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族音乐艺术助推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族音乐艺术助推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族音乐艺术助推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被弱化的趋势,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价值与西方现代功利主义价值在大学生心目中出现了失衡的现象。为此,高等教育要充分发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主阵地的作用,弘扬我国传统民族音乐艺术,让青年学子们走近、认识、了解和“仰望”我们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文化,提升大学生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树立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自信;大学生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艺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创造,是中华民族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音乐体系和文化宝藏。高等教育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大学生是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群体,也是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因此,高校要大力弘扬我国传统民族音乐艺术,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教化与认识功能,让青年学子们走近、认识、了解和“仰望”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籍此,在提升大学生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的同时,增强大学生民族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助推文化自信。

一、民族音乐艺术与文化自信之内在联系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对自身民族文化阵地的忠诚坚守,对自身文化发展前景的美好期待。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更因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如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1]音乐作为文化建设中最鲜活生动的艺术表达形式,对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荀子在其《荀子•乐论》中论述:“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西汉公孙尼所著《乐记》系统阐述了音乐之社会功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纵横西周的礼、乐、射、御、书、数之“六艺”教育,儒家琴、祺、书、画兼具的人才观,为国家培养了无数即可“达者兼济天下”,也可“隐者独善其身”之栋梁之材。一首好的音乐,可以活跃一方文化,鼓舞人心士气,能对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产生深远的影响。美国音乐教育家查尔斯•西格说:“一个国家的音乐教育的核心基础就是那个国家的民间音乐”。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就提出“作为中国人,不提倡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不行的,人家会说是卖国。”他强调“我们要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他特别批评那些数典忘祖而“言必称希腊”的人,要求人们“不仅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明天”,这些论述直至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源于中华民族所蕴含的强大文化基因,蕴含着“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的爱国情操,“天下大同”的人类情怀,“修齐治平”的心性修养,“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民惟邦本”的政治理念,“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和合万邦”的美好理想等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这些理念历久弥新,在不断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与当代文化相适应,展现出巨大的文化光辉,焕发出强大的文化生命力。正因为有着如此强大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能够在世界文化激荡和世界民族先进之林中充满坚定的文化自信。

二、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问题之分析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普遍偏低

如今,伴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领域的深刻变革,我国社会正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也冲击着年轻大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2015年6月,共青团中央主办的第12届“挑战杯”《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程度问卷调查的调查报告》中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存在诸多问题。第一,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普遍偏低。无论是四大名著、古典诗词,还是民间音乐与舞蹈、民间戏曲、曲艺,亦或是中国绘画、书法、篆刻等艺术,真正懂欣赏、会品读的人越来越少;第二,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程度参次不齐。文科大学生对古典名著的掌握程度只有39%,理工科大学生对古典名著的掌握程度是42%,而艺术类学生的掌握程度几乎为零;第三,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表示对传统文化类选修课“有点兴趣”和“看情况再说”的人数最多,而明确表示“有兴趣”和“肯定会去”的学生只占少数;第四,大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途径单一,主动接触的人很少,大多数学生是被动的在课堂上、书本中才得以接受传统文化。

(二)对我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知之甚少

当代国内大众的音乐生活被各种“欧美风”“拉丁风”“日系”“韩流”所包围,流行“歌王”“天后”成为学生们崇拜的偶像。以高校音乐教学为例,在课程设置方面,“欧洲音乐中心论”历来是大学音乐教育的主流观念,西方音乐理论和键盘类技能技巧成为教学重点及时髦的追求,而民族音乐至今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教学中所占课时比例非常有限,导致学生对民族音乐不甚了解,即便是音乐专业的学生对民族音乐也是浅尝辄止。许多学生虽唱着民族歌曲,却对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略知皮毛,演奏着民族乐器,对民族器乐的发展演变却是一知半解;提起音乐家必言贝多芬、莫扎特,却鲜少提及聂耳、冼星海;对西方的交响曲、奏鸣曲如数家珍,但却很少关注我国民间山歌、曲艺;熟悉西方巴洛克、古典主义音乐,但对我国民族音乐史却是闪烁其词、隐晦不明。如果我们高等教育培养出的学生认为山歌原始,戏曲难听,曲艺老土,这些错误的认知势必造成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漠视和排斥,产生妄自菲薄的民族虚无主义。而这些学生将来也必然会培养出不了解、不热爱民族音乐的学生。如此恶性循环,文化自知的缺失,直接导致整个社会、尤其是青少年文化自信的缺失。

(三)受西方外来文化艺术的影响至深

在全球化背景下,受西方国家的主观舆论宣传影响,许多大学生对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盲目跟风认同,甚至认为“美国的空气都是甜的。”在西方文化商业化的运作下,整个社会对文化的功利倾向也愈加明显。许多大学生片面认为传统文化赶不上时代的潮流,也不能带来实惠利益,“言必称希腊”。大学生的音乐生活也被“欧美风”“拉丁风”“日系”“韩流”所左右,我们中华传统的音乐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侵蚀。年轻人越来越不清楚何为忠孝仁义,不明白何为信礼智勇,不了解三皇五帝的传说佳话,忘记了秦皇汉武壮志雄伟的大开发,遗失了孔孟之道的儒家风范精华,冷却了中华传统节日团圆祥和的文化基因,甚至都模糊了中华象形方块字的正确写法……传统文化的群体记忆变得越来越模糊,年轻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情结在逐渐淡化,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更是日趋在冷却。

三、民族音乐艺术助推大学生文化自信

(一)民族音乐提升大学生文化自知

文化的自信,首先来源于对文化的自知。文化自知是一种必须具备的“自知之明”,即明白自己文化的起源、形成过程、特色和发展趋向等,礼敬自豪地对待优秀传统文化,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民间音乐极富地域特色。蜚声海内外的广东音乐、粤剧、潮汕音乐、雷歌,海南黎族民间音乐、琼州涯歌、临高渔歌;陕西的秦腔、安塞腰鼓、信天游,甘肃的兰州鼓子、裕固族民歌、庆阳唢呐,青海花儿;东北二人转、“打十番”、秧歌;内蒙古长调、短调、呼麦;福建南音、锦歌,云南苗族、彝族、水族音乐,贵州侗族大歌、盘江小调;西藏的热巴、囊玛、弦子等,这些风格迥异的民间音乐,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微缩景观,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思想,是最能代表中国人情感和声音的文化形式。但令人遗憾的是,当代大学生对这些民族音乐瑰宝缺知之甚少,甚至是毫无兴趣。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正如美国音乐教育家雷默所言:“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是“使一个民族能最深层地感受自己”的重要方面,因为“通过一个民族的音乐,我们可以感受一个民族的文化进而加以了解;反之,透过一个民族的文化,我们才可能真正地体验一个民族的音乐并从整体上来认识它。”[3]高校应重视民族音乐艺术教育,充分发挥音乐“日学而不察,日用而不觉”之内在力量,通过演唱、演奏、聆听、欣赏等活动,给学生创造了解、认识民族音乐的平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即培养学生认识民族音乐之魅力,理解民族音乐之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地位和历史价值,同时也“春风化雨”般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增强对中华民族的独特品质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学会“仰望”自己的文化,提升对本民族的文化自知能力。

(二)民族音乐增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民族的音乐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往往就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和思想,是这个民族智慧的发源地。”[4]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反映着这个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和精神诉求,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只有得到更好的延续,才能维持一个民族的稳定性。在当下,民族音乐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意义,它既是国家的象征,也是友谊的桥梁,更是增进世界人民相互了解的共同语言。“中国民族音乐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和丰富的样态,承载着温良淳厚的中华民风,寄托着儒家人本精神、中庸之道,音乐中渗透出一种区别于其他国度的人文精神。”[5]我国哲学大师张岱年先生曾说:“一个对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知之甚少的人,在精神上便缺乏一种归属感;一个对自己的传统不懂得继承发扬的民族,便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一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是“国家兴亡之学,民族盛衰之学”,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中民族音乐的教育,让大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及人文素养。只有在观念上认同中华文化,强化民族意识,才能自觉追随民族文化精神,重振文化自信,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感情和自豪感,增强复兴中华文化的责任感,守住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三)民族音乐增强大学生对民族文化发展前景的高度自信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6]20世纪初,音乐家王光祈曾提出“登昆仑之巅,吹黄钟之律,让国人固有的音乐血液能再次沸腾”的美好憧憬。莘莘学子们必须认识到“世界不会因为你和他一样而认同你,却可能因为你和他不同而接受你。”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中华文化基因,从古圣先贤的音乐名篇名作中汲取人文精华、挖掘思想价值,以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胸怀,大力弘扬民族音乐艺术,让文化自信知于心、践于行,才能让中国民族音乐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引以为傲的符号,让我们的民族音乐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熠熠生辉!这是社会的需要,时代的需要,更是实现我们音乐“中国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2).

[2]西安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准确把握坚定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意义[N].西安日报,2016-12-05(1).

[3]林军.二十一世纪音乐教育面临的挑战[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专集,1998(163).

[4]张天彤.论高师民族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4(4):59.

[5]陈新凤.民族文化自信助推音乐“中国梦”[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6].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

作者:赵少英 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中歌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