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族院校软件工程国际化建设改革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结合民族高等教育和新工科建设要求,文章以民族院校软件工程国际化建设改革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新工科背景下办学理念、培育机制和政策制度等方面的机制改革。通过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引入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将教学与工程实践高度结合,探索适合民族院校发展的软件工程国际化建设途径。
关键词:新工科;民族院校;软件工程;国际化
一、存在问题与分析
通过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创建和增设软件工程专业,多年来国家一直积极引导开展软件工程专业建设和大力培养软件工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因受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等条件的约束,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落后,但对高素质软件人才的需求却更为紧迫。然而,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招生需占生源较高比例,因此招生录取只能实行弱筛选,而区域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生源个体差异性较大。同时,国内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目前仍普遍存在办学模式趋同、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2],如果生搬硬套,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影响,将影响民族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软件行业具有更新发展快和应用实践性强等特点,民院院校在理工科尤其工科教育上,普遍偏重基础理论的教学和培养方式,缺乏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导致理论教育和应用实践能力发展不协调[3],这些问题致使难以满足为少数民族地区和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素质软件行业人才的迫切需求。结合目前民族高等教育现状和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新工科建设为民院院校开展软件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4,5]。教育教学机制改革都应要以人才的培养为出发点,因此,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在新工科背景下民族院校开展软件工程国际化建设改革时,需要着重考虑以下三方面:1.适合民族院校的人才培养。针对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性,根据生源个体差异性构建适合各民族学生的软件工程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2.面向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紧跟软件行业发展,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对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与优化,实施多元化评价机制,推进新工科建设要求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3.具备新工科建设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将教学和工程实践高度结合,建立具备实践创新能力强的软件工程高素质人才培养机制。因此,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探索适合民族院校发展的软件工程国际化建设改革,将有力促进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二、改革措施与方案
结合民族高等教育和新工科建设要求,本文以民族院校软件工程国际化建设改革为研究对象。通过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引入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将教学与工程实践高度结合,本文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民族院校软件工程国际化建设在专业的办学理念、培育机制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及其相应方案。
(一)办学理念革新
通过引入国外先进教育理念,融合国际化优质教学资源,在扩大学校教育对外开放的同时,提高学校自身的办学能力和育人水平。作为软件工程国际化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要突破传统封闭的教育模式以适应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办学理念革新主要体现在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政策文件和管理落实、以及教学师资和资源配套方面理念革新。具体措施方案如下:1.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学校要高度重视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建设,成立由校领导、教务处、国际交流合作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组成的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主要职责,全局统筹规划,为教育教学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2.政策文件和管理落实。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开展专业国际化建设,在课程选修、学分学制和实践实训等方面出台相应政策,实现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与国际并轨符合软件行业发展,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管理细化落实相应政策文件。3.教学师资和资源配套。学校要大力投入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引进软件企业技术骨干做学生的企业导师。引入国外优秀教材等优质教育资源,适应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需要。建立创新创业和多层次学科竞赛锻炼机制,创建软件创新人才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软硬件开发实验环境和实践实训锻炼平台。
(二)培育机制改革
鉴于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性,民族院校在制定国际化培养方案时需着重考虑生源的个体差异性,这也是制约软件工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通过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采用国际化的培养方案、项目化的教学方式和一体化的协同育人等改革措施,将教学与工程实践高度结合,建立高效的教学运行及管理制度,推进软件工程专业在培养方案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培育机制改革。具体措施方案如下:1.国际化的培养方案。根据民族院校生源的实际情况和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紧跟软件行业发展,引入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对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整优化。以学生创新能力培育为核心,将教学与工程实践高度结合,推进适应民族院校软件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教学平台、课程体系和实践实训等教学环节建设,注重学生国际视野的拓宽和培养。2.项目化的教学方式。采用基于项目驱动的课堂理论教学与工程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行项目导师负责制。专业课引进优秀软件企业导师进行授课,根据国际软件行业发展趋势设置面向实践应用的项目设计,拓宽学生专业视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搭建项目开发、应用创新、实践实训等实践载体,并以开发的软件系统实际运行性能为考核目标,强化实践教学,着重提高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创新实践环节培养。3.一体化的协同育人。在培养方案中确立严格的实践实训制度,将课堂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实训紧密衔接。学生可自主选题参与软件公司企业导师指导的实践实训,并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具体软件实践项目。通过不断强化学生软件开发的实践锻炼,培养学生在企业具体软件开发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得学生能紧跟国内外软件产业最新技术发展动向,把握国际软件开发应用新趋势,全面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政策制度创新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新工科建设要求下,针对民族院校普遍生源质量有限和实践平台薄弱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外先进教育和管理理念,大力推进适合民族院校发展的培养制度、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为软件工程国际化建设提供保障。政策制度创新包含形成个性化培养制度、精细化的管理制度和科学化的评价制度。具体措施方案如下:1.包容性的培养制度。根据学生特点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指导学生选修专业课程。结合软件工程专业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突出培育过程实践环节比重。实行国际上弹性化的学分制度,学生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分和相关教学环节,符合毕业条件可准予提前毕业,突破刚性的教学管理运作机制。从学生兴趣、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考核考评等方面完善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制度,营造更具有包容性的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强高素质人才培育环境。2.多样性的管理制度。针对民族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需要对不同类型和学习程度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和实习实训制度,配备专职班主任和企业导师给学生学业帮助和指导。同时,结合软件工程更新发展快的特点,制定多渠道师资国际化建设管理制度,加强学科建设与国际接轨。制定激励性的学生奖惩管理机制,激发和挖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潜力,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3.兼容性的评价制度。软件工程国际化建设中人才培养在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机制和评价标准上都与其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差异,需要根据软件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特点建立与国际并轨的考核评价体系。结合传统的课程考核办法,制定具有兼容性的评价方案,依据学生课程和实践综合表现采用多种形式考核。如学生成绩可通过在课程实践项目中的表现获得而不仅是课程考试,也可用以考代修的形式通过相应专业考级或考证成绩获取相应学分,增加评分评价自主性,推进更为科学的课程评分和考核形式等评价制度改革。
三、中南民族大学改革实践与成效
中南民族大学以软件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开展软件工程国际化建设改革与实践。通过国际合作方式,我校成立“中美联合培养本硕连读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实验班”,与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拉克罗斯校区联合探索软件工程的专业建设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我校软件工程国际化建设改革实践过程中,其开展实施的关键在于制度要明确、体系要科学、条件要完备,具体做法表现为:1.出台明确的培养制度。学校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实验班相关政策的研究和制定,计算机科学学院设立相应工作组,负责实验班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和班级管理。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定期开例会,不断总结实验班办学经验,并以会议纪要文件的形式总结指导后续工作,这些为实验班教育教学实施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2.创建科学的培养体系。通过制定和实验班管理办法,就学生的选拔、录取、退出、缴费办法、学制与毕业要求、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学校对实验班培养方案、招生人数、管理机制、合作事项等问题与美方合作的大学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共同制定了具有国际化的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和学分对接等内容,并在合作过程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3.保障完备的培养条件。学校专门开设了软件创新人才实验室并配备了专用电脑供实验班学生使用,为学生提供软件开发所需的多种软硬件平台和环境。同时,学校相关学科的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料室等全面对实验班学生开放,建立了多家实践实习基地开展协同育人。截止到2018年,实验班毕业学生的出国深造率达到65.4%,近三年毕业生参加省部级及以上专业学科竞赛获奖率达61.4%,人才培养质量深受家长和社会好评。
四、结束语
本文以民族院校软件工程国际化建设改革为研究对象,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索新工科背景下适合民族院校发展的软件工程国际化建设改革途径。在我校改革实践中,通过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质教学资源,开展软件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国际化培养体系建设,提升学生专业核心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这为新工科背景下民院院校软件工程国际化建设起到一定示范推广作用。
参考文献:
[1]卢苇,蔡圆媛,邢薇薇.国际化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76-83.
[2]任荣,保文星,杨春野.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及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8):209-211.
作者:孙阳光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