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完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完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完善

摘要:中华民族博大精深,56个民族文化遗产分布在国家各地,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学校是知识传播的海洋,是我国民族音乐传递源远流长的港湾,国内各大高校应担起民族责任,重视民族音乐教育,树立民族音乐正确价值观,完善地方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体系,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不断达到新的境界。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教学体系;高校;教育

一我国地方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体制无根化

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在20世纪大概经历4个潮流,中华民族音乐一直随着流行音乐教育的风向标摇摆不定,始终处于漂流期。1904年,中国清政府发行《奏定学堂章程》,开展了第一次教育体制改革,日本文化日渐影响中国教育,地方音乐教育亦是如此,留学日本风潮逐渐盛行,沈心工、李叔同等一些有影响力的音乐家都曾在日本留学,1922年,美国教育模式占领风口浪尖,中国音乐教育受其影响颇深,一批旅居美国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开始活跃,1950年,前苏联的音乐教育开始向中国音乐教育渗透,八十年代后,又重拾欧美音乐教育模式。西方音乐正占领着全球音乐的主流地位,成为世人追捧的的模范,随着民族音乐边缘化的到来,一种难以想象的现象油然而生:“西方正在渐次的总体共识东方的传统精华时,我们却一味的贬低它。”这种“无根化”的漂流式中国音乐教育,从根本上排斥东方民族文化,将直接造成民族音乐教育始终被边缘化,处于民族根基难以寻觅的状态。

(二)教育内容畸形化

许多年来,国内各大高校的民族音乐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在速度、质量、精度、影响方面符合中华民族音乐审美标准的教育内容鲜有其谁[2]。以唱歌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国内大多数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仍处于主要地位,对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论教学少之又少,正因如此,大多数学生的民族音乐基础知识到了大学仍十分匮乏,即使在专业音乐院校,其教学内容的策划仍然存在“畸形化”问题。音乐基本乐理及视唱练耳训练均在西方音乐教育系统的基础上照搬照抄,富有中国特色的基本乐理课程和视唱练耳课程却鲜有涉及,中国学生缺乏对我国古代宫、商、角、徵、羽民族五声调式的深入了解,而把欧洲大小调体系作为普遍真理来学习,高校畸形化教育内容的安排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师资力量建设滞后化

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工作者依然停留在声乐、钢琴、吉他等西方乐器及理论的研究上,忽视了民族音乐专业教学体系的建构完善,更有甚者,民族音乐专业教师自身及毕业院校在学习与研究期间,亦片面效仿西方乐器相关理论和经验,对民族传统音乐的研究寥若晨星,以这样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师资力量面对下一代音乐学者,存在轻视民族音乐的不良思想也毋庸置疑了,以此言说,中华民族音乐的传承在音乐教师队伍中出现了断层,培养优秀民族音乐艺术人才也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二我国地方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完善

综上所述,高校的音乐教育发展决定着民族音乐的未来,我国民族音乐的崛起应以地方高校音乐教学体系的建构和完善为核心,以夯实中华民族音乐艺术基础为己任,从民族音乐教材策划、课程安排、师资力量训练等多方面入手共同建设地方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体系。

(一)教材策划

从民族音乐教材内容策划方面来讲,高校编辑部要筛选高质量的、富含民族情怀的、演绎民族文化故事的、教育性强的民族音乐代表作品收录到教材内容中来,并通过一些配套教材的动情音乐故事视频和短片来加深高校大学生的民族情感,从视觉和听觉上切身感受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熏陶,促使当代音乐专业大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优势与特色感到骄傲和自豪,在与西方音乐教育潜移默化的博弈过程中不再自惭形秽,对中国民族音乐千年文化充满信心[3]。

(二)课程安排

就课程安排而言,地方高校民族音乐专业教师应有效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音乐意识并贯穿到所有相关音乐专业课程当中,包括民族音乐基础课程、民族音乐处理技巧课程、公共文化课和民族音乐专业课等[4]。在这些课程安排的基础上应该增大民族音乐相关课程的比重,例如,在民族音乐基础课程中增加音乐概论和中国音乐历史课程的覆盖面,在公共文化课中增加美学欣赏课,在基本乐理课中增大中国传统音乐调式的使用频率,在视唱练耳课中增大中国民族音乐代表作品的练习比例等。在课程分配的过程中要重视不同类型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民族音乐课与其他文化领域和艺术领域课程的先显著性差异在于,音乐课程最注重的点是听与唱,因而地方高校在进行民族音乐教育课程编排时绝对要把这两点作为重中之重,力求从视唱和练耳两方面率先突破民族音乐学习障碍,安排听、唱交叉式训练的课程,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专业度训练,强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情怀与感受,使其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生浓厚的热情。总而言之,课程是多种多样的,但如何科学安排各种课程的关系比重是课程安排的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

(三)师资力量训练

在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建构与完善的过程中,师资力量的培训起到关键性作用,正因如此,无论是教材的策划还是课程的安排,都与教师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地方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每一个环节的进行都需要高级教师的亲力亲为,杰出的师资力量培养对民族音乐的代代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民族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决定着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地方高校应提供教师良好的学习和研究民族音乐的基本设施和环境条件,从物质和精神上支持高校教育工作者自发交流研讨民族音乐教学相关问题,力求培养出一批批从一而终热忱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的高级教师,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从行动上贯彻落实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再建构,通过高级民族音乐教师的身体力行去燃起学生们的热情,促使学生用心去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

(四)教学体系建构

地方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完善是一场持久战,必须经历艰难长期的坚持与合作才能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不仅需要民族音乐艺术家、民族音乐教育工作者、民族音乐作曲家们的通力合作,还需要地方政府和教育机构对地方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支持和鼓励,才能真正实现民族音乐崛起的伟大梦想[5]。就师资力量训练层面而论,地方高校不能局限于校内的有限条件培养,而是要利用音乐圈内的一切资源与力量来开拓民族音乐教师的眼界,提升高校师资队伍的水平,培养出集民族音乐理论、民族音乐教育、民族音乐创作于一身的综合性师资人才,来阻止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边缘化持续下去,满足国家对民族音乐人才的需要。与此同时,地方教育局应定期策划实施当地民族音乐艺术活动,包括比赛、节日特色音乐节等,另外,学习研讨活动和相关学术会议的召开也可促进地方高校民族音乐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能力和整体水平。

三结语

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建构和完善是一项科学的全面的系统化工程,它满足了当代中国对中华民族音乐教育的实际需求,承载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对国家民族音乐的美好期盼,是国家民族力量的凝聚,只有摆脱中国民族音乐边缘化的境地,扩大民族音乐的影响力,才能不受西方音乐教育模式的束缚,真正树立起中国特色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的乐风。

参考文献

[1]张黎红,尹爱青.论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完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2012(2):198-201.

[2]江弦.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完善[J].北方音乐,2017(37):161.

[3]高见.中国民族多声部音乐教学体系在师范类院校教学中的必要性研究[J].音乐创作,2018,328(12):127-129.

[4]张欣欣.民族钢琴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教学中的建构[J].黄河之声,2015(17):15.

作者:骆天天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音乐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