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及教学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及教学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及教学思考

摘要:近几年来传统文化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内容之一,这使得蕴含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音乐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本文将从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现状及传承的现实意义、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策略剖析三方面展开分析,希望能为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中国民族音乐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学校音乐教育;音乐文化传承

文化作为国家和民族的立足之本,其内在的力量对整个社会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而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又以民族文化为根基,是从民族文化中发展而来。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漫长岁月进程中,各个民族的文化经历着发展、交融、碰撞及同化等过程,因而具有了不同于别国的多样性。在民族文化之中,民族音乐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延续性的重要内容,它可以深刻反映出一个民族历史、流变及发展的全部历程,同时也体现着一个民族内在的性格、情感与灵魂。因此,学习民族音乐对于研究我国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现状及传承的现实意义

在人类语言正式形成之前,音乐就成为了人类始祖们最重要的情感表达方式之一,他们或嘴里唱着朴白的歌曲表达着心中的情感、或用石块相互敲击发出声响来表达着内心的节奏、或用肢体动作配合牛尾等物做简单道具来模仿着日常耕作的生活场景,虽然这些都属于音乐的萌芽状态,但已经被我们的始祖先民们广泛地应用在了劳作、战争、狩猎和迁徙等各个生活场景之中,也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人类文化的进步,我国的民族音乐也越来越丰富多彩。那么,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现状如何?如何把这些民族的文化精髓更好地传承下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现状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是精神所在,而民族文化更是能够区别于其他国家文化的重要标志。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自然环境的改变及生产方式的进化等原因,传统的民族文化形态也会随之改变。特别是对于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而言,由于文化闭塞、交通不畅以及人才缺乏的原因而其造成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脱节,有些甚至已经是濒临灭绝。所以,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而言都刻不容缓。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民族音乐不仅蕴含着民族文化精髓,而且能深刻地反映出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受西方新音乐思潮的影响,具有新时代特点的现代音乐得到了迅速的传播,也被更多的年轻人所认同接受,这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民族音乐是深深地植根在民间沃土中,越偏远的山区、越贫瘠的土地越能唱出醉人的山歌小调,然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很多人由农村转入城市,改变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使得传统的民族文化和音乐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土壤,从而导致了传统文化的不断衰落。此外,民族音乐在年轻一代的传播中也遇到了相当的困难。究其缘由,一方面是因为新时期学生对于音乐审美的不同,年轻人会认为学习传统音乐代表意识落后,认为它缺乏时代特点而不愿意主动接触;另一方面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多以教师的理论讲授为主,因此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不能与教师进行很好的配合,所以,很多民族音乐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心无力,造成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二)民族音乐传承的现实意义

民族音乐不仅仅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瑰宝,同时也是诸如像历史学、社会学、地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重要的研究资料。它继承着民族文化中最为精华的部分,表现了对自然、历史、甚至世界的感悟,也是民族形态和民族灵魂的体现。因此,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及各学科的研究都有着深刻的意义。与此同时,民族音乐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也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它伴随了人民群众祖祖辈辈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及生产斗争,具有着重要的功能价值。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与传承,能够深刻地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背景、经济文化、自然环境及民风习俗,能够了解其相关的民族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也能够看到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真实状态。所以,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

(一)学校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

任何文化的传承都离不开教育,它不同于生物遗传的单一方式,这种教育的学习是多样化的,或家族教育、或师徒教育、或社会教育,在其中最有效、受众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还属学校教育,而其他的几种教育方式都存在不能程度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学校教育不仅教学内容具体丰富,而且教学目标明确,能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有规划、有目的地去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情操,也可以系统、规范地去组织民族音乐的教育活动。所以,在新时期中想让年轻人了解甚至掌握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必须改变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师徒传承或社会传承,要将其逐步融入到现代的教育体系之中,通过系统规划的教学,将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与丰富的音乐形式传递给学生。

(二)民族音乐文化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充实和深化

学校系统规范的学习能够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提供坚实保障,而民族音乐也为学校音乐教育的充实和深化做出贡献,二者互惠互利。中国的民族音乐涉及民间歌曲、民间戏曲、民间舞蹈、民族器乐以及民间曲艺五大内容,能够系统地学习民族音乐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拓宽文化视野,也能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因此,民族音乐教师作为教育的传播者,在教授学生的同时,也承载着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伟大使命。此外,民族音乐文化也会反作用于教学本身。它在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行以及提升其审美认知等方面占据着无可比拟的地位。所以,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把学校音乐教育和民族音乐很好地融合,既可以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民族音乐知识,也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我国不同民族在不同时期下的社会发展、人文背景以及相关的民族文化。

三、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策略剖析

我们都知道,中国民族音乐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如何更好地在学校中开展民族音乐教育、吸引学生们去关注和喜欢我国的民族音乐,笔者将以下四方面来进行剖析:

(一)民间歌舞

民间歌舞是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艺术形式。它产生于人民早期的劳动生产与社会实践,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虽然不能与专业的民间歌舞音乐相媲美,但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民间器乐、民间戏曲及民间曲艺一样,都具备了独特的民族性,共同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征及审美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各级政府及文化部门的重视,民间歌舞音乐的挖掘整理工作获得有效开展,也收集和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艺术成果。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善,民间歌舞音乐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百姓们改变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民间音乐也丧失了原有的创作源泉。民间歌舞音乐不同于专业音乐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的创作不受任何专业技法的限制,歌词随心所欲、曲调高亢跳跃、舞蹈动作潇洒自如。所以,我们在民间歌舞音乐的教授中,首先要引导学生们掌握这些民间音乐的创作特点、把握其中的文化精髓,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创作新民间歌曲的过程中,既不受传统技法的约束,保持浓郁的民族风格,同时也能够具有全新的时代气息。

(二)民间器乐

我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源远流长,以品种丰富、独具特色及自成体系闻名于世,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瑰宝。自古以来,聪慧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经过不断学习和创新,制作了种类丰富的乐器,并且在与外族文化进行交流时,还引进了大量的外来乐器,从而形成了我国独特的乐器文化发展史。所以,乐器既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也是各历史时期产生的带有音乐文化断层文化特征的淀积物。在新时期的高校音乐教育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大胆尝试西洋乐器与传统民族乐器的重组探索,创造一种既区别于我国传统器乐演奏,但又能和我国传统器乐风韵相联系的新艺术形式。同时,在创作技法上也可以学习借鉴西方优秀经验,吸引学生接触民间器乐的同时也创新发展了民族器乐。

(三)民间曲艺

说唱音乐是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由民间口头文学与歌唱表演艺术长期结合及演变而成,是说白、唱腔和表作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由于说唱音乐以叙事为主,同时涉及戏剧情节、角色装扮,所以又与戏曲音乐相似,所不同的是,它以第三人称的叙述居多,表演讲究写意性与模拟性。我国汉族地区的说唱音乐品种虽然多样,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型的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而如今许多传统的说唱艺术品种亦不如往日辉煌,有的甚至因为没有传承人而濒临灭绝。因此,想要在学校中传承这些民间技艺,势必要进行改革创新。传统意义上的曲艺内容多以大型的历史演义、民间传说或传奇故事为主,这些说唱曲本也是曲艺前辈们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值得我们认真研习。所以,我们想要传承发展曲艺音乐,想让新时代的年轻人融入这项艺术,就要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进行改革创新。例如使用固有的说唱格式来填入反映新时代大学生生活的新词,或者尝试在传统唱段的中间段落插入年轻人所熟悉和喜欢的流行音乐节奏来进行说唱,这样在保持原有音乐首尾板式统一的前提下,通过中间段落节奏和速度的改变而形成新的对比,使曲艺音乐做到在不断创新和广采博收中得以发展。

(四)民间戏曲

戏曲音乐是民间音乐长期发展的产物,相对于民间歌曲和说唱音乐而言,它有更为长大的篇幅且人物性格的刻画也更加惟妙惟肖,因此,戏曲唱腔也更加深人人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戏曲艺术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经验,培养了一大批的戏曲人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起了专业的戏曲高等院校,有了完善的戏曲理论人才培养体系。但是,对于博大精深的戏曲艺术来说,还是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全面系统地抓紧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仍是重中之重。然而,当代戏曲生存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传统的艺术表现方式和内容与新时期年轻人的审美需求也产生了新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当代戏曲的传承发展也要追赶现代意识,坚决抛弃不适应时代的陈旧形式,创造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传统音乐唱腔的基础上加入新的现代音乐元素,并在教学舞台上让学生们能够亲身实践,真正感受到新时期戏曲艺术的魅力。

四、结语

总之,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这需要广大的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们具有足够的耐心与自信,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民族音乐获得长久地发展,才能最终实现民族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韩彦婷,尹爱青.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241-246.

[2]张闽,赵洋洋.论多元化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保护[J].贵州民族研究,2018,05:74-77.

作者:佟鑫 单位:大同大学音乐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