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族音乐传播载体的发展与创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音乐传播是一项带有社会性的活动,媒介的发展推动了音乐传播的进步。就民族音乐来说,在不同阶段民族音乐历经了以口传教授为载体的传播,以文字图谱为载体的传播,以广播、电视为载体的影像传播,以新媒体为载体的传播。就当前民族音乐传播载体的发展来看,要从旅游传播载体和教育传播载体入手实现民族音乐传播载体的创新,进而使得民族音乐在更加范围下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民族音乐;传播载体;创新发展
数千年的历史发展造就了底蕴深厚的文化艺术,民族音乐是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艺术形式之一,经过了数千年的传播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娱乐和享受。伴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民族音乐的传播载体也持续处于变化当中,民族音乐载体的发展与创新也处于蓬勃发展的态势,传统载体之丰富大大提升了民族音乐的传播效果,为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
一、音乐传播
自从音乐出现起音乐传播就是一种强烈的社会性文化传播行为,只有音乐传播行为的存在能够展现音乐的真实存在。音乐传播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祭祀活动中音乐的运用与传播是基于社会信仰下所进行的;生产活动中音乐的运用与传播是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娱乐活动中音乐的运用与传播是社会生活、沟通交往的重要手段,在一系列社会性的传播活动中必然会产生音乐。这些带有社会性的音乐生产是一种音乐传播,声音是音乐重要的在外表现,音乐是通过声音的形式传播的[1]。声音传播的目的就是要让人能够听见,能够感受,能够理解。在最初的原始音乐传播中不论是自身传播、人际传播还是组织传播,都能够充分展现音乐的社会性。人们哼唱着音乐就是在朝向其周边的空间进行音乐传播,音乐的信息由其进入另一个人或群体当中,这就是音乐以及音乐传播的存在,可以看出音乐的存在与音乐的传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音乐文化中传播媒介的出现代表着音乐传播管理的开始。乐谱是音乐传播过程中最初的媒介。乐谱的出现和存在使得音乐作品再也不会犹如断线的风筝消失的五音无踪。在音乐传播中与乐谱的媒介传播功能接近,但更具技术含量、更直观的传播媒介唱片出现后开始了对音乐传播的第二轮管理。人们能够对声音进行存储、管理、传播。在乐谱、唱片等媒介发展的环境下,一系列新的音乐传播方式持续出现,例如广播传播、电视传播、视频传播等媒介进一步推动了音乐传播的发展。
二、民族音乐传播载体的发展
民族音乐是民歌、民间器乐、民家戏曲等众多类型民间音乐文化形式构成的,与西方音乐体系存在显著差异的传统文化艺术。在封建社会环境中民族音乐在民间、宫廷、文人墨客等社会圈中生存发展,不仅如此在封建社会时期我国民族音乐还曾经在全球范围内为音乐文化交流做出过巨大的贡献[2]。尤其在我国封建社会经济鼎盛的繁荣时期以及文化高度开放的隋唐年间,民族音乐经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从亚洲传往全球各个国家,民族音乐达到了空前的传播程度。可以看出,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凭借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深厚的底蕴成为了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然而从当前民族音乐的发展来看,由于我国近现代音乐受到了西方音乐文化的巨大冲击,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已经逐渐处于边缘化状态,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是多元化的,其中民族音乐传播载体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广义的角度分析,传播就是人类之间情感交流的形式与过程,传播研究人与人、人与群体、人与组织利用符号,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形式来进行情感、信息、思想的传递、反馈,并且在这一基础上形成人际关系与人群关系的学科。民族传统音乐是多种文化类别中一种抽象程度较高、关系较为复杂、内容较为丰富的精神文化事象。从民族传统音乐自身存在的自发性、演奏的实用性、群体性等情况来看,是一种能够在传播过程中生存、发展、改善的艺术形式。在民族音乐传播过程中传播的媒介被认为是最为关键的环节。第一,以口传教授为载体的传播。口传教授的民间传播是民族音乐传播最初的基本载体,是最为简单的传播方式,主要集中为家庭传播、宗教传播以及师徒传播。口传教授的传播方式是最传统、最原始的传统方式,将声音和空气作为媒介,传播与被传播者之间能够形成最为直接的情感交流。内容更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华民族音乐就是通过一批又一批的民间艺人直接口传教授得以发展进步的,时至今日这种口传教授的民族音乐传播方式仍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口传教授传播方式的传播载体就是声音和话语,但是这种传播载体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缺陷,传播随意性明显,难以长期稳定,传播过程十分缓慢。在现代化社会环境中要进一步传播民族音乐,塑造民族音乐品牌,仅仅依靠传统的口传教授的传播方式是远远不够的。第二,以文字图谱为载体的传播。以文字图谱为载体进行民族音乐的传播是指运用无声的文字、符号、图形等来记录音乐,并且使得其能够完整保存、完整流传的传播方式。自从人类开始使用符号、文字、图案起,以文字图谱作为音乐传播载体的传播形式就开始广泛流传。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与生产力的发展,记录、传播民族音乐的各种载体也在不断的丰富、完善[3]。例如,运用十分广泛的五线谱、简谱都在民族音乐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乐谱符号并不是音乐自身,仅仅知识特定的符号记录,要使得记录的乐谱变为音乐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工作。因此,在民族音乐传播过程中将文字、符号、图形作为载体的传播形式亦不是最佳方式。第三,以广播、电视为载体的影像传播。伴随着现代技术等级进步与发展,各类视听设备日益普及发展,人们可以在所需的时候听到来自全球各地的各种音乐,利用先进的影像传播与视听设备可以将民间采集的民族音乐录制成为唱片发行销售;还可以请民族音乐继承人、乐师等在录音棚中录音留下珍贵的民族音乐资料;也可以邀请民族音乐传承人走进电视为群众表演珍贵的民族音乐节目,以传播民族音乐。现代化的影像技术是民族音乐传播的重要载体,相对口传教授与乐谱记载来说可以形成较大的传播效应。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各类音乐的渠道逐渐增加,喜爱民族音乐、热衷民族音乐的人群越来越小,使得很多宝贵的民族音乐逐渐消失。第四,以新媒体为载体的传播。21世纪是新媒体时代,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了类型多样的媒介,民族音乐传播的载体也变得更加丰富。民族音乐网站、网络观看民族音乐视频等等都是新媒体环境下民族音乐的传播形式。数字新媒体技术还能够打造民族音乐演出的综合型舞台,利用虚拟视觉技术、3D虚拟技术等来提升民族音乐演出的舞台效果。让观众在观看民族音乐演出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投入。
三、民族音乐传播载体的创新
在现代社会环境下民族音乐传播载体类型丰富多样,在民族音乐传播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种类民族音乐的特点与优势,有选择性的创新民族音乐传播载体。
(一)旅游传播载体
民族音乐与旅游活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旅游活动的开展中民族音乐的融合可以进一步突出旅游活动的地域特色,开展合理的旅游开发,同时还能够大范围的传播民族音乐,让更多的人接触到民族音乐。首先,挖掘民族音乐文化,设计旅游民族音乐。不同地域环境下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各不相同,民族地区可以组织著名的歌曲创作者针对当地旅游资源进行民族音乐创作,充分收集民间音乐素材进行音乐创作,设计出与当地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相互辉映的民族音乐作品,让游客前来旅游的过程中可以在欣赏景色、感受人文的过程中聆听民族音乐,接触民族音乐,通过民族音乐了解旅游资源的内涵。同时,还可以在民族音乐的发源、传唱地区举办具有民族特色的的音乐旅游节或音乐赛事,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赏景色、聆听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背后的文化故事。例如,景点民族音乐《茉莉花》就充分利用了旅游作为载体进行传播。在安徽六合歌曲《茉莉花》传唱的地区之一举办了“茉莉花节”,吸引了三十余万游客前来游玩;同时六合还举办了“茉莉花节”,民族音乐《茉莉花》的采集地金牛湖风景区接待了7万余游客,不仅仅带动了旅游景区的人气,同时还让更多的人接触《茉莉花》,了解《茉莉花》,喜爱《茉莉花》[4]。可以看出,将旅游作为民族音乐的传播载体不仅仅能够有力推动当地旅游行业的发展,还能够让更多的人在旅游的过程中接触民族音乐。
(二)教育传播载体
中国音乐的进步与发展是以民族音乐为基础的,大力宣传中国民族音乐,是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音乐的关键环节。在民族音乐传播的过程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载体。将教育进作为载体进行民族音乐传播是一种范围广、效果佳的传播方式。当民族音乐处于跨地域传播的过程中由于生存的地理环境与文化背景出现了变化,则难以引起音乐共鸣,传播难度相应增加。而以教育为载体的民族音乐传播则可以跨地区,甚至跨国际的传播。音乐教师要肩负起传播民族音乐的重任,对民族音乐形成全面的认识,在日常音乐教习过程中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思维与乐感,让学生能够在音乐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民族音乐[5]。教师还可以选择与民族音乐紧密结合的现代流行音乐来进行教学,以吸引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更为重要的是要优化音乐教育内容,进一步推动民族音乐教材建设。音乐教育要冲破传统理念下的“西方音乐中心理论”,加快民族音乐教材建设,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融合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将藏族、苗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歌曲,京剧、粤语、豫剧等戏曲融入到音乐教材中,让学生能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把握民族音乐精髓,以新的理念为民族音乐的传播带来更多的力量。
四、结语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是我国艺术领域的重要构成部分。当前在全球环境下各个种类的音乐百花齐放,民族音乐伴随着传播载体的变化与传播方式的创新也逐渐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传播载体的变化使得民族音乐的传播变得更加便捷,更加高效,让民族音乐被更多人了解接受,也被更多人认同喜爱。
[参考文献]
[1]莫锦鸿.论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手段[J].丝路视野,2017,11:60-61.
[2]刘舒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创新[J].音乐创作,2017,12:167-169.
[3]吴丹.以电视传媒为载体的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研究[J].音乐创作,2014,08:153-154.
[4]张怡.少数民族音乐的钢琴化实践探索—基于少数民族音乐发展视角[J].贵州民族研究,2015,02:84-87.
[5]王蓉芳,唐寅玲.论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文化功能—以湘西自治州为例[J].商情,2010,15:162.
作者:索小玉 单位:滁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