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代创作筝曲中古筝和民族音乐的融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古筝属于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也代表了中国音乐文化,古筝最早出现在中原地区,代表流派有山东流派、潮州流派、河南流派、客家流派等等。从目前来看,古筝音乐分成传统与创作两种,筝曲创作过程中,可以将古筝与民族音乐相结合,促使文化和文化有效结合,进而实现古筝与民族音乐的碰撞。本文对不同阶段民族音乐和古筝融合特点作了分析,提出现代创作中古筝和民族音乐融合对策,为促进古筝创作和民族音乐之间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现代创作;古筝;民族音乐;特点;背景;对策
中国古筝艺术历史比较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根据《史记》记载,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出现了弹筝活动的相关文献。长期来看,古筝艺术成为了汉文化重要代表,经历了漫长的中华民族文化大融合,古筝艺术传播同世界各地的民间艺术相结合,逐步构建极具有代表性流派,比如山东流派、浙江流派、河南流派、客家流派以及潮州流派等。中国的地域较为广袤,各个地域方言习俗以及音乐舞蹈方面也存在差异,每个流派古筝艺术都体现出鲜明特色,北方的筝曲大多比较激昂与高亢,南方流派则更加清丽婉转,众多流派构建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古筝艺术,也代表了汉民族的音乐文化。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古筝演奏家以及作曲家创作中寻求新声音,渐渐涉及祖国边境,深入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兄弟姐妹通过音乐来记录美好生活,同时应用到古筝曲内,出现了大批的优秀筝曲,诸如《瑶族舞曲》、《春到拉萨》、《苗岭的早晨》、《箜篌引》等,民族音乐体现在古筝独奏曲内,在当代古筝艺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中国古筝艺术重要瑰宝。
一、不同阶段民族音乐和古筝融合特点
(一)地域性向泛地域性
早期民族音乐题材所创作筝曲主要呈现原汁原味,突出地域性,体现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民族风情。曲子标题指向性也非常明确,像《侗族舞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伊犁河畔》、《瑶族舞曲》,欣赏者结合曲名就能够判断乐曲风格。作曲家创作过程中追求完整音乐的原本风貌,无论旋律上还是乐曲意境,听众期望能够更加直观体味乐曲内民族音乐特色,强化演奏技巧,进而对民族音乐进行模仿。早期民族音乐和古筝相结合促使听众能够聆听音乐,进而联想少数民族地貌风景以及生活场景。还有一些古筝曲目具有非常强的故事性以及地域性,像《草原英雄小姐妹》就选择了浓烈蒙古音调,音乐高亢辽阔,展现大草原蓝天白云。在同名电影中,通过主题旋律能够想象活泼可爱姐妹形象,古筝奏响仿佛带来狂风暴雨,音乐进入到了紧张气氛。通过一拍一重音来均匀节奏,体现草原小姐妹不惧暴风英勇无畏精神。紧张音乐结束之后,通过广阔广板促使之前草原小姐妹形象更加的光辉。此外,《金色的太阳》、《春到拉萨》都是借助两次不同旋律风格体现农奴受到压迫同解放后截然不同状态,通过载歌载舞体现藏族人民的狂欢场景。
(二)歌唱旋律发展的西洋化以及多元化
早期筝曲创作题材大多是从民族音乐民歌民调或者是流传较广少数民族的音调创作歌曲。乐曲旋律结合原有的音乐材料,结合变奏,实现旋律歌唱性。到了五十年代末期,史兆元《春到拉萨》中最为重要标准就是旋律美。早期古筝演奏家、古筝教师的筝曲创作就具有这个特点,同时演奏技法方面尽可能满足旋律歌唱性,通过摇指对歌唱进行模仿,追求旋律美感和旋律流畅。乐曲旋律呈现出非常浓郁民族特色。从情感角度来看,该时期筝曲和其他音乐作品类似,特别是民族音乐,大多是歌颂赞美情绪。到了八十年代,专业作曲家开始创作民族题材的筝曲,将民族音乐和古筝相结合,演奏家为主要创作群体,听众更容易接受这些民乐作品,可听性比较强,但是创作技法以及结构布局方面却比较保守。专业性作曲家少数民族题材的古筝曲创作方面创新,打破了传统五声旋律,融合了西方音乐中人工调式定向、多节拍节奏、多音响色彩、丰富和声织体以及曲式结构多样性等等,乐曲旋律方面也并不是非常清晰,很多音乐用了特殊音效模仿打击乐,促使筝曲和民族音乐相结合,作品具有多元性。此时的筝曲应用西方音乐创作手法,作曲家们将古筝和民族音乐相融合同时还具有西洋化特色。从曲名上来看,作曲家将古筝和民族音乐融合也呈现出西洋化,诸如原来西方器乐形式,像幻想曲、随想曲,甚至非常多乐曲直接套用西方音乐词汇。随着古筝乐曲不断发展,民族音乐题材古筝曲目也呈现出多样化、西洋化。
二、古筝和民族音乐融合时代背景
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古筝创作经历了民间创作、专业创作、专业作曲家几个发展阶段,古筝和民族音乐融合最早歌曲是来自民族管弦乐的合奏曲《瑶族舞曲》,但是纯创作民族音乐的数量却是非常少。从主观角度来看,古筝和民族音乐融合仍然以传统的筝曲作为主流,实现仍然非常艰难。古筝的右手弹弦左手做韵对传统演奏带来了非常大的问题,那么就需要研究如何将左右从筝曲演奏中解放出来。传统筝曲内,摇指使用比较少,大多是选择大摇,不仅时间短,密度也不够,歌唱性并不强。创作乐曲需要坚持美感,大家才能够接受旋律歌唱性,这也是目前思考并且期望解决问题。选择创作材料方面,通过古筝和民族音乐相结合,将关注点集中在选择主题方面。筝曲创作不应该拘泥于同一个主题,还需要注意副旋律,在结构上包含前奏、慢板和快板,保证筝曲的生命力同时还需要保证其适用于古筝演奏,通过开展大量搜集工作来创造更多优质筝曲作品。此外,政府重视古筝和民族音乐融合,促使听众能够将乐曲和社会背景相结合,逐渐提升古筝的社会影响力。三、现代创作筝曲中古筝和民族音乐融合
(一)中原文化同周边文化交融
古筝已经产生了2000多年,民间流传范围比较大。到了近现代,汉民族乐器成为了代表性乐器。汉民族历史实际上就是民族融合史,经过中国几千年发展,朝代的更迭以及分分合合,中原地区民族文化之间虽然存在着一定地域差别,但是文化之间却可以相互渗透。学者根据调查,秦地(现陕西地区)最早出现古筝,经历了人口迁徙以及战争等原因,古筝渐渐的流向其他地区,同时也构建了代表性的古筝流派。古筝流派结合各地古筝的音乐表现所体现不同风格进行判定。各地古筝音乐演奏技法以及旋律风格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随着中原古筝和当地民间音乐之间有效结合构建契合当地人审美古筝音乐风格。流派和流派之间,由于南北之间文化差别促使众多筝派分成南北两种风格。相对于南方筝派,北方筝派风格更加粗狂、更加奔放,南方筝派则更加秀丽、更加柔美,考虑到地域、文化等方面交融,同区域各个流派风格基础较为类似。例如,南方筝曲存在着异名同调原则与同名异调原则。所谓异名同调是同曲调由于流传地区差异沿用了不同名称。同名异调则是指一首乐曲具有相同曲名,骨干音也是相同,不同流派变奏过程以及扩缩过程通过不同手法变化,构建新旋律,形成不同风格。
(二)民族音乐体现汉族和少数民族间融合
从历史角度来看,古筝艺术的流派比较多,中原地区筝曲呈现繁荣景象。历史上对古筝和民族音乐融合的记录比较少。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没有出现古筝演奏活动。新中国成立之前,国家文化建设逐渐发展促使古筝艺术进入到生机勃勃景象,同时大量搜集整理失传传统乐曲,新创作筝曲也逐渐出现。从教育角度来看,古筝教学转变传统口传心授教学方式,逐渐开展专业化音乐教学,从民间演奏逐渐成为专业舞台的演奏,促使更多人了解以及喜爱古筝,这就使得古筝群众基础更加广阔,古筝队伍逐渐壮大,并为兼容其他文化提供可能。国家增加了民族团结的宣传,各个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交流愈发频繁,在客观上更多了解少数民族。从音乐角度来看,艺术家们怀揣民族自豪感,将古筝与民族音乐相结合,改编创作成为音乐剧、器乐等多种艺术形式。
(三)古筝、民族音乐和西洋音乐相融合
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古筝艺术家创作过程中将西方音乐的元素融入到了古筝音乐内,例如,乐曲结构借鉴西方音乐内“慢、快、慢”或者是“快、慢、快”的三段体结构方式。在古筝演奏过程中,大多是习惯右手弹音与左手做韵的单声旋律演奏方式,乐曲内加入了伴奏或者是副旋律。随着信息发展多元化,民族音乐元素在海量信息中获得青睐。古筝作曲家创作目标指向了民族音乐,为了民族乐器创作,为了寻求民族音乐元素创作。作曲家经过尝试和努力,优秀民族音乐渐渐呈献给世人,古筝曲从最早定弦逐渐发展到内部结构、内部技法以及内部语汇,最终呈现出西化,但是骨子中却呈现出中国风,属于中西方之间文化结合的产物,代表了新时代中国艺术家的审美新追求。
四、结语
从筝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筝文化历史非常久,同中国古代的其他文化一样,早在几千年前,筝就已经传播到亚洲以及其他地区。不仅有中国筝,还有韩国筝、日本筝以及越南筝等等。从近些年来看,随着华人海外活动影响力的扩大,筝文化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不仅海外华人学习筝,很多外国人也加入到学习古筝队伍中。中国古筝一直演奏传统流派的曲目,中国第一个包含民族音乐元素筝曲是《春到拉萨》,到了《幻想曲》充满现代的幻想色彩,实现华美转身。从目前来看,古筝艺术家以及古筝作曲家一直坚持筝曲创作,少数民族也出现了专业古筝教师,开展古筝教育,民族音乐筝曲创造中所有风格占据一定比例。总之,古筝和民族音乐相融合提升了中华民族自豪感,也提升了筝曲创作多样性。
[参考文献]
[1]张丽娜.古筝协奏曲的和声技法研究—以四首古筝与钢琴协奏曲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张丽娜.现代创作筝曲中古筝与少数民族音乐融合现象之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
[3]贺岩雯.浅析中国古典乐器在流行音乐中的使用—以古筝为例[J].北方音乐,2016,23:143.
[4]贾建雯.以筝曲《云裳诉》为例浅谈古筝协奏曲的艺术特点[J].北方音乐,2017,01:54-55.
[5]刘幸幸.浅谈西南苗族音乐素材在古筝《幻想曲》中的运用[J].艺术品鉴,2014,11:21-22.
[6]李春颖.浅析历史感悟中的古筝艺术发展与融合—以《临安遗恨》为例[J].音乐时空,2015,20:50-51.
[7]葛雪婷,王嘉.晓光熹微雾色飘渺—古筝现代作品《晓雾》演奏浅析[J].艺海,2011,06:47-48.
[8]王安潮.现代语境下的筝曲音韵构造—王建民古筝音乐创作的技术与理念述评[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5,02:82-88.
[9]方雍洁,丁笑然.论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中的东西方音乐文化元素的融合[J].乐器,2015,07:32-35.
[10]李菲.明月红弦声停处别有深情几万重—浅析徐晓林古筝音乐创作特色[J].人民音乐,2015,04:21-22.
作者:张薇薇 单位:闽江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