐曲需求对相关因素进行调节来更好的凸显乐曲所表达的情景。此外,快板部分的力度变化非常重要,所以演奏者需要通过娴熟的技巧来实现力度的自然变化,由于该部分情感较为强烈,所以在弹奏的过程当中,需要演奏者对双手弹奏的节奏进行控制,强化重音,让双手和腕臂协调配合。

(五)再现部分的演奏技法

最后一部分对慢慢地轮音进行了再现,该部分的演奏技法是为了服务于场景的呈现,其目的是为了描写热闹欢快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的场景,让人和景两者之间得到有效的融合和升华。所以乐曲整体逐渐平静,像是流水进入了平原,曲子如河水般缓缓地流动,给人予以无限的遐想。在细节处理的过程当中,需要注重整体的力度,通过弱音慢慢地弱下去,一直到整个乐曲的结束。所以相比较而言,这一部分对于演奏者的轮音技巧有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需要保持身体的轻松,把握演奏的力度,将音乐缓缓地演奏出来,表明乐句已经走向了结尾,但是又能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这一部分的主题是为了凸显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也是对乐曲进行的情感升华,所以此次主要采取连续轮音演奏为主,一句要比一句弱,通过舒缓安静的演奏来对歌曲的情感进行升华,让人与画面相互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

五、结语

《天山诗画》的乐曲编排具有非常浓郁的新疆特色,在乐曲聆听的过程当中,听众不仅能够感受到天山壮丽、旖旎的风光,同时也能够通过欢快的乐曲感受新疆人民的热情,真正做到了人与意境之间的深层次融合。值得注意的是,该乐曲在演奏的过程当中,不仅对于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演奏者用心去感受乐曲当中所传递出来的情感和意境,只有多听多看多练习,才能够在演奏的过程当中将曲子的意境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来。相较于其他的扬琴器乐曲而言,《天山诗画》自由的部分相对较多,这也就给演奏者更多地发挥空间,能够结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对其进行处理,每一个人的演奏都能够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伴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精神享受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在乐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仅仅需要强调技法的娴熟,同时也需要将自己的情感和理解融入到乐曲当中,让演奏者在学习和演奏过程当中不断的激发审美意趣,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综上所述,《天山诗画》拥有独特的艺术演奏风格,通过演奏者娴熟的演奏技巧,使听众能够感受到天山秀丽的风景以及当地人民载歌载舞热情好客的热闹情景,乐曲和画面的相互结合能够发挥出更加深层次的天人合一思想。因此演奏者在演奏之时,需要充分掌握好演奏技巧,提高演奏过程当中的音乐表现力,同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生活经验去琢磨和分析演奏的形式,进一步提升乐曲的演奏效果,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乐曲所传递出来的情感。所以演奏者不仅需要拥有娴熟的技巧,同时也要将自己的丰富的感情融入其中,跟随着乐曲不同部分的旋律变化,采用不同的技法对全首乐曲进行诠释,不断地提高乐曲演奏的表现力,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天山诗画》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刘乔宇.内蒙古地区扬琴演奏技法特征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1年.

[2]刘梦云.扬琴重奏演奏艺术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0年.

[3]吴世玉.扬琴演奏技法的创新思考[J].参花(上),2018(07):133.

[4]徐艺芳.论扬琴制音器的运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12):36.

[5]杨佳.扬琴中国化研究[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6年.

[6]木其乐.探析扬琴在奈日勒演奏中的技巧应用[J].内蒙古艺术,2012(01):11-13.

作者:沈思文 单位:宁波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