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族音乐是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途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族音乐是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途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族音乐是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途径

摘要: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三千多年的音乐史,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应该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充分认识到用好的音乐素材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我国民歌民乐的不同风格、不同特点,感受民族音乐艺术和传统文化的魅力,是增强大学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民族音乐;大学生;自豪感

世界上任何一种有价值的文化,从来都不仅仅只在自己的国家起作用。文化的价值既有它自己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同时,也有全人类的普遍性和共性,所以说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大学的真正精神体现在人文。大学有了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就有了人性关怀,才能真正把自己未来的理想、梦想用在有益于自己、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社会的事业当中。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之林中一棵古老而长青的参天大树,是中国华夏子孙的骄傲。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的构成元素。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时候,就创造了礼乐制度。孟子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仁,是儒家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仁言”不如仁声,就是好的话不如好的声音入人心之深,一首好的乐曲、一首好的歌曲要比一篇文章、一场报告更能起作用。当代大学生在“双创”中,应该在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开创现代优秀文化的同时,用民族优秀音乐来提升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

(一)古代时期

中国音乐历史正式的文字记载始于周代。世传俞伯牙弹琴,樵夫钟子期二者遇到知音的故事即始于此时。秦、汉二朝时期时开始出现“乐府”。汉代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西域诸国的歌曲以开始逐渐传入内地,这时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性乐器古琴、琵琶、竖笛、尺八、筚篥、古筝等乐器趋于成熟。隋、唐时期的七步乐、九部乐中的西凉(今甘肃)乐、龟兹(今库车)乐在中国古代时期很重要,唐代的乐队中的琵琶是主要乐器之一(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都有记载)。宋、金、元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市民音乐的勃兴为重要标志。晚清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曲调构成的皮黄腔,在湖北等长江流域形成的汉剧和安徽的徽剧进京演出,在同光年间初步形成了京剧。

(二)近代时期

中国近代新音乐的崛起,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只有半个世纪的时间。1838到1903年天主教、基督教在国内兴起,西方传教士赴华数量不断增加,中国的民间音乐家受西方音乐的影响,也开始为中国乐器的现代音乐作品创作、演奏,逐渐发展创造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以作曲家萧友梅、沈心工、刘天华、赵元任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音乐人开始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如《良宵》《叫我如何不想他》等相继问世。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约翰•施特劳斯、柴可夫斯基等欧洲大师的作品逐步进入一些沿海城市和大城市,在当时的音乐厅和收音机里非常流行。20世纪的中国音乐和其他外来文化一样,已经无可避免地卷入了世界音乐的潮流。

(三)现代时期

新中国成立之后,大量的革命歌曲和电影歌曲成为流行歌曲,中国音乐家也尝试用西方的乐器方法写作具有中国风味的音乐,如比较成功的有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陈刚、何占豪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李焕之的交响乐《春节序曲》、吕其明的《红旗颂》、郑路、马洪业的《北京喜讯到边寨》等。中国音乐是在保持民族传统和自身特色的基础上与西方音乐接轨的,国家先后创立了九大音乐学院,各省基本上都以师范院校为主,有了自己的民族音乐教育基地,现已逐步形成了中国民族音乐发展体系,为现代中国艺术教育和培育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民族音乐的学习途径

选择优秀民族音乐、感受民族声音。首先,可选择一些当下流行歌手演唱民歌做导入。如文章演唱的《我爱你中国》、孙楠的《五星红旗》、韩磊的《向天再借五百年》等等用这一类民族元素和流行元素相结合的正能量歌曲,拉近了学生和民歌之间的距离,激起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其次,用《茉莉花》《掀起你的盖头来》等优美抒情、独具民族特色的旋律引起学生对民歌的浓厚兴趣。再次,还可以用戏曲如《赵氏孤儿》《杨门女将》《铡美案》《十五贯》等等,潜移默化地把中国人的价值观植身于大学生灵魂当中,培养有情操、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的当代大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身边的可用资源,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入手,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例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经典,可以先用音乐开始,把中国民间《梁山北与祝英台》的民间故事相结合,把十八相送、抗婚、化蝶等用音乐语音和小提琴与交响乐的协奏完美结合讲给学生。这样要比简单地说教效果要好。体验民族乐器。用常见的二胡、古筝、琵琶、笛子等,在课堂上可以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民族乐器的构造,看看乐器的制作材料,听听它们的特有音色,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试着吹奏一下,比如,竹笛、葫芦丝、巴乌等乐器是用竹子做的;马头琴、二胡、小提琴的弓子是用马尾做的等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我们民族乐器,逐步提高学生内涵素质。

三、本土音乐对当代大学生的作用

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音乐是文化的有机载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与我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同中华文明一道成长、壮大,已经成为中国人民、海外华侨对祖国文化的深深情怀。它伴随着我国传统道德、礼仪、善恶、美丑在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各种人群发挥着它应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是先天自带的,是通过不同时期的学习经验逐步形成的。大学生的审美与理解在大学期间,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有义务、有责任对当今大学生的审美做出应有的贡献。通过音乐提升大学生审美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人类在没有语言以前就用音乐开始传递信息了,音乐是世界上唯一不用翻译的语言。每一首乐曲给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有什么素质的人对音乐就有什么样的理解。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每一个人都会打上自己时代的烙印,有什么样的时代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今天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时代必然造就伟大的民族。当代大学生处在这样一个祖国发展的最好时期,应该打破近百年来我国受屈辱的历史观,树立现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音乐教育不仅能够使大学生们学会演奏乐器、欣赏和演唱歌曲,而且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开拓思维空间、提高记忆里、发挥创造了、加强团队凝聚力都有一定帮助和作用,它不受条件限制,各个年级、班级、不同民族、不同群体都可以开展,简便、易懂、几乎是零成本。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用我国的民族音乐来提高当今大学生民族自豪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途径

作者:杨志强 杨帆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